劉紅梅
【摘 要】興趣,被人們譽為最好的老師,它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針對現(xiàn)如今有許多初中生對語文課堂不感興趣的現(xiàn)象,分析了產(chǎn)生此種現(xiàn)象的原因,并提出了培養(yǎng)初中生語文學習興趣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即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做到增“趣”添“味”,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刺激學生積極去語文的世界探索。
【關鍵詞】初中語文 學生 課堂 興趣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2.136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努力形成教學個性”。然而由于初中語文教師沒有積極及時的調(diào)整教學方法,還在采用傳統(tǒng)教學模式,即“課堂+課外練習”,使學生對語文課堂逐漸喪失了興趣,表現(xiàn)出厭學情緒。當然,也有部分的原因在于初中生自我對于語文課堂的學習態(tài)度有問題。下面筆者就現(xiàn)如今初中生對語文的學習態(tài)度差的原因進行了分析。
一、學生為什么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
1.語文,正好是與我們的母語打交道。許多學生對語文的認識還停留在簡單的想法中,對語文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因此,不重視語文學習。語文不是我們從小學一直在學的嘛,學來學去也就是那樣啊,沒有什么新鮮感?,F(xiàn)在絕大多數(shù)學生都存在這樣的普遍想法,也因此覺得語文似乎沒有什么奧秘,沒有什么可以學習的東西。所以,學生對語文的重視程度往往不如對其他學科。所以,語文老師就很有必要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2.學習語文講求的是一朝一夜的不斷積累,只有在語文知識積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才能達到質(zhì)的飛躍。但有學多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沒有看到自己語文成績的進步,因為也就放棄了對于語文學習的重視。還有許多初中生認為對于語文課堂上字詞的學習很是枯燥,背誦詩詞古文也是非常的頭疼,因而也會產(chǎn)生對語文厭學的情緒。的確,語文知識的能力和提高是日積月累長期實踐的結(jié)果。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給學生灌輸“非一日成才”的學習觀念,要讓他們養(yǎng)成不斷積累知識的好習慣,和永不言棄的精神。
3.伴隨著新課標的不斷改革,素質(zhì)教育的不但深入,語文這科的考試逐步向課外延伸,考試往往更注重的是對學生能力的考核,考查學生課外知識獲得的能力如何,所以試題往往并非是一些死記硬背的知識。如試卷中的語言運用部分,就主要考查學生各方面的綜合能力,并非僅僅是語言表達的能力。因此,很多初中生就會望而卻步,從而對語文學習興趣大減。
4.考試要求太高也是原因之一。從小學的百分制,到初中、高中的一百五十分制,幾乎從來沒有滿分的學生。許多考試的試題非常的難,例如,曾經(jīng)有個作家偶然知道自己的作品被選入了考試閱讀題,于是自己去找了那套閱讀題來做,令人費解的是,他自己一道問答題都做不出來。我們不得不承認,這是語文考試試題的悲哀境地。
5.當然,學生對語文課堂不敢興趣,這與老師的教學方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比如,教師教學枯燥乏味,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去面對新教材和極具個性的學生群體,不懂得從學生個性去尋找教學方法等等。因此,要想培養(yǎng)初中生對語文的興趣,主要還在于課堂上語文老師的教學方法。所以,更多的還需要從語文老師的教學上來下手,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二、怎樣培養(yǎng)學生對語文課堂的興趣
1.做好課前活動。
第一,通過各種方法做好課前“熱身”活動。好的課堂導入可以創(chuàng)造各種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剛上課,學生思維沒有轉(zhuǎn)換過來,注意力不集中。教師可以通過一句幽默的話語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既可緩解教師給學生帶來的壓力,又可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可活躍教室氣氛,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課前幾分鐘時間讓學生們進行文字游戲活動,如“咬文嚼字”的糾錯能力大比拼,成語接龍等等。這不僅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們對我國漢字的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們感覺到我們祖先造字的偉大發(fā)明和神奇,讓學生們體會到漢語語言文字的奧秘,讓學生們更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燦爛文化。
2.提高教學過程的質(zhì)量。
在課堂教學中,教者如何抓住中心,在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內(nèi)完成新課的教學,是把握這一環(huán)節(jié)的關鍵。所以,新課的講解就是要求教師通過簡煉的語句,準確無誤地抓住關鍵部位,運用生動有趣的語言突破難點,講清重點,使學生產(chǎn)生頓悟,不給學生的思維帶來模糊的成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高自我思索出答案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的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情景。
這就需要語文老師不斷去挖掘語文課本上有意思的東西。對于一篇課文的講解,不僅是講解文章段落大意就行了,還可以適當?shù)难由斐雠c該篇課文相關的信息,讓學生即學到了課本知識,也拓展了學生的課外知識。例如,在教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時,可以適當?shù)难由礻P于岳陽樓的相關歷史,還可以例舉從古到今名人們對岳陽樓描寫的詩文。從而可以讓學生從語文課本中學到課外的知識,使學生從此愛上語文,愛上語文課堂。
4.讓學生體會文本角色。
在講述一些課文是,可以通過演唱、對白、采訪等方法,創(chuàng)設意境,模擬情景,使學生進入一定角色,身臨其境,受到感染從而增加興趣。在課堂教學中遇到情景性強,對白多的課文,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的角色表演,身臨其境地去感受課文所描寫的場景。當然,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搜集播放相關的影視資料,讓學生親身去感受和領悟語文課文的魅力。
5.教師的鼓勵,學生的自信。
現(xiàn)代初中生,充滿活力,涉獵廣泛,思想活躍,有著自己獨特的思考。作為老師,我們不能立馬否決學生積極思考后的答案,尤其是在語文的教學中,許多的答案標準并不是唯一的。如在教授學生們寫作文時,同樣的話題作文,由于學生的思考方法,思考角度不同,可能會有一些截然不同的主體,這就需要老師的不斷鼓勵,鼓勵他們積極去思考,而并非一律判為偏題作文。這樣,通過不斷給予學生鼓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找到自己的自信。
總而言之,正如那句古話: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不僅是將課本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讓學生自覺的去學習語文。語文不單單只有在語文課堂上才能學習,要做個生活中的有心人,處處留心,時時學習,讓學生把語文學習變?yōu)樯钪械囊徊糠?。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素質(zhì),發(fā)展自身的思維能力,在學習語文的同時,也是在享受語言的樂趣,享受生活的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