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 南 郭謙益/文
菊花火鍋盛行于晚清宮廷內(nèi),傳入濟(jì)南已有近百年歷史。菊花火鍋又稱生片鍋、白滾、生火鍋。每當(dāng)菊花盛開的金秋季節(jié),菊花火鍋便是宴席中受歡迎的名饌之一,火鍋中的湯汁多為魚羹湯,故有“菊花魚羹鍋”之稱。菊花火鍋的原料極為豐富,首先白菊花領(lǐng)銜登席,相繼上席的還有“四生片”、“四蔬鮮”、“四油酥”,用魚羹湯燙煮隨意選用,自烹自食,其滋味芬芳撲鼻,情趣橫生,別具風(fēng)味,被視為火鍋系列之上品,為中秋傳統(tǒng)應(yīng)時(shí)佳肴。
菊,有清熱、平肝、明目之效,且久煮形不散。若是干菊花,用熱水泡開,再放鍋里,這才透出香來。清香淡雅的菊花火鍋,更添些許雅致。
晉代大詩人陶淵明:“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為人們所熟知,詩人不僅終生種菊、養(yǎng)菊、唱菊、吟菊,也是食菊的美食家。據(jù)說陶淵明在歸隱田園的日常生活中,最喜歡詩、酒、菊、柳和火鍋。在吃火鍋時(shí),他一定要在火鍋中放上幾朵菊花,這樣,不僅可以為火鍋增色、添香、加味,還能有助于延年益壽。后人就把陶淵明發(fā)明的這種火鍋叫做“菊花火鍋”。
吃菊花火鍋時(shí)先涮生葷原料,待火鍋里的湯變得濃厚再涮蔬菜配料,湯味正濃時(shí),清香馥郁,芬芳宜人,蔬菜的口味也不同一般了。可以依次將腰片、雞片、魚片、菠菜、豆芽等投入。須注意的是菊花只嗅其香,品其形,不宜大箸狂嚼。品嘗“菊花火鍋”時(shí),火要常加,湯頻添,細(xì)斟慢飲,不可一鍋煮之。品味“菊花火鍋”,既得美味,又得藥補(bǔ)之功效。
吃菊花火鍋,和吃其他火鍋不同,耳聽古曲《漁舟唱晚》,菊香陣陣撲鼻而來,菊花在湯鍋中上下沉浮,仿佛一群窈窕菊花女,甩著水袖翩翩起舞……
菊花火鍋,火旺湯沸,肉嫩菊香,回味齒頰留香,尤其品菊的一顆心,淡雅、沉醉。
菊花火鍋選料廣泛,口味可按自己的喜愛自己調(diào)制,可簡可繁,可以在宴會上作為主菜待客,也可以作為小酌的美饌。 以菊花的清新來化油解膩,古人的智慧在飲食上同樣是那么富有創(chuàng)意。將花朵應(yīng)用于美食,真是秀色可餐的另一種表達(dá)方式。
原料:凈鮮魚肉、雞肫、豬腰、雞脯肉、油條、油炸粉條、油炸花生仁、油炸馓子、菠菜、豆苗、香菜、白菜心、姜末、鹽、醬油、料酒、清湯、味精。
制法:把魚肉切6 cm長、4 cm寬的片,雞肫加工干凈,切成薄片,凈豬腰與雞肉分別切成與魚同大小的片,以上即“四生片”。分別擺在盤中碼成風(fēng)車形。取碗一個(gè),加鹽、料酒、醬油調(diào)勻,撒在四生片上,再撒上姜末。把油炸粉條、馓子掰斷,油炸花生仁去皮,油條切小段,以上原料分別裝盤,稱為“四油酥”。白菜心抽去筋,豆苗、菠菜、香菜洗凈后分別盛入盤中,稱為“四鮮蔬”。選大朵鮮菊花,切去花蒂,抽去芯,按菊花原形擺在盤中。姜末、蔥花、胡椒粉、鹽分別放在味碟里。炒鍋上火,加清湯,放入魚骨燒沸約30 min后,撈去魚骨,把湯舀入火鍋內(nèi)為魚羹?;疱伵c涮料、味盤、菊花盤一同上桌,自燙自食。
禁忌:菊花火鍋肉料多樣,燙嫩鮮香,湯味正濃,清香馥郁,芬芳宜人,但高血壓病、高血脂癥、冠心病、肥胖癥、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骨質(zhì)疏松癥、佝僂病患者及孕產(chǎn)婦也只能少量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