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俊鵬,王彬,李禎
體育院校跆拳道課程建設設計優(yōu)化研究
——以武漢體育學院為例
龐俊鵬1,王彬2,李禎3
武漢體育學院跆拳道專項是我國較早開展跆拳道課程的學校之一。隨著武漢體育學院“十二五”本科教學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總體部署,立足當前學校所處的歷史階段和發(fā)展實際,為進一步推進運動訓練專業(yè)和體育教育專業(yè)跆拳道課程學科建設,加強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力度,更新教育觀念和優(yōu)化課程建設,探索新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設計制訂頂層設計培養(yǎng)目標,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
體育院校;跆拳道課程;設計;優(yōu)化
1.1 研究對象
以武漢體育學院的跆拳道專業(yè)專選課教學內容體系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專家訪談、比較分析法和數理統計等研究方法。
我國普通高校體育課和體育院校相繼開設了跆拳道課程,由于課程的體系和內容結構并未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畢業(yè)后的就業(yè)方向進行合理的設置與安排,導致許多學生在畢業(yè)后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研究在進一步明確跆拳道課程建設目標的基礎上,對體育院校跆拳道課程的設置提出較為合理的體系結構,為今后體育院校跆拳道課程的發(fā)展提供參考依據。
體育院校跆拳道課程設置的現狀為重競技,輕品勢。跆拳道課程應包含禮儀、文化、競技、品勢等多方面。受奧運戰(zhàn)略和舉國體制的影響,奧運會跆拳道比賽,只設置了按級別進行徒手格斗的競技比賽,跆拳道品勢并非奧運會參賽項目。1)品勢的練習方式與內容比較枯燥乏味,無法引起教師的重視和同學們的興趣;2)當初較多跆拳道教練員、教師都是較早專業(yè)運動員退役或從其他格斗類項目專項而來,對跆拳道品式接觸較晚;3)國家開展大眾跆拳道項目的品勢比賽較國際上整整晚了10年,主管部門重視品勢跆拳道程度不足。因此,長期以來,各體育院校無論是對跆拳道專選班還是跆拳道選修課,都過多地注重競技實戰(zhàn)技術的學習,忽略了跆拳道品勢練習。
3.1 武漢體育學院跆拳道項目發(fā)展歷程
武漢體育學院跆拳道課程1995年開始招生,隸屬運動訓練學院(運動系)屬單獨招生項目。當年招生人數為6人,由原武術系主任曾于久教授任教。隨著跆拳道項目在全國快速的普及發(fā)展,1996年招生人數增加到14人。1999年9月份在校跆拳道本、專科學生人數達50多名,師資增加到4人。2001年全國第九屆運動會上,運動系跆拳道學生獲得2塊金牌,從此跆拳道運動在武漢體育學院進入發(fā)展快車道。2003年運動系招生人數達70多名,武術系、藝術系、體育系、心管系分別開了普修課程。1995年至2014年,武漢體育學院跆拳道學生參加全國不等級別賽事比賽,共獲金牌26枚、銀牌22枚、銅牌43枚,培養(yǎng)專項畢業(yè)生1 000余人。
3.2 武漢體育學院跆拳道專項課程發(fā)展成果
武漢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專業(yè)跆拳道項目經過20年發(fā)展,已形成教學、訓練、科研相結合,學科、術科課程配套的學校支柱專業(yè)之一。2007年運動訓練獲得湖北省品牌專業(yè)建設立項,跆拳道已申報湖北省級精品課程。目前,本專業(yè)已擁有一支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專家、教授隊伍,教研室活躍著一批全國知名的教練員和裁判員。跆拳道專業(yè)學生在世界杯、全運會、全國錦標賽等國內外大賽上獲得金、銀、銅,為國家和學校贏得了榮譽,2009年開始招生了體育教育訓練學專業(yè)研究生。目前課程設置有:運動訓練專業(yè)跆拳道課程(專選、選修)、體育教育專業(yè)跆拳道課程(一專項、二專項)、民族體育專業(yè)跆拳道普修課程、體育休閑專業(yè)跆拳道普修課程,招生規(guī)模和畢業(yè)生人數在當前的武漢體院應屬大項。
《武漢體育學院跆拳道專業(yè)本科大綱》中的規(guī)定:1)跆拳道專項課應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教育和指導學生熱愛黨的教育事業(yè),培養(yǎng)學生刻苦努力的作風,奮發(fā)向上的意志力,不斷豐富知識,完善自我,使學生成為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體育人才;2)具有良好的表達、溝通和社會交往能力,能運用一門外語(英語、韓語)進行基本的讀寫和交流溝通,能利用一門外語專項術語進行課堂教學。能從事專項運動訓練的基層指導和競賽組織裁判體育俱樂部管理、社會體育服務;3)系統的學習跆拳道基本理論知識和相關學科基礎知識,提高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不斷學習和了解國內外跆拳道技術的發(fā)展動態(tài),更好的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4)除了系統學習、掌握技術以外,要更多地學習與跆拳道技術相關的知識,突出技術特長,并且了解目前跆拳道發(fā)展的最新方向,以適應社會的需求;5)通過對教學法、訓練法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理論結合實踐的能力,達到能教,能講,能做的要求,能勝任各教育院校及培訓機構的教學、訓練、管理等工作;6)學習和掌握跆拳道專業(yè)基本科研特點和基本方法,學會搜集、整理文獻資料,分析歸納等科研發(fā)法,掌握撰寫體育科研論文的基本格式,基本具有初步獨立從事本專業(yè)科學研究能力。
表1、表2可見,武漢體育學院2013年最新修訂跆拳道專選教學大綱中,4年共744課時,其中技術課690課時,占92.7%,,理論課54課時,占7.3%,對比研究發(fā)現,跆拳道課堂教學比重過多,理論學習比重過少且缺乏鞏固。從跆拳道項目個體分析,可多練精講,由技術訓練帶動理論知識;從學校學科建設方面分析,理論知識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理論課學時的分配是體育院校跆拳道課程改革和優(yōu)化結構的一項舉措。
表1 跆拳道專項理論課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
表2 跆拳道專項技術課教學內容與課時分配
表3 跆拳道專業(yè)專選班理論課學時百分比表
表3可見,武漢體育學院跆拳道專業(yè)課的教學內容體系中,理論學習的時間所占比例較少,還沒有占到總學時的10%,學生主要是在實踐中練習。按照項目特征的要求,每學期至少安排20學時的理論課,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會隨堂講部分理論知識,更多教師則忽視這一部分知識的教學。在實踐課教學中對理論知識傳授的忽視,對學生汲取體育知識、加深對體育知識的理解造成了不利的影響,對涉及跆拳道教學、裁判、科研的一些直接經驗進行摸索性的自我總結。這樣學生很難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使其在學習過程過于偏向于運動技能的學習,缺乏對技能外相關知識的系統學習,導致學生人文素質方面的缺陷,不利于學生畢業(yè)后的工作和職業(yè)生涯的發(fā)展。因此,要根據專業(yè)特點對其進行思想教育,發(fā)揮跆拳道這一門運動技能的核心特征,如忍耐克己、百折不屈、集體團隊感、相互鼓勵、幫助、堅持不懈等。同時,學生在畢業(yè)后走向社會時,終究會由受教育者轉變成為教育者或者指導者,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就必須要加強對學生有關教學、指導方面的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與培養(yǎng),如跆拳道專業(yè)中利用雙語教學(中韓語、中英語)、課程中的的基本口令(每個技術動作的名稱以及裁判制裁的口令和動作)等。
對現行的運動訓練專業(yè)跆拳道專項課教學內容進行了新的設計,此研究設計可分為以下3部分。1)從現代教學論的角度,專業(yè)課應包括理論與技術兩部分。在運動技術教學中注意滲透相關理論知識,重視理論與技術相結合,并運到用多種形式和現代教學手段,安排約10%的理論教學內容(約每學期20學時)以擴大學生運動技術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2)確定教學目標。一般教學目標大致分為3類,①教育目標主要是學生通過教育教學所要形成的個性心理要素,知識、智能、價值、情感、和行為;②德、智、體、美、勞5個教育部分;③與專項相關的各部分和各要素的發(fā)展水平。跆拳道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較高綜合素質和文化修養(yǎng),能夠在體育院校、普通高校、公安系統、特警部隊、廠礦企業(yè)等單位從事教學、訓練、管理工作的全面發(fā)展的高級專門人才。3)科研創(chuàng)造能力,即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跆拳道相關的科學研究及技術知識的文學創(chuàng)造能力。
通過教育目標的分類、運動訓練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跆拳道專選課的教學目的和研究分析,為跆拳道專業(yè)教學培養(yǎng)目標提供新的構思。1)教學能力可分為教學認知、教學技能、教學情感;2)運動能力可分為運動認知、運動技能、運動情感;3)裁判能力可分為裁判認知、裁判技能、裁判情感;4)科研能力可分為科研認知、科研技能、科研情感。根據這些方向可對學生提出3個水平的要求:1)具有最高階段、高水平專業(yè)技術能力發(fā)展的學生;2)中間層次,要求學生應努力達到的技術水平,這個水平應該是教學的最終目的;3)要求最低,處于整個要求的基礎階段,是要求每個學生都必須達到的技術水平。
6.1 教學內容優(yōu)化設計
體育院校的運動訓練專業(yè)和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目標和計劃應在突出跆拳道專項價值與功能的基礎上,根據學生將來的就業(yè)意向設計,可參考表4。
6.2 加強教材建設
當前,跆拳道教材雖很多,內容也不同,但有關人文知識的章節(jié)比例失調,且缺乏教材配套音響光碟。一部具有系統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的教學方法的教材可以使學生很好的體驗到學用結合,使其終身受益。因此,應通過召集全國高等院校在跆拳道領域比較有威望與造詣的學者與專家共同商討教材編寫的計劃與方案,建立系統的跆拳道教材體系以完善跆拳道教材建設。同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進行現場動作分析,使學生可通過觀看各種技術動作來規(guī)范和提高技術水平及技術動作的分析能力,從而加強學生的感性認識,有利于及時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
表4 體育院校跆拳道專業(yè)學生的就業(yè)意向在教學過程中需加強的內容
6.3 改進教學方法
1)跆拳道技術課必須在傳統的以競技跆拳道教學為主的基礎上,增加適合跆拳道館、俱樂部的大眾跆拳道方面的新內容,如跆拳道操、跆拳道舞等,為畢業(yè)后的工作豐富本專業(yè)技能,更好地適應大眾對于跆拳道健身的需要。
2)在教學過程中要增強跆拳道品勢的練習時間。跆拳道品勢有鍛煉意志、培養(yǎng)品德、身心雙修、增強體質、掌握技擊,防身克敵的作用,表現在動作的虛實、動力的剛柔、掌法的蓄發(fā)、身法的開合等方面。教師應充分挖掘跆拳道品勢的精髓,從本質上了解品勢,從而加強跆拳道品勢的練習。
3)在跆拳道教學過程中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索發(fā)現、交流合作的學習形式,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及自主創(chuàng)業(yè)能力,加強學生思維和方法訓練,培養(yǎng)學會學習的能力及科研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應改變過去過分注重跆拳道競技技術的傾向,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教學組織能力以及社會體育工作能力。
4)跆拳道教學要突破傳統的單純傳授知識、技術及發(fā)展體能的局限,教師要從只提要求、下達命令向重視情感激發(fā)過渡;從提倡苦學苦練向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樂學樂練過渡;從單向知識傳授向多向情感互動過渡;從一味指責失誤向讓學生品嘗成功喜悅過渡。同時,教師應根據學科的最新動態(tài)和進展,著實推進跆拳道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和方法上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確保綜合性、創(chuàng)新性和設計性實驗的實踐教學比例有所增加。
[1]郭曉明.整體性課程結構觀與優(yōu)化課程結構的新思路[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21(5):38-42.
[2]國家教育部.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本科課程方案[S].教體藝【2003】7號文件.
[3]龐俊鵬.我國高等院校跆拳道教材建設現狀的分析[J].湖北體育科技.2012,31(5):598-600.
[4]張正中.高中體育課程結構優(yōu)化設計的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管理研究),2010(6).
[5]李海.社會需求視域下健美操專選課程優(yōu)化設計與實踐——以襄樊學院體育教育專業(yè)為例[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
[6]王彬斐.我國高等學校課程結構優(yōu)化改革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07.
[7]張彥秋.徐利民.課程理論發(fā)展與體育院校課程改革趨勢探析[J].哈爾濱體育學院學報,2013,31(4):71-74.
[8]劉兵.“十二五”時期我國普通高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yè)課程設置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3.
Study of the Optimization and Design on Sports Universities Taekwondo Course——Taking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PANG Junpeng1,WANG Bin2,LI Zhen3
Wuhan Sports University is one of the sports universities which carried out the Taekwondo special course earlier in our country.With the overall arrangement of Wuhan Sports University’s“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about undergraduate’s educational reform and development program,based on the school’s history stage and development practice in current,in order to further advance taekwondo cours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training major and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al reform and innovation,renewing the education concept and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construction,exploring the new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designing the top-level training target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comprehensively.
sports university;taekwondo course;design;optimize
G807.4
A
1003-983X(2014)10-0937-04
2014-06-21
武漢體育學院教學研究項目(201232)
龐俊鵬(1976-),男,安徽太和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運動訓練理論與方法.
1.武漢體育學院運動訓練學院,湖北武漢430079;2.武漢體育學院研究生院,湖北武漢430079
1.Sports Training Department,Wuhan Institu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Hubei,430079;2.Graduate School,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Hubei,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