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麗,王小雙,楊自嶺
(1.滁州學院 體育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2.安徽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241003;3.山東臨沂第十中學,山東 臨沂 276000)
高校大一學生專項運動損傷調查分析
郭麗麗1,王小雙2,楊自嶺3
(1.滁州學院 體育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2.安徽師范大學 體育學院,241003;3.山東臨沂第十中學,山東 臨沂 276000)
本論文采用問卷調查等方法對全國988名大一學生在不同運動項目中運動損傷的情況進行調查及統(tǒng)計分析,目的在于了解高校新生專項運動損傷的發(fā)病原因、規(guī)律及特點.同時可以對不同運動項目運動損傷的防治工作提供客觀依據(jù),促進高校體育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發(fā)展.
體育項目;運動損傷;大學生
運動損傷在體育運動中是常見的,特別是剛入學不久的大學生,他們對體育各運動的專業(yè)知識了解不多,有些技能訓練有著強度大,難度高,對抗性強的特點,所以在運動訓練的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各種運動損傷,不僅僅影響了他們的身體健康,也使他們無法正常的繼續(xù)學習和生活.因此,對大一新生進行運動損傷方面的調查是非常有必要的.對運動損傷的成因,特點,規(guī)律以及他們針對損傷采取的應對措施等進行調查并分析,找出解決方法可以為運動損傷的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事實依據(jù),旨在為新生在專項運動損傷防治工作方面提供參考,為運動訓練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貢獻力量.
1.1 研究對象
調查部分高校大一新生,共計988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查閱約80篇與運動損傷有關的文獻資料.
1.2.2 問卷調查法
發(fā)放問卷1000份,回收問卷988份,回收率為98.8%,有效問卷988份.
1.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將問卷分類統(tǒng)計,運用Excel軟件進行計算整理.
2.1 高校大一新生運動損傷發(fā)生的總體情況
2.1.1 損傷人數(shù)
在接受調查的988人中,共有899人曾有過運動損傷,損傷率達到91%,表明高校大一新生運動損傷情況嚴重.其原因是由于他們入校時間短,平時接受的運動損傷預防知識相對較少,因而在運動中更易受傷.
2.1.2 損傷次數(shù)及重傷情況
高校大一新生在運動中的受傷率高,在接受調查的學生里,僅有不到一百人表示未曾有過運動損傷,其余都至少受過一次運動損傷.
表1 運動損傷次數(shù)統(tǒng)計表(n=988)
2.1.3 損傷易發(fā)季節(jié)
春秋季節(jié)溫度適中,準備活動不需要大量進行即可使身體達到運動狀態(tài),學生一般能夠自覺做適當?shù)臏蕚浠顒?夏季溫度高,雖然少量的準備活動就可以使身體達到運動狀態(tài),但學生容易放松警惕,甚至不做準備活動,便開始從事大強度活對抗性強的體育運動,造成運動損傷.冬季寒冷,準備活動不易做開,學生急躁的性格導致他們往往在沒有做好準備活動的情況下進行體育運動,冬季也不利于恢復,因而,冬季成為了學生運動損傷的多發(fā)季節(jié).
表2 損傷易發(fā)季節(jié)統(tǒng)計表(多選,以總票為基數(shù))(n=988)
2.1.4 運動損傷發(fā)生的部位
運動損傷發(fā)生率依次為足、腿、腰、膝,手,肩,臂,頸,頭,臉.
足部的踝關節(jié)幾乎支撐著人體的全部重量,但是,踝關節(jié)僅僅依靠周圍的肌肉和韌帶加固,所以在進行跳躍類項目時身體重心不穩(wěn)或是在運動場地不平時,極易發(fā)生運動損傷.
腿部是運動時最易發(fā)生肌肉拉傷及韌帶拉傷的部位,由于準備活動不易做開,會導致人體在進行跑跳類運動時拉傷肌肉和韌帶,在短跑運動中,大腿后肌肉群的肌肉在主動地猛烈收縮或過度牽伸超過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擔的限度,就會引起股后肌群拉傷,在短跑中主要是由于在跑動中后蹬用力過猛,超過了股后肌群所能承擔限度,出現(xiàn)拉傷,另外在一些對抗性強度大的運動中,腿部易發(fā)生骨折.
表3 運動損傷易發(fā)部位統(tǒng)計表(多選,以總票為基數(shù))(n=988)
腰部承受著人體上半身的重量,腰椎周圍也僅靠肌肉和韌帶加固,在受到過重負荷的刺激以及急劇扭轉時易發(fā)生損傷.
膝關節(jié)在做一些有關扭轉和屈伸的動作時較易發(fā)生運動損傷,特別是在人體處于半蹲狀態(tài)的時候.
人體的本能反應,導致人在摔下時,習慣于雙手撐地,另外在進行球類運動時,也會用手去接迎面沖來的球,因此,手部擦傷,挫傷是非常容易發(fā)生的.
2.1.5 運動損傷多發(fā)的項目特點
高校學生參加體育運動主要以五大運動項目為主.即,田徑、體操、武術、球類、健美操與體育舞蹈(合稱操舞),在這五大類中,受傷最多的項目為田徑.
表4 運動損傷發(fā)生項目統(tǒng)計表(多選,以總票為基數(shù))(n=988)
高校新生所參與的田徑類項目有短跑,跨欄跑,鉛球,標槍,跳高,跳遠等.跑跳類運動中常見的損傷部位主要集中在下肢,踝關節(jié),小腿跟腱,膝關節(jié),大腿股后肌群和腰部的肌肉韌帶,上肢的運動損傷較少出現(xiàn).跑跳類運動項目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度等過差時,就會表現(xiàn)身體的穩(wěn)定性變差等現(xiàn)象,這就是在跑跳類運動中形成運動損傷的一個重要的原因.而投擲類的項目易出現(xiàn)肩袖損傷,這些損傷多數(shù)是由于準備活動不充分或是技術動作不熟練而引起的.
受傷最多的運動項目中,球類比例甚高,多數(shù)學校開展的球類運動有籃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手球.籃球運動對抗性極強,其動作中的快跑,急停,跳投和拼搶對身體素質要求很高,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腰部損傷率很高,另外身體的碰撞強烈導致籃球運動極易引起運動損傷;足球的學習主要有運球射門和顛球組成,運動不激烈,損傷稍微小一些,受傷部位多為踝關節(jié);排球運動由于是在秋冬季節(jié)學習,手臂易出現(xiàn)淤血,另外在進行教學比賽時,由于準備活動不充足以及動作技術的不熟悉,易出現(xiàn)關節(jié)扭傷和皮膚擦傷;乒羽類小球運動活動范圍小,且是在室內進行學習,損傷較少,常見多為踝關節(jié)扭傷;手球為選修內容,學習的人數(shù)不多,但其對抗性也很強,在進行教學比賽時容易出項碰撞,導致撞傷,擦傷及扭傷.
體操運動由雙杠,單杠,跳山羊,技巧幾部分組成,體操比較危險,學生做動作時,教師一般會采取保護與幫助,但是由于學生動作技巧沒有掌握到位,或在教師不在場的情況下進行運動,還是會出現(xiàn)程度不同的運動損傷,輕者擦傷,扭傷,重則骨折.
武術多由拳類套路,刀,棍組成,課堂絕大部分都用于做基本功訓練,教師和學生共同進行,因此準備活動很充分.
操舞類運動學習的開頭就是熱身,一般學生都是在大汗淋漓的情況下才開始學習新的內容,因此運動損傷很少出現(xiàn),個別的會出現(xiàn)韌帶拉傷的情況.
2.1.6 運動損傷發(fā)生原因
根據(jù)問卷調查顯示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運動損傷發(fā)生原因排在第一位的是缺乏合理的準備活動,而技術動作錯誤和運動負荷過大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
表5 運動損傷發(fā)生原因統(tǒng)計表(多選,以總票為基數(shù))(n=988)
準備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調節(jié)不良的賽前狀態(tài),提高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在正式練習或比賽前,使參加活動的運動中樞間相互協(xié)調從而促進生理功能迅速達到最適宜的程度做好準備.
雖然參加體育專項運動的學生經(jīng)常進行運動,但大一新生對準備活動的生理學意義仍普遍缺乏組后的認識,加上懶惰和急躁,甚至不做準備活動,有的學生更是不知道該如何做準備活動.準備活動不充分,量過大或強度安排不當,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一方面,教師需要加強引導,課堂中,學生常表現(xiàn)出急于求成的一面,對待新授內容過分大膽的嘗試,尚未掌握技術要領,就盲目運動,導致運動損傷的形成.學生應當培養(yǎng)虛心認真的態(tài)度,在初步掌握動作要領后再進行練習.
通過數(shù)據(jù)顯示,運動負荷過大也是造成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之一,大部分學生不顧自身身體素質條件,在大負荷強度下強迫自身進行運動,造成體力透支,引起運動損傷.
2.2 高校大一新生在不同專項體育運動中所發(fā)生運動損傷的類型
通過調查發(fā)現(xiàn),田徑運動中損傷情況排在前三位的是擦傷,肌肉拉傷,關節(jié)韌帶扭傷;體操運動中運動損傷排在前三位的是肌肉拉傷,擦傷和挫傷;球類運動中損傷情況排在前三位的是擦傷,肌肉拉傷,關節(jié)韌帶扭傷;武術運動中損傷情況排在前三位的是肌肉拉傷,切傷,刺傷;操舞運動中損傷情況排在前三位的是肌肉拉傷,關節(jié)韌帶扭傷,擦傷.從中發(fā)現(xiàn),肌肉拉傷在每項運動中都作為主要的運動損傷類型存在著,應當引起學生和教師的共同重視.
表6 不同類型運動所受損傷類型統(tǒng)計表(多選)(n=988)
2.3 高校大一新生在專項運動中針對運動損傷采取救護措施的情況
2.3.1 運動時采取救護措施情況
通過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顯示,有298人在運動時會采取救護措施,188人則沒有,502人偶爾會采取救護措施,從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作為高校學生,他們的運動準備很不充分.體育運動是存在危險的,大一新生應該正確選擇運動專項,采取正確的救護措施預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2.3.2 受傷時所采取的行動情況
表7 受傷采取行動統(tǒng)計表(n=988)
根據(jù)統(tǒng)計表可以看出,高校大一學生在進行專項運動時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是比較強的,86.6%的人在一定程度上有自救意識,知道出現(xiàn)運動損傷時應及時做相應的處理.但仍有少部分學生自我保護意識薄弱,運動損傷可大可小,應養(yǎng)成及時處理的好習慣.
3.1 高校的大一新生在不同運動專項的運動損傷情況較為嚴重,損傷最多的部位分別是足,腿,腰,膝,多集中在下肢,因此,教師與學生都應引起重視.學校應加強醫(yī)療條件,必要時可為教師配置醫(yī)藥箱.
3.2 損傷起因多為準備活動欠缺,這一點需要教師不斷引導學生,應不斷強調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循序漸進的引導學生,有意識的逐步讓學生形成自覺地先做準備活動再進行運動訓練的習慣,同時,學生應注意技術動作的完整學習,并依據(jù)自身條件進行負荷強度合理的訓練.損傷易發(fā)運動項目為田徑和球類,在進行這些項目的教學與訓練時,要更加注重組織學生做好準備活動,并加強保護.根據(jù)田徑運動與球類運動的項目特點,可以針對性的做相應的準備活動.
3.3 定期在學生中進行調查,利用學生損傷實例進行針對性的宣傳教育,讓更多的學生學會在運動中自我保護并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
〔1〕周煊,侯艷輝.中職學校體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預防與處理[J].臨床醫(yī)學工程,2011,18(9):1479-1480.
〔2〕易志成,周文婷.大學生急性運動損傷的現(xiàn)場應對能力調查分析[J].廣東白云學院學刊,2005,1(1):104-106.
〔3〕姚鴻恩.體育保健學[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4〕凌波,吳遠方,劉中兵.我院體育系大學生運動損傷情況調查分析[J].內蒙古體育科技(季刊),2006,19(3):23-26.
〔5〕何建軍.在體育運動中如何預防學生的運動損傷[J].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2006(3).
〔6〕Alexis C.Colvin and Lynn.Sports-related injuries in the young female [J].Mount Sinai Journal of Medicine, 2010.
G807.4;R873
A
1673-260X(2014)01-0120-03
安徽省體育局立項課題(ASS2011223);滁州學院校級立項課題(2011jyy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