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坤
隨著初中英語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教學方法正由傳統(tǒng)的“教”為中心向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性方向轉變,“學案導學”正是適應這一改革的具體體現(xiàn)。該模式在先進教學理念的指導下,在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主體作用方面進行的探究,體現(xiàn)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教學思想。通過學案的利用,為學生提供充分自由表達、質疑、探究的機會,讓學生通過體驗、討論、合作等學習方式嘗試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學能力。從“學案導學”模式的涵義、基本原則、環(huán)節(jié)等方面,探討“學案導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可應用性。學案導學初中英語教學合作學習一、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涵義
對于“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研究,一直以來就沒有停止過,很多學者和教師都針對這一領域進行了研究。總結以往的研究結論,筆者認為,“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實際上是一種圍繞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的,運用導學的教學方法,通過學案的教學載體,要求學生和教師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一種合作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改變了以往傳統(tǒng)教學模式“滿堂灌”的現(xiàn)象,注重師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這種教學模式指導下的課堂上,學生可以根據(jù)教師事先設定的學案,對相關的教學材料進行品讀,通過對于整體教學內容的了解和熟悉,為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做好準備。
二、學案導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基本原則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倡導學生先行,教師主導,注重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具體英語教學中應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活動性原則。要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創(chuàng)設豐富的、有內涵的背景,開展多樣有創(chuàng)意的活動,引導、鼓勵學生勇于探索,勤于動腦、動手,也可由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討論問題、解答問題。
2.創(chuàng)新性原則。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鼓勵學生勇敢求知,勇攀高峰,求新求異,學案問題設計要富于啟發(fā)性、針對性、趣味性、時代性。
3.民主性原則。推行學案導學教學法,教師不再是課堂教學的主宰,而是學習活動的經(jīng)紀人,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引路人,討論問題的平等參與者,學生疑難問題的解答者,教學相長過程的直接受益人。
4.層次性原則。要從學生、班級實際出發(fā),針對不同層次的教育對象,確立不同的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教學內容,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要設計出既保證絕大多數(shù)學生完成任務,又盡可能滿足有余力同學的需要,要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激勵性。
三、學案導學教學模式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學案導學教學模式,注重學案的引導和教師的指導作用,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動參與者。課堂活動前,教師應確定教學內容,對教學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根據(jù)教學內容精心編寫學案。學案設計包括學習目標、課前預習、課堂探究、當堂反饋和課后反思5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實踐中應注意以下各個方面:
1.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教師對新英語課程標準、大綱、教材和教參資料以及自己所教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認識水平等進行認真的分析研究,合理處理教材,盡量做到學案的設計重點突出,難點分散,達到啟發(fā)和開拓學生思維,增強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
2.正確高效的課前預習。將編好的英語學案在課前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帶著問題對課文進行預習。同時,教師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應進行適當輔導,使學生較好地掌握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以下幾點:第一,要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第二,教師應要求學生把預習中有疑問的問題作好記錄,讓學生帶著問題走向課堂。
3.精講答疑的課堂探究。精講答疑是以學生課堂上的相互討論,獨立自學為前提,需要教師以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為依據(jù),在討論交流的過程中對遇到的問題進行講解答疑。在這個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對于進行精講的課堂內容和語言要做到精。第二,要有針對性地進行精講,不要一味地強調面面俱到,應該以學習討論和自學的結果為依據(jù),對問題疑問進行答疑和解答。第三,要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的答疑。學生通過課堂上教師的點撥,基本能自己解決的,可以讓學生自己解決,盡最大可能發(fā)揮學生的自學討論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式的教學。同時,教師要經(jīng)常針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自覺討論的現(xiàn)象進行表揚,以鼓勵學生的課堂活躍和積極性。
4.重點突出的練習鞏固。設計課后練習應該注意針對本節(jié)課堂的教學重點和教學目標進行,還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讓學生在進行課后練習的過程中可以有淺入深、由表及里地對課堂的知識進行消化和吸收,不知不覺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還要注意不同年級的學生在進行課后練習設置時要有所區(qū)別。較低年級的學生應該注重基礎知識等方面的掌握情況,較高年級的學生應注重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梢哉n堂完成的練習題不應課后完成,讓學生通過課堂練習的形式進行復習和鞏固,同時又能給教師以直接的反饋,讓教師可以直接針對問題進行糾正和指導。
四、學案導學教學模式需要注意和進一步探索的問題
1.英語“導學案”的設計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講求課堂的時效性,切勿流于形式。
2.英語“導學案”的運用要與教學管理掛鉤。
3.英語“導學案”應對教師和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對學生的要求有三點:用好、填好、留好。英語“導學案”作為課上的學習材料,學習的依據(jù)和指導,要高效完成,做到“個個動腦,人人動手,全員參與”。學生要認真填寫,并且要保存好,作為復習材料。對教師的要求:要恰到好處地用好,不做無用功,再忙再累也要及時檢查,并記錄在案。每節(jié)下課時收回,有時內容沒完成,下次完成時收回,這樣不給“懶”學生留有偷懶的空間。
從教案到導學案的改革,還處于起步階段。教師要組編整套導學案工作量大,困難多。學生要借助導學案自學,也可能不適應。但導學案教學法導入了各種有效的方法,容易調動學生內在的積極因素,激發(fā)求知欲。教師要努力讓學生在導學案教學模式中體會學習的基本程序,知識的把握技巧,由“觀察模仿階段”進入“自我控制階段”,減少學習的盲目性,學會高度概括技巧,簡化學習內容,優(yōu)化知識能力結構,為學生順利地接受新知識創(chuàng)造有利的條件。
所以,只要我們放開思想,在實踐中不斷探索,進一步優(yōu)化導學案教學的質量,導學案教學法就能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散發(fā)出閃亮的光芒。
參考文獻:
[1]英語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3]劉相盈,張宗奎.“自主探究學案導學”課題實驗報告.現(xiàn)代教育導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