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寧
中學階段是學生身心發(fā)育的關鍵階段,也是人格逐漸形成的重要階段。在這一階段,要對中學生的人格教育給予足夠的重視。班主任是中學生除父母之外接觸最多的人,在學生心中具有權威性,在學生人格教育中擔當著重要的角色,對學生的人格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作用。中學生人格教育班主任中學階段是青少年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也是人格逐漸定型的關鍵時期。在這一階段,青少年出現(xiàn)各種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指導,最終會影響其健康人格的形成。一個孩子樂觀自信,不怕失敗,活躍而有創(chuàng)造力,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具有健康人格?!比粢粋€孩子沒有安全感,常常自卑,或常主動攻擊他人,我們會說:“這個孩子可能有人格障礙”。塑造健康的人格對學生的發(fā)展是很重要的,班主任在學生心中具有特殊的權威性,其工作在人格教育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下面將主要探討班主任在人格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人格及人格教育
對于人格的解釋,當前學界尚沒有統(tǒng)一的定論,不同學者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出發(fā),為人格做了不同的界定。本文主要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認為人格是指在遺傳的基礎上,個人與后天的社會環(huán)境、教育因素進行相互作用,在此過程中形成的一種相對穩(wěn)定且獨特的心理行為模式,主要包括性格、氣質、能力和人的個性傾向性等。
人格教育,是指對學生的人格特點進行研究,對那些人格發(fā)展不夠健全的學生進行相應的指導和矯正,幫助其彌補人格缺陷,實現(xiàn)人格的健全。健全的人格主要包括:能夠積極認同自我、能正確面對他人和社會、有堅強的意志、正確的道德感等。人格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擁有這些特征,保證其在今后不走偏路、不走彎路。
二、班主任在中學生人格教育中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1.班主任對中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可能性
我國現(xiàn)階段的中學教育,仍是以班級授課制和班主任負責制為主。在中學校園中,一切教學活動都是通過班級來展開和進行,需要班主任對活動進行組織、協(xié)調和領導。班主任不僅與學生在學習上有接觸,更在班級管理、心理輔導和人格養(yǎng)成等方面對學生有重要影響,班主任具有更多的進行人格教育的空間。加之我國的人格教育更多地集中在高校,中學沒有足夠多的專職輔導員,因此,對中學生進行人格教育的任務就落到了班主任的身上。班主任對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人格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是現(xiàn)階段對中學生進行人格教育必不可少的因素。
2.班主任進行人格教育有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
在教師群體中,班主任是相對更重要和更特殊的一個崗位,他們不僅要進行教學,還要對班級進行管理,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班主任為學生所付出的勞動是其他任課老師或專職管理人員都無法替代的,他們幾乎時時刻刻和學生在一起,因而也與學生有著更加密切的聯(lián)系,在進行人格教育時有更大的優(yōu)勢。
首先,具有針對性。班主任和學生的接觸不僅是學習上,更是生活上的,他們時刻關注著學生各方面的變化。對每一個學生,班主任都能較為全面準確的了解其個性特征。因此,班主任能夠針對每個學生的不同個性開展人格教育。
其次,具有綜合性。班主任還擔當著管理整個班級的任務,他有機會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將人格教育和日常的班級管理工作結合起來,進行綜合的人格教育。
再次,具有有效性。一方面,在學校中,學生接觸最多的管理人員便是班主任,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權威性是無可替代的,因此,由班主任進行人格教育,在對不良行為習慣進行矯正、培養(yǎng)正確行為方式等方面往往成效更為顯著。另一方面,班主任往往不輕易更換,多從學生進校一直陪伴到其畢業(yè),因而可根據(jù)學生在不同階段的特點進行系統(tǒng)的人格教育,提高人格教育的有效性。
三、班主任進行人格教育的途徑選擇
中學階段是個人身心發(fā)展的關鍵階段,班主任在進行人格教育時,應有針對性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提高自身素質,為學生的健康人格發(fā)展服務。
1.有針對地選擇合適的教育內容
作為中學班主任,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應有針對性和偏重,可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教育:一是平靜情緒的培養(yǎng),青少年階段心理矛盾和心理沖突不斷加劇,容易產生恐懼、失望、憤怒、焦慮等許多不健康的情緒,班主任應幫助學生對不良情緒進行控制和合理宣泄,培養(yǎng)其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二是指導人際交往,青少年的社會意識增強,渴望與人交往溝通,班主任應對其人際交往進行合理指導,幫助他們正確認識和接納他人和社會。三是對自我的正確認識,青少年是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期,班主任應引導學生公正、客觀的評價和完善自己。
2.提升自身素質
班主任要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首先自己要具有健全的人格,也要對學生的個性特征有準確判斷,因此,班主任應全面提升自身素質。一方面,要有良好地心理素質,通過與學生的相處,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班主任應有堅強的意志、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良好地性格和豐富的情感;另一方面,班主任對人格教育應有專業(yè)的知識,掌握心理學、教育學、社會學、倫理學等多方面知識,在實際的人格教育中加以運用。
3.豐富人格教育的途徑
根據(jù)學生不同的身心發(fā)展特點和個性特征,班主任應選擇不同的人格教育方法,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對人格教育而言,說教并不是唯一的方法,班主任應更加注重學生的內心認同,走進學生的心靈世界。豐富人格教育途徑,一方面,可以采用集體談話、集體討論的方式,讓學生主動說出他們的心里話,了解學生整體的思想實際。另一方面,可以采用單獨溝通的形式,對不同學生所面臨的不同問題給予最直接的指導,幫助他們放下心理負擔,起到矯治人格偏差的作用。
4.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
人格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各種影響因素,因此,班主任必須把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經(jīng)常與家長進行溝通。這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更好地對學生實施教育。另一方面,也使家長感受到被尊重和被關注,更愿意接受老師的教育和幫助,更好地配合老師的工作。通過協(xié)調好各方面的教育力量,使其形成合力,共同發(fā)揮作用,提高教育效果。
四、結語
對中學生進行人格教育,能夠矯正人格偏差,培養(yǎng)學生堅強意志、樂觀心態(tài)等優(yōu)良品德,促進青少年人格的健康發(fā)展。班主任在這一過程中要積極探索,勇于挖掘,抓住學生人格發(fā)展的關鍵期,為學生今后的人格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唐沙.教育者在人格教育中的作用[J].大連大學學報,2003,(06):107-108.
[2]胡冰.淺談中學階段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科教導刊,2011,(02):90.
[3]李小平.論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J].攀登,2008,(04):175-1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