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
面對著瞬息萬變的社會環(huán)境,對學生挫折教育的要求越來越迫切,但是挫折教育還有一些誤區(qū),導致挫折教育走了樣。為了避免這些誤區(qū),應制定科學明確的挫折教育目的,在學校中采取有效合理的挫折教育的方法,并與家庭教育配合,使挫折教育落實到實處。挫折教育青少年教育誤區(qū)一、前言
“挫折”在心理學上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對個體動機性行為造成障礙或干擾的外在刺激情境。這種對個體行為發(fā)生阻礙作用的刺激情境,可能是人,也可能是物,也可能是社會環(huán)境和自然環(huán)境。二是個體在挫折情境下所產(chǎn)生的煩惱、困惑、焦慮、憤怒等各種負面情緒交織而成的心理感受。心理學關注的是后者。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越來越多的生存狀態(tài)、工作學習狀態(tài)和思維方式都被打破了,人們不得不面臨著隨時可能出現(xiàn)的新情況和新問題。對于青少年來說,可能還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解決所有出現(xiàn)的問題。那么,這就使他們必然面臨著個體的動機性行為不能得到滿足,必然會產(chǎn)生煩惱、困惑、憤怒等心理感受,也就是心理學所關注的“挫折”。
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課,一個人沒有受過任何挫折是一種不正常的現(xiàn)象,若不能在恰當?shù)臅r候接受挫折教育,必然會引發(fā)青少年的各種心理發(fā)展問題。但是目前許多學校和家庭卻對孩子過分保護,唯恐孩子受到挫折。
經(jīng)調(diào)查顯示,現(xiàn)在中小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不容樂觀,在學習生活中所表現(xiàn)的抗挫折能力明顯較低,遇見問題不能夠正確面對。對于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關注,曾有調(diào)查顯示32%的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較差\[。這些現(xiàn)狀和數(shù)字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今天的抗挫折教育的必要性以及學校和家庭中抗挫折教育的方法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在亟待提高學生的抗挫折能力的今天,挫折教育顯得尤為重要。而現(xiàn)在的學生,特別是中小學生,正在成長的關鍵,家長和老師都害怕讓孩子在面對挫折的過程中受到傷害,并且在大多數(shù)的家中也不乏溺愛孩子的隔代老人。學生在這個階段面臨的挫折情況將相對較少,就不能為將要面對的挫折做好充分的準備,當未來面對一些突如其來的挫折時,就必然會產(chǎn)生一些我們所不愿看到的狀況。
這就要求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所關注,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使其有一定的抗挫折能力,面對成長道路上的一些困難,正視并且能夠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最后找到恰當?shù)姆椒ń鉀Q。
挫折教育的目的應指向一種心理能力,即挫折承受力,所謂挫折承受力是指個體遭受挫折情境時,能夠經(jīng)得起打擊和壓力,有擺脫和排解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與行為失常的一種耐受能力,即個體適應挫折、抵抗挫折和應付挫折的一種能力。一般來說,挫折承受能力強的人,一般挫折反應小,挫折時間短;而挫折承受能力弱的人,則容易受到傷害,甚至導致心理和行為失常。因此,挫折教育應是以心理學、教育學為基礎,運用適當?shù)姆椒?,以提高青少年挫折承受里為目的的教育?/p>
但是,由于現(xiàn)在挫折教育的盲目與不成熟,致使現(xiàn)在挫折教育產(chǎn)生了一些誤區(qū)。所以,要想做好挫折教育,使學生真正擁有健康的心理,有助于未來的發(fā)展,那么首先就要走出挫折教育的幾大誤區(qū),正確理解挫折教育的意義。
目前,關于挫折教育的準確含義,仍然缺乏普遍的共識,對于挫折教育的錯誤定義基本分為以下幾種:有的人把挫折教育理解成“吃苦教育”,認為孩子多吃一點苦是應該和必要的,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就容易無視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和身體極限,使他們受到不必要的傷害;有的人把挫折教育理解成“生存教育”,將培養(yǎng)孩子的“生存能力”看成是挫折教育的精髓,這樣的教育方式容易使青少年產(chǎn)生只顧生理而不關注心理發(fā)展的情況;有的人干脆將挫折教育理解成“通過設置挫折情境讓孩子受到教育”,卻容易使青少年不能理解,從而產(chǎn)生不公平的想法;有的人認為挫折教育就是失敗教育,但是不斷的失敗會對青少年的心理造成許多負面的影響,會使其產(chǎn)生抑郁和憤怒等消極的情緒反應,更會因為有不正當?shù)臍w因使青少年產(chǎn)生自卑、抑郁、攻擊、厭世等不良后果。有的人認為,挫折教育就是“痛苦教育”。的確,個體受到挫折的時候會產(chǎn)生一些消極的情緒反應,甚至是痛苦的經(jīng)歷,但是這并不代表者挫折教育就是痛苦教育。相反,良好的挫折教育是要讓學生在挫折面臨的時候,能夠在挫折中看到希望,以良好的心態(tài)面對挫折,有堅強的意志面對挫折,最后在戰(zhàn)勝困難時有成功的體驗。
由此可見,挫折教育是一個重要課題也是一個難題。既要讓其體驗挫折,又要保證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能夠積極向上的成長,就要求挫折教育的方式適當,方法妥帖,有強大的心理學理論作為支撐,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生理特點出發(fā),教師和家長作為一個良好的引導者,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要想很好的進行挫折教育,我們還應明確挫折教育的目標,以什么樣的形式能夠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以及這些形式的可行性。
二、挫折教育的目的
首先,要使學生有良好的認知,學會正確地對待挫折,正確地看待事物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個體的行為反應都是與一定的刺激源相對應的,但是當面對著同樣的刺激源時,為什么有的人反應大,有的人反應小呢?這是因為在刺激源與反應之間需要一個心理加工,而這種加工主要來源于人對事物的認知,對事物的不同認知也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心理反應。認知結(jié)構影響著個體如何加工解釋環(huán)境的刺激,而不正確的認知有幾個方面:對事物的不正確認知,對自我的不正確認知,對挫折情景的不正確認知。只有學生對事物有著良好的正確的認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面對挫折時的不正確的反應。不良認知的產(chǎn)生主要是由于之前的經(jīng)驗,因為現(xiàn)在的青少年在成長的過程中相對從前順利得多,很容易出現(xiàn)自我為中心,形成什么事情都應是順應我心的思想,有一點點事情不順心就會做出外部歸因,認為是外界對自己的成見或者其他的不可抗因素,卻不會尋找自身的原因。眾所周知,這樣的想法是不正確的。作為一個社會人,這樣的想法必然會使青少年在成長的道路上遇見各種各樣的挫折事件時,由于沒有正確和良好的認知,產(chǎn)生消極的想法,導致極端的現(xiàn)象或者自暴自棄的惡性循環(huán)。endprint
其次,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堅強的意志是行動的強大動力,是承受挫折、獲得成功的必要條件。有著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才能在困難面前從容不迫,妥善解決,堅強應對。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不僅僅是在困難面前無所畏懼、勇往直前,也是一種能夠面對挫折和困難時冷靜分析、積極思考的能力,這種品質(zhì)使人在慌亂之中也能沉著冷靜,更快地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再次,培養(yǎng)學生樂觀的品格。有著樂觀向上的特質(zhì)才有能夠正確面對困難的基礎,一個擁有樂觀品格的人,能夠在困境中看到順境,在絕望中看到希望。心理學研究顯示,習慣于樂觀思維的人比習慣于悲觀思維的人在問題解決能力和個人的發(fā)展上要好很多,因為他們總能夠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困難總是暫時的,堅定著這樣的信念,就會在面對問題的時候總是有信心和希望能夠解決,而悲觀的人總是認為問題是永久的。如在青少年中,學習和考試成績總是會影響學生的情緒和狀態(tài),面對一次兩次的失敗,樂觀的學生會想這一切都會過去,經(jīng)過自身的努力一定能夠改變這種狀態(tài),并且愿意去努力,而悲觀學生的想法卻是這就是自身的能力水平,有的會歸結(jié)為自己的遺傳基因不好,甚至有的會認為這就是自己的宿命,給自己創(chuàng)造強大的不可抗拒的對手,一遍一遍提醒自己不行,最后容易形成極度的自卑,嚴重者會產(chǎn)生抑郁或者輕生的想法。所以,擁有樂觀的品格,對于青少年的成長是及其重要的。
最后,教會學生自我對抗挫折的方法,“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論作為家長還是老師,都不可能每時每刻都在孩子的身邊為其解決困難或者對其進行引導,這就要求學生學會自己擁有對抗挫折的方法,面對困難事件時能夠首先學會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形成正確的認知,在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的基礎上再去做好問題的解決。這也是挫折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挫折教育的方法
首先,表揚孩子要尊重客觀事實,合理而有節(jié)制,盡量少奉承孩子。多少年來,我們一直在奉行著表揚教育。雖然,表揚教育有它的正強化功能,我們也通過表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現(xiàn)在社會的表揚教育實行已經(jīng)有些過多,孩子所接受的表揚也很多。最主要的是,現(xiàn)在有些家長和老師害怕批評會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有些時候在孩子沒有做到很好的情況下也對孩子進行表揚而不認批評,甚至當孩子在面對由于自己的問題受到傷害時,有的家長為了安慰孩子而把這些都歸結(jié)于外界。長此以往,必然會引發(fā)孩子不能承擔責任、不敢面對失敗等多種心理障礙。所以,我們在對孩子進行表揚時一定要尊重客觀事實,在孩子真的做得很好,在恰當?shù)臅r候給與孩子中肯而不浮夸的表揚,必定能給孩子帶來積極正向的能量。表揚而不奉承,真正的因為孩子做的好而表揚,而不是為了表揚而表揚。
其次,有目的地進行挫折教育訓練。把挫折教育滲透到各個學科是刻不容緩的事情。挫折教育不僅僅是通過幾次心理課、幾次團體心理輔導或者幾次心理咨詢就可以達到目標的,這是一個長期而且艱苦的過程?,F(xiàn)在的學生接觸到的和面對的最大的問題是學習的問題,所以,抓住各科知識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的契機,在教學的過程中,增加學生學習的競爭性和挑戰(zhàn)性,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主動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觀察學生在遇見困難時的反應,是退縮、暴躁,還是堅持不懈的鉆研下去。這時候就是挫折教育的關鍵,引導學生正確的面對困難,以積極的心態(tài)處理問題,最后堅持不懈直到解決問題。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抗挫折能力,也能夠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維能力。
重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最基本的是開設心理健康課,以抗挫折教育為專題系統(tǒng)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能夠為學生提供明晰和有效的抗挫折能力的培養(yǎng);其次,注重校園心理文化建設,利用學校的每一個角落,可以建設心理長廊等,宣傳挫折教育,也能夠通過這種方式教給學生日常的學習生活中面對挫折的方法。
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情,而是存在與生活的每分每秒,在家庭中也尤為重要,抗挫折教育更是如此。所以,學校應及時與家長溝通,使家庭教育能夠與學校教育同步,才能夠?qū)崿F(xiàn)挫折教育最好的效果。同時,為了讓家長在家庭中也能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與心理自救訓練,學??梢蚤_設家長學堂,定期為家長做講座,增加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專業(yè)知識,這樣能夠更好地配合學校和老師的教育。
挫折教育對于今天的青少年是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緩的,這個過程也是充滿艱辛的,但是相信只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一定會取得可喜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陳莉莉.論小學生挫折教育.教學研究,2010,(13):282.
[2]楊帆,彭彥琴.挫折教育的心理解讀.教育科學,2004,8(20):62-63.
[3]王文靜.挫折教育與幸福品質(zhì)的培養(yǎng).教育研究,2004,(6):536-53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