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明華
(阜陽師范學(xué)院 文學(xué)院,安徽 阜陽 236041)
跟前代不同,宋代詩人在被貶官時大都能以隨遇而安的態(tài)度對待之,并且將謫宦的經(jīng)歷看作難得的旅游和交游過程。北宋初年王禹偁的《聽泉》詩云:“平生詩句多山水,謫宦誰知是勝游。南下閿鄉(xiāng)三百里,泉聲相送到商州?!盵1]不僅王禹偁如此,宋代的許多人都是如此。那么,宋人的“謫宦”之游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呢?此處以歐陽修《于役志》為主干,結(jié)合相關(guān)資料,對這個問題略作分析。
仁宗景祐三年(1036)五月,知開封府范仲淹被貶知饒州(今江西上饒)。歐陽修大為不平,送走范仲淹后,貽書曾詆毀范仲淹的左司諫高若訥,罵其“不復(fù)知人間有羞恥事”。高若訥大怒,將書信上繳仁宗,于是歐陽修從試大理評事兼監(jiān)察御史、館閣??比钨H為知夷陵(今湖北宜昌)縣。出知夷陵是歐陽修仕途生涯中遭受的一次重要挫折,那么,他是以怎樣的態(tài)度來對待這次貶謫遭遇的呢?從《于役志》和其他文獻(xiàn)的記錄來看,歐陽修將這次謫宦的經(jīng)歷看作是一次“勝游”的過程。具體說來,可以分為游賞、交游和紀(jì)游三個方面。
《于役志》僅一卷,且紀(jì)事非常簡略,主體內(nèi)容是自己從京城開封到夷陵赴任途中的經(jīng)歷。歐陽修五月二十八日從開封啟程,至十月二十六日方到夷陵,時間長達(dá)五個月,距離長達(dá)五千里。在如此遼遠(yuǎn)的行程中,歐陽修并不寂寞。他總能找到一些值得游覽的山水名勝。根據(jù)《于役志》和其他文獻(xiàn)的記載,歐陽修沿途的游賞事跡主要有:
1.登陳留(今屬河南開封市)庾廟。《于役志》曰:“乙巳(二十八日),晨興,與宿者別。舟既行,武平(胡宿)來追,及至下鎖,見之,少頃乃去。午,次陳留,登庾廟。”[2]1898陳留距離開封僅半天的水程,歐陽修的游賞活動就從這里開始了。雖然這里的“庾廟”有異文,一作留侯廟,但總之是一處值得游覽的去處。
2.靈壁(今作靈璧,屬安徽)獨(dú)游張損之園。據(jù)劉德清《歐陽修紀(jì)年錄》,歐陽修的《題張損之學(xué)士蘭皋亭》就是對這次游覽的記錄[3]81。其詩云: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喬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碕岸接芳蹊,琴觴此自怡。林花朝落砌,山月夜臨池。雨積蛙鳴亂,春歸鳥哢移。惟應(yīng)乘興客,不待主人知[4]802。
張氏園在宋代頗負(fù)盛名,蘇軾有《靈壁張氏園亭記》專記其園亭之美,中間最有名的幾句是:
為巖阜。蒲葦蓮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檜柏,有山林之氣。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態(tài)。華堂廈屋,有吳蜀之巧。其深可以隱,其富可以養(yǎng)。果蔬可以飽鄰里,魚鱉筍茹可以饋四方之賓客[5]。
將歐陽修之詩與蘇軾之文對讀,更能顯示出張氏園亭的特色。
3.楚州(今江蘇淮安)倉北門看雨。歐陽修于六月己未(十二日)至楚州,當(dāng)日即與余靖(字安道)在倉亭會飲、吃瓜,爾后至倉北門看雨。
4.楚州西城門泛月。倉北門看雨之次日,歐陽修等人“移舟檥城西門,門閉,泛月以歸”[2]1899。這次“泛月”雖然是因?yàn)椤伴T閉”無法出城,然其本身亦足樂也。
5.水陸院東亭看雨,見荷花?!队谝壑尽吩唬骸耙页螅ㄊ巳眨?,與隱甫及高繼隆、焦宗慶小飲水陸院東亭,看雨,始見荷花?!盵2]1899
6.魏公亭看荷花。《于役志》曰:“甲戌(二十七日),知州陳亞小飲魏公亭,看荷花,與者隱甫、朱公綽?!盵2]1900如果說十八日東亭看雨時偶然發(fā)現(xiàn)荷花開了,那么這次在魏公亭看荷花則是有計(jì)劃的活動。
7.游揚(yáng)州壽寧寺?!队谝壑尽吩唬骸凹咨辏ㄆ咴鲁蹙牛?,與君玉(王琪)飲壽寧寺。寺本徐知誥故第,李氏建國,以為孝先寺,太平興國改今名。寺甚宏壯,畫壁尤妙,問老僧,云周世宗入揚(yáng)州時以為行宮,盡朽漫之,惟經(jīng)藏院畫玄奘取經(jīng)一壁獨(dú)在,尤為絕筆,嘆息久之。”[2]1900雖然未云游寺,但游賞之事已在其中。
8.約游江州(今江西九江)廬山,因病不果,游琵琶亭?!队谝壑尽吩唬骸岸∷龋ò嗽率眨?,在江州,約陳侍禁游廬山。余病,呼醫(yī)者,不果往。遂行,次郭家洲。”[2]1902劉德清《歐陽修紀(jì)年錄》載:“(八月)十二日,游廬山未成,游琵琶亭,有詩?!盵3]83其詩即《琵琶亭》:“樂天曾謫此江邊,已嘆天涯涕泫然。今日始知予罪大,夷陵此去更三千?!盵4]801其時,歐陽修還有一首《琵琶亭上作》:“九江煙水一登臨,風(fēng)月清含古恨深。濕盡青衫司馬淚,琵琶還似雍門琴?!盵4]789
9.夜登黃州江澳。《于役志》曰:“丁卯(二十二日),與知州夏屯田飲于竹樓。興國寺火,約余明日為社飲,不果。夜登江澳,次漆磁?!盵2]1903
10.石首附近建寧塔子口觀魚、望山?!队谝壑尽吩唬骸氨纾ň旁率蝗眨?,次塔子口,觀魚,望五鵝、塵角、望夫諸山?!盵2]1904據(jù)下條“丁亥(十二日),次石首,夜大風(fēng)”可知,塔子口距離石首僅一天的水路,故應(yīng)在石首東面不遠(yuǎn)處。在塔子口,歐陽修不僅觀魚,而且還得以望“五鵝、塵角、望夫諸山”。
這里所考的,主要是比較明顯的游賞活動。其實(shí),更多的游賞活動往往跟交游、宴飲結(jié)合在一起。
相對于游賞,歐陽修沿途中的交游活動更加熱烈。這種交游在歐陽修被貶后朋友給他餞行就已經(jīng)開始了。離開開封后,歐陽修并不寂寞,在很多情況下,都有朋友跟他在一起宴飲、游賞。據(jù)《于役志》和《歐陽修紀(jì)年錄》,可考的活動有以下:
1.六月初一(戊申),南京(今河南商丘),石介、謝郛、趙袞、蔣安石來,飲于河亭。
2.初五(壬子),泗州(今江蘇盱眙),與國器(姓名不詳)小飲州廨中。
3.初十(丁巳),洪澤(今屬江蘇),與劉春卿、黃孝恭、李惇裕、顏懷玉夜飲。初識李惇裕。
4.十二日(己未),楚州(今江蘇淮安),與余靖、田況會飲于西倉倉亭。
5.十三日(庚申),楚州,與田況、劉春卿、余靖小飲舟中。
6.十四日(辛酉),楚州,與劉春卿在倉亭下棋。
7.十五日(壬戌),楚州,與田況小飲舟中,宿于倉亭。
8.十六日(癸亥),楚州,與田況坐水邊納涼。
9.十八日(乙丑),楚州,與楊察、高繼隆、焦宗慶小飲水陸院東亭。
10.十九日(丙寅),楚州,與田況、楊察飲于西倉。
11.二十日(丁卯),楚州,與楊察、田況小飲舟中。
12.二十一日(戊辰),楚州,歐陽修生日,諸人在舟中宴飲。
13.二十二日(己巳),楚州,與田況泛舟,遇到楊察,又一起小飲,宿在倉亭。
14.二十三日(庚午),楚州,朱公綽從開封至楚州。
15.二十四日(辛未),楚州,楊子聰從壽州來,夜飲,宿于倉亭。
16.二十五日(壬申),楚州,諸人泛舟,飲于北辰。
17.二十六日(癸酉),楚州,楊察來道別,宴飲。夜與田況小飲,宿于倉亭。
18.二十七日(甲戌),楚州,知州陳亞設(shè)宴魏公亭,與楊察、朱公綽小飲。
19.七月初一(丁丑),高郵(今屬江蘇),又見楊子聰,會飲于弭節(jié)亭。
20.初二(戊寅),離開高郵的船上,與楊子聰同船。
21.初三(己卯),揚(yáng)州(今屬江蘇),與廖倚、楊子聰飲于觀風(fēng)亭。黃震來,一起宿于觀風(fēng)亭。
22.初五(辛巳),揚(yáng)州,與黃震、王琪、許元、唐詔、蘇紳飲于溯渚亭。
23.初六(壬午),揚(yáng)州,與王琪、許元、唐詔、蘇紳飲于觀風(fēng)亭。
24.初七(癸未),揚(yáng)州,與王琪、許元、唐詔、蘇紳飲于溯渚亭。
25.初八(甲申),揚(yáng)州,與王琪飲于壽寧寺。
26.初九(乙酉),揚(yáng)州,與王琪、許元、唐詔、蘇紳在秀才呂有家小飲。
27.十五日(辛卯),真州(今江蘇儀征),在資福寺與僧人飲。又至溶溶亭,謝去華彈琴。
28.八月初二(丁未),江寧(今江蘇南京),小飲于君績(姓名不詳)家。
29.初四(己酉),江寧,小飲于水閣。
30.初六(辛亥),采石(今安徽馬鞍山),與陳宗顏飲。
31.十四日(己未),江州(今江西九江),與趙師道飲于郭家洲村市。
32.十七日(壬戌),蘄陽(今湖北蘄春),與范佑、郭公美飲于瞿珣家。
33.二十二日(丁卯),黃州(今湖北黃岡),與夏屯田飲于竹樓。
34.二十五日(庚午),鄂州(今湖北武漢),與令狐修己相識。
35.二十七日(壬申),鄂州,在令狐修己家小飲。
36.二十九日(甲戌),鄂州,飲于其兄歐陽昞家。
37.三十日(乙亥),鄂州,飲于令狐修己家。
38.九月初四(己卯),岳州(今湖南岳陽),夷陵縣吏來接。
39.十四日(己丑),建寧(今湖北石首東),接到丁寶臣來信,回復(fù)。
40.十六日(辛卯),為搭乘舟主李遷之作佛殿記。
41.留滯江陵(今屬湖北)十余日,其間層參拜湖北路轉(zhuǎn)運(yùn)使,拜謁呂諲祠堂,致書尹洙,遇到黃注,又有荊南樂秀才登門問學(xué)。
42.十月,在夷陵境,致書薛仲儒,說自己一路平安。
由于《于役志》的記載非常粗略,且不夠完整,僅記到九月十七日(壬辰)至公安渡(今湖北公安),所以以上考述也不夠完整。不過,從以上所考可以看出,歐陽修沿途交游的范圍非常廣泛,其中雖不乏老朋友,但也有新相識;交游方式多樣,有下棋、納涼、泛舟、看花,但以宴飲為主,尤其在楚州、揚(yáng)州兩地,幾乎每天都有宴飲,有時甚至一日兩飲。從這里不難看出,歐陽修似乎沒把貶官的不幸放在心上,而是將赴任的旅途看作一次不斷地與老朋友團(tuán)聚并交接新朋友的難得機(jī)遇。需要指出的是,由于這些宴飲大多選擇在環(huán)境比較優(yōu)美的地方進(jìn)行,所以同時往往伴隨著游賞活動。
除了游賞和交游,歐陽修還用詩文將自己的活動記錄下來。在從洪澤到山陽的水路上,他和劉春卿月夜聯(lián)句,可惜已經(jīng)失傳。據(jù)劉德清等《歐陽修詩編年箋注》,除了前文已經(jīng)引錄的《題張損之學(xué)士蘭皋亭》、《琵琶亭》、《琵琶亭上作》三詩外,歐陽修沿途所寫詩歌尚有四首。其一即《初出真州泛大江作》:
孤舟日日去無窮,行色蒼茫杳靄中。山浦轉(zhuǎn)帆迷向背,夜江看斗辨西東。滮田漸下云間雁,霜日初丹水上楓。莼菜鱸魚方有味,遠(yuǎn)來猶喜及秋風(fēng)。
劉德清等《題解》云:“原輯《居士集》卷一〇,系景祐三年。作于是年七月二十四日,時詩人初離真州,放舟長江?!盵6]399雖是在貶官途中,歐陽修卻能靜靜地欣賞周圍的水光山色,并為自己能在初秋吃到莼菜鱸魚感到慶幸。其二即《江行贈雁》:
云間征雁水間棲,繒繳方多羽翼微。歲晚江湖同是客,莫辭伴我更南飛。
跟上詩相比,此詩中帶有較多的感傷情緒。南飛的大雁,讓詩人想到了自己貶謫的遭遇。故劉德清等《題解》這樣說:
原輯《居士集》卷一〇,系景祐三年。作于是年七月下旬,在貶官夷陵途中……征雁南翔,水間棲止,周圍危機(jī)四伏,正是貶途中詩人的化身。尾句的深情呼喚,蘊(yùn)含詩人的孤單落寞感受與沉痛悲涼心情。寄意幽婉,情感豐富而含蓄,頗有唐詩韻味[6]401。
其三即《晚泊岳陽》:
臥聞岳陽城里鐘,系舟岳陽城下樹。正見空江明月來,云水蒼茫失江路。夜深江月弄清輝,水上人歌月下歸。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
關(guān)于此詩,劉德清等《題解》云:
原輯《居士外集》卷二,無系年,列景祐二年至三年間詩。作于景祐三年九月四日,在貶官夷陵途中……詩人夜泊水面,臥舟難眠,即景速寫,遂成此篇。詩歌抒寫一個遷謫者的羈旅思?xì)w之情,句句寫景,雖無一字言愁,景物中卻隱隱透露羈旅之念與室家之思。語言平易流暢,詩境幽美沉閑,氣韻從容而意蘊(yùn)深婉[6]404-405。
還有一首是《初至虎牙灘見江山類龍門》:
曉鼓潭潭客夢驚,虎牙灘上作船行。山形酷似龍門秀,江色不如伊水清。平日兩京人少壯,今年三峽歲崢嶸。臥聞乳石淙流響,疑是香林八節(jié)聲。
劉德清等《題解》云:
原輯《居士外集》卷六,無系年,列景祐三年詩后。作于是年十月下旬,在貶官夷陵途中?;⒀罏┰诤币瞬h東南三十里,居大江北岸,狀如虎牙……詩人通過聯(lián)想,將夷陵山水與洛陽相比較,從彼此相似之中尋求慰藉,實(shí)際抒發(fā)思洛之情,透露貶官夷陵難以平靜的心緒。多重對比手法,曲盡事理人情[6]406-407。
這里4首,加上前面所引的3首,現(xiàn)在可以考知的歐陽修沿途所寫的帶有紀(jì)游性質(zhì)的詩作一共是7首。相對于游賞和交游多表現(xiàn)歡樂的活動和感受,這些詩歌更能反映出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真實(shí)感受。無端被貶往五千里外的小山城,歐陽修不可能沒有痛苦,也很難做到無動于衷,所以當(dāng)他寫詩時,這些痛苦和感傷就會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
通過游賞、交游和紀(jì)游三個方面的結(jié)合,歐陽修的謫宦之途事實(shí)上變成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對于貶官,歐陽修雖然有痛苦和不滿,但并沒有將其看作多么了不起的事情,所以才能有心情去游賞、交游和紀(jì)游;而這樣的活動不僅豐富了他的旅途生活,而且進(jìn)一步消解了他內(nèi)心的愁苦。
歐陽修不僅繼承了宋初王禹偁“謫宦誰知是勝游”的生活態(tài)度,而且身體力行。他赴任夷陵途中的經(jīng)歷就是非常鮮明的實(shí)例。在楚州時,他不顧自己在貶謫中,反而勸余靖(字安道)不要作窮苦之怨。其《與尹師魯?shù)谝粫吩疲?/p>
安道與予在楚州,談禍福事甚詳,安道亦以為然。俟到夷陵寫去,然后得知修所以處之之心也。又常與安道言,每見前世有名人,當(dāng)論事時,感激不避誅死,真若知義者,及到貶所,則戚戚怨嗟,有不堪之窮愁形于文字,其心歡戚無異庸人,雖韓文公不免此累,用此戒安道慎勿作戚戚之文。師魯察修此語,則處之之心又可知矣[4]999。
歐陽修所說的“前世名人”,包括了唐代的韓愈。韓愈因諫阻憲宗皇帝迎佛骨,被貶為潮州(今屬廣東)刺史。在到任后的《潮州刺史謝上表》中,他有一段明顯屬于“不堪之窮愁”的內(nèi)容:
臣所領(lǐng)州在廣府極東界上,去廣府雖云才二千里,然來往動皆經(jīng)月,過??冢聬核瑵秊{壯猛,難計(jì)程期;颶風(fēng)鱷魚,禍患不測。州南近界,漲海連天,毒霧瘴氛,日夕發(fā)作。臣少多病,年才五十,發(fā)白齒落,理不久長。加以罪犯至重,所處又極遠(yuǎn)惡,憂惶慚悸,死亡無日。單立一身,朝無親黨,居蠻夷之地,與魑魅為群。茍非陛下哀而念之,誰肯為臣言者[7]!
韓愈把自己的境遇寫得如此凄涼,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表現(xiàn)自己的悔過意識,希望得到憲宗皇帝的寬恕。歐陽修雖然很尊崇韓愈,甚至以韓愈自期,卻非常不滿韓愈“及到貶所,則戚戚怨嗟”的做法。正是有了這樣的認(rèn)識,才能使得歐陽修的心情總體上處于悲而不傷的平和狀態(tài)。不僅途中如此,到了夷陵后也是如此。夷陵的生活并不愜意,但夷陵的景色又非常美麗,這使得歐陽修在不幸之中又覺得有些慶幸。其《黃溪夜泊》云:
楚人自古登臨恨,暫到愁腸已九回。萬樹蒼煙三峽暗,滿川明月一猿哀。殊鄉(xiāng)況復(fù)驚殘歲,慰客偏宜把酒杯。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8]?
跟歐陽修貶官夷陵相比,蘇軾貶謫儋州(今海南)的遭遇更加不幸,但他卻能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以達(dá)到隨遇而安的狀態(tài)。
元符三年(1100)六月渡過瓊州海峽離開海南時,蘇軾作《六月二十日夜渡?!吩疲?/p>
參橫斗轉(zhuǎn)欲三更,苦雨終風(fēng)也解晴。云散月明誰點(diǎn)綴,天容海色本澄清??沼圄斲懦髓跻猓肿R軒轅奏樂聲。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9]。
蘇軾能夠活著從儋州回歸,恐怕連他自己之前也難以想象??墒钱?dāng)這一天來到時,他卻說為了看到那么多奇絕的風(fēng)物,就算死在這里也是值得的。這是何等的豁達(dá)??!
從王禹偁的“平生詩句多山水,謫宦誰知是勝游”,到歐陽修的“行見江山且吟詠,不因遷謫豈能來”,再到“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三位北宋“文宗”可謂一脈相承,典型地反映了宋代文人對待貶謫遭遇的基本態(tài)度和他們借游賞、交游和紀(jì)游以自適的生活方式。由此以往,許多文人都能以他們?yōu)榘駱樱杂X地將艱難的謫宦之途變成愉快的游賞之旅,雖然其中的快樂往往有一些夸張的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