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平
孫永平,教師,現(xiàn)居江蘇徐州。
議論文注重思維的深度。議論文的結構是作者思維過程的體現(xiàn),議論文只有做到層層深入,說理透辟,才能靠理性“征服”讀者。下面介紹一種不僅能讓議論文結構清晰,而且能讓論證層層深入的結構方式——“起承轉合”式。
一般說來,作者在開頭提出觀點,是“起”;接著承接觀點,進行具體闡述,是承;在承之后,轉說開去,是轉;最后,即收束全文,是合。下面介紹五種“轉”的方法。
轉向反面又叫反轉,即在“起”“承”之后,轉向“承”的反面,運用相反的論據(jù)進行論證分析,這樣“承” 和“轉”的內容就形成了正反對比,有力地強化了作者的論點。
高考作文《神圣的尊嚴》,其中心觀點是“尊嚴,是一個人的顏面,是一種操守,一種價值觀,一種自立自強的精神。所以人活著,要頂天立地,要昂首挺胸,要有尊嚴”,作者在承的部分,例舉了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蘇武牧羊塞外捍衛(wèi)自己尊嚴的事例,接著,筆鋒一轉,寫道:
然而也有許多人為了生存,為了追名逐利,為了向上攀爬……出賣尊嚴。現(xiàn)實生活中有為息事寧人屈辱下跪的,有為金錢觸及道德底線的,……尊嚴,似乎與我們漸行漸遠。
這一節(jié),內容轉向了“承”的反面,正反對比,更突出了中心觀點。
高考作文重在考察中學生對社會和生活的認識。如果作文中能寫這些感受深刻的熱點話題,這樣的文章不僅具有真情實感,而且在思想上也達到了一定的深度,給人一種理性的思考與心靈的啟迪。
高考作文《非寧靜無以致遠》,作者在“承”的部分,把沒有保持一顆寧靜的心的于丹和保持寧靜之心,默默躬耕的文學界的周汝昌、季羨林、楊絳進行對比論證,證明了“非寧靜無以致遠,偉人正是懂得尋找寧靜才能夠成功,而成功也必青睞內心安寧之人”這一觀點,在轉的部分,作者聯(lián)系現(xiàn)實,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指出了當今社會文藝界中不保持寧靜之心的現(xiàn)象,針砭時弊,啟發(fā)人心。
哲學上講凡事都有兩面性,因此,對待任何事物,都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來看待。寫作也是如此,對待某一事物,分析某一觀點,要有辯證思維。這樣,才能全面地認識問題,體現(xiàn)文章的思辨性和思想的深刻性。
有位考生寫了《變遷》一文,在“承”的部分,作者列舉了大量的事實論據(jù),表現(xiàn)祖國經(jīng)濟的增長,國力的增強等變遷。在轉的部分,作者寫道:
中國的變遷讓所有人都感到驚奇,但不可否認,在這變遷的過程中,出現(xiàn)了許多讓國人感到羞憤的社會問題。毒奶粉、染色饅頭、地溝油、瘦肉精等惡性事件奏出的不和諧音符,依然不絕于耳……
作者看到了中國的發(fā)展和變遷,但也清醒地看到了發(fā)展背后的隱憂,辯證地看待了中國的變遷,認識深刻,發(fā)人深省。
議論文注重的是思維的深度和思想的深刻。不僅要提出問題,更要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要注重事物的前因后果,表象與本質,聯(lián)系與發(fā)展。這樣,才能體現(xiàn)作者的高品質思維。高考滿分作文《踮起腳尖》,在“承”的部分,作者論證了踮起腳尖的好處,接著,作者繼續(xù)向深處發(fā)掘。作者說:
然而踮起腳尖就可以了嗎?答案是否定的……要想看得遠,必須站得高,有時恐怕不僅是一次踮起腳尖就可以了的,需要不辭勞苦,甚至不妨嘗試辛苦登高,或許更為有用。
踮起腳尖是不是就大功告成了呢?作者的思維并沒有停滯,而是告訴讀者,“踮起腳尖”是遠遠不夠的,要想看得遠,必須站得高。因此這篇文章層層深入,思想深刻,意味無窮。
哲學上強調:凡事都有度。度,即事物的質和量的統(tǒng)一的界限。這個度就叫臨界點。無論做什么事,都要適度,過度就會超越事物的臨界點,走向極端。寫議論文時,涉及行為反面的內容,就要用臨界思維進行分析。這樣才能體現(xiàn)認識的全面和思維的縝密。
作文《做最好的自己》,在“起”的部分,提出觀點:無論你身處怎樣的崗位,從事怎樣的事業(yè),肩負怎樣的使命,都要有執(zhí)著的精神,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在“承”的部分,作者論證了“做最好的自己”的內涵和方法。在“轉”的部分,作者寫道:
當然,執(zhí)著不等于固執(zhí)……執(zhí)著是對自己崗位、事業(yè)和使命的熱愛和責任感,是充分挖掘自己的潛能,用毅力、勇氣和才智來創(chuàng)造奇跡。
作者強調,執(zhí)著過度,就會讓執(zhí)著超越它的臨界點,發(fā)生質變,這時,執(zhí)著就變成了固執(zhí)。這樣,作者用臨界的思維分析了執(zhí)著,豐富了執(zhí)著的內涵,增強了認識的全面性和深刻性。
當然,掌握結構模式只是寫好議論文的方法之一。要寫好議論文,還需要在審題立意上、思想認識上、語言錘煉上等方面做更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