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倩
《初秋》教學簡案設(shè)計說明
本課教學設(shè)計的指導思想是貫徹新課標精神,體現(xiàn)“文學即人學”的思想,關(guān)注學生運用閱讀經(jīng)驗與生活經(jīng)歷,調(diào)動自己豐富的知識經(jīng)驗和想象力,用自己的聲音進行文本解讀。
為了激發(fā)學生文本解讀的探究意識,我課前反復閱讀文本,將其進行各角度的思考,以便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可以更靈活準確,觸及內(nèi)心最深處,力求讓學生發(fā)揮其最大的潛能,調(diào)動其最豐富的經(jīng)驗;設(shè)計課程時著重關(guān)注學生一步一步走向個人解讀之路的過程,讓這個思維過程真正成為他們自己的東西。
教學實施過程中,注重教師個人能力對課堂氣氛的調(diào)節(jié)作用,更注重學生個人思考的深入與學生活動的充分與高效,引導學生探究作者的情感思路、文章構(gòu)思以及語言文字背后深藏的情感與哲理,提高學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和人文修養(yǎng)。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shù),對文學文本的解讀,一定要緊扣語言文字本身,一切從文本入手,通過對文字的解讀,探究文本蘊涵的哲理。所以我本著“導入——初讀文本——指導——研讀文本——個性解讀”的過程進行課程設(shè)計。
教學過程中設(shè)計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充分獨立思考的基礎(chǔ)上利用集體智慧去感受有難度或有爭議的地方;以及在充分尊重學生思維的基礎(chǔ)上隨機點撥,并借助問題引導學生提升理性認識。
教學簡案
[教學目標]
情感目標:深切體會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知識目標:對文本進行個性化解讀。
能力目標:嘗試探究。
[教學難點]
難點:個性化解讀的探究。
重點:對人物形象的把握。
[教學方法]誦讀、舉例啟發(fā)、討論、展示
[教學用具]多媒體播放系統(tǒng)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當一部影片在我們面前放映的時候,當一本書在我們面前打開的時候,當一篇小說在我們面前展示的時候,我想告訴大家的是:閱讀是心靈的歷險。優(yōu)秀的作家總是給讀者留下無盡的想象的思維空間,讀者要歷盡心靈的艱辛去挖掘其中埋藏的寶藏。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與美國著名黑人作家蘭斯頓·休斯進行一次心靈歷險吧!
二、初讀文本
1.在學生初讀《初秋》的基礎(chǔ)上,為了更好的感受文本,請兩位同學與教師合作分角色朗讀全文。(運用鋼琴曲伴奏帶《秋日的思語》)
2.文章讀完,請幾位同學用一兩句話或一兩個詞談?wù)勛约旱母惺堋?/p>
學生回答示例:
生①:給我一種悲凄的感覺,有種欲哭無淚的沖動。
生②:我好像就站在主人公身邊,無意中看到這一幕,讓我十分傷感。
生③:瑪麗感情的細膩更讓我感到無盡的悲涼。
三、指導
讀文章就是要挖掘作品中作家埋藏的寶藏,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和作者進行一次較量。甚至有的評論家開玩笑說:“如果你從作品中讀不出東西,作者就可以嘲笑你;如果你從作品中讀出了作者也想不到的東西,你就可以嘲笑作者了。”
那么,我們怎樣才能在較量中取勝呢?
(展示課件)
閱讀指導:1.展開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充分調(diào)動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生活經(jīng)歷和閱讀感受。2.注重對文本“細節(jié)”的閱讀。3.尤其是小說。小說是人物的藝術(shù),我們要關(guān)注人物,關(guān)注情節(jié),關(guān)注環(huán)境。
總之,對文本細節(jié)的研讀與把握對理解文章主旨有重大的意義。
四、研讀
1.教師給學生舉個例子,并談?wù)剬σ粋€細節(jié)的認識,并通過幻燈片展示讓學生獲得直觀感受。
(展示課件)
“樹葉從廣場上慢慢落下來。不是風吹落的。秋天的黃昏里,她感到一陣難受?!?/p>
先讓學生給此句定位,然后我給大家展示自己的個人化解讀,讓同學們跟隨我的思維去感受,以真正起到示例的作用。
師:當我第一次讀到此處時,我心里有些許疑問,小說是寫人的藝術(shù),這句話是不是多余的?樹葉是不是風吹落的很重要嗎?
當我第二次讀到此處時,我心里有些莫名的異樣;
當我第三次讀到此處時,我就覺得必須再看看不可了……
因為,我想到“樹葉不是風吹落的”,那它們是怎么落下的呢?(學生應(yīng)和)自然凋零!生命已到盡頭,不能不落,這是一種無奈,一種無可奈何!
自然凋零的樹葉一旦落到地上,就再也回不到樹枝上了,這不正如人生嗎?人的一生平凡如一片樹葉,普通如一片樹葉,一旦歲月流逝,就再也回不到過去了。留給我們的只有無盡的回憶、咀嚼、悵惘和無奈。
就像瑪麗和比爾的分離與相遇,讀起來是十分平凡的生活小事,但當他們多年以后相遇,在當事者心目中卻是一次震撼心靈、驚天動地的事情。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一片樹葉的跌落看似很輕,但可以砸傷多少脆弱的心靈啊……
(學生中發(fā)細微的聲音,表示贊同和嘆息)
2.給學生一個挖掘歷險即個性解讀的機會。學生先研讀文本,找出感觸最深的地方,談一談作者想通過此處揭示什么問題,告訴我們什么,與文章主旨有什么關(guān)系。
(1)用五分鐘時間在初讀的基礎(chǔ)上細讀、思考。
(2)小組討論。
(3)推出發(fā)言人,展示挖掘的財富。
發(fā)言示例:
生:“突然,第五街所有的燈都亮了起來?!蔽矣X得女主人公的心事由此張顯,男主人公仍沒發(fā)覺,說明時間實在讓他變得不關(guān)心她了。
生:我覺得這個“暗淡”照應(yīng)了她的心境,又被“亮”來反襯,更精彩了。
生:他“沒能一眼認出她來”,與他能在蕓蕓眾生中一下喊出她的名字不同,他已經(jīng)對她沒有什么深刻的印象,昨日的感情已經(jīng)隨著時間的流逝淡漠了。
生:“她看上去那么蒼老”,而他“依然年輕”,說明他們過著不一樣的生活,她的生活可能很不幸福,這也許就是她對他難以忘懷的心理基礎(chǔ)之一吧。
生:對于上位同學說的這個問題,我再給一種可能性。俗語說“情人眼里出西施”,瑪麗的“蒼老”也許確實只是比爾的主觀感受,瑪麗在比爾眼中已經(jīng)不算什么,不會感到她有什么青春活力了;而比爾一直沒有走出瑪麗的情感世界,所以他在瑪麗心里依然年輕帥氣。
生:見到他后,她習慣性地等著他的吻,說明他們以前感情很好;而他卻只握了握手,從這兒看出時間是一個很有威力的東西,它可以把世上最深厚的感情磨平。
生:燈,忽明忽暗,瑪麗的心情就似波濤跟著翻轉(zhuǎn)起伏;風,忽來忽往,比爾的感情猶如過眼云煙不再真切。人與人很多時候就是這樣,不會相同,于是故事出現(xiàn)了,哪怕,它讓人傷感。
(掌聲大起)
生:《初秋》這個題目有很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自古逢秋悲寂寥”,“初秋”給人特有的環(huán)境感:寂寥、悲凄,有利于故事發(fā)展。
(注意,學生發(fā)言的時候,教師一定要給以適當簡潔的點評。)
五、解讀及小結(jié)
1.只要我們敢于在閱讀中歷險,敢于細心的挖掘,寶藏定會在我們面前熠熠閃光。
教師談?wù)剬ξ谋窘庾x的幾點看法,僅供參考。
(用課件展示以下四句話)
(1)人們都渴望交流,但又無法拒絕生活將自己改變。
瑪麗和比爾多年后不期而遇,雙方都想交流,都在試探地詢問對方的情況。但是大家有沒有注意到他們的談話實際上是在答非所問。因為他們都被生活改變了,已經(jīng)不再懂得對方,甚至他們從來沒有懂得過對方,沒有懂得過自己的真實思想。比如“我”和閏土,原來是一對很好的玩伴,是完全平等的,但是多年的生活將他們改變了,閏土竟喊“我”“老爺”。其實大家在生活中可能也有這樣的經(jīng)驗。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和小時候的朋友找不到共同話題了。即使同學聚會,更多的也是回憶并談?wù)撨^去,因為生活將我們變得陌生了,除非你們經(jīng)常聯(lián)系,他從來沒有在你的生活中消失過。
剛才我們已經(jīng)分析了,這些年里,瑪麗生活得不如意,變得蒼老了;而比爾可能一直很幸福,依然很年輕。其實生活中的變化并非都很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抓住這個機會,沒讓自己進步,反而是落后于生活了。變化是挑戰(zhàn),也是機遇,那么,我們就應(yīng)該在變化中不斷完善自己的心靈世界,不斷超越和改變自己。
(2)人們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誰都無法走入他人的世界。
人們都生活自己的世界里,誰都無法走入他人的世界。因為人群分開了我們,我們也分開了人群。人與人之間似乎都橫亙著一些無法逾越的障礙,而你又沒有能力將它推開。就像文中兩位主人公,他們被什么分開了?找個關(guān)鍵的“障礙”,就是那些“不認識的人”。所以啊,人與人相處時,有時候也不要要求別人太多,這本身就是一種寬容。
時間就是一種設(shè)置障礙的武器。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禮貌”這個詞。在時間的流逝中,世界將一對戀人分開了。多年后,當他們再次相見,比爾對瑪麗是禮貌的笑笑。大家知道,在家人、朋友、戀人面前可以撒嬌,甚至可以相互笑罵,而對陌生人才會不得不“禮貌”。一個“禮貌”道出了他們越來越陌生,越來越疏遠,道出了他們之間那個障礙的確是無法逾越的。
(3)人生中有著太多的偶然,我們誰也無法控制和把握。
“為了點小事”,他們“鬧崩了”,一氣之下嫁給了那個“自認為她愛的人”,一對多年的有情人從此越來越遠,這本身就是一種偶然;多年后的不期而遇,更是一種偶然。在這些偶然中,他們內(nèi)心波瀾起伏,答非所問,不知所措,而這些都是誰也無法控制和把握的。
(4)很多時候,選擇等于放棄。
瑪麗選擇了別人,等于放棄了比爾,即使再相遇,也永遠回不到過去了,這正如林中有兩條路,選擇了其中的一條,就再也回不到另一條了,這個觀點可以結(jié)合美國著名作家羅伯特·弗洛斯特的詩《沒有走的路》來解析,讓大家更深切地體會。(用課件展示《沒有走的路》)
2.讓學生從這種選擇中學會積極勇敢。
(展示課件)啟示:選擇是不可避免的,沒有放棄就沒有選擇,當我們面對選擇時要大膽果斷。一旦選擇了,就要用心走下去,勇敢走下去。
3.談了幾點小小感受,你們又是怎么看待本文的呢?是否從這個看似簡單的文本故事中讀出了更多深藏的道理呢?希望以后可以更多地聽到同學們用自己的人生感受、閱讀經(jīng)歷解讀文本的內(nèi)心的聲音。
六、作業(yè)
調(diào)動自己的主觀感受、知識經(jīng)驗,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寫一篇讀后感或者為本文續(xù)寫一個結(jié)尾。
[作者通聯(lián):山東濱州市濱城區(qū)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