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菲,王愛仙
頭孢曲松鈉聯用阿奇霉素治療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與安全性分析
陳燕菲,王愛仙
目的探究頭孢曲松鈉治療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臨床療效和安全。方法將下呼吸道感染兒童100例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0例。對照組服用阿霉素顆粒治療,10 mg·kg-1·d-1;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靜脈滴注頭孢曲松鈉,劑量為80 mg·kg-1·d-1加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療程為1周。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0%,高于對照組的80%(<0.05);觀察組清除率為88%(44例),對照組為66%(33例);觀察組的清除率優(yōu)于對照組(<0.05)。觀察組發(fā)熱時間、咳嗽時間、肺部喘鳴音及胸片結果好轉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均<0.05)。結論頭孢曲松聯用阿奇霉素治療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療效顯著,不良反應少,安全有效。
兒童;頭孢曲松鈉;阿奇霉素;呼吸道感染
近些年來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較高發(fā)病率和病死率。兒童處于成長發(fā)育階段,抵抗力較為薄弱,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襲。抗生素治療是主要治療方法[1]。兒童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較為復雜,兒童下呼吸道感染以細菌為主。頭孢曲松鈉是一種廣譜、高效、低毒的抗菌藥物。本文采用了頭孢曲松鈉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兒童下呼吸道感染,取得較好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收集2009年1月至2013年2月浙江省義烏市義亭中心衛(wèi)生院收治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兒100例為研究對象,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診斷標準?;颊叨及橛锌人?、發(fā)熱、氣喘、肺部濕啰音及喘鳴音等臨床癥狀和體征。胸片表明肺氣腫、點狀陰影的存在[2]。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3~11歲,平均(7±1.2)歲;體溫38.5~40℃35例;哮喘性支氣管炎19例,肺炎25例,支氣管炎6例;病原菌型檢查:金黃色葡萄球菌株12例,化膿鏈球菌株10例,肺炎球菌15例,流感嗜血桿菌19例,銅綠假單胞菌20例,大腸埃希菌12例,其他菌株12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27例;年齡4~10歲,平均(7±1.3)歲;體溫38.5~40℃38例;哮喘性支氣管炎18例,肺炎23例,支氣管炎9例;病原菌型檢查:金黃色葡萄球菌株11例,化膿鏈球菌株11例,肺炎球菌17例,流感嗜血桿菌17例,銅綠假單胞菌17例,大腸埃希菌15例,其他菌株12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0.05)。
1.2 治療方法對照組接受阿奇霉素顆粒(山東羅欣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號20110608);10 mg·kg-1·d-1,療程為5 d。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頭孢曲鈉,劑量為80mg·kg-1·d-1加0.9%氯化鈉注射液靜脈滴注(悅康藥業(yè)集團生產,生產批號01511035);每天1次,療程為1周。兩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根據情況接受抗病毒治療。
1.3 療效標準及細菌學評定標準
1.3.1 療效判定痊愈:用藥5 d內臨床癥狀和體征恢復正常,胸片結果正常。顯效:用藥5 d內退熱、咳嗽、氣喘癥狀消失,肺部喘鳴音明顯減少,胸片結果正常;有效:用藥5 d內退熱,咳嗽、氣喘癥狀減少,肺部喘鳴音減少,但不明顯,胸片結果有好轉;無效:用藥5 d后仍然發(fā)熱,咳嗽、氣喘癥狀沒有減輕,肺部喘鳴音無明顯好轉甚至加重,胸片結果無變化甚至加重。
1.3.2 細菌學評定依據患者細菌清除情況進行評定。以清除、部分清除、未清除、替換4級的標準來評估。清除指經過治療后細菌培養(yǎng)呈現陰性;部分清除是指對于感染兩種以上的致病菌進行培養(yǎng),有一種致病菌被清除;未清除是指經過治療后細菌培養(yǎng)還是為陽性;替換是指經過治療后原致病菌消失但是出現新的致病菌。
1.4 統(tǒng)計方法采用SPSS 19.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檢驗;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觀察組痊愈23例,顯效22例,有效2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分別為15、17、8及10例,總有效率為80%;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2=4.45,<0.05)。觀察組清除率為88%(44例),對照組為66%(33例);觀察組的清除率優(yōu)于對照組(2=6.83,<0.05)。
2.2 兩組臨床癥狀持續(xù)時間比較觀察組發(fā)熱時間、咳嗽時間、肺部喘鳴音及胸片結果好轉時間均短于對照組(2.14,均<0.05)。見表1。
2.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對照組發(fā)生不良反應有4例(8%),2例腹瀉,停藥后自行消失,1例嘔吐,給予止吐藥物,1例肝功能異常,給予保肝治療;觀察組發(fā)生不良反應為5例(10%),3例腹瀉,2例嘔吐。兩組不良反應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2=0.24,>0.05)。
呼吸道感染可以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以病毒感染為主。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發(fā)熱、流涕及乏力等[3]。下呼吸道感染多由病毒、細菌及衣原體及支原體等感染引起。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容易反復發(fā)作,抗生素的反復使用也使細菌耐藥性問題日益突出。引起下呼吸道感染的多為細菌。支原體具有細菌的一些特性但是無細胞壁。近年來支原體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的發(fā)病率呈上升趨勢。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是目前公認的抗支原體感染的藥物。臨床上常見治療下呼吸道感染的藥物有阿奇霉素、頭孢曲松、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替硝唑、青霉素、頭孢克肟及克林霉素等。
頭孢曲松鈉是第三代頭孢菌素,具有廣譜的抗菌作用。它不僅對革蘭陽性菌具有抑制作用,還對革蘭陰性菌也有較強的活性。頭孢曲松鈉半衰期較長,在體內組織分布較廣,具有較好的穿透血腦屏障的能力。頭孢曲松鈉還具有對腎臟基本無毒害的能力。阿奇霉素一種快速抑菌的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其抗病機制是通過抑制細菌蛋白質合成達到阻礙細菌生長的目的。阿奇霉素對衣原體,支原體,肺炎鏈球菌等都具有較好的療效。它的抗菌機制是通過抑制蛋白質合成達到殺菌的目的。阿奇霉素具有較強的穿透細胞作用,容易在巨噬細胞聚集,伴隨巨噬細胞聚集在炎癥部位,發(fā)揮較好的抗菌作用,對人肺炎支原體具有較強抗菌作用,半衰期長、抗菌譜廣等特點[4-5]。
本文采用頭孢曲松鈉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兒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不良反應少,觀察組痰細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痰細菌清除率(<0.05)。觀察組的發(fā)熱時間、咳嗽時間、肺部喘鳴音及胸片結果好轉時間均短于對照組(<0.05);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0.05)。
綜上,對于下呼吸道感染的患者,應采用痰液細菌培養(yǎng)法鑒別感染病菌,及時采取合適的抗生素進行治療??股厥褂貌豢深l繁更換,要控制用量。對于兒童患者用藥應嚴格控制抗生素的用量,避免一些不良反應產生;在對下呼吸道感染的兒童治療中應避免激素得使用。對于抵抗力弱,易被感染人群可接種疫苗和適當服用抗生素預防被病原菌侵襲。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持續(xù)時間比較d
[1]曾凡軍.阿奇霉素用于下呼吸道感染轉換治療80例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0,5(24):127-128.
[2]欒俊強.頭孢類抗生素聯合阿奇霉素治療小兒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療效及安全性評價[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0,4 (19):110-111.
[3]戴泉.付鶯.痰熱清注射液聯合利巴韋林治療上呼吸道感染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2,5(10):51-52.
[4]歐陽山丹,朱詩塔,潘浩.-內酰胺類和大環(huán)內酯類抗生素聯合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物應用與監(jiān)測,2010,7(5):312-313.
[5]王明松.阿奇霉素聯合頭孢曲松鈉治療下呼吸道感染臨床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0,12(35):17-18.
10.3969/j.issn.1671-0800.2014.04.046
R725.6
A
1671-0800(2014)04-0450-03
322005浙江省義烏,義烏市義亭中心衛(wèi)生院(陳燕菲);義烏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王愛仙)
陳燕菲,Email:gy259775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