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慶蓉 施向東
(南開大學 漢語言文化學院,天津300071)
《漢語拼音方案》的韻母表將韻母按四呼排為四列,韻母ong放在開口呼列,iong放在齊齒呼列,ueng放在合口呼列,但我們再看ong和ueng下面的注音字母時,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使用的是相同的注音字母,都是“ㄨㄥ”。
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使用的就是拼音方案表,在后文中說明:“ong[u?]放在合口呼、iong[y?]放在撮口呼,是按照它們的實際讀音排列的?!稘h語拼音方案》用ong、iong表示[u?]、[y?],是為了使字形清晰,避免手寫體u與ɑ相混?!逼浜筮€有三種記音符號對照表,ong和ueng注音符號都是使用的ㄨㄥ,不過音標是不同的,ong作[u?],ueng作[u??],iong作[y?]。唐作藩《音韻學教程》里面的韻母表,對ong和ueng給出的音標是一樣的,并且將它們放在同一行同一列。
邵敬敏《現(xiàn)代漢語》中,ong的音標作[u?],iong作[y?],ueng作[u??],然而在四呼劃分上,是按照其字面特征,將ong放在了開口呼,iong放在齊齒呼。
從上述這些資料中可以看出,有些地方對韻母ueng和ong的注音一樣,有些不一樣。那么,韻母ueng和ong讀音是一樣的嗎,其音標到底是什么?韻母iong的實際讀音應該是什么,是[y ?]還是別的音?
對于以上問題,前人也有過論述,尤敬明《ong和iong的歸類問題》(1983)認為ong為[??],iong為[i??],為開口和齊齒。任亞平《iong記作[y?]不妥》(1986),認為“iong”實際是ong前再增加一段由i起始的發(fā)音動程,嚴式音標為[iω?]寬式為[iu?],但不是[y?]。
吳宗濟《現(xiàn)代漢語語音概要》(1992)中認為,ueng[u??]是韻頭[u]加上eng[??]構成的,不許與任何聲母相拼,如“翁”[w??],接著說到“ong[??]與ueng是屬于同一個韻母位,但不出現(xiàn)在零聲母后……ong[??]中的元音o是個介乎高元音[u]和半高元音[o]之間的松元音[?]……,[?]是韻腹,發(fā)音時把[?]念得松、低些,然后舌根接觸軟腭……”“iong[y??]是在[??]前和韻頭[y],即加一段以[y]到[?]的發(fā)音動程。如用yòng[y??]……”
本文試圖通過實驗的方法對此進行探索。發(fā)音人六位,3男3女,20~30歲,均為北方方言背景,普通話達到一級乙等水平,其中男1和男2為老北京人。采用Cool edit在安靜的教室錄音,采樣率為11025Hz,16位單聲道。下面是發(fā)音字表:
中共東龍;擁雄炅用;不故木;徐魚女;米第鼻;得歌這;翁甕嗡
實驗所用工具是Praat,用腳本進行共振峰提取,提取方法是手動將每一個音節(jié)的韻母部分分為五段,從前往后連續(xù)提取,每一個音節(jié)得出50對F1、F2值。數(shù)據(jù)提取以后,采用Excel進行散點圖制作,方法是,橫坐標表示F2,采取的是以2為底的對數(shù)刻度,縱坐標表示F1,采用單位為200的算術刻度,橫縱坐標都采用逆序刻度值,交點分別為200、500。設置后的坐標系與“南開大學桌上語音工作室”的坐標系基本一致。
圖1是6位發(fā)音人發(fā)的ong、ueng、u、?,其中ong和ueng的韻腹部分,都已用圓圈圈出來了,劃定韻腹部分是通過看圖結(jié)合聽音確定的,看圖可以看出其穩(wěn)態(tài)段,聽音能確定其發(fā)的音是聲母部分還是韻尾部分,因為是[?]韻尾,從聽感上較容易確定。圖中的箭頭是后期加上去的,為了能夠更直觀地顯示其發(fā)音的動態(tài)流程。
圖1
觀察上面的聲學元音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以下幾點:
除個別發(fā)音人外,ong的韻腹部分,其前后位置基本都在單元音的u與?之間但更靠近u,以此判斷它是一個后元音,其高低位置與單元音?基本平齊,可見ong的韻腹并不是u,而是介乎高元音[u]和半高元音[o]之間的[?]。至于圖中韻腹之前的那一段,實質(zhì)上是一個很短的過渡音,是韻母ong在與聲母的拼合過程中,由于協(xié)同發(fā)音的作用產(chǎn)生的,很明顯ong是不存在u韻頭的。
除了個別發(fā)音人,ueng的起始位置都和單元音u的位置一致,只有一個來自北京的男發(fā)音人,因為他發(fā)的是[v?ng],所以其起始位置比u要靠前,但同樣較高。同一發(fā)音人發(fā)的音中,所有發(fā)音人的ueng韻腹所在部分在圖中都表現(xiàn)為在ong韻腹更靠前的位置。
從上圖中我們還可以看出,元音的人際差異較大,對比男女發(fā)音人發(fā)ong韻母的特點,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ong的韻尾部分,女發(fā)音人的F1普遍呈降低走勢,并且往往低于前半部分,F(xiàn)2呈增高趨勢但增幅普遍較小,而男發(fā)音人則表現(xiàn)為F1持平或者增加,F(xiàn)2均較大幅增加。即使是同性別的人之間,聲學表現(xiàn)也有細微差別。
下面是關于韻母iong的實驗:圖2是6位發(fā)音人發(fā)ü、iong、ong、i四個韻母的聲學元音圖,從圖中可以看出,iong的起始位置和ü基本重合,和i不重合,iong和ong的韻腹部分十分接近(圓圈圈出)。韻尾的走向也是一致的。
圖2
根據(jù)上面的聲學元音圖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
同一發(fā)音人發(fā)的音中,所有iong的起始部分都與[y]基本重合,用Praat或者“南開大學桌上語音工作室”看到的共振峰圖在這一點上都很明顯,見圖3:
圖3
上圖是用“南開大學桌上語音工作室”看到的“衣、擁、迂、央”四個音節(jié)的共振峰圖,可以看出在共振峰的起始部分,“衣”與“央”有著基本相同的第二、第三共振峰位置,“擁”、“迂”有著基本相同的第二、第三共振峰位置,我們知道,元音是否圓唇主要反映在第三共振峰上,通過上圖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擁”具有[y]韻頭。同一發(fā)音人發(fā)的音中,iong的韻腹部分和ong的韻腹部分基本重合。
從實驗結(jié)果來看,把ong的實際音值描寫為[??]是比較合適的,[?]是介于[u]和[o]之間的次高圓唇元音,這與吳宗濟先生的看法一致。如果按照是否有u劃分四呼歸屬,ong這個韻母就應該是開口呼的,如果按照是否圓唇來劃分,它還是可以劃分到合口呼里面,標音為寬式音標的[u?]也并不為過,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必須明白,其讀音和韻母ueng不是一回事。
iong韻母有y韻頭,所以應該是撮口呼。從圖中它的后部分表現(xiàn)來看,其主要元音和ong的主要元音一樣,所以它的實際音應該是[y??],寬式音標采用[yu?]。
實際上,對于ong和iong的音值,早有前輩作了準確的描寫,在麥耘著的《音韻學概論》中,作者正是用[??]標ong韻母的讀音,用[???]標iong韻母的音(書中作為介音和零聲母的ü用的都是[?]這個音標,非介音的才是[y])。黃伯榮、廖序東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中將ong和iong分別放在合口和撮口的列,并且將它們放在同一行,從它們的實際音值來看,這樣的排列是合理的,但是對它們所注的國際音標卻是值得商榷的,因為給ong標的[u?],作為寬式音標沒有問題。iong這個韻母標的音標是[y?],這不僅不符合其實際音值,在其所列的表內(nèi)也是不符合邏輯的。表中對復合韻母的排列,是按照開齊合撮,將同韻腹的韻母排在同一行,表中將ong和iong排在同行,本來就意味著二者具有同樣的韻腹,但是所標音標卻是與之矛盾的,[u?]意味著韻腹是[u],[y?]意味著韻腹是[y],所以說這里的排列是合理的,只要將它們的音值分別標為[??]和[???],便能達到排列順序和實際音值的一致。
[1]石鋒.北京話的元音格局[J].南開語言學刊,2002(1).
[2]冉啟斌.漢語鼻音韻尾的實驗研究[J].南開語言學刊,2005(1).
[3]尤敬明.ong和iong的歸類問題[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1983(01).
[4]任亞平.iong記作[y?]不妥[J].漢語學習,1986(03).
[5]吳宗濟.現(xiàn)代漢語語音概要[M].華語教學出版社,1992.
[6]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M].高等教育出版社第5版,2011.
[7]胡裕樹.現(xiàn)代漢語[M].上海教育出版社第7版,2011.
[8]唐作藩.音韻學教程[M].北京大學出版社第3版,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