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杞英 張 智 胡延忠 王明麗 馬遠方 (鄭州大學基礎醫(yī)學院,鄭州 450052)
熱休克轉錄因子1(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1,Hsf1)是熱休克反應的主要調控者。Hsf1 介導的熱休克反應不僅保護細胞免受環(huán)境或細胞內應激引起的損傷,而且涉及到對許多病理過程的調節(jié),如炎癥和腫瘤的形成[1-4]。眾多研究表明,在調節(jié)腫瘤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中,Hsf1 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Hsf1 和其相關的下游靶蛋白(如HSPs)在大多數(shù)癌組織中是增高的[5-7]。
猴腎病毒40(Simian Virus 40,SV40)是雙鏈的DNA 腫瘤病毒,已經從HIV 陽性的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病人組織中分離出來[8]。SV40 能夠表達兩種早期的癌蛋白小t 抗原(t-antigen,t-ag)和大T 抗原(Tantigen,T-ag),T-ag 通常被用作轉基因腫瘤鼠模型和用于轉化細胞的體外研究[9]。致瘤作用主要是通過病毒性產物SV40 大T 抗原(T-antigen,T-ag)來完成的,能夠使很多種細胞發(fā)生惡性轉化[10,11]。
逆轉錄病毒介導的基因轉移是80 年代才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高效基因轉移技術。逆轉錄病毒載體能將目的基因高效整合于靶細胞染色體,具有高效、穩(wěn)定表達的特點,并且安全性很高,是最早成功應用于臨床基因治療的載體[12,13]。
為了更好地研究Hsf1 基因的功能,本文將重建帶有鼠全長Hsf1 基因的逆轉錄病毒載體pWZLBlast-Flag-Hsf1 和Hsf1 過表達的MEF/Hsf1-/-/Hsf1細胞系。MEF/Hsf1-/-/Hsf1 細胞系的建立,為進一步研究Hsf1 的功能提供細胞實驗模型。
1.1 材料
1.1.1 主要試劑 鼠抗兔HSF1 抗體(Sc-9144)(美國Santa Cruz 公司);鼠抗兔SV40T-ag 抗體(Sc-20800)(美國Santa C ruz 公司);鼠抗小鼠β-actin抗體(A0605)(美國Sigma 公司);羊抗兔IgG(ZB-2301)和羊抗小鼠IgG(ZB-2305)(北京中杉金橋公司)。
1.1.2 細胞系和質粒 由湖南大學湘雅基礎醫(yī)學院肖獻忠教授饋贈。(1)細胞系:①WT/MEF 細胞:應用SV40T-抗原永生化從C57B16/V129 基因背景小鼠分離的野生型胚胎成纖維細胞。②MEF/Hsf1-/-細胞:應用SV40T-抗原永生化從C57B16/V129 基因背景小鼠分離的Hsf1 敲除的胚胎成纖維細胞。③包裝病毒細胞293Phoenix:為小鼠的包裝細胞,在逆轉錄病毒載體轉染時用。(2)質粒:pWZL-blast 質粒和pWZL-blast-hsf1-flag1.9 質粒。pWZL-blast-hsf1-flag1.9 質粒將全長Hsf1 的cDNA 與N末端的Flag-tag 連接,亞克隆到逆轉錄病毒載體pWZL-blast,構建pWZL-blast-flag-hsf1 重組體。
1.1.3 半定量RT-PCR 引物設計 根據(jù)GenBank報道的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 軟件設計并合成引物以擴增SV40T-ag、p53 和Hsf1(β-actin作為內參),引物序列遞交上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合成。
1.2 方法
1.2.1 細胞培養(yǎng) 將細胞放入含有100 U/ml 青霉素、100 μg/ml 鏈霉素和10%胎牛血清的DMEM 培養(yǎng)基中,置于37℃、5%CO2培養(yǎng)箱中進行細胞培養(yǎng)。取生長狀態(tài)好、處于對數(shù)生長期的細胞進行以下實驗。
1.2.2 半定量RT-PCR 實驗 主要是檢測Hsf1和SV40T-ag 基因在WT/MEF 細胞、MEF/Hsf1-/-細胞和MEF/Hsf1-/-/Hsf1 細胞中mRNA 的表達水平。
1.2.2.1 細胞總RNA 的提取 (1)收集5 ×106個細胞,加入1 ml Trizol,顛倒混勻,使細胞充分裂解。(2)加入0.2 ml 提RNA 的專用氯仿,顛倒混勻,室溫放置10 min,13 000 r/min、4℃離心15 min。此時,溶液分三層,上層為水相含RNA,下層為有機相含DNA,中間層主要含蛋白質。小心吸取上層水相,加入等體積的異丙醇,顛倒混勻,-20℃放置20 min,沉淀RNA。(3)13 000 r/min,4℃離心15 min,棄上清。(4)加入75%RNA 專用酒精溶液(用DEPC 水配置)1 ml,顛倒混勻,13 000 r/min、4℃離心10 min,棄上清。重復洗滌沉淀一次。(5)底部白色沉淀即RNA,用吸水紙吸干。待沉淀中酒精溶液揮發(fā)完全,干燥后用無RNase DEPC 水20 μl 溶解RNA,即獲得細胞總RNA 溶液。(6)在提取的RNA 溶液中,分別加入DNA 裂解酶1 μl/100 μl,37℃,5 min 滅活。然后再加入1 μl RNA 酶抑制劑,立即進行RNA 濃度的測定和反轉錄合成cDNA,其余-80℃保存?zhèn)溆谩?7)RNA 濃度和純度的測定:取2 μl RNA 溶液溶于98 μl DEPC 水中,50 倍稀釋至100 μl,吹打混勻后用紫外分光光度計進行測量OD260 和OD280的值。根據(jù)OD260 的值,計算RNA 的含量,而當OD260=1 時,即相當于40 μg/ml 的RNA。根據(jù)OD260/OD280 的值,估計RNA 的質量。(8)RNA完整性的鑒定:用1%的瓊脂糖凝膠電泳進行鑒定,電泳結束后將膠移至紫外燈下可以觀察到28S、18S 和5S 三條rRNA 帶型,28S 和18S 條帶比較亮,5S 條帶最不亮。通常以28S 和18S 顯色強度為2∶1,RNA 無降解,如果比值逆轉、升高或條帶模糊則表示有RNA 的降解。
1.2.2.2 cDNA 的合成 采用Promega 公司購買的反轉錄試劑盒,取大約1 μg RNA 溶液進行反轉錄,反應體系為20 μl。取Nuclease-free water 4.5 μl,MgCl24 μl,dNTP mi ×1 μl,RNase Inhibitor 0.5 μl,RT 酶1 μl 的混合物共計11 μl 加入EP 管中,置于冰上,然后再加入RNA 樣品4 μl(200 ng/ml),Oligo primer 1 μl 和5 ×RT Buffer 4 μl。再25℃5 min,42℃1 h,70℃15 min,95℃10 min,4℃終止反應。即可獲得WT/MEF 細胞和MEF/Hsf1-/-細胞的cDNA 溶液,-80℃保存?zhèn)溆谩?/p>
表1 用于半定量RT-PCR 引物設計Tab.1 Primers used for gene expression analysis by semiquantitative RT-PCR
1.2.2.3 PCR 實驗 將上述獲得的cDNA 為模板,對內參β-actin 基因片段進行克隆,按以下體系進行PCR 反應。(1)將引物稀釋到1 μmol/L,上游和下游引物各吸取1 μl。(2)cDNA 稀釋到200 ng/ml。(3)PCR 反應體系:cDNA 1 μl,10 × Buffer 2 μl,dNTP 2 μl,Tag 酶0.25 μl,dH2O213.25 μl,上游引物1 μl,下游引物1 μl,總體積20 μl。(4)PCR 反應條件:95℃5 min,95℃30 min,退火溫度(56.4℃,55℃)45 s,72℃40 s,30 個循環(huán),72℃10 min,18℃終止反應。(5)為了鑒定PCR 產物,采用2%瓊脂糖凝膠電泳,如果在399 bp 處出現(xiàn)β-actin 內參條帶,證明cDNA 反轉錄成功,可以進行下面的實驗。(6)用上述反轉錄成功的cDNA 為模板克隆Hsf1 和SV40T-ag 基因片段。Hsf1 的退火溫度設計為56.4℃,SV40T-ag 的退火溫度為55℃。按上述總體積20 μl 的反應體系進行PCR 反應。2%瓊脂糖凝膠電泳鑒定PCR 產物,觀察在201 bp 和361 bp 處是否能擴增出Hsf1 和SV40T-ag 特異性目的條帶,兩種細胞是否有差異?
1.2.3 pWZL-Blast-Flag-Hsf1 質粒功能的鑒定 通過瞬時轉染的方法,將構建好的帶有Hsf1 全長基因的逆轉錄病毒載體pWZL-blast-flag-Hsf1 質粒作為實驗組,逆轉錄病毒空載體pWZL-blast 質粒作為對照組,分別用脂質體2000 轉染試劑(美國Invitrogen)轉染293T 細胞,繼續(xù)培養(yǎng)48 h~72 h。常規(guī)收細胞進行Hsf1 的Western blot 檢測,以觀察Hsf1 蛋白的表達,從而進一步判斷新轉入Hsf1 基因的功能。
1.2.4 MEF/Hsf1-/-/Hsf1 細胞系的建立 將構建好的帶有Hsf1 全長基因的逆轉錄病毒載體pWZLblast-flag-Hsf1,導入產生病毒的小鼠包裝細胞293Phoenix 內,收集病毒上清,感染MEF/Hsf1-/-細胞,建立MEF/Hsf1-/-/Hsf1 細胞系。具體實驗步驟如下:(1)在20 cm2培養(yǎng)瓶正常培養(yǎng)包裝細胞293Phoenix,細胞密度達60%左右,細胞狀態(tài)好,轉染前一天換新鮮培養(yǎng)基DMEM。(2)轉染復合物的形成:分為兩組:①脂質體2000 轉染試劑9 μl,pWZL-blast-flag-Hsf1 質粒3 μg 和Pleco 質粒1.5 μg 共轉染;②脂質體2 000 轉染試劑9 μl;pWZL-blast 質粒3 μg 和Pleco 質粒1.5 μg 共轉染。上述脂質體2 000 轉染試劑和質粒分別用500 μl MEM 稀釋,充分混勻,但是不要劇烈震蕩。稀釋后的脂質體2 000室溫靜置5 min,然后與稀釋后的質?;旌衔锍浞只靹?,室溫靜置30 min,切記不要劇烈震蕩。(3)將上述制備的轉染復合物分別加入包裝細胞293Phoenix 的無血清、無雙抗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6 h 后換為全血清的DMEM 培養(yǎng)基,繼續(xù)培養(yǎng)24 h;換新的全血清DMEM 培養(yǎng)基,再繼續(xù)培養(yǎng)24 h,收集含有病毒的培養(yǎng)上清。(4)將含有病毒液的培養(yǎng)基1 000 r/min,離心5 min,然后上清用0.45 mm 濾器過濾。在濾液中,加入2 μg/ml的Polybrene 試劑(美國Sigma 公司)后,直接加至生長狀態(tài)好、密度50% 左右的MEF/Hsf1-/-細胞培養(yǎng)瓶中,讓病毒液直接感染MEF/Hsf1-/-細胞。(5)感染24 h 后,加入3 μg/ml 的Blasticidine(美國Sigma 公司)殺傷3~4 d,沒有被病毒感染的MEF/Hsf1-/-細胞會被殺死。然后用2 μg/ml 的Blasticidine 作為維持量,繼續(xù)培養(yǎng)細胞。這時,Hsf1 基因應該轉入MEF/Hsf1-/-細胞中,MEF/Hsf1-/-/Hsf1 細胞系的重建是否成功須進一步鑒定。(6)MEF/Hsf1-/-/Hsf1 細胞系的鑒定:通過Western blot 實驗檢測Hsf1 蛋白的表達,以觀察Hsf1 是否成功轉入MEF/Hsf1-/-細胞及功能如何?
1.2.5 Western blot 實驗 在WT/MEF 細胞、MEF/Hsf1-/-細胞和MEF/Hsf1-/-/Hsf1 細胞以及轉染Hsf1的293T 細胞中,分別加入蛋白裂解液,其中含有蛋白酶抑制劑(Protease inhibitor Cocktail)(美國Sigma公司)提取細胞總蛋白,BCA 法測蛋白濃度(碧云天生物技術研究所),制作蛋白樣品。通過10% SDSPAGE 電泳電轉至PVDF 膜上,PVDF 膜先用含5%脫脂奶粉的TBST 溶液室溫下封閉1 h,加一抗(Hsf1、SV40T-ag 和β-actin)于含5% 脫脂奶粉的TBST 中孵育,4℃冰箱過夜。然后加入合適的二抗孵育1 h,用ECL 顯色液顯色、曝光X 光片、拍照和分析實驗結果。
2.1 WT/MEF 細胞、MEF/Hsf1-/-細 胞和MEF/Hsf1-/-/Hsf1 細胞的鑒定 通過半定量RT-PCR 實驗,從轉錄水平觀察Hsf1 和SV40T-ag 基因在WT/MEF 細胞、MEF/Hsf1-/-細胞和MEF/Hsf1-/-/Hsf1 細胞中mRNA 的表達;通過Western blot 實驗,從翻譯水平即蛋白質水平觀察Hsf1 和SV40T-ag 蛋白在WT/MEF 細胞、MEF/Hsf1-/-細胞和MEF/Hsf1-/-/Hsf1 細胞中的表達。
2.1.1 Hsf1 和SV40T-ag 基 因 在WT/MEF 和MEF/Hsf1-/-細胞中mRNA 的表達 從圖1A 可以看出,用Trizol 試劑提取細胞總RNA,通過1%瓊脂糖凝膠電泳圖發(fā)現(xiàn),從上到下出現(xiàn)28S、18S 和5S 三條清晰的rRNA 帶型,沒有拖帶現(xiàn)象。28S條帶最亮,大約是18S 條帶亮度的兩倍,5S 不太亮。圖中沒有出現(xiàn)基因組DNA 和蛋白質污染情況,說明提取RNA 的純度和完整性比較好,可以進行后續(xù)實驗。
利用Promega 公司反轉錄試劑盒將總RNA 立即反轉為cDNA,經過PCR 擴增后采用2%瓊脂糖凝膠電泳進行檢測。圖1B 顯示,WT/MEF 細胞、MEF/Hsf1-/-細胞和MEF/Hsf1-/-/Hsf1 細胞在399 bp擴增出基本一致的β-actin 特異性條帶,說明通過反轉錄試劑盒反轉的cDNA 模板是成功的。
圖1C 結果顯示,Hsf1 基因在WT/MEF 細胞和MEF/Hsf1-/-/Hsf1 細胞中擴增出特異性目的條帶,而在MEF/Hsf1-/-細胞中沒有出現(xiàn)Hsf1 基因條帶。由于在WT/MEF 和MEF/Hsf1-/-/Hsf1 細胞中Hsf1基因的mRNA 表達明顯,而在MEF/Hsf1-/-細胞中表達不明顯,這說明MEF/Hsf1-/-細胞中Hsf1 基因的敲除是比較干凈的,同時也說明通過逆轉錄病毒載體轉染全長Hsf1 基因是成功的,新建MEF/Hsf1-/-/Hsf1 細胞系是成功的。
圖1D 結果表明,SV40T-ag 基因在WT/MEF 細胞、MEF/Hsf1-/-細胞和MEF/Hsf1-/-/Hsf1 細胞中均擴增出特異性目的條帶,并且SV40T-ag 基因的mRNA 表達基本一致,這也說明在轉錄水平上Hsf1 對SV40T-ag 的調控沒有影響。
2.1.2 Hsf1,SV40T-ag 蛋白在WT/MEF 和MEF/Hsf1-/-細胞中的表達 通過Western blot 實驗檢測WT/MEF 細胞和MEF/Hsf1-/-細胞中Hsf1 和SV40Tag 蛋白的表達。圖2 所示,Hsf1 蛋白在WT/MEF 細胞中的表達條帶非常明顯,而在MEF/Hsf1-/-細胞中的表達條帶幾乎看不到。說明在MEF/Hsf1-/-細胞中Hsf1 的敲除是比較干凈的。另外,SV40T-ag 蛋白在MEF/Hsf1-/-細胞中的表達明顯比在WT/MEF 細胞中表達強。這也說明Hsf1 下調SV40T-ag 蛋白的表達。
綜上所述,在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皆證明了MEF/Hsf1-/-細胞中Hsf1 基因的敲除是比較干凈的,可以進行下面的實驗。同時也證明了Hsf1 參與了SV40T-ag 蛋白表達的調控,主要在翻譯水平即蛋白質水平的表達。
2.2 pWZL-blast-Flag-Hsf1 質粒的鑒定 將實驗組pWZL-blast-flag-hsf1 質粒和對照組pWZL-blast 質粒分別轉染293T 細胞,進行Hsf1 的Western blot 檢測。
圖3 結果顯示,Hsf1 蛋白在轉染pWZL-blastflag-hsf1 質粒的293T 細胞中的表達明顯比轉染pWZL-blast 質粒強得多。說明pWZL-blast-flag-hsf1質粒轉染成功,同時也說明pWZL-blast-flag-hsf1 質粒是有功能和活性的,可以繼續(xù)下面的實驗。
圖1 三種MEF 細胞中Hsf1 和SV40T-ag 基因的mRNA表達Fig.1 mRNA expression of Hsf1 and SV40T-ag gene in three MEF cell
圖2 Hsf1,SV40T-ag 蛋白在WT/MEF 和MEF/Hsf1-/-細胞中的表達Fig.2 Expression of Hsf1 and SV40T-ag proteins in WT/MEF and MEF/Hsf1-/-cell lines
圖3 Hsf1 蛋白在轉染pWZL-blast-flag-Hsf1 的293T 細胞中的表達Fig.3 Expression of Hsf1 protein were investigated in 293T cell of transfection with plasmid pWZLblast-flag-Hsf1
圖4 Hsf1,SV40T-ag 蛋白在三種MEF 細胞中的表達Fig.4 Expression of Hsf1 protein in three MEF cell lines
2.3 Hsf1,SV40T-ag 蛋白在三種MEF 細胞中的表達 通過逆轉錄病毒載體將鼠Hsf1 全長基因導入MEF/Hsf1-/-細胞中,建立MEF/Hsf1-/-/Hsf1 細胞系。為了鑒定Hsf1 基因是否轉入成功及功能如何?通過Western blot 檢測Hsf1 蛋白的表達,同時用MEF/Hsf1-/-細胞和WT/MEF 細胞作為對照。圖4 可以看出,Hsf1 在MEF/Hsf1-/-/Hsf1 細胞表達條帶最強,WT/MEF 細胞表達也能看到清晰的條帶,而MEF/Hsf1-/-細胞不表達。這說明Hsf1 基因已經成功導入MEF/Hsf1-/-細胞,MEF/Hsf1-/-/Hsf1 細胞系成功建立。MEF/Hsf1-/-/Hsf1 細胞系的重建,有助于我們進一步研究Hsf1 在SV40T-ag 誘導腫瘤形成中的作用。
另外,SV40T-ag 蛋白在MEF/Hsf1-/-細胞中的表達比WT/MEF 細胞和MEF/Hsf1-/-/Hsf1 細胞強,在MEF/Hsf1-/-/Hsf1 細胞中的表達最弱。這也提示我們Hsf1 參與了SV40T-ag 蛋白的表達調控。
基因轉移是指用生物學或物理的手段,可將外源性基因導入受體細胞,并使其表達的一種技術。逆轉錄病毒作為載體是一種高效的、新興起的表達系統(tǒng),可將外源性基因安全、高效、穩(wěn)定地轉入哺乳類細胞中[13,14]。而外源基因與宿主細胞基因組整合后,就可隨著細胞的分裂傳給后代。當包裝細胞被收獲后,就可以穩(wěn)定地得到含有目的載體的病毒顆粒。沒有經過包裝的病毒屬于缺陷性病毒,并不具有完整的功能。只有經過包裝細胞為其提供結構蛋白組分時,才能包裝成功能完整的病毒顆粒。當病毒顆粒感染靶細胞后,病毒顆粒是不能擴增的,安全性也是很高的[12]。而與質粒轉染外源基因等傳統(tǒng)的介導方法相比,逆轉錄病毒表達系統(tǒng)可以大大提高獲得高效表達外源基因細胞系的幾率。
轉染細胞能否表達目的基因的表型,是基因轉移成功的關鍵。本文首先將本實驗室保存的WT/MEF 細胞和MEF/Hsf1-/-細胞,進行RT-PCR 和Western blot 實驗,驗證了MEF/Hsf1-/-細胞系的Hsf1 敲除比較干凈。為了更好地研究Hsf1 在SV40T-ag 誘導腫瘤形成中的作用,應用脂質體2 000轉染試劑,將含有Hsf1 基因全長的逆轉錄病毒載體pWZL-blast-flag-hsf1 轉染至能產生病毒的包裝細胞293Phoenix,將病毒上清直接進行感染MEF/Hsf1-/-細胞,用3 μg/ml 抗生素Blasticidine 殺傷細胞3~4 d,這樣沒有轉染成功的細胞被殺死,轉染成功的細胞存活下來。以后細胞培養(yǎng)用2 μg/ml 抗生素Blasticidine 進行維持,穩(wěn)定的MEF/Hsf1-/-/Hsf1 細胞系就建好了。通過Western blot 實驗檢測Hsf1 蛋白的表達,結果發(fā)現(xiàn),在新建細胞系Hsf1 的表達最強,而MEF/Hsf1-/-細胞的表達非常弱,說明Hsf1 成功轉染,穩(wěn)定表達Hsf1 的MEF/Hsf1-/-/Hsf1 細胞系成功建立,以進行后續(xù)的Hsf1 基因功能的實驗。
另外,我們也在基因水平和蛋白質水平,分別通過RT-PCR 和Western blot 實驗觀察了SV40T-ag 的表達,結果發(fā)現(xiàn)SV40T-ag 基因在WT/MEF 細胞和MEF/Hsf1-/-細胞中的表達沒有差異;SV40T-ag 蛋白在MEF/Hsf1-/-細胞表達強于WT/MEF 細胞和MEF/Hsf1-/-/Hsf1 細胞。初步推測Hsf1 對SV40Tag 的調控作用不在基因水平,主要在翻譯水平即蛋白質水平的表達。
總之,MEF/Hsf1-/-/Hsf1 細胞系的重建,有助于進一步研究Hsf1 在SV40T-ag 誘導腫瘤形成中的作用提供實驗模型。另外,本研究中還發(fā)現(xiàn)Hsf1 參與了SV40T-ag 蛋白的表達調控,尚需進行更深入的探討。
[1]He H,Soncin F,Grammatikakis N,et al.Elevated expression of heat shock factor (HSF)2A stimulates HSF1-induced transcription during stress [J].J Biol Chem,2003,278 (37):35465-35475.
[2]Voellmy R.On mechanisms that control heat shock transcription factor activity in metazoan cells[J].Cell Stress & Chaperones,2004,9(2):122-133.
[3]Whitesell L,Lindquist SL.HSP90 and the chaperoning of cancer[J].Nat Rev Cancer,2005,5(10):761-772.
[4]Mendillo ML,Santagata S,Koeva M,et al.HSF1 drives a transcriptional program distinct from heat shock to support highly malignant human cancers[J].Cell,2012,150(3):549-562.
[5]Sherman M and Multhoff G .Heat shock proteins in cancer[J].Ann N Y Acad Sci,2007,1113:192-201.
[6]Chen H,Zhang S,F(xiàn)ang YM,et al.Induction of HSF1 expression is associated with sporadic colorectal cancer[J].World J Gastroenterol,2004,10(21):3122-3126.
[7]Wang J,He H,Yu L,et al .HSF1 down-regulates XAF1 through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J].J Biol Chem,2006,281(5):2451-2459.
[8]Sweet BH,Hilleman MR .The vacuolating virus SV40[J].Proc Soc Exp Biol Med,1960,105:420-427.
[9]Goodsell DS.The molecular Perspective:Simian virus 40.Stem Cells,2002,4:301-303.
[10]Sullivan CS,Pipas JM.T antigens of simian virus 40:molecular chaperones for viral replication and tumorigenesis[J].Microbiol Mol Biol Rev,2002,66(2):179-202.
[11]Tevethia MJ,Ozer HL.SV40-mediated immortalization [J].Methods Mol Biol,2001,165(2):185.
[12]Franceschini IA,F(xiàn)eigenbaum-Lacombe V,Casanova P,et al.Efficient gene transfer in mouse neural precursors with a bicistronic retroviral vector[J].J Neurosci Res,2001,65(3):208-219.
[13]Lundsom K.Latest development in viral vectors for gene therapy[J].Trends Biotechnol,2003,21(3):117-22.
[14]李 炯,劉艷紅,安芳蘭,等.逆轉錄病毒載體介導的口蹄疫病毒衣殼前體基因和綠色熒光蛋白基因在BHK-21 細胞中的表達[J].畜牧獸醫(yī)學報,2009,40(3):376-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