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容
語文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它的涵蓋面非常廣,要學好語文,僅靠課堂上的教與學是不夠的,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大量閱讀,閱讀各種報刊書籍,閱讀中外名著,從中吸取各種營養(yǎng)。閱讀不僅是學好語文的一個有效途徑,在日常生活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呢?
一、強調(diào)閱讀積累,夯實學生的文學功底
1.加強課內(nèi)朗讀訓練,積累豐富的語言
課內(nèi)閱讀是加強閱讀積累的主渠道,而“讀”則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許多課文都是文質(zhì)兼美的佳作,很多都出自古今中外的名家之手,我們要把教材作為載體,引導學生用心去讀,去理解、感悟、鑒賞,熟讀乃至背誦這些名篇名作。在閱讀教學中,要給學生足夠的閱讀時間,讓學生自主閱讀,讓他們邊讀邊思考,邊讀邊勾畫,邊讀邊揣摩,邊讀邊品味,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通過師生間的互動進一步理解詞句,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表達方法,感受作者遣詞造句和布局謀篇的匠心所在。這時就可以水到渠成地要求學生摘抄并背誦文中精妙的語言。例如,在教學毛澤東的《沁園春·雪》的時候,我覺得太多的講解與分析都會破壞文章的整體美,不妨先通過教師配樂范讀、小組齊讀、個別自讀等方式進行反復朗讀,直到讀出韻味來,并且邊讀邊圈畫出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然后向?qū)W生介紹這些語句到底美在何處。在不斷的交流過程中,學生領悟到作者在這篇文章中以短短的幾句詩,描繪出一幅北國雪景圖,品味到作者遣詞造句的高妙之處,體會到作者的偉大抱負,在理解、感悟的基礎上把文章背下來。
2.課外延伸遷移,開拓閱讀視野
教師可引導學生向課外延伸,到浩瀚的書海之中,去了解更多的知識。當學到某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了解時代背景,閱讀作者的其他文章,或閱讀不同作者相關內(nèi)容的文章,閱讀其他人對這篇文章的點評等,有了教師的建議,學生自然就有閱讀的沖動。這樣不但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也擴大了學生的見識,收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從某一角度來說,也能處理好教材與課外讀物的關系,使課內(nèi)外所讀形成相輔相成的關系,既使學生博學多識,又不影響他們學業(yè)的完成。如在教學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時,我借著“明月幾時有”這一句詩,讓學生明白月亮這一意象經(jīng)常被文人們用來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緣由后,就引導學生去尋找古詩詞中“望月懷遠”的例子,于是補充了“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等詞句,讓他們加深了印象。
3.立足課堂,讓閱讀積累落到實處
通過以上方式,學生可以有一定量的閱讀積累,但與語文課程標準規(guī)定的閱讀量還有很大差距,特別是農(nóng)村學校的學生。我調(diào)查初三一個班的學生真正看過《西游記》《水滸傳》的只有幾個人,這數(shù)字觸目驚心!還有在寫作文的時候,如果是寫家庭教育的,則大部分學生的父母都成了“暴君”,甚至一篇要求寫六百字的作文僅僅寫四五百字就草草收場。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制定了一系列的閱讀積累計劃,從七年級開始,利用早讀課時間,給學生寫出幾句名句,讓他們當場朗讀并背誦下來,一段時間后對他們進行檢測;每周騰出一兩節(jié)課的時間讓學生把名著名篇帶進課堂,一邊看一邊做好閱讀筆記,或是摘錄優(yōu)美的詞句,或是對所看文章做點評。“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源頭就是書本。學生在書中閱讀到的內(nèi)容,是一種更廣闊的生活,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有。更有利于學生寫作的是,這些“生活”是經(jīng)過藝術加工的生活,可以更直接地為他們服務。學生通過閱讀不僅可以擴大自己的知識面,還能受到思想和道德的熏陶。經(jīng)過一定量的積累后,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會有所提高。這正應了巴金老先生說過的:“讀多了,讀熟了,常??梢皂樋诒吵鰜恚簿吐伢w會到它們的好處,也就慢慢地摸到文章的調(diào)子?!?/p>
二、指導學生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地閱讀
1.指導學生做好預習性閱讀工作
學生的質(zhì)疑和推測能力與他們的學識和習慣有關。長期以來,學生只習慣于聽講、答問、做筆記、記答案,這嚴重制約了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利用圖書館、網(wǎng)絡及相關的練習資料進行廣泛涉獵,提高認知水平,為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打下基礎,還可利用形式或內(nèi)容相關的課文,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性閱讀,提高自己的能力。如教學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可讓學生針對詩中景物、情感、意境進行比較,說出自己的評價心得,如此教學,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就會增強。
2.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指導閱讀教學
在現(xiàn)代語文教學中,教學成果不斷涌現(xiàn)“六步教學法”、“導讀法”、“點撥法”、“跳摘法”等方法,教師在課堂上都可以靈活應用。陳日亮老師的“以心契心”、“以文解文”、“以言傳言”三種方法特別有利于實現(xiàn)閱讀的要求。“以心契心”就是讓學生自主閱讀,然后各自說出從課文中讀出了什么,哪里受到啟發(fā),為何受感動,怎樣被說服?!耙晕慕馕摹奔醋寣W生善于從上下文和字里行間進行觀此說彼,前瞻后顧,把內(nèi)容讀懂,一般不做外加的注釋和引證發(fā)揮。“以言傳言”指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學會用自己的語言進行復述、轉(zhuǎn)述、概述、評述,包括必要的解釋和解說,注重學生的閱讀實踐,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制定目標,讀練結(jié)合,深化提高
在素質(zhì)教育中,語文閱讀教學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自己讀書的能力,以實現(xiàn)葉圣陶先生“教是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要想達到這個境界,應該培養(yǎng)學生自主制定閱讀目標的習慣和能力。
教師應當首先引導學生根據(jù)課文自身提供的條件,如單元重點、學習重點、注釋、課后習題等自主確立閱讀目標,促使學生認真閱讀作品,探究問題,養(yǎng)成大膽思考的良好閱讀習慣,從而培養(yǎng)學生善于借助工具書自行解決問題的習慣和能力,還要引導學生自行設計開放性閱讀目標。語文教學是“以人為本”的教育和教學,學生的閱讀興趣、閱讀能力、閱讀取向的多層次性、差異性以及鑒賞評價等的不同的價值取向,決定了學生群體對一篇文章理解的多角度性、多層面性。這就是“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的道理。因而,把課文真正交給學生,給他們盡可能多的自主閱讀空間,讓他們真正形成認知文章的主動性,實行開放性閱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閱讀理解僅僅是一個過程,獨立解決問題才是閱讀教學的真正目的。所以讀練結(jié)合是提高閱讀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文所述的閱讀評價是一種練習、訓練、聯(lián)想想象,討論質(zhì)疑也是一種訓練,但只是思維訓練和口頭訓練,要真正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還必須經(jīng)常布置他們做好兩個方面的練習。一是布置學生寫,寫閱讀內(nèi)容的提要,寫作品的點評,寫讀后感,寫閱讀聯(lián)想和想象作文。如《再見于勒》、《最后一課之后》等,既能促進學生深層感知文章內(nèi)容,又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閱讀能力。二是布置學生朗誦、背誦。我們反對死記硬背,提倡理解記憶,且要求引導學生大量背誦一些優(yōu)美的文段、名言警句,做好讀書筆記或摘要卡片。
語文閱讀學習的本源是廣闊的社會生活,而生活的千姿百態(tài)決定了閱讀教學方法的豐富多彩,語文閱讀離開了社會生活,離開了積累,僅靠慢嚼細咽幾十篇課文來提高閱讀能力,無異于“源不深而求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自我作文”、“自能讀書”,語文學習是一個終身學習的過程,閱讀也應該伴隨人的一生。明確主體,不懈地指導中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適應現(xiàn)代社會的需求。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