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
課改的春風吹拂神州大地十年了,很多教師面對新課改,卻有一種“琵琶聲停欲語遲”的感覺。其實,面對新課改,我們不必躊躇,也不必迷茫,一切的教學改革,都要追求課堂的“高效化”。在此,我簡單地談一談我對課改及高效課堂的一些粗淺的見解。
一、“教師突擊”——突出傳統(tǒng)觀念的重圍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分注重知識的傳承,過分注重學生接受學習和被動學習,忽視了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學習,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作為課改的一員,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做到與時俱進。
1.霧里找“花”——課程標準不是教學大綱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受無形的“線”(大綱)的牽制,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必須依照大綱。課改后,大綱變成了課程標準,“用好教材,超越教材”是我們必須具有的意識。教材成了教師教學的“輔助工具”之一,而不是“唯一”的工具,教師有了更多的靈活性和自主性。只有轉變觀念,才能沖出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重圍。
2.“三管齊下”——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
傳統(tǒng)的教學目標要求教師關注學生在知識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苦灌”“苦學”是主要特點,教與學的矛盾日益突出?!爸R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位一體的課程目標“三管齊下”,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成為有知識、有能力、有情感的現(xiàn)代化事業(yè)的接班人。
3.寓教于樂——教學方式多樣化
新課程標準在教學方式方面體現(xiàn)了寓教于樂的理念,教師可以采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式。以往的課堂在教學管理方面強調“有板有眼”,不注重學生的個人體驗,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忽視了學生才是課堂這一舞臺上的主角,課堂似乎進入了“死胡同”——教師不愛教,學生不愛學。只有改變課堂教學管理的方式,課堂才能“樂趣滿堂關不住”。
4.“讓每一朵花都綻放”——評價方式多樣化
“每一朵花都有開放的理由,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這是評價方式的創(chuàng)新。各學科的課程標準都淡化了終結性評價,加強了過程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評價方式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教學過程不再是一個固定的模式,學生不再是只重分數(shù)沒有能力的“學習工具”,他們成了一朵朵充滿鮮明個性特征的花朵,他們可以隨時隨地展現(xiàn)自我盡情地綻放。
二、刪繁就簡三秋樹——高效讓課堂如此美麗
對于高效課堂,我們不必想得太復雜,鄭板橋的“刪繁就簡三秋樹”,給了我啟示。
1.變繁為簡,學生是課堂的主角
以前,我們只注重繁瑣、復雜的教學過程,課堂氛圍卻死氣沉沉、毫無生機,沒有抓住課堂的關鍵——學生,忽視了學生這一汪“活水”。課改后,我們只需要依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將“三維目標”巧妙運用在課堂中,想辦法讓學生“動”起來。在教學《沁園春·長沙》時,我先讓學生搜集毛澤東的詩詞文畫等作品,上課時展示搜集的資料,隨后給學生展示《沁園春·長沙》的書法作品,讓學生在多次誦讀中感知毛澤東詞中描寫的景物,并分組討論上下闕景物的特點,然后上講臺展示自己找到的關鍵動詞“立”“看”“競”“悵”“憶”“遏”等。接著,我還讓幾個學生扮演毛澤東,讓他們體驗在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站在橘子洲頭的感覺,感受革命家的革命情懷。這樣,“三維目標”一節(jié)課就可以完成,整個課堂也充滿了“奮其智,激其情”的歡聲笑語。
2.換繁為簡,課堂成為學習的天堂
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太繁瑣,只強調要教給學生什么,讓學生背著包袱上課。我嘗試將課堂分成“課前演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百家爭鳴”等幾個板塊,在每一個板塊中都讓學生充分展示,讓他們在交流與探究中放飛思想,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課前我精心設置探究試題,這些題目具有多向思維、多梯度的特點,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3.刪繁就簡,一切只是為了學生
課堂既是學生汲取知識、提高能力、發(fā)展個性的沃土,又是學生獲得認可、提升自我價值的平臺。只有摒棄傳統(tǒng)的“狠教”“猛灌”,只注重教學重點、難點、沉重的作業(yè)等繁雜的名目,甩掉周考、月考等繁多的包袱,學生才會對課堂心懷期待,課堂才會充滿合作、交流、展示的機會,才會有“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活力。給學生點評、質疑的機會,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收獲以前課堂上無法給予的快樂。刪去不必要的環(huán)節(jié)和內容,我們的課堂就會事半功倍,高效讓課堂生動起來。高效課堂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摸索。
本文是白銀市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BY[2013]G132號“新課改下高中語文‘三動高效課堂模式研究”的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