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桂榮
(安圖縣松江鎮(zhèn)三道中心小學,吉林 安圖 133600)
淺析小學作文教學中幾點有效策略
李桂榮
(安圖縣松江鎮(zhèn)三道中心小學,吉林 安圖 133600)
作文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也是語文教學的難點,作文教學是我們教學交流的主要話題。本文圍繞學生作文無話可寫、不愛寫、不會寫的三大問題,從列提綱、教學方式、修改、講評、編輯成冊五方面闡述作文教學的有效策略。
小學作文教學 列提綱 修改 講評 編輯成冊 靈活 創(chuàng)新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作文過程中既要以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和對事物的認識程度為基礎,還要融合在語文學習過程形成的文字表達和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這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xiàn)。新課標對小學語文1-6年級從說話到寫文做了具體的要求與指導,可是,在教學實踐中,作文教學仍是教師最不愛講,學生見效最慢的一份苦差事。學生對周圍的事物缺乏細致的觀察,不能留心生活,將寫作與生活脫離,造成學生作文三大問題:一是學生無話可寫;二是不愛寫;三是不會寫。另外,學生寫作文的興趣淡薄與老師的教學直接相關。許多老師在作文教學中過于呆板,照本宣科,僅僅是為了成文而教作文,完全忽視作文方法和作文過程的樂趣。對此,我在作文教學中從學生樂學做起,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作文教學,摸索出一些使學生作文由難變易、由枯燥變生動的有效方法。
在動筆作文之前,應當先計劃一下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哪些地方詳寫,哪些地方略寫;如何開頭,怎樣結尾,做好過渡,等等,這就是作文的提綱。有了提綱,寫起來才能得心應手,條理才會清楚。因此,我們作文教學時首先要把如何列提綱作為重要的方法教給學生。
作文提綱的形式一般有兩種。標題式提綱比較簡單,只寫出行文各段的標題,用簡潔的文字標出各段的寫作要點。它的特點是文字簡潔,速度較快,適合于對寫作內(nèi)容比較熟悉或時間較緊的情況。要點式提綱則比較詳細,既要表明作文的中心,又要寫出作文的大致內(nèi)容,還要交代文章的詳略。
編寫作文提綱要按照寫作文的三個順序進行,即審清題目,確定中心,選擇好材料。作文題目一般規(guī)定了寫作范圍(記人、記事、寫景、狀物等)和寫作類型(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所以寫作前必須先審清題目,明確寫什么、怎么寫,避免文不對題、偏離中心的毛病。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靈魂,在編寫作文提綱時,只有確立了中心,才能圍繞選材,確定重點,安排詳略等。選材時要注意緊緊圍繞文章的中心思想,選擇真實可信、新鮮有趣的材料,使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夠鮮明、深刻地表現(xiàn)出來。
作文難,是因為學生要把原本無奇的生活寫進文本,從而感覺無話可寫,無處落筆;作文不難、是因為要寫的這些都是學生周圍的事物,與學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我們教學時要處理好生活與作文的關系,豐富學生的生活,打開學生的寫作視角。如多組織課外實踐活動,在活動中指導學生留心觀察的方法,積累寫作材料。同時要讓學生有話可寫,就要將習作內(nèi)容置于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例如四年級下第六單元的習作內(nèi)容為寫一寫對鄉(xiāng)村生活和田園景物的了解和感受,在布置寫作內(nèi)容時,可分別就“鄉(xiāng)村鬧事”、“鄉(xiāng)村習俗”、“田園早(晚)景”等小片斷,讓學生動筆寫一寫。因為學生生活在農(nóng)村,無論是寫鄉(xiāng)村的事,還是寫鄉(xiāng)村的景,都有話可寫。
另外,要學生愛寫作文,教師還需要在作文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寫作情境。如預先布置學生去觀察某一特定的景物,或參加某一次活動,或記述熟悉的某一個人,讓學生有話可說,容易完成作文。如二年級下冊第四單元《我們的小制作》,教師就預先組織手工制作的活動,學生在制作、欣賞、交流中喜滋滋地完成了寫作,教學任務輕松完成。再如三年級下冊《記一次課外活動》,如果僅憑回憶來寫這篇作文,就比較空洞,因為當時活動時學生觀察無意識,寫不出活靈活現(xiàn)的一次課外活動,所以我們在教學時帶領學生到操場上開展一次課外活動,在活動中進行有意識的觀察積累,這樣學生寫的作文就非常飽滿、動人。
在指導學生作文時,教學方式要靈活多變,時刻讓學生以快樂的心態(tài)來寫作文。以學生所處年齡的視野來看待生活:什么話想說,就寫什么話;什么故事想講,就講什么故事。作文的工夫在于平時的訓練,教師要讓學生把生活中的一些經(jīng)歷用喜歡的文字表達出來,同時指導學生在作文中要創(chuàng)新,別人沒寫過,我們寫;別人寫過的,我們要寫得有新意、有趣味。真正使學生感受到:哦,寫作文原來這么簡單!這么快樂!
學會作文之后還要學會修改作文,指導學生修改作文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一看語言是否通順簡潔、準確生動、妥帖得體等。二看謀篇布局是否合理完整,層次是否清晰等。三看中心、看題目與內(nèi)容是否相符,立意是否正確、新穎等。四看材料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主題思想等。學生在明確作文改什么之后,教師還要具體指導作文修改的方法,我認為朗讀自改法比較適合小學生。在學生完成習作后,要求他們出聲地朗讀幾遍,讓自己的耳朵當“老師”,在朗讀過程中什么地方丟字落字,什么地方不流暢,什么地方有毛病就都聽出來了。凡是讀起來繞口、聽起來別扭的地方,就仔細查找問題進行修改。例如有位同學在作文里這樣寫道:“一進校園,我首先第一個看到的就是那富饒的假山?!碑斔首x到這一句時,總覺得很別扭,后來經(jīng)過仔細思考,認為“首先”與“第一個”保留其一,避免重復。又覺得用“富饒”來形容假山有些不妥,改為“造型新穎”更為合適。修改好的句子再來讀一讀,覺得流暢多了。另外,這個方法對于作文中的丟字落詞現(xiàn)象、修改明顯錯誤的句子也很快捷有效。
作文講評要講究藝術,在教師的指導中,既要使學生從范例中體會到寫作的規(guī)律,還要在與范例的比較中認識到自己作文中出現(xiàn)一些修辭不當、語句不通等錯誤,從而明確應怎么修改更好。因此,我們在講評作文時語言要恰當,不能只是空洞地說教作文應怎么寫,也不能在點評中嚴厲指出哪些同學在作文中犯了哪些錯誤,避免傷害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同時講評的形式要靈活多樣,常用的講評就內(nèi)容上有綜合講評與重點講評之分。綜合講評即針對習作中的共同問題,進行分析,便于學生了解自己的作文情況,該注意哪些問題。重點講評是就一兩個問題,結合習作或范例,做到空出重點,講深講透,讓學生從中悟出寫作技巧。就形式上有教師總評、同伴互評、學生自評等形式。如同樣是同伴評議,可以有不同的處理。四年級下第三單元是一篇看圖作文,圖為南京大屠殺中的一個場景:一個孩子坐在一處廢墟中哭泣。學生以《孩子你為什么哭》為題作文,在講評時就可設立匠心獨運的開頭獎、精彩的片斷描寫獎、別具一格的結尾獎等。被推薦的同學展示或開頭、或片斷、或結尾,這種形式的評議大大調(diào)動學生的參與熱情,促使學生把作文寫得更好。再如五年級下第三單元是一篇命題作文《一件令你感動的事》,在同學互評時,將某一學生寫的習作先交由組內(nèi)成員一一閱讀,每人根據(jù)自己的感受給出評定,并寫上中肯的評語,然后交由教師閱讀,教師綜合組員評議給出最后成績。這樣的評價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督促學生更加認真地閱讀組員習作并及時針對自己習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認真修改,在閱讀評價和及時修改中大大提高鑒賞能力和自改能力,從而達到會寫的目的。
引導學生體驗作文成功的樂趣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編集成冊比較有效。在六年級下第五單元的習作中,就建議學生編一本自己的習作選。編集成冊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文編輯成冊,或印發(fā)、或留存,對學生具有激勵作用。一種是鼓勵學生將每學期的比較滿意的習作自編成冊。編集時教師應指導學生按照寫人、寫事等分類,也可按照習作時間順序排列,然后寫一篇“編者的話”放在最前面,并按排列的次序編寫目錄,放在“編者的話”之后;最后把習作裝訂成冊,起一個有個性的書名,再配以漂亮的封面,這樣,一本規(guī)范的作文集就完成了。學生在編集成冊的過程中親身體會到作文成功的樂趣,有助于提高學生辨析和欣賞的能力。在體驗樂趣時,可將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推薦到校報或《安圖教育》等有關報刊上發(fā)表,還可以鼓勵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參加各類作文競賽。通過不斷體驗作文成功的樂趣,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同時對身邊的同學有所觸動,產(chǎn)生寫好作文的欲望。
總之,要提高作文教學的效率,我們教師必須轉(zhuǎn)變作文教學的觀念,仔細領悟《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作文教學的要求,大膽創(chuàng)新,運用靈活、科學的方法,引領學生用自己敏銳的眼光、獨特的筆觸描繪他們美麗多彩的生活。
[1]田本娜.我與小學語文教學——葉圣陶作文教學思維筆記.
[2]黃喜文.小學個性化作文教學的實踐研究.校長閱刊,2007.11.
[3]李吉林.情境作文.李吉林情境實驗與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