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成寶
(山東科技大學 文法學院,山東 青島 266510)
當前,關于京房易學的研究,學術界有兩個分歧點:一是關于六世卦的認定問題,一是關于乾卦建候問題。而這兩個問題又纏繞在一起,梳理起來尤為困難。筆者不揣淺陋,擬在先賢研究的基礎上作一辨析,如若能就正于大方之家,則不勝感激之情。
《京氏易傳》卷下曰:
孔子易云《易》有四易,一世二世為地易,三世四世為人易,五世六世為天易,游魂歸魂為鬼易。[1]133
此處文字,是否有訛誤,未盡可知?;輻潯兑诐h學》引《京房易積算法》即與上文不同:
孔子易云《易》有四易,一世二世為地易,三世四世為人易,五世八純(惠棟注曰:“‘八純’俗本作 ‘六世’,訛?!?為天易,游魂歸魂為鬼易。[2]66
惠棟將“六世”改為“八純”,或有文本的依據(jù),或是按照自己對京房易學的理解而改之。這說明:惠棟不認為京房易學中有六世卦,或者至少是不認可“六世”這個提法。元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述京房易學“起月例”曰:
一世卦,陰主五月,一陰在午也;陽主十一月,一陽在子也。二世卦,陰主六月,二陰在未也;陽主十二月,二陽在丑也。三世卦,陰主七月,三陰在申也;陽主正月,三陽在寅也。四世卦,陰主八月,四陰在酉也;陽主二月,四陽在卯也。五世卦,陰主九月,五陰在戌也;陽主三月,五陽在辰也。八純上世,陰主十月,六陰在亥也;陽主四月,六陽在巳也。游魂四世所主與四世卦同。歸魂三世所主與三世同。[3]
可見,胡一桂不用“六世”概念,而是用了“上世”這一提法。需要注意的是,其是以八宮純卦六爻全變所得之卦為各宮的上世卦,即以八純坤卦為乾宮的上世卦;以八純乾卦為坤宮的上世爻,以此類推。
當代著名易學家對于京房易學六世卦說,亦進行了闡述:朱伯崑先生說:“八宮中的上爻即上世,皆不變?!逼涫且园藢m中八純卦為各宮的上世卦,此與胡一桂之說正相反。[4]127盧央先生說:“京易中無六世卦,只有本宮卦,本宮卦為八純卦,以上爻為主。”[5]117此是否定了六世卦之說。林忠軍先生說:“京房提出‘六世’,而在八宮排列中根本沒有‘六世’,其實,六世是指八宮本卦,即八純卦。根據(jù)爻變原則,乾變上爻為坤,坤本為乾宮六世,坤變上爻為乾,乾本為坤宮六世。以此來推,震本為巽宮六世,巽本為震宮六世??脖緸殡x宮六世,離本為坎宮六世。艮本為兌宮六世,兌本為艮宮六世。因八卦皆為一宮之主,故多不言‘六世’。況且,若言六世,則與本宮不符,正如宋儒張行成所言,乾宮‘若上九變,遂成純坤,無復乾性矣。乾之世爻上九不變,九返于四而成離,則明出地上,陽道復行,故游魂為晉,歸魂于大有,則乾體復于下矣?!m‘若上六變,遂成純乾,無復坤性矣。坤之世爻上六不變,返于四而成坎,則云上于天,陰道復行,故游魂之卦為需,歸魂于比,則坤體復于下矣,自比又七變焉,而坤體復純也?!藢m排列,止于五世,后為游魂卦?!盵6]79-80林先生的觀點,一方面發(fā)揮胡一桂之說認為八純卦互為相對之宮的六世卦,一方面取張行成之說,解釋了六世卦在京房八宮排列中沒有出現(xiàn)的原因。郭彧先生的觀點與林忠軍先生的觀點相近,其依胡一桂之說,明確提出以八純坤卦為乾宮的六世卦,以八純乾卦為坤宮的六世卦。[1]18-19如此,則否定了八純卦作為各宮的六世卦或上世卦??梢姡瑢W者對于京房易學的六世卦說,意見不盡相同,從而又深刻影響著人們對于京房易學體系及思想的理解。
筆者認為,京房易學中的六世卦問題,須在依據(jù)于《京氏易傳》文本的基礎上,將其置于京房八宮卦的易學體系中理解。京氏易學八宮卦說在形式上是以八純卦各統(tǒng)八卦,充分發(fā)揮了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爻位和爻變理論,通過八純卦的六爻陰陽之變而將六十四卦分別統(tǒng)攝起來,從而構成了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在本質(zhì)上則是在天人感應論的指導下,將人事與易卦匹配,以使周易成為推天道、明人事的工具?!兑拙暋で彾取分杏幸欢侮P于易卦六位的意義及其與人事搭配的文字:
孔子曰:易有六位三才,天地人道之分際也。三才之道,天地人也。天有陰陽,地有柔剛,人有仁義,法此三者,故生六位。六位之變,陽爻者制于天也,陰爻者系于地也。天動而施曰仁,地靜而理曰義。仁成而上,義成而下,上者專制,下者順從,正形于人,則道德立而尊卑定矣。此天地人道之分際也。天地之氣,必有終始,六位之設,皆由上下,故易始于一,分于二,通于三,□于四,盛于五,終于上。初為元士,二為大夫,三為公,四為諸侯,五為天子,上為宗廟。凡此六者,陰陽所以進退,君臣所以升降,萬人所以為象則也。[7]86-87
這段文字的前半部分,本之于戰(zhàn)國時期的《易傳》闡述了易卦六位兼天地人三才之道;后半部分則從卦氣的角度,將易卦六位配以人事上的意義,這當是本之于京房易學。以《京氏易傳》關于“坤宮”八卦的闡釋為例:
坤:宗廟居世,三公為應。
復:初九元士居世,六四諸侯見應。
臨:九二大夫居世,六五至尊應上位。
泰:三公立九三為世,上六宗廟為應。
大壯:九四諸侯之世,初九元士在應。
夬:九五立世,九二大夫為應。
需:游魂立世諸侯,應初九元士。
比:歸魂六三,三公居世,應上六宗廟。
可見,京房所謂的“世卦”說,就是一種爻位說,一卦六爻位的哪一爻位發(fā)揮作用,即稱之為幾世卦。這種以“世”代“爻”,將先秦時期的“六位說”發(fā)展成“六世說”,而其時代思潮的意義則是將戰(zhàn)國時期作為“哲學”的周易一變而成為作為“政治”的周易。按照傳統(tǒng)的說法,易卦六位分別稱之為“初、二、三、四、五、上”,故京房坤宮八卦的世卦體系可依次稱之為“上世卦、初世卦、二世卦、三世卦、四世卦、五世卦、游魂卦、歸魂卦”。這里需要我們注意的一點是:關于游魂卦和歸魂卦,盡管京房稱之為“鬼易”,但其并沒有脫離世卦說的體系,也就是說六十四卦皆納入到了京房的世卦體系中去。如果我們將初爻居世之卦(初世卦)稱之為“一世卦”的話,將上爻居世之卦(上世卦)稱之為“六世卦”亦未嘗不可;又因為上世卦或者說六世卦皆為八純卦,這也是本文開頭所引《京氏易傳》關于論述世卦的文字或有不同表述的原因所在。
無論是哪一種表述,都是對京房嚴整的八宮卦易學體系的一種劃分、一種表述。一宮八卦,分為四組,一世(初世)二世為地易,三世四世為人易,五世六世(上世)為天易,游魂歸魂為鬼易,如果我們不承認京房易學有六世卦說,就不能解釋八純卦的“居世”說以及六十四卦的“世應”說,所以筆者認為,就京房對于其八宮卦易學體系的架構來說,六世卦是不可否認的。此是京房世卦說需要澄清的一個問題。
另一個問題是:是否乾坤互為彼此宮中的六世卦?應該不是。以乾宮為例,從邏輯上看,沿著卦變理論,剝卦之后變成坤卦,六爻全變,以之作為京房八宮卦中的六世卦,豈不順理順道?筆者認為:這看似符合邏輯,實則與京房的意圖相背;而且就更深層的八宮卦理來看,也是不符合的。就《京氏易傳》中京房對于八宮卦變的論述來看,不存在也不可能有一個由“剝”變“坤”的設計:
剝:故當剝道已成,陰盛不可逆。陽息陰專,升降六爻,反為游魂,蕩入晉。
晉:陰陽返復,進退不居。精粹氣純,是為游魂。(陸績注:為陰極剝盡,陽道不可盡滅,故返陽道,不復本位,為游魂例入卦。)
由京房的論述、陸績的注解以及上引張行成的闡述,都是說明了京房八宮卦的設計意圖,不存在一個在一宮的體系內(nèi)出現(xiàn)相對之卦的問題。假設京房八宮卦隱含以坤為乾六世卦的思想,試問六世卦的坤變?yōu)橛位曦缘臅x,其易理是什么?這是無法說通的?!毒┦弦讉鳌酚谇瑢m歸魂卦大有曰:“乾象分蕩入大有,終也。”亦可見乾象始終流轉于乾宮八卦,至歸魂卦方終,可證京房八宮易學思想中不存在由剝變坤、當乾宮六世卦的思想。
京房易學以本宮八純卦,當本宮的上世卦、或者說六世卦,自有其易理之妙。一方面,自然解決了八宮卦體系內(nèi)的六世世應問題;另一方面,八宮純卦,代表八氣(或者說八象)的盈滿狀態(tài),故以最上爻主世,為一宮之祖宗,故稱之為宗廟卦,之后派生七卦,皆是一個“陰陽所以進退,君臣所以升降”的過程,宗廟(即國家社稷、王權政治)始終是不動的,若以坤為乾的六世卦,是一宮之內(nèi)有兩宗廟了,這是不符合京房易學思想的。
總之,八宮純卦,即為本宮之上世卦、或者說六世卦。
關于乾卦的建候問題,盧央先生認為乾卦建候當建甲子于初爻,其曾作過詳細的闡述:
乾卦為首宮首卦,甲子為干支之首。故而建候始建甲子。京易乾卦云:“建子起潛龍(十一月冬至一陽生),建巳至極主亢位(四月龍見于辰,陽極陰來,吉去兇生,用九吉)。”《易》乾卦初九爻辭云:“潛龍勿用”,上九爻辭云:“亢龍有悔?!惫是越鬃悠鸪踟场X杂辛?,建月則六辰。由初爻甲子,二爻乙丑,三爻丙寅,四爻丁卯,五爻戊辰,上爻己巳到亢位;建月則自十一月到四月。如果按節(jié)氣來說,是由十一月節(jié)大雪到四月中小滿,因為“剛日則節(jié)氣,柔日則中氣”,甲子為剛日,乙巳為柔日,故十一月用大雪節(jié),四月用小滿中氣。又因“起乎世而周乎內(nèi)外”,故建始應起世爻,而遍歷內(nèi)外基卦六爻。問題是乾卦為本宮卦,其世爻應為上爻,即建候甲子應從上爻始,而后乙丑在初爻,丙寅在二爻,丁卯在三爻,戊辰在四爻,己巳在五爻。可是京易強調(diào)“建子起潛龍,建巳至極主亢位”。由于乾卦為起始卦,又建始甲子,初爻又納甲子,故而仍應從初爻建子算起。這里要注意卦爻納干支與卦爻納建候的區(qū)別。[5]152
郭彧先生亦對乾卦的建候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說:
乾:“建子起潛龍,建巳至極主亢位?!苯鬃又良核?,坤六世卦乾建終之位在巳,陽宮卦位在建始,乾宮純卦建己巳至甲戌。[1]22
如果我們分析北宋的晁說之(景迂)在《京氏易傳》卷末所言建候方法,則會有不同的卦位。
“起乎世而周乎內(nèi)外,參乎本數(shù)以紀月者,謂之建”之說,是從八宮卦的一世卦始建,陽宮卦以初爻建始布卦,陰宮卦以上爻建終布卦,形成六十四卦的節(jié)氣循環(huán),則是“周乎內(nèi)外”。既曰“起乎世”,當是從一世卦起,而不是從卦的世爻起。如乾卦曰“建子起潛龍”,就是從“潛龍勿用”的初爻起,到了上爻“亢龍有悔”,故有“建巳至極主亢位”之說。[1]25-26
如此,郭彧認為乾宮乾卦“建己巳至甲戌”。按:郭彧以坤六世卦為乾,認為其建甲子初爻至己巳上爻;又以乾宮宮主之乾卦為建己巳上爻至甲戌初爻。前面已辨,京房易學八宮卦的架構中,不存在以相對之卦為該宮六世卦的設計或思想。且郭彧認為“起乎世”是從一世卦起,明顯是理解錯了,除了乾卦外,皆是從卦的世爻建起。在晁說之的“起乎世而周乎內(nèi)外,參乎本數(shù)以紀月者,謂之建”句后,還說“終之始之,極乎數(shù)而不可窮,以紀日者,謂之積算”[1]137,就《京氏易傳》闡述建候和積算的文字來看,建候和積算所納干支,亦存在嚴整的規(guī)律,即“終之始之”,以建候之終所納的干支,為積算之始所納的干支。茲撮錄乾宮八卦關于建候、積算的文字:
乾:積算起己巳火至戊辰土……建子起潛龍,建巳至極主亢位。
姤:建庚午至乙亥。積算起乙亥水至丙戌土,周而復始。建午起坤宮初六爻,《易》云“履霜堅冰至”,建亥,龍戰(zhàn)于野。
遁:建辛未為月……建辛未至丙子……積算起丙子至乙亥,周而復始。
否:建壬申至丁丑……積算起丁丑至丙子,周而復始。
觀:建癸酉至戊寅……積算起戊寅至丁丑,周而復始。
剝:建甲戌至己卯……積算起己卯木至戊寅木,周而復始。
晉:建己卯至甲申……積算起甲申金至癸未土,周而復始。
可見,乾宮八卦在建候、積算上,無不遵循以所建干支之終,為積算干支之始的特點;其他七宮亦是如此。這也印證了乾宮乾卦就是建甲子初爻至己巳上爻。若按照郭彧之說建己巳上爻至甲戌初爻,則積算當是起甲戌至癸酉,這與《京氏易傳》對于乾卦的積算說法又不相符了,而關于乾卦積算起“己巳貨至戊辰土”,易學界是沒有疑問的,因為《京氏易傳》不可能說一個從來沒出現(xiàn)的所謂坤宮六世乾卦的積算吧。
總之,《京氏易傳》中的訛誤,并不像有的學者說的那么多;關于京房的乾卦建候思想,更應當依據(jù)現(xiàn)實文本,盧央先生關于京房乾卦建候的分析,是有道理的,結論也是正確的。
【參考文獻】
[1]郭彧.《京氏易傳》導讀[M].齊魯書社,2002.
[2]惠棟.易漢學(卷四)[C]//叢書集成初編本.商務印書館,1937.
[3]胡一桂.周易啟蒙翼傳外篇[C]//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4]朱伯崑.易學哲學史(第一卷)[M].華夏出版社,1995.
[5]盧央.京房評傳[M].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6]林忠軍.象數(shù)易學史(第一卷)[M].齊魯書社,1994.
[7]林忠軍.易緯導讀[M].齊魯書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