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珩玫 (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安徽蕪湖 241000)
荀子音樂教育思想初探
倪珩玫 (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 安徽蕪湖 241000)
荀子是我國春秋戰(zhàn)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荀子的教育思想吸收諸家之長,兼容并包,“學不可以已”的思想由荀子提出,荀子十分注重學習的積累與實踐,這些都是他教育思想的精華,《樂論》主要是體現(xiàn)荀子音樂思想的,對后世具有影響深遠。關于荀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功能、教師的作用等主張仍然值得我們?nèi)W習。
荀子;教學方法;教育思想;音樂教育思想;教師觀
荀子名況,又稱荀卿或?qū)O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人,我國先秦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荀子不僅繼承孔子的思想而且在此基礎上發(fā)展了孔子思想的唯物主義因素。他不僅是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教育理論家,同時也是一位成效卓越的教育實踐家。荀子的性惡論,對他的教育思想有不少的積極作用,我們從中也能得到借鑒。
在先秦就對人的善惡有著不同的見解,孔子對人性提出是最早的“性相近也,習相遠也?!保ā墩撜Z》)孔子認為人性生來是一樣的,差別在于后天人與人接觸不同,因而出現(xiàn)了差異性。這就與教育有著重要的關系,所以,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孟子的“性善論”,是對人本性的解讀,他認為人生來本性是善良的,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使其本性變壞,而這個觀點與荀子的“性惡論”恰恰相反,荀子的觀點是“人之性惡,其善著,偽也?!保ā缎詯浩罚钦f人的本性本是惡的,是生來便有的,只有通過后天的教育才能棄惡揚善。這里荀子就強調(diào)了教育的重要性。
荀子十分注重教育的作用,荀子認為教育能夠改變一個人的命運,改變他的地位,還能使人愚笨變得聰穎。荀子在《勸學》中指出“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勸學》)沒有平時一步一步的積累,怎么能走的遠,一點一滴的水流才能匯成江海。強調(diào)學習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只要有量變才能達到質(zhì)變。他還說:“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整日思考,不如去學習,踮著腳而看,不如登到更高的山頂去看。人們在實際生活中,難免會遇到困難,這就要我們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中。
荀子在注重“積”的同時,更加重視環(huán)境對教育的影響,他認為一個人的思想會受到當?shù)氐娘L俗習慣的影響,隨著時間的推移當?shù)氐沫h(huán)境就能改變?nèi)说乃枷?。他在《勸學》中是這樣闡述的,“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保ā秳駥W》)蓬草生于叢麻中,不扶植就筆直;白泥混于黑泥中,不染就變黑。荀子還舉例從人們所熟知的現(xiàn)象中說明社會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他說:“居楚而楚,局越而越,局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積靡使然也。”(《儒效》),因而荀子推測:君子交友一定要接近有道德學問的人,居所要選擇鄉(xiāng)里,僻靜的地方,當然為了防止步入邪途,就好結交良師益友,跟隨良師益友學習,才能擁有好的素質(zhì)與辨別是非的能力。
環(huán)境對人們起到的作用,這也是取決于人們自己,也不能機械的將自身的原因歸咎于環(huán)境的影響。荀子認為:“肉腐出蟲,魚枯生蠹。怠慢其身,禍災乃作。強自取柱,柔自取束”(《勸學》)。荀子的思想是具有哲學性的,他認為教育目的在于改變一個人的本性,通過教育,就算經(jīng)歷再久的實踐也不會恢復本來的人性。因此,他的思想的具有進步意義的。
荀子認為教育關系到一個國家的興旺與富強,他說“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貴師而重傅,則法存。”(《大略》)一個國家的興旺,一定是尊師重教的,而且尊師重教關系到法度的存廢。我國很早就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在《教師法》第四章第一條就提出“全社會應當尊重教師”。在荀子看來,教育的關鍵是教師,他認為要將教師與天地,君親同等對待。對教師,荀子也提出他的主張:“師術有四,而博習不與焉,尊師而憚,可以為師;耆艾而信,可以為師;誦說而不陵不犯,可以為師;知微而論,可以為師?!保ā吨率俊罚┎W是一位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條件。現(xiàn)代教育對教師的要求在承襲荀子教師觀的基礎上將其與當今社會的發(fā)展聯(lián)系起來,教師是傳道者、授業(yè)解惑者、管理者、示范者、父母與朋友的角色同時還是研究者的角色。在新課程標準的背景下,對教師觀又做了進一步完善:要求教師找準自我、反思自我、超越自我、悅納自我。美國學者波斯納經(jīng)過長期的研究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樹立威信就必須嚴于要求自己,要用不問、不悅、不聽的態(tài)度對待對不合乎禮法的事情和言論。當前,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上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學校的工作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就是要學生健康成長。能尊重教學規(guī)律,關注學生在每個生理階段出現(xiàn)的反映,及時對其進行輔導,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教育機會。
荀子一生專注于學術研究和講學活動,總結出了豐富的治學經(jīng)驗,為后世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安宦劜蝗袈勚勚蝗舨灰?,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故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必困。”(《儒效》)荀子認為,取得知識的途徑,就是要從親耳聽、親眼見、親身經(jīng)歷這些步驟中來獲得,只聞不見,了解知識再多也會錯誤百出,只見而不付諸行動,知識積累再多也不能理解。所以學習一定要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并用實踐去驗證它。
荀子的這些教育方法方面的觀點對我們當今教育者們起到一個很好的借鑒作用。“啟發(fā)誘導,循序漸進”是荀子所推行和倡導的學習方法。他發(fā)對死記硬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發(fā)揮自己的想象,舉一反三,主張“思索以通之”要學生學會自己思考。這與當今的教育目的是一樣的,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不能完全依賴老師。老師要做的是對學生進行開導,學習任務是循序漸進的。老師與學生之間應該是一種朋友式的友好關系,在學生遇到困難或者有不能理解的問題時,老師要對其進行開導解惑,不能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一定要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覺性與主動性。教師應該主動去了解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荀子積極鼓勵學生要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學習要“學以致用”,他還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能力,不論大小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選擇自己的路,因為“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谿,不知地之厚也。”(《勸學》)馬克思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也驗證了荀子的觀點,知識是在實踐中獲得,也要在實踐中的到體現(xiàn)。
荀子也十分注重音樂對人的教化作用。在諸家中,道家代表人物墨子提倡“非樂”,主張少私寡欲,而荀子認為音樂是人本能的需要,要適當?shù)娜ヒ龑д_去實用它,不能扼制它。《樂論》這篇文章就是荀子針對墨子“非樂”而作的,就是批駁墨子“非樂”的思想,建立自己的禮樂思想論點。
《樂論》開篇第一句就是“夫樂者,樂也,人情之所以不免也。故人不能無樂,樂則必發(fā)于聲音,形于動靜;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是矣?!保ā盾髯?樂論》)直接指出墨子的錯誤之處。音樂的本質(zhì)在于娛樂,音樂是使人快樂的東西,是人情感中不可缺少的。所以人不能沒有音樂,需要用音樂來抒發(fā)情感,這正是音樂的本質(zhì)之所在。荀子把音樂追溯到人的情感本源,這說明荀子對音樂的本質(zhì)十分的了解。
荀子反對“淫聲”“夷俗邪音”“鄭衛(wèi)之音”這些民間音樂,要求需要對這些音樂進行節(jié)制。他認為音樂的社會作用很大,音樂能從道德上感化人,孔子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主張音樂表達情感要適度,荀子則繼承孔子這一思想,“故樂在宗廟之中,君臣上下同聽之,則莫不和敬;閨房之樂,父子兄弟同聽之,則莫不和親;鄉(xiāng)里族長之中,長幼同聽之,則莫不和順。故樂者,審一以定和者也?!保ā盾髯?樂論》)從這里可以體現(xiàn)荀子認為音樂的審美功能中的“和”。他認為在社會、教育、政治中音樂的“中和”之美能夠讓社會融洽,人與人之間達到和諧,這與我們現(xiàn)代社會提出的和諧社會是一樣的。
荀子認為音樂還有引導人的志向,陶冶情操的作用。荀子的藝術視野雖然沒有超出儒家的范圍,但是他的禮樂思想已經(jīng)超出的了前人的思想。他認為自然和社會中都存在著“禮”,體現(xiàn)著“禮”但是“禮”也存在著不足,這種不足可以用“樂”來彌補,這就充分肯定了音樂的功能,用“樂”來安定社會,穩(wěn)定社會秩序,他主張“以時修樂”,要求統(tǒng)治者改革音樂,使其天下統(tǒng)一,從這可以看出荀子認為音樂有治國安邦、協(xié)調(diào)社會諸多矛盾的教育功能。荀子這種禮樂并施的教育思想在中國古代社會有著深遠的影響。
“兩千年政治,既皆出于荀子矣,而所謂學術者,不外漢學、宋學兩派,而其實皆出于荀子,然則兩千年來,只能謂之荀學世界,不能謂之禮學世界也?!保ā墩撝亲诮谈母铩罚┻@里梁啟超對荀子進行了高度的評價,荀子集百家學說,在中國古代教育乃至現(xiàn)代教育史上都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他的學說對后世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1][清]王先謙撰沈嘯寰王星賢整理.《荀子集解》[M].北京:中華書局,2011.
[2]陳鵬. 《現(xiàn)代新儒學研究》[M].福建:福建人民出版社,2005.
[3]薛家平.荀子的教育思想再探析[J].文教資料:2012,(2).
[4]王嶸.試析荀子的教育教學思想[J].內(nèi)蒙古電大學刊:2007,(2).
[5]魏萌.荀子的音樂教育思想[J].淮北煤炭師范學院學報:2006,(10).
[6]陳四海.論荀子的音樂思想[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2004,(03).
倪珩玫,女,1988年06月出生,安徽桐城人,現(xiàn)就讀安徽省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在讀研究生,指導導師劉詠蓮,專業(yè)學科教學(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