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鳳 陶萍 陳麗鵑
宮頸癌是女性患者中發(fā)病率較高的癌癥,給女性患者的健康狀況帶來了極大的傷害。治療時常用的方法是對患者進行宮頸病變部位的切除手術,但是手術過程中容易出現術后大出血,對患者的創(chuàng)傷較大,且容易出現并發(fā)癥。本研究探討對傳統(tǒng)治療方案進行改良后的臨床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于2008年5月-2013年3月進行治療的宮頸癌患者共計84例,年齡24~57歲,中位年齡為36歲,根據國際婦產科聯盟的宮頸癌標準對患者進行分類,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其中一組用廣泛性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手術治療,記為實驗組,另一組用傳統(tǒng)手術方法進行治療,記為對照組,兩組患者在年齡、病情等方面之間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對傳統(tǒng)手術方法所做的改良主要是手術中主要操作的順序,實驗組的患者用改良方法進行治療,先在圓韌帶外切入,然后將患者腹內對手術過程可能會產生影響的器官分開,如直腸、膀胱陰道以及輸尿管,防止手術過程造成損傷,然后進行子宮切除手術,最后進行淋巴結清掃手術,并放置引流管[1]。對照組的患者從圓韌帶切入之后先進行淋巴結清掃在進行子宮切除手術。記錄患者手術時間及流血量等臨床指標,并對患者進行隨訪,調查術后出現并發(fā)癥的概率,比較兩種方法治療效果。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將所得到的數據輸入電腦建立數據庫,組與組之間的比較應用SPSS 11.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整理和分析,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表1可以看出,兩組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之間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表2可以看出,兩組患者除淋巴結陽性率之間的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外,其他各項指標之間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的手術時間、出血量、輸尿管損傷等指標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表2 兩組患者治療臨床效果比較
傳統(tǒng)的宮頸癌手術由于存在較大的缺點,如對患者的傷害較大、容易出現多種并發(fā)癥,因而出現了多種改良手術[2],根據不同的治療原理又分出了多種類型[3],均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如用于治療腫瘤的腹腔鏡方法[4-6],由于手術創(chuàng)口較小,患者出現并發(fā)癥的概率較小,應用廣泛。
本研究采用改良的手術方法,先對患者的內部器官進行整理,廣泛性的子宮切除術可以使得手術過程中的視野得到完全暴露,因此縮短了手術的時間,由于人為操作引起的拉鉤損傷可能性也很小,使其不易受到損傷,而且方便進行手術[7];此外對子宮骶韌帶進行優(yōu)先處理可以幫助子宮提拉,將輸尿管的位置清晰展現,因此如果患者出現大量出血,傳統(tǒng)的手術容易造成輸尿管損傷,而改良手術有利于避免這一點的發(fā)生,對患者的傷害小,不易出現并發(fā)癥,治療效果較好。
綜上所述,對宮頸癌患者進行治療時,應合理選擇改良的廣泛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手術,可以縮短手術時間,降低不良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有效提高治療效果。
[1] 蔡淑香,金卓杏,趙霞,等.宮頸癌廣泛性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手術方式的探討[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8,24(1):67-68.
[2] 趙志杰.51例宮頸癌改良廣泛性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手術方式的探討[J].遼寧醫(yī)學雜志,2012,26(1):19-20.
[3] 楊露,王澤華.廣泛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切除手術范圍分類[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11,27(11):877-880.
[4] 呂曉萍,莫雪梅,趙香鳳.腹腔鏡下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的手術護理[J].吉林醫(yī)學,2012,33(32):7153-7154.
[5] 張莉.腹腔鏡下廣泛性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術的手術配合[J].護理學雜志,2007,22(20):51-52.
[6] 張女燕,石紅,王純晶,等.子宮切除術后尿潴留29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7(7):4332-4341.
[7] 周燕,陳良灣,蘇玉娟,等.改良式宮頸癌廣泛性子宮切除加盆腔淋巴結清掃手術方式的探討[J].臨床醫(yī)學,2009,29(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