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武
初中語文如何進行拓展式教學
劉君武
拓展式教學實際上是一種遷移教學,即由課內向課外的適當延伸。語文拓展式教學能夠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拓展他們的文化視野,對學生的長遠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深遠的意義。因此語文教學拓展必須講求規(guī)范化,在此基礎上適當加以補充和拓展。
隨著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和課改的進一步深入,語文的拓展式教學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和提高。但是語文教學改革仍然處于起步階段,還有許多的改革和探索需要進行。因此,拓展式教學必須遵從一定的規(guī)范。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必須強化教學主題,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語文教學課堂內容,在此基礎上結合自身實踐和認識,深化課堂內容與實際生活中相聯系的方面。
拓展教學的基點是課文,課文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根本所在,語文教學活動和拓展是教學必須圍繞課文展開,而不能背離課文而進行,否則便失去了語文教學的意義。因此,拓展教學不能離開課文而孤立進行,課文是一切教學活動的根本出發(fā)點和立足點。語文教學目的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任何教學活動都必須圍繞這個主題進行。
1、語文拓展教學必須在語文范疇內進行教學
任何知識的拓展一旦脫離了主體,便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語文知識的拓展必須在語文范疇內進行,否則便無法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也就失去了語文拓展式教學的意義。任何課程改革的目的都在于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脫離了課文的改革非但不能提高課堂效率和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反而會將學生引入歧途,無法給學生帶來學習上的樂趣和心靈上的啟迪。因此,必須以課文為中心,深入探索課文潛在的觀點和與社會相關聯的方面。切忌拋開課本漫無邊際的胡亂探索而失去拓展教育的真實意義和目的。
2、初中語文拓展教學必須針對初中生的實際需求
初中語文不同于小學語文和高中語文,它處在一個中間地段,必須把握好這一階段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需求。初中處在一個承前啟后的階段,而初中語文在這一階段難度加大,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也明顯提高。根據這一特點,我們需要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拓展式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因材施教,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拓展點,充分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初中生在這一階段具備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接受新鮮事物能力飛速提高的特點。
3、語文教學拓展要重視教師的作用
盡管初中語文教學拓展面向的對象是廣大初中學生,目的是激發(fā)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提高認識社會參與社會的能力,但是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靈活轉換自己的角色,把握時機,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可以根據課程類型以及課程內容、課程安排在教學的不同時段展開。在進行教學拓展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前拓展,預習課文,搜集作者信息,了解課文寫作的時代背景以及與當前社會的結合點,使學生在學習之前先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在正式學習時便能夠更加充分地理解課文內容,更好地與現實接軌。除此之外,在課堂教授時,教師要發(fā)揮好引導作用,在課堂中呈現新信息、新認識、新思維,激勵學生對知識進行整合、比較、消化、吸收。從而能夠使知識之間相互滲透、轉化、補充,有助于更好地推動學生把握課文。課后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課后拓展,及時復習所學內容,適時地向學生推薦與課文相關的作品、文章或相關題材的課外讀物,使閱讀不僅局限于課堂之內,而是走出課堂,走向一個更為廣闊的天地。
語文實踐拓展不僅要植根于課本,更要結合實際,融入生活。知識來源于實踐,學習語文、進行語文教學拓展的目的歸根到底是要為進入社會服務。拓展教學乃是由課內向課外的適當延伸,能夠拓展學生視野,使學生理解多元文化。為了更好地觸動學生的心靈,鍛煉學生的思維,教學拓展要在緊抓課本的基礎上與實際相結合,如此才能給語文學習帶來實質性的幫助。課文是時代特征的反應,與現實生活相關聯,用現實進行注解更能引發(fā)學生共鳴,達到語文學習所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語文拓展教學的目的在于使學生由小課堂邁入大課堂,思維得到拓展,視野得到開闊,知識積累得更加扎實。我們在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也要注意與實際相結合,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更好地實現語文學習的目的。
劉君武,教師,現居甘肅隴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