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靜
王靜,教師,現(xiàn)居江蘇鹽城。
新課程實施以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已成為學生課堂學習中常態(tài)。然而在教學實踐中,淺嘗輒止的探究活動、流于形式的合作交流,表面上使學生在上課時挺快樂、輕松的,而實際的學習效率卻大大降低了。如何構建自主學習型課堂呢?
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循規(guī)蹈矩的,對學生有太多的約束,讓學生在四十分鐘的課堂上安安分分地聽老師講課,這種沉悶的課堂氛圍不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會造成他們墨守成規(guī),不敢挑戰(zhàn),害怕失敗的不健康心理。因此,營造一個師生平等,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迫在眉睫,讓學生有充分的課堂時間和空間自主學習,張揚個性,大膽提問,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例如,教學《幼時記趣》一課時,老師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回憶講述童年趣事,勾起他們對于童年稚氣而又好笑的快樂回憶,同時,讓學生體會課文中主人公觀察蚊子花草的敘述,教導學生樂于發(fā)現(xiàn),善于描述所見所感……在快樂的課堂氣氛中,膽小的同學也打消了種種顧慮,積極參與課堂問答。
寬松自主的課堂氛圍給了學生足夠的情緒安全感,讓學生擁有了健康的心理素質(zhì),在自主的課堂上,同學們自由地學習,交流,表演,注意力不再分散,整堂課學生學得開心,教師也教得輕松。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實踐,獨立思考,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激發(fā)了他們對語文學習的高度興趣,提高了他們學好語文的自信度。
低年級的學生,由于他們還缺乏理性的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還相當有限,有時不知道從何處入手學習,針對這種情況,老師有必要傳授他們自主學習的方法,讓他們在“明燈”的指引下,快樂地學習,自發(fā)地探究,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有效地獲取語文知識。
具體方法如下:(1)教師通過“幫”的方法,教會學生處理相關信息。每個人的個性是有差異的,對于一些處理信息能力差的學生,教師就應該指導與幫助他們,讓他們學會分項整理,再綜合挑選自己最喜歡、與自己的課題內(nèi)容最貼切最有用的材料;(2)教師通過“放”的方法,教會學生自主選題,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做實驗、找資料、比較、綜合等方法后,教師對一些較淺顯的問題就可以放手讓學生去自主選題、自主研究;(3)教師通過“導”的方法,教會學生主動掌握研究問題的方法。
可見,自主學習強調(diào)的是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但不排除老師的主導作用,在學生的自主學習過程中,老師永遠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傳授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經(jīng)驗,研究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策略,關注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效果,學生能夠自主學習,老師可謂功不可沒,學生擁有了自主學習方法,學習起來更加輕松自如,充分調(diào)動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蘊藏的學習潛力也被激發(fā)出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自主學習培養(yǎng)的是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學生除了學習課內(nèi)知識外,還應該有豐富的業(yè)余愛好。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學校開展的各種文化社團活動,引導學生把課文知識延伸到生活實踐中,從多種渠道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愛好,使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課外的舞臺上,得以充分的鍛煉和展示。
如:學完《濟南的冬天》一課后,教師因勢利導進行知識的延伸,讓學生自主探究:中國地大物博,各地的冬天是一個怎樣的情景?又與本地的冬天有何差異呢?同學們對這些問題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帶著疑惑和好奇積極探索起來,有的查閱相關資料,收集有價值的信息,有的通過詢問家長,了解不同地區(qū)冬季的差異,通過這樣的拓展訓練,大大提高了同學們自主學習的能力。
老師根據(jù)課堂內(nèi)容有針對性地布置學生課外學習任務,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幫助他們養(yǎng)成課外時間自主學習的習慣,充分體現(xiàn)學生認知的主體作用,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一系列力所能及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和情感體驗,還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
總之,自由思考是人生命意義最重要的體現(xiàn),課堂是教師和學生自由思考的場所,只有建立在學生自主學習基礎上的課堂,才會有學生自由思考的時空。因此,創(chuàng)設自主學習的教學環(huán)境,將顯著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益。作為教師,我們應充分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構建語文高效課堂尋求有力的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