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上虞實驗中學 黃玲燕
閱讀不僅是學習者需要掌握的重要語言技能之一,而且也是學習者獲得語言輸入,提高邏輯思維能力,了解跨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閱讀教學是中學英語教學的重要部分?!吨行W英語課程標準》指出:采用活動途徑,倡導體驗參與,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感知、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實現(xiàn)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即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應該時刻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恰如其分地利用所擁有的閱讀資源及多種教學方式,巧妙地設(shè)計有效的教學活動,以形成讀前引入自然、讀中層層遞進、讀后結(jié)合實踐的三點式來達成教學目標??v觀目前的閱讀課,大多數(shù)老師都能精心設(shè)計閱讀前的活動,讓閱讀課有一個很好的開端。閱讀過程中對文本的處理也比較到位,并且能在閱讀過程中滲透一些閱讀策略,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但是對閱讀后的活動設(shè)計,發(fā)現(xiàn)有好多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活動脫離教學目標,有的活動太流于形式而沒有內(nèi)容,有的活動并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能力,僅僅是為活動而活動。這樣的讀后教學過程沒有多大的意義。筆者認為要使讀后教學過程真正有意義,讓學生通過這些活動達到對所學材料的鞏固內(nèi)化,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對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必須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教師在設(shè)計教學活動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顒舆^難,超出了學生實際水平,或者由于缺少某一方面的生活實踐,難以理解時,活動的設(shè)計就形同虛設(shè),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活動過易,激不起學生興趣,也達不到對能力的培養(yǎng)。筆者在一次優(yōu)質(zhì)課比武中執(zhí)教過一堂課外閱讀課Harry Potter。主要是講了作者羅琳在寫書前后的生活經(jīng)歷——之前她過著貧窮而艱難的生活,在Harry Potter一書出版以后,她成了一個著名作家同時過上了富裕的生活。在文本分析的過程中,筆者引導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找出什么是影響她取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原因。學生找到了答案:It’s her dream—to be a writer.當然光有夢想還是不夠的。因此筆者在這里又設(shè)計了一個discussion—Besides“having a dream”,what else made her successful?學生有從文中找到的答案,也有自己得出的結(jié)論……在本課最后的讀后拓展活動中,筆者設(shè)計了這樣一張表格:
Name Dream How to make it come true Amber to be a successful1.work hard and teach English teacher well 2.love students and be patient 1 2 3
讓學生以4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然后把它記錄下來并且完成一個report。處于15,16歲青春時光的孩子們,個個都懷有理想,憧憬理想,而且這年齡階段的孩子樂于與同伴分享他們的經(jīng)歷。因此,對于這樣一個活動,學生是有興趣的,而且是有話可講的。再加上在讓他們做之前,我先給他們示范了我的example,因此,活動操作得很順利。學生既與同伴分享了自己的夢想,增進了彼此之間的了解,又意識到任何夢想的背后都需要有努力的付出,這會令他們更加客觀地看待現(xiàn)實,腳踏實地地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樣的活動主題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認知水平和能力,學生有話講,愿意講,不僅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增進了相互之間的了解??梢哉f這個讀后活動為本課作了一個很好的結(jié)尾。
在以學生為本的課堂教學理念下,出現(xiàn)了不少這樣的現(xiàn)象:課堂活動形式多樣,整堂課熱鬧非凡,學生的參與度也很高,但是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之間缺乏應有的關(guān)聯(lián),學生只是在為討論而討論,為活動而活動。這樣的活動方向不明確,內(nèi)容松散雜亂,從教學的有效性角度看,實在是不可取的。教師在設(shè)計活動時,必須意識到只有為教學內(nèi)容和目標服務的活動,才是最好,最有效的活動。筆者聽過八年級下Unit 7 Would you mind keeping your voice down?的兩堂課。兩位老師的讀后活動分別是這樣設(shè)計的:第一位老師要求學生小組討論并列舉:What can’t we do in social situations in China?而第二位老師則是給了學生這樣一句話:I think etiqutte is_______because_______.讓學生思考填寫。看似兩位老師的讀后活動設(shè)計都很簡單,只不過一個是以小組的形式,另一個則是個人的活動,顯得更加單薄??墒亲屑氁幌?,就會發(fā)現(xiàn)其實第一個活動對學生來說,不上這堂課他們也可以說出來。而第二個活動則考查的是基于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然后整合信息,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如果沒有上過這堂課,學生是很難完成這個任務的。聽專家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如果一堂閱讀課的讀后活動對學生來說是可以脫離教學內(nèi)容而完成的,那這堂課無疑是失敗的!想來確實有道理,讀后活動本身就是用來鞏固所學語言,深化主題內(nèi)容的,如果脫離了所學內(nèi)容,那活動又只是一個形式而已了。
英語讀后活動是一個圍繞閱讀材料深化鞏固知識的環(huán)節(jié),是讓學生通過口頭、筆頭練習進行知識的內(nèi)化、遷移,從而掌握英語知識和技能,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開發(fā)思維能力、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語言講究的是聽、說、讀、寫。在讀后活動設(shè)計中,教師可以根據(jù)閱讀材料的特點設(shè)計不同的活動:如課文復述,它不同于簡單、機械地背誦課文,而是需要把閱讀內(nèi)容加以整理,有重點、有條理敘述出來,融理解、記憶、表達于一體。此類活動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避免死記硬背的弊端,使學生的基礎(chǔ)知識與能力得到同步發(fā)展;也可以是采訪問答,此類活動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能力,既可以發(fā)展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對一些理論性比較強的課文可以采取辯論的活動形式,辯論是對邏輯能力、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以及團隊配合的考量,不僅可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還可以鍛煉他們的口才,并讓學生明白事物都有兩面性,要用客觀的眼光和心態(tài)看待事物;而對一些有故事情節(jié)的課文,則可以采取續(xù)寫,仿寫的形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傊瑹o論采用何種形式的活動,其主要目的都是為了提高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遵循語言學習的規(guī)律及學生的認知水平,依據(jù)《課程標準》,認真分析處理教材,精心設(shè)計讀后活動,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通過實踐、參與和合作探究等活動提高思維和語言運用的能力。
[1]楊良雄,黃遠振.中學英語課堂活動有效性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2007(01).
[2]張獻臣.加強英語語篇教學,提高英語閱讀效率[J].課程·教材·教法,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