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瑤[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學院外語學院, 長沙 410004]
隨著十六屆四中全會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提出,我國掀起了建設“和諧”熱潮,許多領域都在學習研究如何將和諧精神與本領域有機結合,以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實現。語言學是一門涉及面及影響力都非常廣的學科,不可避免地要順應時代的發(fā)展洪流,我國的語言政策及規(guī)劃在新時代下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標。而大眾媒體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迅猛發(fā)展,覆蓋面日益擴大和滲透力不斷變強,加深了媒體對大眾日常生活的影響力,媒體語言因此成為了語言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媒體語言是否和諧不僅體現了媒體的宣傳報道質量、國民素質的整體水平,也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自身的語言文化水平。因此,分析當前媒體語言的現狀,研究在新形勢下如何進行媒體和諧語言的構建,有利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語言生活以及語言文化水平的發(fā)展。
大眾媒體一直是人們獲得信息的主要途徑,人們每天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從各個媒體中獲得自己需要的信息。伴隨著媒體傳播的方式、內容、途徑的飛速發(fā)展,媒體正以驚人的速度占據和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涉及社會的方方面面,對社會的發(fā)展和進步產生了巨大影響。因此,媒體在為人們傳播信息的同時,也肩負著社會責任,其功能與責任主要表現為報道與傳播各種新聞信息;形成、反映和引導輿論;進行知識和社會教育的傳播以及提供各種娛樂和服務等。媒體語言是媒體的主要傳播體,因此媒體語言的實際作用是媒體功能與責任的直接體現,對社會語言生活起到引導和示范作用,創(chuàng)造新的文化理念和思維方式,影響人們的人生觀價值觀。然而,受到商品經濟的影響和各種文化的沖擊,目前的媒體語言現狀不容樂觀。媒體語言的不規(guī)范現象嚴重,因此,勢必要構建媒體和諧語言,凈化媒體環(huán)境,實現社會語言和諧發(fā)展。
語言是一個相對開放的系統(tǒng),在歷史的文化交流中,各國語言文字之間的相互滲透十分普遍,漢語漢字就對周邊國家諸如越南、朝鮮、日本等的語言文字產生過重大影響。在全球化的影響下,國際交流變得越來越廣泛,各種語言相互滲透的現象更為普遍,然而,強勢語言來襲,使得許多國家的語言規(guī)范性和純潔性受到嚴重挑戰(zhàn),例如英語作為世界主要通用語言,正在迅速滲透到各種語言當中,許多非英語國家紛紛采取措施保護本國語言。法國成立專門的組織機構,如法語技術詞匯委員會、法語術語協(xié)會等,它們的主要工作是為一些英語的專業(yè)技術詞尋找出相對應的法語,俄羅斯甚至通過法律來捍衛(wèi)本國語言,這足以反映出語言滲透對于本民族語言的影響力。
在我國英語滲透現象日益普遍,最直接的表現為漢語表達中使用英文縮略詞,如“GDP”(國內生產總值)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NBA”(美國職業(yè)籃球賽) 等,這些縮略詞語的使用頻次甚至遠超漢語形式。當然,語言的使用是具有層次性的,不同的社會團體和人群對語言使用要求不盡相同,對于大眾群體來說,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的人際交流只要達到交流的目的即可,在語言方面的規(guī)范要求較低,然而對于大眾媒體而言,其廣泛的覆蓋范圍和巨大的影響力,決定了它在語言使用方面必須有更高的標準,對語言使用的規(guī)范性有著無法推卸的責任,謹慎使用英語縮略詞,在語言規(guī)范上起到表率與引導的作用。國家政府非常重視媒體語言的規(guī)范性,國家廣電總局就針對外語滲透問題下發(fā)了通知,提示各影視媒體部門,必須規(guī)范廣播語言的使用。在非外語頻道,播音員主持人在口播新聞、采訪、影視記錄字幕等方面,使用純漢語表達,避免摻雜外語以及外語縮寫詞。
媒體語言規(guī)范化的主要目的是在于使每個人都能平等取得信息,避免對新聞資訊、信息的誤讀,消除信息的鴻溝。語言是開放且不斷變化發(fā)展的,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語言規(guī)范,在尊重約定俗成的語言使用習慣以及語言本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的同時,規(guī)范英文縮略詞的使用,完善相關的政策與法規(guī),采取具有長遠戰(zhàn)略性的措施、策略,使語言的規(guī)范性跟上語言發(fā)展的步伐,使得語言的使用、創(chuàng)新有據可依。
以下是針對語言滲透對媒體語言提出的幾點建議:(1) 媒體作為大眾語言規(guī)范的表率,對于外語縮寫詞,若有相應、準確的漢語表達,應使用漢語表達而避免使用外語縮略詞。例如用標志取代logo,郵政快遞取代EMS,美職籃取代NBA等等。(2) 可成立相應的語言組織機構,專門用以為外語專業(yè)詞匯尋找、制定出相應的漢語詞匯,避免出現無詞可代的現象。如汽車行業(yè)的“4S店”主要是指汽車行業(yè)綜合店,集汽車各類銷售與服務于一身,到目前為止,還未有相應的漢語詞匯進行取代。(3) 編寫相應的規(guī)范手冊,用以規(guī)范外語縮寫詞的使用,并根據語言使用變化進行及時更新,跟上時代步伐,為大眾媒體使用外語縮寫詞提供正確依據,真正達到規(guī)范漢語的使用。
大眾媒體是一個國家語言文字最為普遍的應用者與傳播者。媒體語言能夠借助它的影響力在語言文字方面對受眾群體起到規(guī)范與示范作用,有利于推動我國文化戰(zhàn)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媒體是直接服務于大眾的傳播媒介,應該時刻將傳播效果放在首位,這里的傳播效果既要有當前性又要有長遠的戰(zhàn)略意義,從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對口頭語與書面語、文化傳承進行規(guī)范,前者是傳播本質的追求,應加以重視。傳播過程中使用的載體更是傳播的重點對象。編輯、記者、主持人和播音員等媒體工作者是最受大眾關注的媒體語言使用者,直接成為國家的語言形象代表,得到大眾的認可。然而,目前的媒體特別是報刊編輯在文章校對方面,問題重重,錯漏百出。有的是錯別字使用,有的是句子成分殘缺、重復多余或者是搭配不當,有的是語言邏輯錯誤,有的是標點符號亂用,有的則是知識方面的錯誤等等。這些錯誤一旦通過媒體傳播到受眾群體,就會對大眾的語言規(guī)范起到錯誤的示范作用,引起大眾對于語言規(guī)范的混淆,甚至會影響到大眾對于媒體的信任,造成不良的影響。廣大媒體工作者要清楚地意識到自身工作的社會責任,認真對待校對、編輯等每一個工作環(huán)節(jié),提高自身的語言水平,增強語言的運用能力,使媒體語言具有準確性、鮮明性以及生動性,起到積極正確的示范作用。
含蓄美是我國傳統(tǒng)審美文化的主流,以含蓄、曲折為美,追求以委婉的表達形式體現出深遠的意蘊。劉勰在《文心雕龍·隱秀》一章中,深刻闡述了含蓄、委婉的重要作用和價值。這些精辟獨到的闡述和儒家思想中的溫柔敦厚、委婉曲折,怨而不怒、樂而不淫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文學與思想皆是如此,語言自然也不例外。漢語中大部分表達形式都是依托傳統(tǒng)文化背景編制而成的形態(tài)組合,不管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體現著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特征。比如漢民族追求文雅,崇尚禮儀,自古就被稱為禮儀之邦,由此就產生了許多帶有莊重及文雅色彩的表達形式。婉曲、隱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段更是直接體現了語言的含蓄之美。總而言之,含蓄美的傳統(tǒng)審美文化直接影響了語言表達,使得語言以含蓄委婉、文雅大方為美,以直白、粗俗為不美。
但是,在商品經濟的影響下,人們的價值觀受到嚴重影響,許多媒體為吸引讀者在文章標題或海報中大量使用不雅的、惡俗的、赤裸裸的或者是暴力色彩濃重的詞語,在文學作品中也充斥著各種不健康的內容,這與我國的傳統(tǒng)審美觀念完全背離。媒體語言從某種意義上將是民族語言的代表,應該蘊含著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體現其民族精神,更何況,語言直接是文化的表達形式,兩者相互依存、密不可分。因此,媒體語言應該繼承優(yōu)秀的語言文化傳統(tǒng),體現出民族的精神所在。
總而言之,媒體語言除了傳播信息之外,還對社會語言起到了示范和引導作用,成為社會語言的審美標準。因此,媒體語言的口語和書面語都應該是我國社會語言的使用標準,使受眾得到文化的熏陶,提高大眾的審美情趣以及精神層次。其傳播內涵主要是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和世界優(yōu)秀文化。所有偏離這一宗旨的行為都將阻礙媒體語言有序、健康的發(fā)展,不利于構建媒體和諧語言,最終影響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
[1] 陳潔.淺析播音主持中的常見語誤[J] .華章,2011(4):36-40.
[2] 馬惠玲.影響大眾傳媒語言規(guī)范化的因素[J] .中國出版,2010(20) :263-270.
[3] 金庚星.新媒體環(huán)境下新聞語言研究的現狀、反思與展望[J] .新聞天地(下半月刊),2010(12):456-460.
[4] 梁琦秋.網絡語言模糊性的社會語言學研究[D] .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2.
[5] 熊德.中國新聞電視媒體跨國傳播能力研究[D] .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