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華
摘 要: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貫徹以人為本的教學思想,努力創(chuàng)造生活化的教學環(huán)境;開展“基于生活,開展教學;通過生活,鞏固教學;為了生活,提升教學”的行動研究,同時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關鍵詞: 英語教學 生活化 人生觀價值觀
教育家盧梭、杜威、陶行知都認為“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學校即社會”,“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皮亞杰的知識建構理論指出,學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的。這些理論為我們闡明了生活和教育的關系,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終歸宿。本文就英語課生活化教學的實驗研究作了粗淺的探討。
一、課前準備生活化
1.教師:立足現實,改造教材
準備生活化的學習內容是實施生活化教學的前提。第一,替換教材中離學生生活實際較遠的材料,使知識具有親切感。第二,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補充相關資料,使知識具有真實感。第三,將學科知識與生活現象、社會熱點問題巧妙結合,使知識具有時代感。
2.學生:體驗生活,積累經驗
學生的生活經驗是課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教學中學生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就無法建構起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要有目的地收集相關資料,體驗生活,積累經驗,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基礎。
二、課堂教學生活化
1.激活生活經驗,設疑導入
教師將教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相融合,設計成富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讓學生借助課前收集的資料和以往的生活經驗加以解決。如4A U4的重點是can的句型,先讓學生思考“What can we do?”,通過討論習得語言,再用“本領大PK”演一演、說一說,“I can ...”快速反應。這樣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思考的空間,又激活了他們的生活經驗,使他們的思維泛起了漣漪,從而拉開教學帷幕。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探究新知
根據知識的具體特點和實際的教學條件,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如下生活情境,作為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平臺。
第一,創(chuàng)設直觀化的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學“A camping trip”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野營短片或圖片,when?where?who?what?——what do they have?——what can we do with these things?——what else do we need/have?進行have句型和相關單詞的學習。為了使學生知識更豐富,可拓展野營時注意事項、居住地的選擇等閱讀語篇,使學生真正參與這一話題,并真正學到有用的語言,真正了解野營知識和技能,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二,創(chuàng)設描述性的生活情境。教師要通過語言等手段,把問題情境生動地模擬出來,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學會學習。比如:教學“On the farm”時,學生對農場生活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教師適時提出話題:Whats your magic farm?想象中的農場是怎么樣的?What can we do on the farm?我們在農場工作可以開展那些活動?根據經驗,學生就有了表達的需求,進一步學習cow,,sheep,pick oranges,collect eggs等。在農場生活的討論中,真正激發(fā)學生“How wonderful!I want to go to the farm,too.”的真情實感。
第三,創(chuàng)設畫面性的生活情境。教師通過錄像或多媒體,還原包含學科知識的生活畫面,讓學生在看得見、聽得著的“現實”中,借助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原有知識理解新知。例如:教師在教“Public signs”時,可以尋找生活中公共標志的畫面,讓學生討論各個標志的用途;也可以進行“國外標志大膽猜”的活動,使學生對外國各種標志有所認識,拓寬視野。同時使學生認識標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遵守社會的規(guī)則是每個人必須做的事情。
第四,創(chuàng)設體驗性的生活情境。教師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通過現場體驗,有話可說,有情可感,深刻理解知識。例如:“the English club”可以結合奧運會、亞運會知識進行時事拓展教學,讓學生了解各國概況、名勝古跡及相關著名人物和美食等。
3.應用實踐,培養(yǎng)能力
獲取知識的目的是應用知識,但要靈活地運用所學知識,首先要具備扎實的知識基礎。因此,在學習新知識后,教師要為各層次學生設計鞏固練習題,同時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如:信息配對、給出關鍵詞復述課文內容、描述一件事情、根據上下文填空。
4.總結知識方法,發(fā)展思維
總結能使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和條理化、思維方法科學化,使情感體驗逐步升華為價值觀、人生觀。例如:在教完can句型后,讓學生歸納can加動詞原形的語法,并遷移思考其他加動詞原形的情況,進而做出全面完整的知識歸納:Shall we ...?Lets ... cant ... dont ... time to ... Would like to ...都是加動詞原形的。
5.暢談設想困惑,回歸生活
生活化教學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讓他們結合現實生活談談自己的暢想和困惑。例如:學習“Hobbies”后,可以對“Is watching TV a good hobby?”進行辯論賽,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敢于質疑,通過學以致用,讓知識服務于生活。
三、課后延伸生活化
要促進學生學以致用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必須不失時機地通過布置課外實踐作業(yè),在團結合作中找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如:讓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改編對話或排演短劇,還可經常讓學生編輯一些主題英語小報或貼圖冊子,孩子們在制作過程中,精心策劃、各顯神通,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的獨立思考能力。
英語教學生活化,才能真正體現新課標的精神——“在發(fā)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fā)展思維能力,激發(fā)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