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健梅
摘 要: 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個體行為,語文教師要在豐富的課堂教學中貫穿積極健康的思想,使語文課在青少年精神成長中發(fā)揮既特殊又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應憑借教材,在培養(yǎng)學生讀寫能力和發(fā)展智力的過程中,因勢利導,逐步使學生愛語文,有思想,有理想。
關鍵詞: 語文課堂教學 思想 細節(jié)
如果校園是廣袤的原野,那么語文就是這原野上的一朵奇葩;如果課堂是老師的牧場,那么思想就是這牧場中的稀世珍奇;如果教材是樸拙的花架,那么細節(jié)就是這花架上盛開的小花。
這十五年的勞作耕耘,讓我深深眷戀這塊土地,也讓我感到了,情感的教育和知識的傳授是這樣依依相惜。一位有思想、抓細節(jié)的語文教師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更可以憑借豐富的語文教學,構建出和諧的語文殿堂。
一、一堂豐富的語文課離不開良好的學習氛圍
鮮花難離沃土,要想擁有一堂豐富的語文課,肯定要營造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
要重視閱讀:每班每周一節(jié)固定的閱讀課,以閱讀課外刊物為主,讓學生隨意發(fā)表見解,或閱讀同一篇目,以競賽的方式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要重視寫作:校報為學生提供了練筆的大舞臺,每學期至少一期的手抄報更為學生提供了更廣闊的練筆機會。
要重視學校組織語文活動:學校組織的以班級為單位的朗誦、演講、課本劇匯演的比賽,營造了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語文老師要幫助班主任,出色地完成這些任務。
二、濃厚的人文關懷是豐富語文教學的基礎
要讓學生愛語文,先要讓學生愛老師,語文老師對學生的人文關懷顯得格外重要。
學會蹲下去看后進生。為學生營造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平時少一些指責,多一份關心;少一些強制,多一些尊重。與后進生建立平等融洽的人際關系,教師與學生之間一定能同心合力。
讓優(yōu)等生體面地反思。優(yōu)等生大多自尊心強,因此,處理問題,少不了一個“情”字,“愛心第一,寬嚴相濟”,才能使優(yōu)等生主動配合課堂教學,讓他從內(nèi)心真正服你,語文學習沒有理由不更上一層樓。
三、成熟的教學理念是豐富語文課堂教學的靈魂
千里馬離不開伯樂。一堂豐富的語文課堂教學,肯定離不開一個專業(yè)過硬、師德高尚、善于反思并富有教學理念的老師。
思想的深度決定發(fā)展的高度。語文老師的教學理念決定著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方向,成熟的語文教學理念應具備以下特點:
(一)注重過渡銜接,強調(diào)能力提高
“過渡銜接”是指初高中銜接。例如文言文教學可以嘗試引導學生自學,從而為高中文言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樣既注重對學生中考負責,又具有更長遠的眼光,為學生未來打算,努力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yǎng)。
(二)注重內(nèi)外兼顧,敢于大膽取舍
“內(nèi)外兼顧”有兩層內(nèi)容,一指的是以課內(nèi)范文為主,又不拘泥于課內(nèi),注重課外閱讀,內(nèi)外閱讀相輔相成。二指的是以課內(nèi)教學為主,課堂永遠是主陣地,能解決的力爭課堂搞定,不要寄希望于課后。立足課內(nèi),然后拓展課外,尤其要重視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開展,內(nèi)外結合才能取得佳績?!按竽懭∩帷笔侵胳`活、大膽處理教材。例如單元教學敢于選擇一兩篇文章詳講,其余大膽放給學生自讀(鼓勵學生把課堂上老師未教授的但考試考到的課文當做課外閱讀題來做)。
(三)注重課外閱讀,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習慣
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注重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習慣:書寫的習慣、讀報和閱讀短小精美文章的習慣、認真寫作的習慣、整理筆記的習慣、積累生活素材的習慣、認真審題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合作探究的習慣等。
(四)注重方法指導,強調(diào)自學意識
初中語文老師關鍵要讓學生聽懂領會。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上課要推遲結論的呈現(xiàn)時間,注重過程教學,多做學法指導,多指導學生如何學習語文。強調(diào)自學意識,讓學生牢記語文要靠自己,要學會積累和整理。
(五)注重語文思想,構建和諧語文
1.善于誘導。青少年時期是人的各種能力基本形成和發(fā)展的時期。在這個階段,他們喜歡追求新奇的事物,想象力豐富。根據(jù)教材的特點,可采用多種引導方式。
(1)進入課文意境,讓學生在美麗的幻想世界漫游。教學童話體裁的課文,對發(fā)展學生的想象能力有重要的意義。童話里那些新奇的幻想,不僅能滿足學生對新奇事物的追求,而且能使他們的想象不斷得到豐富發(fā)展。
(2)揭示未知的世界,激發(fā)幻想的熱情。閱讀教材,有的介紹了各方面的科學知識。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理解知識內(nèi)容,不但能使他們提高閱讀同類文章的能力,豐富見聞,培養(yǎng)多方面興趣,促進智力的發(fā)展,而且能激發(fā)學生幻想的熱情。例如教學《看識天氣》(七年級上冊)時,在閱讀總結階段可引導學生議論,天空的秘密是不是已經(jīng)完全被人們了解,我們閱讀后有什么想法?這樣引導,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閱讀習慣,而且能激勵學生樹立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向。
2.憧憬未來,明確目標。理想是和一定的目標相聯(lián)系的。只有通過教育,隨著學生自我意識和自我評價能力的發(fā)展,有了自我教育的要求,才能使他們具有明確而具體的理想。根據(jù)閱讀教材的內(nèi)容特點,可以從如下方面引導學生明確奮斗目標,樹立遠大理想。
(1)樹立榜樣,善于評價。有的課文啟發(fā)學生以具體的人物形象作為自己的理想榜樣,如《我的信念》(七年級上冊)一文深刻體現(xiàn)出了居里夫人正直、無私、獻身科學事業(yè)的高貴品質(zhì)和精益求精的科學精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刻含義,使學生獲得具體清晰的形象,還要進一步啟發(fā)學生認識到理想榜樣的道德動機,從而提高理想的品格,陶冶高尚的情操。
(2)體味痛苦,成就偉大。當代學生在物質(zhì)生活上已經(jīng)相對豐富,沒有體會過痛苦,就無法品味真正的快樂,沒有艱苦生活的磨煉,在品格上就難以塑造堅定的毅力。教材中的一些篇目為學生提供了感受“痛苦”的機會,例如《偉大的悲劇》(七年級下冊)講述了在南極冰天雪地的環(huán)境中考察隊伍、身陷食物短缺、取暖燃料不足的危險之中,有人凍掉了腳趾,有人因絕望而失去正常的神智。在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下,考察隊在離目的地十幾公里的地方遇難無一幸免而遺留的日記中,顯示出了這些考察隊員無怨無悔的崇高境界。這些具體的事例,可以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從而將個人幻想與實現(xiàn)理想逐步結合,進而產(chǎn)生更高的抱負。
總之,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的個體行為。語文教師要在豐富的課堂教學中貫穿積極健康的思想,使語文課在青少年精神成長中發(fā)揮出既特殊又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不僅要把眼光放在課內(nèi),更要放眼課外,使學生深刻感受到語文是一門應用廣泛的學科。老師更應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習慣,給予學生溫暖的人文關懷,同時因勢利導,使學生逐步愛語文,用語文,有思想,有理想。
參考文獻:
[1]中學語言教學參.2003(5).
[2]語言教學之友.2005(3).20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