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妮播報”知民心
□夏群英
人物印象:解決工作上的難題,她有恒心;回答群眾的疑問,她有耐心。她任勞任怨,只因心里始終記掛著村民的祈盼。
王亞妮(左)給留守老人介紹飛信群里的信息
“你別看我們人在他鄉(xiāng),村里的大事小情啊,我們可都知道?!边@是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哭泉鄉(xiāng)麻莊村在外打工農民的話。要問他們是通過啥渠道了解家鄉(xiāng)信息的?那可全靠麻莊村的大學生村官王亞妮建立的手機飛信群。大家伙兒還給這個飛信群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叫“亞妮播報”。
王亞妮創(chuàng)建這個飛信群的緣起,還要追溯到一次遠教集中學習活動。那是農忙時節(jié),她照例提前兩天貼出了播放活動的通知,可到了規(guī)定的時間,來參加活動的人卻沒有幾個。王亞妮心里納悶,自己定的這個學習時間已經錯開了白天下田的忙時,怎么人來的還是不多呢?活動結束后,她走訪了一些村民,才弄明白,原來大家只顧干活,沒注意到她貼出的通知??磥?,得改一改這老一套做法了。王亞妮琢磨,手機家家都有,那何不來個平臺整合,建一個飛信群呢?接下來,她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挨家挨戶登記電話號碼,并一個一個添加到飛信群里。期間一些群眾反映說不懂如何回復驗證信息,她又上門手把手地教,直到把每一戶都成功添加到群里。
為了讓飛信群盡快得到大家的認可,王亞妮為黨員群眾開通了傳遞上情和搜集下需的“快車道”,將編發(fā)手機報和收集反饋信息固定為日常工作,先后發(fā)送政策宣傳、技術服務、災害預警、黨務村務公開等方面內容110期,收集黨員群眾需求信息60余條。在這些需求信息中,關于農業(yè)技術方面的占到85%。為了給大家提供最翔實最貼心的農技服務,王亞妮經常登錄遠教平臺搜視頻、查資料,有時還特意到相關部門聯(lián)系專家進村開展教學輔導。沒多久,農技站的技術人員也跟她熟絡了,給她取了個綽號,叫“王飛信”。農技員們都說:“有‘王飛信’幫忙張羅,麻莊村的村民搞起種養(yǎng)殖來就省心多了?!?/p>
麻莊村在外務工的人員比較多,王亞妮也將這些人納入到飛信群的服務對象中來,平時以外出務工維權法律法規(guī)、技術服務、務工信息、村情村務等內容為發(fā)送重點,讓他們在外也能感受到來自家鄉(xiāng)的溫暖。在外打工的村民渠正潔通過“亞妮播報”咨詢回村挖魚塘的事,打聽有沒有啥扶持政策。結果第二天他就得到王亞妮的回復:村里除了在地塊劃撥上能給予方便外,還與民政、水利部門聯(lián)系爭取到優(yōu)惠政策,能免費為其提供魚苗。一聽有這好事,渠正潔馬上辭掉工作返鄉(xiāng)?,F在他的魚塘已順利投放了第一批魚苗。他欣喜地說,這都是“亞妮播報”的功勞。2013年,王亞妮被評為省級學用標兵。她表示,今后將繼續(xù)探索遠教服務村民的新手段,而“亞妮播報”也將一直堅持下去。
(作者系陜西省銅川市宜君縣遠教辦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