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云暉 張智俊 寧夏青銅峽市醫(yī)院內5科
肝性腦?。℉epatic encephalopathy,HE)過去稱肝性昏迷(Hepatic coma),是嚴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謝紊亂為基礎的中樞神經系統(tǒng)功能失調的綜合征,其主要臨床表現(xiàn)是意識障礙、行為失常和昏迷。門體分流性腦病(Portal-systemic Encephalopathy,PSE)強調門靜脈高壓,肝門靜脈與腔靜脈間有側支循環(huán)存在,從而使大量門靜脈血繞過肝流入體循環(huán),是腦病發(fā)生的主要機制。大部分肝性腦病由病毒性肝炎性肝硬化引起,亞臨床或隱性肝性腦?。⊿ubclinical or Latent,HE)指無明顯臨床表現(xiàn)和生化異常,僅能用精細的心理智能試驗和(或)電生理檢測才可作出診斷的肝性腦病。
1.1 對象 選取2005年10月-2009年9月,急診收治的60例肝性腦病昏迷期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醒腦靜、納洛酮組(治療組)30例:男26例,女4例,年齡18~54歲,平均年齡45.8歲;常規(guī)治療組(對照組)30例,男27例,女3例,年齡45~65歲,平均年齡55歲。
1.2 方法 治療組:給予醒腦靜注射液40ml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靜脈滴注,1h內滴完,納洛酮2mg加入5%葡萄糖100ml靜滴。對照組:常規(guī)給予Vit B、Vit C、新霉素、谷氨酸、支鏈氨基酸等,糾正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全部患者治療開始后,每2h觀察記錄1次神志蘇醒情況,至患者蘇醒,停止觀察記錄。
治療組患者治療后至蘇醒時間5~12h,平均(5.5±8)h;對照組治療后至蘇醒時間12~24h,平均(16±18)h。結果表明:醒腦靜、納洛酮治療肝性腦病蘇醒時間明顯短于傳統(tǒng)治療方法,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統(tǒng)計學檢驗有顯著性差異(P<0.01)。
文獻報道,在機體應激狀態(tài),如肝性腦病時,血氨明顯增高,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具有明顯抑制作用,對腦細胞具有直接損害作用,導致出現(xiàn)昏睡或昏迷。醒腦靜注射液是由安宮牛黃丸改制成的水溶性注射液,通過靜脈給藥,可迅速通過血腦屏障直接作用于中樞神經系統(tǒng)。該藥主要由麝香、山梔、冰片、郁金等藥組成。其中麝香氣味芳香,善于走竄,具有良好的開竅功能,可增進大腦功能,興奮中樞神經,促進腦細胞功能恢復;冰片辛香走竄,協(xié)助麝香通竅醒腦并具有清熱解毒之功效;郁金辛苦寒,行氣解郁,協(xié)同麝香、冰片開竅通絡;山梔清熱解毒,清理三焦,涼血瀉火。以上藥物協(xié)同可開竅醒神,清熱解毒,涼血活血。該藥可能具有特異性嗎啡受體拮抗劑作用,使β-內啡呔血漿水平下降而起到開竅醒腦作用。納洛酮作用于腦干網狀結構上行激活系統(tǒng)及非特異性丘腦皮層系統(tǒng)的阿片受體,阻斷內阿片肽對中樞的抑制,促進覺醒,廣泛用于各類昏迷,在臨床上現(xiàn)已成為昏迷患者的首選藥物,早在1963年美國FDA即認證了納洛酮的昏迷治療作用,我國藥典也于1995年給予確認。本文觀察醒腦靜、納洛酮聯(lián)合治療肝性腦病昏睡患者促醒時間明顯短于傳統(tǒng)的治療方法,表明該藥具有明顯良好促醒作用,能縮短清醒時間,作用迅速有效,療效肯定,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