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大慶
(韓國外國語大學(xué),韓國 龍仁 449-791)
集句詩創(chuàng)作在當(dāng)時(shí)多有逞才游藝的性質(zhì),而隨著時(shí)間流逝則具有獨(dú)特的文獻(xiàn)價(jià)值,域外漢詩中的集句詩更成為中國古代詩歌???、辨重和輯佚等珍貴的文獻(xiàn)資料。《東文選》所載高麗詩人林惟正創(chuàng)作的46首集句詩即全部集自中國文人詩句而成的獨(dú)特篇章,其中尤以唐宋文人詩詞為主。
6年前,筆者在高麗大學(xué)《韓國學(xué)研究》上發(fā)表過一篇論文,諸多謬誤,貽笑大方?,F(xiàn)再次全面檢討就教于方家。為了節(jié)省篇幅及行文便利,逐首探討其集句出處。
第1首《宮中四景集句·春》,押平聲陽韻(長、忙、香、章)。①首句“上林花掩映”出自宋王禹偁的《謫居感事》。次句“化國日舒長 胡真儒”,②疑為宋胡直孺佚句。③第三句“風(fēng)暖鳥聲碎”出自唐杜荀鶴的《春宮怨》。④第四句“泥新燕影忙”出自唐白居易的《和微之四月一日作》。第五句“輕輿臨大掖”中的“大掖”,唐陳叔達(dá)《早春桂林殿應(yīng)詔》作“太液”。[1]第六句“步輦御披香 王官儀”出自唐上官儀的《奉和初春》,“王官儀”,誤。⑤林惟正集句時(shí)改“出”為“御”,與上句“臨”字平仄相協(xié)。第七句“圣藻懸宸想”出自唐崔湜五律《侍宴長寧公主東莊應(yīng)制》,“想”原作“象”。末句“詩無入俗章”出自宋潘閬五律《贈(zèng)道士王介》。
第2首《夏》,押平聲陽韻(楊、光、妝、香)。首句“冰盤消酷暑 張子房”疑為化用宋汪晫《賀新郎——開禧丁卯端午中都借石林韻》詞中的“冰盤消暑”。次句“輦路挾垂楊”中的“挾”,唐楊師道五言排律《和夏日晚景應(yīng)詔》作“夾”。[2]第三句“林熱鳥開口”出自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歸》。第四句“云披月吐光 王鐵”出處不詳,作者“王鐵”,疑為宋人王鈇(字承可)⑥之誤。第五句“新衣裁白苧”出自唐賈島五言排律《再投李益常侍》。第六句“薄污染紅妝 李德?!睘樘评畹略X洹5谄呔洹昂翁幪砑丫?僧無本”出處不詳,作者無本,一為晚唐詩僧賈島,一為宋僧釋無本。⑦末句“南風(fēng)草樹香”中的“樹”,唐白居易《早夏游平泉回》作“木”。
第3首《秋》,押平聲陽韻(長、鴦、墻、黃)。首句“秋晚岳增翠 司馬元”出自唐杜甫五言排律《湖中送敬十使君適廣陵》,司馬元,誤。⑧次句“俄符圣壽長”出自唐蔣防五律《望禁苑祥光》,“符”,原作“同”。第三句“錦衣磐鸑鷟 黃唏”為北宋黃晞佚句。第四句“珠殿瑣鴛鴦”中的“珠”、“瑣”,唐李白《宮中行樂詞》作“金”、“鎖”。第五句“槭槭風(fēng)驚竹曹組”為宋曹組佚句。第六句“團(tuán)團(tuán)月隱墻”中的“月”,唐杜甫五律《薄游》作“日”。第七句“瓊筵承湛露”出自唐王維五言排律《奉和圣制御春明樓臨右相園亭賦樂賢詩應(yīng)制》。末句“御酒菊逾黃”出自唐宋之問《奉和圣制閏九月九日登莊嚴(yán)總持二寺閣》,“逾”原作“猶”。
第4首《冬》,押平聲陽韻(霜、墻、長、章)。首句“寒日臨清晝 張政元”出自唐張正元五言排律《冬日可愛》,《東文選》“正”作“政”,作者一作“陳諷”。次句“苔干著夜霜 柳開”為宋柳開佚句。第三句“嚴(yán)風(fēng)生北戶”出自宋魏野《暮冬郊居懷李安》。第四句“晚景麗東墻謝薖”為宋代謝薖佚句。第五句“地暖梅先發(fā) 楊微之”出自五代南詔趙叔達(dá)《星回節(jié)避風(fēng)臺(tái)驃信命賦》,“發(fā)”原作“開”。⑨楊微之,誤。第六句“更疏漏正長”中的“正”,宋之問《和姚給事寓直之作》作“漸”。第七句“一承黃竹詠李乂”出自唐李乂《陪幸韋嗣立山莊應(yīng)制》,作者一作“宋之問”。末句“銀漢灑宸章”中“灑”,唐楊巨源《春日奉獻(xiàn)圣壽無疆詞十首》其一作“麗”。
第5首《龍津鎮(zhèn)通溟樓即事》,押平聲先韻(天、圓、蟬、然)。首句“奔云低帶雨 王承可”為宋王承可佚句。次句“遠(yuǎn)水倒垂天李構(gòu)”出自宋李覯五律《鑒湖夜泛》,“李構(gòu)”,誤。⑩第三句“綠樹村邊合 王維”出自唐孟浩然五律《過故人莊》,“王維”,誤。第四句“孤城柳外圓”出自宋唐庚五律《春歸》。第五句“碧空猶未雁宋白”為宋代宋白佚句。第六句“遠(yuǎn)木欲鳴蟬”中的“木”,唐陸龜蒙《開元寺樓看雨聯(lián)句》作“樹”。第七句“豈不感時(shí)節(jié)”出自唐韓愈《秋懷詩》其四。末句“臨風(fēng)一慨然 子瞻”為宋蘇軾(字子瞻)佚句。
第6首《詠雪》,押平聲麻韻(斜、華、花、賒)。首句“聽?wèi)z終夜落”出自唐釋齊己五律《對雪》。次句“片薄逐風(fēng)斜 辛寅遜”為五代后蜀幸寅遜佚句。第三句“幽澗迷松響”出自唐代盧肇五言排律《風(fēng)不鳴條》,“幽澗”原作“入谷”。第四句“虛庭混月華 僧止勤”出處及作者不詳。第五句“繞墻全剝粉”出自唐李商隱五言排律《四年冬以退居蒲之永樂渴然有農(nóng)夫望歲之至》。第六句“著樹總成花趙滕”出處及作者不詳。第七句“為報(bào)詩人道”出自唐錢起五律《禁闈玩雪寄薛左丞》。末句“前村酒可賒和放”出自唐代鄭谷五律《張谷田舍》,作者題為“和放”,不詳。
第7首《和狼川縣客舍留題》,押平聲真韻(鄰、人、銀、春)。首句“縣僻煙霞里 孫何”為宋孫何佚句。次句“亂山為四鄰 楊蟠”出自唐儲(chǔ)嗣宗《贈(zèng)隱者》,作者題為宋“楊蟠”,誤。第三句“林鶯鳴訝客”出自唐韓愈《閑游二首》其二,改“烏”為“鶯”。第四句“墻燕語留人”出自唐杜甫五律《發(fā)潭州》,林惟正改“檣”為“墻”,“墻燕”對“林鶯”,來反襯人之“無情”。第五句“落照紅于燒”中的“落”,唐白居易(字樂天)《秋思》作“夕”。第六句“飛花白似銀 楊蟠”為宋楊蟠佚句。第七句“清風(fēng)北窗下”出自唐李白《戲贈(zèng)鄭溧陽》。末句“一酌送殘春 億之”應(yīng)出自唐郎士元《送張南史》,“一”原作“獨(dú)”。作者誤題為宋王億之。
第8首《見德城即事》,押平聲蒸韻(澄、燈、僧、憑)。首句“庭靜秋云淡”出自宋釋智圓五律《贈(zèng)清曉師》,“淡”原作“?!?。次句“城寬夜月澄”出自唐李洞五言排律《冬日送涼州刺史》。第三句“沙翻痕似浪”出自唐張蠙五言律詩《登單于臺(tái)》。第四句“山遠(yuǎn)燒如燈 李師中”疑出自宋代魏野《冬暮郊居》“遠(yuǎn)岫燒如燈”。第五句“酒熟思才子”出自唐代錢起五律《藍(lán)上茅茨期王維補(bǔ)闕》,一說唐“儲(chǔ)光羲”作。第六句“詩成寄岳僧”出自宋釋智圓五律《寄湖西逸人》。第七句“天涯故人少”出自唐杜甫五律《涪江泛舟送韋班歸京得山字》。末句“高閣與誰憑”出自宋釋簡長五律《贈(zèng)郝禮丞》,林惟正改“虛”為“高”。
第9首《閑中偶書》,押平聲陽韻(鄉(xiāng)、鴦、長、藏)。首句“萬里江湖夢”出自唐清江五言律詩《早發(fā)陜州途中贈(zèng)嚴(yán)秘書》。次句“千山橘柚鄉(xiāng) 獎(jiǎng)堂”出自宋蔣堂五律《贈(zèng)陳虞卿》,“千”原作“群”。“獎(jiǎng)”,誤。第三句“砌涼鳴蟋蟀”出自智圓五律《寄若訥上人》。第四句“沙暖睡鴛鴦”出自唐杜甫《絕句二首》其一。第五句“事去青山在 錢公輔”,宋錢公輔佚句。?第六句“官閑白日長 禹偁”出自宋王禹偁《歲暮感懷貽馮同年中允》第二首?!皞牎?,慶熙版《東文選》單人旁右側(cè)的“爯”誤為“爾”。第七句“人生都幾且”中的“且”,盧仝五絕《解悶》作“日”。末句“痛飲信行藏”出自唐杜甫五言排律《壯游》。
第10首《和董文功錄事》,押平聲魚韻(書、廬、除、虛)。首句“學(xué)堂日無事”出自唐韓愈《秋懷詩十一首》其三。次句“引睡臥看書 永叔”出自唐白居易五律《晚亭逐涼》,此處誤題為宋歐陽修(字永叔)作。第三句“洗酌開新醞”出自唐杜甫五律《歸來》,原作“杓”被誤作“酌”。第四句“呼兒掃敝廬”出自宋司馬光五言排律《春和在壓倒同年張兄會(huì)南園詩》,“敝”原作“弊”。第五句“幽花欹滿樹”出自唐杜甫五律《過南鄰朱山人水亭》。第六句“涼月巧臨除 林敏”出處及作者不詳。?第七句“虛室絕塵想陶潛”出自晉陶淵明《歸園田居·野外罕人事》。末句“陶潛語不虛 天樂”出自唐白居易五律《寄皇甫七》,作者“天樂”乃“樂天”之錯(cuò)置。
第11首《秋夜入直都省偶題壁上》,押平聲陽韻(長、廊、霜、狂)。首句“時(shí)秋積雨霽 韓公”出自唐韓愈五言古詩《符讀書城南》。次句“云卷碧天長子西”疑為北宋唐庚(字子西)佚句,但從詩句看或出自五代毛文錫《臨江仙》詞,“卷”原作“散”。第三句“淅淅風(fēng)聲砌”中的“聲”,唐杜甫五律《薄游》作“生”。第四句“斜斜月轉(zhuǎn)廊 元寵”為宋曹組(字元寵)佚句。第五句“殘燈生暗暈 荊公”出自宋王安石(封荊國公,人稱荊公)五律《秋夜》其一。第六句“老木犯新霜”出自宋呂本中《試院中作》其一。第七句“病肺不飲酒”出自唐呂溫五絕《衡州早春》其二。末句“無因作醉狂 齊己”為唐釋齊己佚句。
第12首《題皆骨山長淵寺集句》,押平聲支韻(時(shí)、差、奇、師)。首句“行行尋勝自忘機(jī) 王觀”出處不詳,作者王觀,一為唐人,一為宋人。次句“好是登山臨水時(shí)”出自唐白居易七律《贈(zèng)皇甫六張十五李二十三賓客》。第三句“亂瀑飛泉鳴淅?瀝 齊己”為唐釋齊己佚句。第四句“回峰疊嶂郁參差”中的“疊”,宋蘇軾《虔州八境圖》其八作“亂”。?第五句“嵐光黤靄晴猶潤張臬”為宋代張臬佚句。第六句“山色空濛雨亦奇”出自宋蘇軾七絕《飲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第七句“此景此時(shí)誰得意智覺”出處及作者不詳。末句“紅蓮社主碧云師 錢起”為唐錢起佚句。
第13首《和德嶺驛諸使臣留題》,首句入韻,押平聲陽韻(鄉(xiāng)、涼、香、忙、郎)。首句“春到他鄉(xiāng)憶故鄉(xiāng)”出自唐代王建七律《武陵春日》。次句“離懷處處動(dòng)悲涼微之”為唐元稹佚句。第三句“北山云起南山雨劉紋”出處及作者不詳。第四句“南舍花開北舍香 獎(jiǎng)生”出自宋劉敞(字原父)《小園春日》,作者題為“獎(jiǎng)生”,不詳。第五句“公館無人春寂寂 可正平”疑出自宋劉光詠梅詞,或?yàn)樗谓髟娕稍娚婵桑ㄋ仔仗K,字正平,時(shí)人稱可正平)佚句?!肮?,原作“仙”。第六句“野田極目草茫茫胡曾”出自唐胡曾七絕《詠史詩·柏舉》。第七句“國恩未報(bào)身先老”出自宋歐陽修《曉發(fā)齊州道中二首》其二。末句“惆悵紅塵白首郎 子瞻”出自宋蘇軾七律《次韻趙令鑠》。
第14首《和孤山驛李學(xué)士留題》,首句入韻,押平聲東韻(東、櫳、紅、風(fēng)、窮)。首句“忽傳車馬到溪東敏若”出自宋代汪藻《喜汪發(fā)之見訪并簡婺源江明府》,此題作者“敏若”,誤。次句“稅駕郵亭獨(dú)倚櫳李至”為宋李至佚句。第三句“東嶺云生西嶺白 泉和尚”出自宋僧釋法泉《〈證道歌〉頌》。?第四句“今年花勝去年紅 永叔”出自宋歐陽修《浪淘沙·把酒祝東風(fēng)》,可見林惟正所集語句不單限于狹義的詩句。第五句“半鉤簾幕三秋夜 歐陽凱”出處及作者不詳。第六句“落日樓臺(tái)一笛風(fēng)”出自唐杜牧七律《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第七句“幸有山川供勝賞 永叔”化用宋歐陽修《休逸臺(tái)》“已有山川資勝賞”句。末句“登臨吟望思無窮 永叔”為宋歐陽修佚句。
第15首《三月下旬郊亭賞春》,首句入韻,押平聲灰韻(臺(tái)、開、催、來、回)。首句“有客尋芳上古臺(tái)圣俞”出自宋梅堯臣七律《依韻和歐陽永叔同游近郊》。次句“春風(fēng)任放百花開 永叔”出自宋歐陽修《和出省》。第三句“一枝未謝千枝發(fā)楊蟠”為宋楊蟠佚句。第四句“三月將闌四月催錢起”為唐錢起佚句。第五句“山色好當(dāng)晴后見鄭谷”出自唐白居易七律《題崔常侍濟(jì)上別墅》,作者題為“鄭谷”,誤。第六句“溪聲偏傍醉中來 趙德麟”為宋趙令畤(字德麟)佚句。第七句“可憐物像還堪賞 寅遜”為晚唐幸寅遜佚句。末句“莫學(xué)徽之興盡回朱服”為宋朱服佚句。
第16首《和林畔驛吳使臣韻》,首句入韻,押平聲尤韻(愁、秋、游、流、留)。首句“到處為家不解愁敏若”疑為宋趙彥吶(字敏若)佚句。次句“壯年雙鬢已驚秋”出自宋蔡襄七絕《方山渡口占》。第三句“蒼龍闕下思英主 何永錫”為宋何永錫佚句。第四句“白玉京中夢舊游永叔”出自宋歐陽修《夷陵書事寄謝三舍人》。第五句“壓地樓臺(tái)春富貴夏竦”為宋夏竦佚句。第六句“攜觴談笑醉風(fēng)流荊公”出自宋王安石七律《平山堂》,“攜”、“醉”,原作為“杯”、“客”。第七句“須知?jiǎng)e后無由到 永叔”出自宋歐陽修七律《答謝判官獨(dú)游幽谷見寄》。末句“落日將歸又小留 荊公”中的“小”,宋王安石《杭州望湖樓回馬上作呈玉汝樂道》作“少”。
第17首《和宣德鎮(zhèn)客舍李學(xué)士知深留題》,首句入韻,押平聲東韻(東、同、空、中、工)。首句“日落水流西復(fù)東”出自唐杜牧七律《柳長句》。第二、四句“淺深山色古今同”、“萬里清江照碧空”為宋代孫何佚句。第三句“十年往事如飛鳥山谷”出自宋黃庭堅(jiān)《初至葉縣》,林惟正改“千”為“十”,或言其與李知深交往年限,言其政治生涯。第五句“沽酒店藏花影里”中的“里”,郭震《詩二首》其二作“內(nèi)”。第六句“倚樓人在月明中”出自唐趙嘏七律《寄潯陽趙校書》。第七句“欲將累句酬嘉景 舜欽”為宋蘇舜欽佚句。末句“但愧論酬意未工 王逢原”出處及作者不詳。
第18首《和藍(lán)山驛樓留題》,首句入韻,押平聲尤韻(游、幽、流、頭、留)。首句“古驛登臨足勝游 舜欽”中的“驛”,宋蘇舜欽《和丹陽公素學(xué)士晚望見懷》作“郡”。次句“林泉乘興訪清幽”中的“清”,宋韓維《和曾令綽買宅貽景仁》作“深”。第三句“萬家煙樹千重綠齊己”為唐釋齊己佚句。第四句“千簇云山萬壑流 周貫”出自宋釋懷璉(大覺璉禪師)《上仁宗皇帝乞還山》偈,?此題作者“周貫”,不詳。第五句“午夜溪聲來枕上 楊蟠”疑為化用宋韓維七古《寄題周著作江山縣溪亭》“溪泛夜聲來枕上”,作者題為“楊蟠”。第六句“百年心事到心頭 樂天”為唐白居易佚句。?第七句“曉來為報(bào)樓西月錢起”為唐錢起佚句。末句“且為詩人更小留 李紳”為唐李紳佚句。
第19首《和高州客舍韓學(xué)士留題》,首句入韻,押平聲庚韻(更、城、京、生、情)。首句“砌蛩相伴促寒更晏殊”為宋晏殊佚句。次句“暫到城來又出城”出自唐白居易《送元八歸鳳翔》。第三句“別院幽庭松偃蓋方干”為晚唐方干佚句。第四句“碧畦黃隴稻如京子瞻”出自宋蘇軾七律《次韻秦少章和錢蒙仲》。第五句“花非識(shí)面迎人笑 齊己”為唐齊己佚句。第六句“草不知名隨意生 李商隱”為李商隱佚句。第七句“吟罷倚筇南北望孫僅”為宋孫僅佚句。末句“故園迢遞不勝情 光廷”作者題為“光廷”,疑為宋陳廷光佚句。
第20首《和耀德鎮(zhèn)駐華亭諸都統(tǒng)留題》,押平聲庚韻(更、情、聲、生)。首句“問柳尋花到野亭”,出自唐杜甫《嚴(yán)中丞枉駕見過》。次句“銅壺漏刻過三更”出自盧廷讓《冬夜宴柳駙馬陟宅得更字》,“過”,原作“轉(zhuǎn)”。第三句“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jià)”出自宋歐陽修《滄浪亭》。第四句“綠水青山倍有情 陳純益”為宋陳純益佚句。第五句“唯以琴樽住佳客永叔”為宋歐陽修佚句。第六句“莫教弦管作離聲”出自宋歐陽修《別滁》。第七句“武陵不與人間隔 胡藏之”出處及作者不詳。末句“岸有桃花錦浪生”中的“有”,唐李白七古《鸚鵡洲》詩作“夾”。
第21首《題西村場》,首句入韻,押平聲齊韻(西、迷、萋、泥、啼)。首句“亂山高下水東西 子固”中的“水”,宋曾鞏(字子固)《城南二首》其一作“路”。次句“到此令人詩思迷”出自唐白居易《天津橋》。第三句“細(xì)雨濛濛煙漠漠 胡真儒”為宋胡真儒佚句。第四句“平波渺渺草萋萋 曹”作者應(yīng)為宋曹緯。“平波”,曹緯七律《清溪亭》作“波平”。第五句“能歌姹女顏如玉”出自唐李宣古七律《杜司空席上賦》,“李宣”,誤。第六句“愛酒山翁醉似泥”出自宋歐陽修《答黎教授》,“翁”原作“公”。第七句“別有夜深惆悵事”出自唐白居易七律《問江南物》。末句“遠(yuǎn)峰高處子歸啼 無”出自宋謝逸《春詞》?其一,“高”、“歸”二字,原詩為“青”、“規(guī)”。
第22首《題海門禪院》,押平聲蒸韻(僧、棱、燈、能)。首句“云埋水隔無人處”出自唐白居易《木蓮樹生巴峽山谷間……因題三絕句云》其一,“處”原作“識(shí)”。次句“杖策多從物外僧 蔡肇”為宋蔡肇佚句。第三句“樹影悠悠花悄悄曹唐”出自唐曹唐七律《漢武帝將候西王母下降》。第四句“海山郁郁石棱棱”?出自唐白居易《酬微之開拆新樓初畢相報(bào)末聯(lián)見戲之作》。第五句“梧桐葉上三更雨 魏野”為宋魏野佚句,或出自宋蘇軾《木蘭花令》詞句。?第六句“蘆荻花中一點(diǎn)燈”出自唐白居易《浦中夜泊》。第七句“自愧國恩終莫報(bào) 永叔”出自宋歐陽修七律《聞沂州盧侍郎致仕有感》。末句“未能衣缽繼南能 郭震”出處及作者不詳,郭震,一為唐人,一為宋人。
第23首《登世祖愿堂望海臺(tái)》,押平聲虞韻(躕、鋪、圖、隅)。首句“一上高亭日正哺 胡僧”出自唐胡曾《詠史》組詩之《云云亭》,原句中“晡”誤為“哺”。作者誤題為宋“胡僧”。次句“欲回臨水更踟躕夏竦”疑為宋代夏竦佚句,或化自宋代張?jiān)伷呗伞队木印贰坝亓魉瞩剀X”。第三句“煙滋疊嶂清如刮五原”出處及作者不詳,“五原”疑為字號(hào)或“王原”之誤。第四句“風(fēng)去長江靜似鋪 土旁”出處及作者不詳,“土旁”疑為宋代王安石之子“王雱”之形誤。第五句“嶺上晴云披絮帽 子瞻”出自宋蘇軾(字子瞻)七律《新城道中》其一。第六句“水中明月臥浮圖 子瞻”出自宋蘇軾七律《十月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第七句“恨無韓晃丹青手蔡肇”出自宋蔡肇《大港即事》。末句“畫向屏風(fēng)張座隅”出自唐白居易《偶以拙詩數(shù)首寄呈裴少尹侍郎,蒙以盛制四篇一時(shí)酬和重投長句美而謝之》,改“宜上”為“畫向”,既表明自己無韓晃般丹青妙手,又平仄和諧。
第24首《暮春書事示李注簿》,首句入韻,押平聲真韻(茵、鱗、春、人、親)。首句“池南池北草如茵 陳純益”為宋代陳純益佚句,或化用宋代葉儀鳳七絕《邵武》“城南城北草如茵”句。次句“瑟瑟清波見戲鱗舜欽”出自宋蘇舜欽七絕《滄浪觀魚》。第三句“明月有期生薄暮 缺”不知所本。第四句“落花和淚送殘春 陳純益”為陳純益佚句。第五句“不寒不熱好時(shí)節(jié)”出自唐白居易《秋日與張賓客舒著作同游龍門醉中狂歌凡二百三十八字》。第六句“半醉半醒無事人簡夫”為宋雷簡夫佚句。第七句“幸有南鄰隱君子 永叔”化用宋歐陽修七律《書懷》“況有西鄰隱君子”句。末句“因時(shí)數(shù)面亦成親 楊時(shí)可”為宋楊時(shí)可佚句。
第25首《秋日有作》,押平聲支韻(時(shí)、詩、知、枝)。首句“身閑何處最相宜 郭震”?為郭震佚句。次句“秋雨梧桐葉落時(shí)”出自唐白居易《長恨歌》。第三句“涼吹已成團(tuán)扇恨 舜欽”或?yàn)樗翁K舜欽佚句,或出自宋王琪殘句,“已”原作“易”,誤為宋蘇舜欽作。第四句“夕陽催就小窗詩 俞秀老”為俞紫芝(字秀老)佚句。第五句“人間禍福愚難料”出自唐白居易《戊申歲暮詠懷》其三。第六句“世上艱難醉不知孫何”為宋孫何佚句。第七句“坐久欲醒還酩酊”出自唐白居易《夜宴醉后留獻(xiàn)裴侍中》。末句“碧天殘?jiān)掠郴ㄖ?程但”?出自宋陳與義《香林四首》其三,作者誤為“程但”。
第26首《竹亭與友人飲》,押平聲尤韻(頭、秋、愁、悠)。首句“誰栽疏竹已成林 李邦直”為宋李清臣(字邦直)佚句。次句“四面涼風(fēng)曲檻頭 蔡持正”出自宋蔡確(字持正)七絕《夏日登車蓋亭十首》其三。?第三句“月送綠陰斜上砌 方于”出自唐方干七律《越州使院竹》,“方于”乃“方干”之誤。第四句“巖排紅樹巧妝秋 舜欽”,宋蘇舜欽詩句最早出自宋嚴(yán)有翼詩話專著《藝苑雌黃》。第五句“勸君更盡一杯酒”出自唐王維《渭城曲》。第六句“與爾同銷萬古愁”出自唐李白《將進(jìn)酒》。第七句“醉臥白云閑入夢 蘇廣文”出自唐蘇廣文《自商山宿隱居》。?末句“夢飛孤枕蝶悠悠 宋白”為宋代宋白佚句。
第27首《赴任耀德次觸事有感八首》其一(以下七首簡稱《赴》其幾),首句入韻,押平聲刪韻(蠻、斑、顏、山、還)。首句“經(jīng)年遷謫厭荊蠻 永叔”出自宋歐陽修七律《離峽州后回寄元珍表臣》。次句“我戀王門鬢發(fā)斑”出自唐羅隱《送人歸湘中兼寄舊知》。第三句“閑作好詩消白日 鄭獬”出自宋鄭獬七律《致政李祠部》。第四句“暗驚清鏡失朱顏 惠洪”出自宋釋惠洪七律《次韻寄傲軒》。?第五句“門無過客朝懸榻 焦千之”為宋焦千之佚句。第六句“城對寒云雪滿山”出自唐杜甫《至日遣興,奉寄北省舊閣老兩院故人二首》其二,“城”原作“愁”。第七句“我愿天心從我欲 宋庠”出自宋庠《孤坐北齋因懷出處之難偶成感詠》,改原句中“但”、“爾”為“我”。末句“長沙須召賈生還 町寶臣”為宋丁寶臣佚句,“町”為“丁”之誤。
第28首《赴》其二,首句入韻,押平聲魚韻(疏、魚、初、虛、馀)。首句“道孤還與物情疏 孫何”為宋代孫何佚句。次句“釣直臨淵屢失魚韓駒”為宋代韓駒佚句。第三句“月照離庭人去后韓宗”為唐代韓宗佚句。第四句“酒醒孤枕雁來初”出自唐杜牧《齊安郡晚秋》。第五句“春殘葉密花枝小 荊公”中的“小”,宋王安石《晚春》作“少”。第六句“院僻簾深晝景虛”出自宋蘇舜欽七律《暑景》。第七句“若報(bào)生涯應(yīng)笑殺”出自唐白居易《夜宿江浦聞元八改官因寄此什》。?末句“家徒四壁本無馀張據(jù)”出處及作者不詳。
第29首《赴》其三,押平聲微韻(機(jī)、稀、衣、歸)。首句“池亭歌舞心皆厭 孫何”為宋代孫何佚句。次句“唯有泉聲愜素機(jī) 羅向”中的“唯”,《行縣至浮查寺》作“自”,作者唐羅炯。一題《行縣至浮查山寺》,作者唐羅珦。第三句“曲檻柳濃鶯未老”出自唐羅隱《寄前宣州竇常侍》。第四句“青叢花謝蝶還稀”出自唐司空曙《早夏寄元校書》,“謝”、“還”原詩為“盡”、“來”。第五句“莎階吏去庭無事孫何”為宋孫何佚句。第六句“苔瀨魚跳水濺衣 廖融”為五代廖融佚句。第七句“故國家山在何許韓公”出處及作者不詳。末句“三年無日不思?xì)w 子瞻”出自宋蘇軾七律《華陰寄子由》。
第30首《赴》其四,首句入韻,押平聲微韻(闈、稀、飛、衣、歸)。首句“遠(yuǎn)游經(jīng)歲去親闈 陳瞻”為宋陳瞻佚句。次句“況復(fù)城邊樂事稀張祐”為唐張祜(通常誤為張祐)佚句,或出自宋歐陽修《陪諸君北園樂飲》,“稀”原作“希”。第三句“松徑自荒青草合 石延年”為宋石延年佚句。第四句“鄉(xiāng)心且伴白云飛陳瞻”為宋陳瞻佚句。第五句“蒼苔點(diǎn)點(diǎn)無人跡 永叔”出自宋歐陽修七律《景靈宮致齋》,“青”改為“蒼”。第六句“血淚斑斑滿客衣 李若水”出自宋李若水《書懷》。第七句“萬里有家歸尚隔鄭介叔”出自宋王安石《至開元僧舍上方次韻舍弟二月一日之作》,作者題為“鄭介叔”作,誤。末句“可能須待政成歸 羅隱”出自唐羅隱七律《送霅川鄭員外》。
第31首《赴》其五,押平聲微韻(扉、衣、微、暉)。首句“山城寂寞少佳客 永叔”出自宋歐陽修《送前巫山宰吳殿丞》,“佳”原作“嘉”。次句“客舍蕭蕭晝掩扉 圣咨”為宋石牧之(字圣咨)佚句。第三句“臥映松陰消酒病楚蠻”疑為宋詩僧釋楚巒佚句,“蠻”疑為“巒”之誤。第四句“坐牽蘿蔓掛朝衣”出自唐白居易《酬李二十侍郎》。第五句“暑天長似秋天冷筍鶴”出自唐杜荀鶴《夏日登友人書齋林亭》。“筍”,“荀”之誤,以下同。第六句“晴色時(shí)兼野色微 可正平”為宋江西詩派詩僧祖可(字正平)佚句。第七句“解道澄江靜如練 李白”出自唐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末句“郡中今有謝玄暉 韋應(yīng)物”出自唐秦系七絕《即事奉呈郎中韋使君》,詩為唱和韋應(yīng)物之作,誤題作者為唐韋應(yīng)物。
第32首《赴》其六,首句入韻,押平聲支韻(時(shí)、垂、遲、詩、知)。首句“雨岸煙汀好景時(shí) 筍鶴”出自唐杜荀鶴《鸕鶿》。次句“遙遙煙柳不勝垂 錢惟演”為宋錢惟演佚句,或出自五代楊徽之《春望》“搖搖風(fēng)柳不勝垂”句。第三句“夢回枕上黃粱熟永叔”出自宋歐陽修七律《答子履學(xué)士見寄》。第四句“人在壺中白日遲 張叔夜”為宋張叔夜佚句。第五句“樹石有坊皆枕水孫何”為宋孫何佚句。第六句“樓臺(tái)無處不留詩王維”為唐王維佚句。第七句“此情不語何人識(shí) 樂天”出自唐白居易七絕《夜坐》,“識(shí)”原作“會(huì)”。末句“惟有春風(fēng)秋月知”出自唐白居易七律《過元家履信宅》,“惟有”原作“唯是”。
第33首《赴》其七,押平聲支韻(時(shí)、卮、詩、眉)。首句“時(shí)豐訟息多余暇 永叔”出自宋歐陽修七律《送張吉老赴浙憲》。次句“正是三年官滿時(shí) 樂天”中的“正”,唐白居易七古《留題郡齋》作“便”。第三句“流水帶花穿巷陌 魏野”出自唐韋莊《貴公子》,誤題作者為魏野。第四句“澄泉繞砌泛觴卮方干”出自唐方干《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砌”、“卮”原作“石”和“遲”?!捌觥白钟玫貌簧跚‘?dāng),因?yàn)榍耙痪鋵?yīng)的是名詞“花”。而將“遲”改為“卮”則是“觴卮”對“巷陌”,頗為工整。第五句“身為醉客思吟客 鄭谷”出自唐鄭谷《寄獻(xiàn)狄右丞》。第六句“人道新詩勝舊詩 韋莊”出自唐韋莊《長年》。第七句“圣代也知無棄物 羅隱”出自唐羅隱七律《曲江春感》(又題《歸五湖》)。末句“不應(yīng)窮巷久低眉 韓翃”出自唐韓翃七律《鄭員外》。
第34首《赴》其八,押平聲灰韻(臺(tái)、來、灰、開)。首句“終日官閑無一事”出自唐杜牧七律《宿長慶寺》。次句“登臨聊上最高臺(tái) 舒亶”為宋舒亶佚句。第三句“溪魚弄影深深見 陸長倩”為宋陸長倩佚句。第四句“江月憐人夜夜來 孫直言”為宋孫直言佚句。第五句“開巷每尋莊叟馬丁謂”為宋丁謂佚句。第六句“冥心將冷子綦灰宋庠”出自宋庠《夜?fàn)t》。第七句“月明更欲看花飲錢起”為唐錢起佚句。末句“為問庭花幾日開 尹洙”出宋鄭獬《宿白雪驛》,此誤將作者為尹洙。
第35首《題高城三日浦》,押平聲東韻(中、叢、空、紅)。首句“半醒半醉游三日”出自唐杜牧《念昔游》。次句“短艇孤煙島嶼中呂尚”出處及作者不詳。第三句“明月清風(fēng)非俗物山谷”出自宋黃庭堅(jiān)《答龍門潘秀才見寄》。第四句“翠條紅刺罥春叢 永叔”出自宋歐陽修七絕《和原父揚(yáng)州六題》之《蒙谷》。第五句“千年往事歸何處 沈彬”為唐代沈彬佚句。第六句“萬頃清波照碧空孫何”為宋孫何佚句。第七句“若有精靈應(yīng)笑我”出自唐白居易七絕《題四皓廟》(一作《題商山廟》)。末句“樽前猶發(fā)小年紅山谷”出自宋黃庭堅(jiān)《黃幾復(fù)自海上寄惠金液三十兩,且曰唯有德之士宜享,將以排蕩陰邪守衛(wèi)真火幸,不以凡物畜之戲答》,“小”為“少”之誤。
第36首《和東州客舍留題》,首句入韻,押平聲侵韻(今、臨、心、音、金)。首句“回首舊游成古今 荊公”出自宋王安石七絕《次韻張子野竹林寺》其二。次句“郡樓今日更登臨 柳間”為宋柳開佚句?!傲g”,乃“柳開”之誤。第三句“平生素有煙霞趣 王辟玉”為宋王辟佚句,作者“王辟玉”或?yàn)椤巴醣佟敝`。第四句“晚歲猶存鐵石心”出自宋蘇軾《軾去歲春夏侍立邇英秋冬之交子由相繼入侍次韻絕句四首各抒所懷》其四。第五句“獨(dú)對青燈數(shù)殘漏朱服”為宋朱服佚句。第六句“笑呼明月作知音 韓駒”出自宋韓駒七律《游定林寺》。第七句“塵埃奔走曾無暇 蘇易簡”為宋蘇易簡佚句。末句“一日安閑直萬金”出自唐白居易《閑臥有所思》其一。
第37首《和長州客舍王相國度留題》,首句入韻,押平聲先韻(天、仙、懸、連、篇)。首句“三月芳菲欲暮天純?nèi)省币蔀樗畏都內(nèi)守?。次句“閑來蓬島會(huì)神仙 禹偁”出自宋王禹偁《寄碭山主簿朱九齡》,“來”、“神”原作“思”、“群”。第三句“隔軒松籟寒逾咽 肩吾”為施肩吾佚句。?“第四句“附郭山光峭若懸 范夫高”出自宋陳堯佐《游永明寺》,?此題作者為“范夫高”。第五句“幸有清樽堪酩酊 荊公”出自宋王安石七絕《疊翠亭》。第六句“能令佳客少留連 永叔”中的“佳”,宋歐陽修七律《寄河陽王宣徽》作“嘉”。第七句“到頭傳寫新詩句 齊己”為唐釋齊己佚句。第八句“篋里新詩僅百篇孫何”為宋孫何佚句。
第38首《城樓感興集句》,首句入韻,押平聲尤韻(樓、愁、頭、留、秋、游、籌、謀)。首句“獨(dú)上邊城城上樓魏野”出自宋魏野七律《登原州城呈張賁從事》。次句“晚煙疏雨不勝愁 李成季”為宋李成季佚句。第三句“青山與我長為伴鄭棪”出處及作者不詳。第四句“白發(fā)無情已滿頭羅鄴”出自唐羅鄴《旅館秋夕言懷》,載于韓國奎章閣注本《夾注名賢十抄詩》。第五句“便取瑟觴供笑語 葉不器”出處及作者不詳。第六句“莫辭車馬暫遲留楊蟠”為宋楊蟠佚句。第七句“樓臺(tái)影動(dòng)中流月李櫟”作者李櫟,《夾注名賢十抄詩》作“李雄”,詩題為《秦淮》。第八句“蟋蟀聲生半夜秋 羅隱”出自唐羅隱《感懷》,“聲”原作“床”。?第九句“沽酒獨(dú)教陶令醉子瞻”出自宋蘇軾《與舒教授張山人參寥師同游戲馬臺(tái),書西軒壁,兼簡顏長道》其二。第十句“題詩應(yīng)許惠連游楊蟠”為宋楊蟠佚句。第十一句“閑鐫溪石為棋局 子西”疑為宋唐庚(子西)佚句。第十二句“笑折花枝作酒籌”中的“笑”、“作”,唐白居易《同李十一醉憶元九》作“醉”、“當(dāng)”。第十三句“萬事早知皆有命 公濟(jì)”作者題為楊蟠(字公濟(jì)),誤,出自宋蘇軾《送安敦秀才失解西歸》。末句“人生萬事不須謀荊公”出自宋王安石七絕《蘇州道中順風(fēng)》。
第39首《詠龜山寺冬日四季花集句》,首句入韻,押平聲東韻(中、紅、翁)。首句“別留春色在壺中 陳師道”作者題為“陳師道”,誤,出自宋李覯七絕《和天慶觀瑞香花》。次句“卻向霜余染爛紅”出自宋蘇軾《和述古冬日牡丹四首》其二。第三句“若問此花誰是主 子瞻”出自宋蘇軾七絕《次韻王晉卿惠花栽栽所寓張退傅第中》。末句“龜山山下感麟翁 張戴”出自宋張載七絕《八翁十首》其六?!按鳌?,“載”之形誤。
第40首《敘情》,押平聲歌韻(何、歌)。首句“百年三萬六千日”出自唐李白《襄陽歌》。次句“三萬六千能幾何 敏若”作者題為“敏若”,宋代石懋、趙彥吶字均為敏若。第三句“談笑勝愁歌勝哭”中的“談”,唐白居易《勸行樂》作“歡”。末句“不妨談笑助清歌 李師中”為宋李師中佚句。
第41首《新及第行》,首句入韻,押平聲庚韻(輕、行、聲)。首句“春風(fēng)得意馬蹄輕 孟郊”出自唐孟郊《登科后》,“輕”原作“疾”。次句“宰相相逢避路行 龔原”為宋龔原?佚句。第三句“好是夜深絲竹罷 秦韜玉”中的“夜深”,秦韜玉《牡丹》作“酒闌”。末句“時(shí)時(shí)聞喚壯頭聲 鄭合敞”出自唐鄭合七絕《及第后宿平康里詩》?!皦选?,為“狀”之誤,狀元之謂。作者題為“鄭合敞”,誤,應(yīng)為鄭合,一作鄭合敬。
第42首《竹》,押平聲東韻(中、風(fēng))。首句“桃紅李白薔薇紫 陶弼”出自宋陶弼的七絕《對花有感》。次句“零落山煙雨山中 杜牧”為唐杜牧佚句。第三句“唯有壇邊數(shù)枝竹 張衡”出自唐楊衡《宿青牛谷》,?作者題為“張衡”,誤。改“一”為“數(shù)”,與末句“宜煙宜雨又宜風(fēng) 鄭谷”唐鄭谷七律《竹》詩中的三各“宜”相對,甚妙。
第43首《松》,首句入韻,押平聲東韻(紅、松、龍)。首句“山人不愛牧丹紅 隱巒”或?yàn)樘圃娚[巒佚句,或出自唐徐凝《賞牡丹》。林惟正改“何人”為“山人”,強(qiáng)調(diào)松樹高潔之志。次句“剪卻牧丹栽野松 鄭谷”出自唐鄭谷七絕《題慈恩寺默公院》,“牧”乃“牡”之誤,下同。第三句“廊廟乏材應(yīng)見用 荊公”中的“用”,宋王安石《古松》詩作“取”。末句“莫教虛老化蒼龍 齊己”為唐釋齊己佚句。
第44首《三月晦日鶯有感》,押平聲庚韻(鶯、情)。首句“三月更當(dāng)三十日”出自唐賈島《三月晦日贈(zèng)劉評事》,“更”原作“正”。次句“綠窗殘夢早聞鶯貫休”出自唐李益《奉和武相公春曉聞鶯》(又作《蜀川聞鶯》),“早”作“曉”。唐貫休晚于李益八十余年。第三句“曉來枝上千般語齊己”出自唐釋齊己《早鶯》。末句“似向東風(fēng)話舊情 李夫高”出處及作者不詳。
第45首《東林寺上房醉后戲題》,押平聲陽韻(床、香)。首句“一尊酒盡青山暮 方干”出自唐代許渾《京口閑居寄京洛友人》。方干,誤。次句“醉臥石樓云滿床杜牧”為唐杜牧佚句。第三句“半夜老僧呼客起 子瞻”出自宋蘇軾七律《宿九仙山》。末句“月明金地桂花香 樂天”為唐白居易佚句。
第46首《自景靈殿出補(bǔ)興威衛(wèi)夜值有感》,押平聲陽韻(光、行)。首句“我是玉皇香按吏 元微之”出自唐元稹《以州宅夸于樂天》,“按”原作“案”。次句“二年不見赭袍光 禹偁”出自宋王禹偁七絕《壽寧節(jié)祝圣壽》。第三句“珊瑚枕上汪汪淚葛次仲”疑為化用唐劉皂《長門怨》“珊瑚枕上千行淚”,因?yàn)槟┚溆小扒小保式o其為具有動(dòng)態(tài)感的“汪汪”,或?yàn)樗胃鸫沃?佚句。末句“拭卻千行更萬行 潘閬”出自唐劉皂七絕《長門怨三首》其一。潘閬,誤。
總之,《東文選》所載46首林惟正集句詩所涉及的題材內(nèi)容有贈(zèng)答、詠懷、紀(jì)行、宴飲、唱和、田園、即興等諸多方面,展現(xiàn)了詩人所處高麗時(shí)代的交游唱和、紀(jì)行詠懷等生命記錄。用韻頗為講究,46首詩17個(gè)韻目均采用平聲韻。其中,有9首押陽韻,6首押東韻,押支韻、尤韻和庚韻各4首,押微韻3首,押灰韻、先韻、魚韻、蒸韻和真韻各2首,押麻韻、虞韻、齊韻、刪韻、侵韻和歌韻各1首。值得一提的是,有多達(dá)19首詩首句入韻。全部集句詩對仗無一不工整,韻律無一不和諧。
從文體上說,《東文選》所載集句詩具有多元顯現(xiàn)的文學(xué)價(jià)值。其一,從作者來看,共集有東晉、唐、五代、宋等文人詩、詞342句。其中諸如宋代孫何等文人的散佚詩句,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和保存了唐宋詩歌的創(chuàng)作風(fēng)貌,雖然目前還有13句詩難以確定其出處,但基本上可以確定為中國唐、五代或宋代時(shí)期的佚詩,是彌足珍貴的文獻(xiàn)史料,具有中國古代詩歌???、辨重和輯佚的文獻(xiàn)價(jià)值。其二,從其所集詩句作者來看,宋代文人的人數(shù)占總體人數(shù)的半數(shù)以上。單個(gè)作家以晚唐白居易為最,多達(dá)27句。這從側(cè)面反映出高麗時(shí)期漢詩創(chuàng)作既非單純的“宗宋”,亦非一味地“宗唐”,而是兼具唐風(fēng)宋韻,就是說對唐宋詩歌均予以借鑒和吸收。正如羅宗強(qiáng)先生曾指出的,一個(gè)時(shí)代更真實(shí)的文學(xué)觀念往往不是表現(xiàn)在理論中,而是表現(xiàn)在創(chuàng)作中。
注釋:
①《東文選》所載林惟正集句詩原詩,詳見筆者博士畢業(yè)論文《〈東文選〉文體研究》。
②原詩句及作者均為豎排,作者名稱為小字,三字以上為雙行,下同。
③又載于元代如瑛編《高峰龍泉院因師集賢語錄·卷10·諸家伏愿門·祝圣》:“皇帝天齊壽,擅崇高富貴之權(quán)?;瘒帐骈L,享安靖和平之福?!?/p>
④見《全唐詩》卷691。除特別注明外,文中唐代詩作均見于《全唐詩》。
⑤見唐代徐堅(jiān)等著《初學(xué)記》(全三冊),中華書局,1962年,第48頁?!度圃姟肪?4題為《奉和夏日晚景應(yīng)詔》。
⑥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甲集卷5有載。
⑦《全宋詩》第20部,卷1收錄釋無本兩句七言殘句與兩首七言絕句。文中宋代詩句均見于《全宋詩》。
⑧詳見《全唐詩》卷319。
⑨詳見《全唐詩》卷732。
⑩其生平事跡主要載于《宋史·卷479·列傳238·世家二》。
?宋楊蟠(1017-1106)五律《春日獨(dú)游南園》、宋李呂(1122-1198)五律《遣興》、宋釋紹嵩(1030年前)五律《山居即事》第三句均為此句。而按生平年代,則釋紹嵩和楊蟠早于錢公輔(1021-1072)。
?南宋陳傅良(1141-1203)《月夜抒懷》其一“涼月下臨除”,僅有“下”字之差。但陳氏幾乎與林惟正(1143-?)同時(shí)其人,故可以排除。
?淅:《東文選》原誤作“浙”。
?見《蘇軾全集》卷九。
?宋釋法泉《〈證道歌〉頌》卷1:“有人問我解何宗:不惜眉毛略微通,東嶺云生西嶺白,山前花發(fā)山后紅。”《卍新纂續(xù)藏經(jīng)2011·卷65·南明泉頌〈永嘉證道歌〉》。
?《禪林僧寶傳》卷18、《續(xù)傳燈錄》卷5、《冷齋夜話》卷6均有記載。
?宋李彭(1094年前后在世)《春日懷秦髯》頷聯(lián)“花如解語迎人笑,草不知名隨意生?!彼螀倾欤?116-1172)《環(huán)溪詩話》謂描寫仲春詩句,引錄此聯(lián)。
?謝逸《春詞》從韻律上看,實(shí)為六首,但題目未標(biāo)出。
?棱棱:《東文選》原文為“稜稜”。
?“梧桐葉上三更雨”宋代多達(dá)四五位文人吟詠,但魏野(960-1020)早于蘇軾。
?郭震:一為唐人,一為宋人。
?映:慶熙版《東文選》“日”旁改為“目”旁。
?宋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425,明蔣一葵《堯山堂外紀(jì)》51載錄。
?見《全唐詩》卷783,又作《題黃公陶翰別業(yè)》,作者靈一。
?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集補(bǔ)鈔》,清管庭芬《宋詩鈔補(bǔ)》卷9。
?見《全唐詩》卷439,又作《夜宿江浦聞元八改官因寄此》,作者趙師秀(1170-1219)。
?按:施肩吾有二,一為唐人,一為宋人。
?見宋潛說友《咸淳臨安志》卷78,《志》63,《寺觀四·題詠》。
?詳見《全唐詩》卷663。
?《宋史》卷353有傳。
?一題《宿青牛谷梁煉師仙居》,作者為唐代鮑溶。
?葛次仲:宋紹圣二年中宏詞科,宋史能之《咸淳重修毗陵志》卷11。
[1]初學(xué)記·卷三·歲時(shí)部[A].徐堅(jiān),等.初學(xué)記(全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2.48.
[2]徐堅(jiān),等.初學(xué)記(全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