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 維 輝
(浙江大學(xué) 漢語史研究中心,杭州 310028)
“把似①“似”字偶有寫作“自”“使”的(例子見王學(xué)奇、王靜竹2002:24),當(dāng)是同音或近音異寫?!笔撬卧獣r期常見的一個口語詞,明代以后還偶見用例,也寫作“把如”,但比較少見。此詞用法靈活,詞義復(fù)雜,自張相(1953)以來,解釋者不乏其人,但意見頗為紛歧,對同一個例子往往有不同的理解;至于“把”字作何解、“把似/把如”的得義理據(jù)是什么、各個義項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則未見有人論及。前賢限于條件,難以把用例搜羅完備,加之方法上的局限或?qū)ξ睦龥]有透徹理解等原因,解釋未周、未盡在所難免。在今天這個“大數(shù)據(jù)(big data)時代”,我們幾乎可以把全部例句和前人的解釋“一網(wǎng)打盡”,就有可能對此詞進(jìn)行一次徹底的清理,作出更加確切清晰的訓(xùn)釋。本文即試圖在窮盡搜羅文獻(xiàn)用例和已有成果的基礎(chǔ)上,重新梳理“把似/把如”的詞義及其理據(jù)。未妥之處,敬祈方家指正。
最早解釋此詞的大概是張相(1953)②此書第一版(上海中華書局1953年11月)今天已不易見到,現(xiàn)在通行的是中華書局1977年據(jù)1955年第三版的重印本,本文所據(jù)即為此本?!鞍阉?把如”條,搜集的例子相當(dāng)豐富,歸納為“假如”和“不如”兩義,分四項進(jìn)行說解。張相的解說影響很大,后出的解釋多沿用其說,但張說有得有失,總的來看釋義不夠全面、精當(dāng),對例子的理解也多有可商之處③入矢義高(1954/1997:96)將“把似”列為此書“訓(xùn)詁舛誤與疏漏尤多者”中的一條。。通過仔細(xì)玩味搜集到的例子和各家解釋,我認(rèn)為“把似/把如”的詞義可以歸納為五項:①當(dāng)作;比作。②假如。③即使;就算。④與其。⑤不如;何如①唐人用“把似”為“拿給,拿與”義(參看汪維輝 2011),本文不討論。下面這個例子可能就是這種用法:盧氏不中第,步出都門,投逆旅。有一人附火,吟曰:“學(xué)織錦綾工未多,亂安機杼錯拋梭。莫教宮錦行家見,把似文章笑殺他?!币騿栔?,答云:“家業(yè)織綾,離亂前隸屬宮錦坊,近以薄藝投本行,皆云‘如今花樣不同’。且東歸也?!保ㄋ卧鴳V《類說》卷四十九引《盧氏雜說》,《記纂淵?!肪砣?、《錦繡萬花谷》前集卷二十二、《山堂肆考》卷八十五略同)《太平廣記》卷二五七“織錦人”條引《盧氏雜說》文字頗異,“把似”作“把此”。。下面分項論說,有歧解或疑問的例子隨文加以辨析。
1) 甚天花、紛紛墜也,偏偏著余帽。乾坤清皓。任海角荒荒,都變瑤草。落梅天上無人掃。角吹吹不到。想特為、東皇開宴,瓊林依舊好。 看兒貪耍不知寒,須塑就玉獅,置兒懷抱。奈轉(zhuǎn)眼、今何在,淚痕成惱。白發(fā)翁翁向兒道:那曲巷袁安愛晴早。便把似、一年春看,惜花花自老。(宋劉辰翁《花犯·再和中甫》)
2) 燈舫華星,崖山碇口,官軍圍處。璧月輝圓,銀花焰短,春事遽如許。麟洲清淺,鰲山流播,愁似汨羅夜雨。還知道,良辰美景,當(dāng)時鄴下仙侶。 而今無奈,元正元夕,把似月朝十五。小廟看燈,團(tuán)街轉(zhuǎn)鼓,總是添惻楚。傳柑袖冷,吹藜漏盡,又見歲來歲去??摘q記,弓彎一句,似虞兮語。(宋劉辰翁《永遇樂·余方痛海上元夕之習(xí),鄧中甫適和易安詞至,遂以其事吊之》)
以上兩例張相(1953:257)均釋為“譬做”②張相(1953:332)“看(二)”條引例1),云“把似亦當(dāng)做義”。,廖珣英(2007:11)釋作“當(dāng)做;比做”;例1)劉宗彬、康泰、黃桃紅(1998:177)釋作“當(dāng)作”。例2)席嘉(2010:98)認(rèn)為是“比起來似”的意思,恐怕不如“當(dāng)作”確切,因為這是主觀上把元正元夕“當(dāng)作”月朝十五,而不是客觀上“比起來像”。
3) 不成三五夜,不放霎時晴。長街燈火三兩,到此眼方明。把似每時庭院,傳說個般障子,無路與君行。推手復(fù)卻手,都付斷腸聲。 漏通曉,燈收市,人下棚。中山鐵馬何似,遺恨杳難平。一落摻撾聲憤,再見大晟舞罷,樂事總傷情。便有塵隨馬,也任雨霖鈴。(宋劉辰翁《水調(diào)歌頭》)
吳企明(1998:412)釋作“譬如”,劉宗彬、康泰、黃桃紅(1998:254)釋作“比作”。
4) 想幼安、遼東歸后,自羞年少龍首。長安市上壚邊臥,枉卻快行家走??諆尚?。染醉墨淋漓,把似天香透。功名邂逅。便六一詞高,君謨字偉,但見說行晝。 人間事,苦似成丹無候。神清苔字如鏤。明年六十聞歌后,頗記薄醺醺否。兒拍手。笑馬上葛疆,也作家山友。煩伊起壽。更待復(fù)一中,毋多酌我,疏影共三嗅。(宋劉辰翁《摸魚兒·贈友人》)
劉宗彬、康泰、黃桃紅(1998:254)釋作“當(dāng)作”。
5) 沉云別浦。又何苦扁舟,青衫塵土??屠锵喾?,灑灑舌端飛雨。只今便把如伊呂,是當(dāng)年、漁翁樵父。少知音者,蒼煙吾社,白鷗吾侶。 是如此英雄辛苦。知從前、幾個適齊去魯。一劍西風(fēng),大海魚龍掀舞。自來多被清談?wù)`。把劉琨、埋沒千古??巯弦恍?,夕陽西下,大江東去。
(宋詹玉《桂枝香·丙子送李倅東歸》)
此例是說:如今便當(dāng)作伊尹、呂望,實際上是當(dāng)年的漁翁樵父。席嘉(2010:98)認(rèn)為是“比起來似”的意思,恐亦不確。
6) 休把似殘花敗柳冤仇結(jié),我與你生男長女填還徹。(元白仁甫《墻頭馬上》第三折[鴛鴦煞])此例李崇興等(1998:10)釋作“當(dāng)作”,甚是。
“當(dāng)作;比作”是“把似/把如”的初義,說詳下文第二節(jié)。
7) 深院榴花吐。畫簾開、綀衣紈扇,午風(fēng)清暑。兒女紛紛夸結(jié)束,新樣釵符艾虎。早已有、游人觀渡。老大逢場慵作戲,任陌頭、年少爭旗鼓。溪雨急,浪花舞。 靈均標(biāo)致高如許。憶生平、既紉蘭佩,更懷椒糈。誰信騷魂千載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說是、蛟饞龍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當(dāng)年、醉死差無苦。聊一笑,吊千古。(宋劉克莊《賀新郎·端午》)
張相(1953:257)云:“言假如屈原獨醒至今日,不如當(dāng)年醉死之差無苦也。”錢仲聯(lián)(1980:289)、唐圭璋(1979:197)均承其說釋作“假如”。張相釋“把似”為“假如”可從,唯將“而今醒到了”解為“獨醒至今日”恐不確,應(yīng)該是“如今醒來了”。這是為屈原叫屈,嘲笑俗人拿粽子去給他吃,又說是什么“蛟饞龍怒”,如果不把粽子投到江里,它們會傷害屈原——假如屈原如今醒來了,看到此種情景,料想還不如當(dāng)年醉死之略無苦也。龍潛庵(1985:414)釋作“盡管,即使”,不確。
8) 金玉舊情懷,風(fēng)月追陪,扁舟千里興佳哉。不似子猷行半路,卻棹船回。 來歲菊花開,記我清杯。西風(fēng)雁過瑱山臺,把似倩他書不到,好與同來。(宋辛棄疾《浪淘沙·送吳子似縣尉》)張相(1953:257)云:“此戲言假如倩雁傳書而書不到,則君但記著,于雁來時俱來可也。”鄧廣銘(2007/1995:391)承其說釋作“假如”。
9) 弛擔(dān)逢除夕,檀欒共擁爐。把如為客看,還得似家無?(宋劉克莊《乍歸》九首之六)
張相(1953:257)謂“此亦譬做義”?!稘h語大詞典》釋作“譬如”,僅引此一例。席嘉(2010:99)認(rèn)為是表示比較的結(jié)果。似以釋作“假如”為確。此例不用“把似”而用“把如”,顯然是出于調(diào)平仄的需要。
10) 客程愁雨復(fù)愁風(fēng),君意憐儂卻忘儂。把似相憐不相忘,只消那轉(zhuǎn)馬頭東。(明孫蕡《西庵集》卷七《閨怨》一百二十四首①《四庫全書》本題作“一百二十四首”,實際只有一百二十首。之一百一十)
這是說,假如你憐我而且不忘我,那么只消掉轉(zhuǎn)馬頭向東(回家)就行了。
11) 把似你肯留頭嫁做個良人婦,不枉了發(fā)似漆,體如酥。(明馮惟敏《僧尼共犯》二[罵玉郎])②此例轉(zhuǎn)引自陸澹安(1981:203)。
12) 把似怕我焦,則休將彼邀。(清洪升《長生殿》第十九出[北四門子])
徐朔方(1983)注:“把似,如果。焦,心焦?!?/p>
13) 粉碎了閻浮世界,今年是九龍治水,少不的珠露成災(zāi)。將一統(tǒng)家丈三碑,霹靂做了石頭塊,這的則好與婦女搥帛。把似你便逞頭角欺負(fù)俺這秀才,把似你便有牙爪近取那澹臺,周處也曾除三害。我若得那魏征劍來,我可也敢驅(qū)上斬龍臺。(元馬致遠(yuǎn)《薦福碑》第三折[滿庭芳])
此例龍潛庵(1985:413)釋作“盡管,即使”,李崇興等(1998:10)釋作“即使;就算”,均甚確。兩個“把似”與下句的“也”呼應(yīng),正是讓步語氣。劇情是:張鎬流落在薦福寺,沒有盤費上京趕考,該寺長老有心資助他,打算第二天一早把寺中碑亭內(nèi)顏真卿親手書寫并鐫刻的一通碑文拓印一千份,讓張鎬一路上賣錢充當(dāng)盤纏。但是張鎬之前因題詩得罪了龍神,龍神要報復(fù)他,一路上跟隨著他與他過不去,當(dāng)晚用雷劈碎了薦福碑,這是張鎬看到一夜雷轟碎了丈三高的碑文后的一段唱詞,“把似你”以下數(shù)句是對龍神說的話:就算你便逞頭角欺負(fù)俺這秀才,就算你便有牙爪近取那澹臺滅明,周處也曾除三害③這是用周處殺蛟的典故,見《世說新語·自新》。。我如果得到那魏征的斬龍寶劍來,我可也敢把你驅(qū)上斬龍臺!王學(xué)奇(1994:1598)釋為“假若,如果”,認(rèn)為跟辛棄疾《浪淘沙·送吳子似縣尉》詞義同,非是,因為“把似”兩句所說的是已然的事實,而不是假設(shè)的情景??杀容^同劇上文:這孽畜,更做你這般神通廣大,也不合佛頂上大驚小怪。(《薦福碑》第三折[幺篇])“更做”相當(dāng)于“就算;即使”,與“也”相應(yīng),也是讓步語氣。
14) 問你個賞花人有甚么窮薄事,則待抝雙飛撇馬多回次。可也要會人情把似你秀才家性兒使。(明湯顯祖《紫釵記》第五十一出)
這是埋名豪客設(shè)計把李益騙回家去與霍小玉團(tuán)圓,快到家時李益醒悟后推說有事?lián)荞R欲回,豪客對他的唱詞:你有什么破事兒幾次撥馬欲回?即使你使秀才家性兒,可也要懂人情??!“可也要會人情把似你秀才家性兒使”當(dāng)是因押韻而把上下句倒裝了。
多用在“把似/把如……爭如/何如/不如/何似……”一類復(fù)句中,張相(1953:257)釋作“猶云假如或譬做也”,不如釋作“與其”準(zhǔn)確。例如:
15) 下馬東山路?;信R風(fēng)、周情孔思,悠然千古。寂寞東家丘何在,縹緲危亭小魯。試重上、巖巖高處。更憶公歸西悲日,正蒙蒙、陌上多零雨。嗟費卻,幾章句。 謝安雅志還成趣。記風(fēng)流、中年懷抱,長攜歌舞。政爾良難君臣事,晚聽秦箏聲苦??鞚M眼、松篁千畝。把似渠垂功名淚,算何如、且作溪山主。雙白鳥,又飛去。(宋辛棄疾《賀新郎·題趙兼善龍圖東山園小魯亭》)鄧廣銘(2007:342)釋此例云:“‘把’字有‘與其’、‘假使’二義。”魏耕原(2005:107)云:“……但謝安無‘垂功名淚’事?!端卧Z言詞典》例舉此詞釋‘把似’為‘與其’義,則此句言:與其他垂功名淚,則語氣阻澀不通?!秴R釋》釋為‘假如’,謂此二句‘言假如功名不遂志,何如歸隱也?!洹绰湓趯嵦?。似當(dāng)言:假如他(謝安)也垂功名淚,那他還算什么溪山主!所以此處的‘把似’,還是看作‘假如’義為佳。”①魏耕原(2006:280)略同。按,魏氏對原文的解讀可謂鹵莽滅裂:原文明明是說“算何如且作溪山主”,即算來何如且作溪山主(指謝安高臥東山事),怎么會成了“那他還算什么溪山主”了呢?謝安作為東晉一方的總指揮,在淝水之戰(zhàn)中以八萬兵力打敗了號稱百萬的前秦軍隊,致使前秦一蹶不振,為東晉贏得幾十年的安靜和平。但功高震主,始終不為會稽王司馬道子所容,太元十年四月,他被迫以抵御前秦為名北赴廣陵,筑新城留住,返回建康后病卒②參《晉書·謝安傳》。。這就是辛詞所說的“垂功名淚”事?!端卧Z言詞典》所釋是。
16) 把似眾中呈丑拙,爭如靜里且詼諧?。ㄋ紊塾骸断葞滓鳌罚?/p>
17) 盡是狼蟲虎豹,蛇蝎狐貍。把似養(yǎng)他毒物,又何如、物外修持?(宋馬鈺《滿庭芳·自詠》)③此例轉(zhuǎn)引自袁賓等(1997:6)。
18) 咄!這老頑,頑于石鐵!喝倒又起,棒打不殺;急里翻身,當(dāng)機便拶;若教撾鼓說禪,也會七七八八。咄!把似口羅舌沸,何似耳聾眼瞎?(宋樓鑰《攻媿集》卷八十一《鑒堂昕老贊》)
19) 把如立作山頭石,何似急行歸故鄉(xiāng)。(宋鄒浩《道鄉(xiāng)集》卷十三《斗米灘》)
20) 大官人說:“大丈夫,告他做什么?把似告他,何似自告!”(《警世通言》卷三十七《萬秀娘仇報山亭兒》)
21) 焦吉道:“我?guī)谆卣f與我這哥哥,教他推了這牛子,左右不肯。把似你今日不肯,明日又不肯,不如我與你下手推了這牛子,免致后患?!保ㄍ希?/p>
22) 我身穿著百衲袍,腰纏著碌簌絳,頭直上丫髻三角。任東西散誕逍遙,抄化的酒一壺飯一瓢。困來時醉眠芳草,煞強如極品隨朝。把似你受驚受怕將家私辦,爭如我無辱無榮將道德學(xué),行滿功高。(元楊景賢《劉行首》第二折[滾繡球])
23) 愁人倦聽,杜鵑聲更哀。不去向他根底,偏來近奴空側(cè),訴離懷。把似喚將春去,爭如攛頓取那人來④張相(1953:258)云:“攛頓與攛掇同,此言爭如去攛掇著我那意中人歸來也?!?。(元朱庭玉《閨思》)
24) 毅曰:“我不仗皇帝之勢,此也便殺你?!蹦湹溃骸鞍讶缒阆葰⑽?,不如先殺你?!陛喥鸪料隳竟?,覷著樂毅頭上便打。(元《新刊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后集》卷中)
此例“不如”原作“不好”,此從鐘兆華(1990:143)校。鐘先生(1990:153)注解說:“把如:連詞,與其?!鄙跏恰?/p>
25) 把似他日在家守著,何如今日不去的是。(《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二)
有時下句省去“何如/不如”等關(guān)聯(lián)詞語,張相(1953:259)云:“大抵開合呼應(yīng)句往往有省文。茲更以《西廂》證之。方諸生校注古本《西廂》三之四,《紫花兒序》曲全文:‘把似你倚著櫳門兒待月,依著韻腳兒聯(lián)詩,側(cè)著耳朵兒聽琴,怒時節(jié)把個書生迭窨,歡時節(jié)將個侍妾逼臨,難禁,可教我似線腳兒般殷勤不離針。從今后教他一任,將人些義海盟山,變做了遠(yuǎn)水遙岑?!颗c攧窨同,言使之頓足忍氣也。此為張生跳墻被鶯鶯面責(zé)因而成病后,鶯鶯又倩紅娘送詩訂約時紅娘所唱之詞。蓋鶯鶯反復(fù)之后,紅娘頗有怨意,把似你至不離針七句為開,從今后三句為合,從今后之上省去不如字。大意言假如你這樣反復(fù)無常,始則待月聯(lián)詩聽琴而鐘情,繼則將張生迭窨而變卦,今則又逼我去轉(zhuǎn)圜而累得我似線腳不離針,為我計,不如以后一任他負(fù)盟忘義,免使我受累也。此亦開合句法省文之例,與三之二把似你使性子三句之機軸同,不過文字有長短而已?!彼撋跏牵ā凹偃纭辈蝗纭芭c其”準(zhǔn)確。實際用例中往往省略關(guān)聯(lián)詞語(特別是詩詞曲等每句字?jǐn)?shù)有定的作品),致使復(fù)句關(guān)系含糊不明。如:
26) 落花傳語五更風(fēng):能傍亭臺幾日紅!把似匆匆又飛去,不消裁染費春工。(宋許棐《落花》)
這是說:與其匆匆又飛去,不如不消裁染費春工。張相(1953:257)云:“意言假如花要落,則直不須開也?!贬屪鳌凹偃纭?,不如“與其”準(zhǔn)確,因為落花要匆匆飛去,是必然之事,屬于已知的前提,無需假設(shè)。
27) 鄭恒打慘道:“把如吃恁摧殘,廝合燥,不出衙門覓個身亡卻是了!”(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八)
張相(1953:258)云:“把如句開,不出句合。不出衙門上省去不如字,蓋鄭恒在杜太守處與張生爭鶯鶯不勝,被衙前眾人譏笑,故云假如這樣受欺,卻不如覓個自盡也。”所論甚確,鄭恒說完這話,果真投階而死。有人認(rèn)為“不出衙門”應(yīng)作“不如出衙門”,脫一“如”字①鐘兆華(1990:153注[141])引此例,作“不(如)出衙門覓個身亡卻是了”,王學(xué)奇、王靜竹(2002:23)同。,實與劇情不合。原文并無脫字,只是省略了下句的關(guān)聯(lián)詞語“不如”。不過張相釋“把如”為“假如”,同樣不如“與其”確切,因為“吃恁摧殘、廝合燥”是已然的事實,不是假設(shè)。
28) (夫人云)我請個良醫(yī)來調(diào)治你。(正旦唱)若是他來到這里,煞強如請扁鵲盧醫(yī)。(夫人云)我如今著人請王生去。(正旦唱)把似請他時,便許做東床婿。到如今悔后應(yīng)遲。(元鄭光祖《倩女離魂》第三折[石榴花])
這是倩女的唱詞:“與其請他呵,何如當(dāng)初便許做東床婿!到如今后悔已經(jīng)遲了。”據(jù)劇情,“便許做東床婿”句有省文,是倩女責(zé)怪母親當(dāng)初見面時沒有答應(yīng)把她許配給王生。李崇興等(1998:10)釋作“引入一個事實或情況,與另一事實情況作比較,以決定優(yōu)劣或作出抉擇”,是,但引文作“把似請他時便做東床婿;到如今悔后應(yīng)遲”,文字和標(biāo)點都有問題;王學(xué)奇(1994:1882)釋作“如果”,席嘉(2010:214)看作假設(shè)連詞,則不合劇情。
張相(1953:259)把這種用法的“把似/把如”與“比似”比較:“《藍(lán)采和》劇一:‘你既為出家人,比似你看勾闌呵!你學(xué)那許真君白日上青天?!人浦梅ǎ馀c把似同,比似句開,你學(xué)那句合。你學(xué)那句上省去不如字?!鄙跏恰O危?010:84)舉有更多此類“比似”的例子,可以參看。
多用在“譬如/比如……把似/把如……”一類復(fù)句中,張相(1953)釋作“不如”,謂可比較下句徑作“不如/爭如”者,甚是。如果用于陳述句,就是“不如”;用于反詰句,則為“何如”。例如:
29) 譬如這里鬧鑊鐸,把似書房里睡取一覺。(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一)
30) 譬如對燈悶悶的坐,把似和衣強強的眠。(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四)
31) 這衣服但存幾件,怕你子母每受窮時典賣盤纏。比如包尸裹骨棺函內(nèi)爛,把似遇節(jié)迎寒你子母每穿,省可里熬煎。(元岳伯川《鐵拐李》第二折[滾繡球])
32) 天子道:“娘娘休虛謬,譬如怕寡人生受,把似你描不成,畫不就?!保ㄔ醪伞短鞂氝z事諸宮調(diào)·媾歡楊妃》)
此例張相(1953:260)云:“譬如句開,把似句合,描不成畫不就云云,貌美貌丑均可解,此當(dāng)作貌丑解,意言因你貌美,所以不惜勞尊;假如怕寡人勞尊,你何不生得貌丑也?!绷杈佰?、謝伯陽(1988:125)沿用其說。
以上諸例可比較:
33) 譬如蹉踏俺寺家門戶,不如守著你娘墳?zāi)埂#ń鸲庠段鲙浿T宮調(diào)》卷二)
34) 譬如往日害相思,爭如今夜懸梁自盡,也勝他時憔悴死。(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四)
35) 譬如向塵世為君,爭如就月宮作贅。(《九宮大成》七十三,《瑤臺月》,《天寶遺事》)②參看張相(1953:260)。
“把似/把如”也可以單用,往往是省略了上句“譬如(與其)……”,所以語氣較一般的“不如”為強,相當(dāng)于“(與其如此,還/倒)不如……”,例如:
36) 行者道:“先生本待觀景致,把似這里閑行,隨喜塔位?!保ń鸲庠段鲙浿T宮調(diào)》卷一)
此例張相(1953:258)釋作“不如”。凌景埏(1962:29)注:“把似——何如、倒不如。”甚確?!鞍阉啤本淝皩嶋H上隱含了省略的上句:先生本待觀景致,(與其到別處閑逛,)倒不如在這里閑行,隨喜塔位。
37) 引調(diào)得張生沒亂煞:把似當(dāng)初休見他,越添我悶愁加?。ń鸲庠段鲙浿T宮調(diào)》卷一)
38) 刬地相逢,引調(diào)得人來眼狂心熱。見了又休,把似當(dāng)初,不見是他時節(jié)。(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一)
39) ?婆娘兒好心毒,把如休教請俺去。及至請得我這里來,卻教我眼受苦。(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
這是說:?婆娘兒好心毒,(與其不讓我與鶯鶯成親①指讓鶯鶯與張生以兄妹相稱。,)還不如別讓(紅娘)去請我來。
40) 當(dāng)初遭難,與俺成親事,及至如今放二四。把如合下,休許咱家——你恁地,我離了他家門便是?!鸩蝗鐨w去,卻往京師。見你姐姐、夫人俱傳示:你咱說謊,我著甚癡心沒去就,白甚只管久淹蕭寺?(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卷三)
“把如合下,休許咱家”:還不如當(dāng)初不要應(yīng)許我。此例上用“把如”,下用“不如”,兩相比較,可以看出細(xì)微的差別:“把如”是承上而來——“與其……,還不如……”;“不如”則沒有這樣的意味。
41) 君瑞懸梁,鶯鶯覓死,法聰連忙救?!澳篮蠼倘舜蚬俜?,我尋思著甚來由?好出丑,夫妻大小大不會尋思,笑破貧僧口。人死后渾如悠悠地逝水,厭厭地不斷東流。榮華富貴盡都休,精爽冥寞葬荒丘。一失人身,萬劫不復(fù),再難能勾?!鹩环蛛x,把似投托個知心友?!保ń鸲庠段鲙浿T宮調(diào)》卷八)
42) 把似當(dāng)初休相識,今日倒省得別離。(元張可久《普天樂·別情》)
43) 把似你則守著一家一計,誰著你收拾下兩婦三妻?你常好是七八下里不伶俐??跋嗍亓糁嗍?,可別離與個別離,這公事合行的不在你?。ㄔP(guān)漢卿《望江亭》第二折[紅繡鞋])
王學(xué)奇、王靜竹(2002:24)云:“此例‘把似’用在上句,應(yīng)屬開句,而非合句,而張相則解為:‘言不如一夫一婦為得也?!@種違反開合呼應(yīng)句程式的解法,值得考慮?!彼刹⒎菬o理,但實際上此例前無所承,不妨看作倒裝句法:誰讓你收拾下兩婦三妻?不如你只守著一家一計。藍(lán)立蓂(1993:6,2006:761)承張相說釋“把似”為“不如”,是。
44) 伴當(dāng),恁如今那里去? 我也往大都去。 既恁投大都去時,俺是高麗人,漢兒田地里不慣行,你把似拖帶俺做伴當(dāng)去,不好那? 那般者,咱每一處去來。(《原本老乞大》)
在后來的《老乞大諺解》《老乞大新釋》《重刊老乞大》中,“把似”均被改作“好歹”,可見此例的“把似”表示“不如”的意味已經(jīng)很淡,近似于一個表達(dá)請求語氣的標(biāo)記。同時可以證明,明代以后“把似”已經(jīng)退出口語了。
以上④、⑤兩義是“把似/把如”一詞最常見的用法,例子最多。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二折[脫布衫]:“小孩兒家口沒遮攔,一迷的將言語摧殘。把似你使性子,休思量秀才,做多少好人家風(fēng)范?!蓖跫舅迹?987:116)注云:
把似,含有兩相比較意的連接詞,有何如意,與其意,大約用在“與其那樣,何如這樣”的地方。把似你使性子,休思量秀才,意說與其你使性子,何如勿生心思量張生?!肚嗌罍I》劇第三折《沽美酒》曲:“把似噇不的少吃?!奔凑f與其吃不得,何如少吃。《梅香》劇第三折《鬼三臺》曲:“見他時膽戰(zhàn)心驚,把似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即說與其見他時膽戰(zhàn)心驚,何如你無人處休眠思夢想。本劇第三本第四折:“昨夜這般搶白他呵,把似你休倚著櫳門兒待月,依著韻腳兒聯(lián)詩,側(cè)著耳朵兒聽琴?!庇梅ㄒ嗤?。
所釋甚是。
入矢義高先生(1954/1997:95)曾說:“何況作為詩語使用的語辭,較之散文中的語辭,不僅語意的蘊含寬泛,其變化也多種多樣,微妙難言。像這樣富于彈性、生動活潑的語言,要通過訓(xùn)詁使之意義確定,旨趣明朗,可以說沒有比這更困難的工作了。”可謂知言。因此以上五義的歸納,未必都已確當(dāng)無誤,希望讀者諸君共同切磋,俾臻美備。
“把似/把如”為什么有上述五義?這五個義項之間是什么關(guān)系?據(jù)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未見有人對這些問題做過討論。張永言先生(1960/1999:87)指出:“了解詞義的引申關(guān)系,理清其發(fā)展線索,對于訓(xùn)釋語辭是極其重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做到執(zhí)簡馭繁,有條不紊。”又說:“探討詞義的發(fā)展,最重要的是掌握詞的本義和中心義這一環(huán)。”(張永言1960/1999:89)下面試作探討。
就“把似/把如”的得義理據(jù)來說,“似/如”易解,需要討論的是“把”字。
“把”本是動詞,義為“抓握;持拿”,相當(dāng)于今天的“拿”。這種用法在唐宋時期很常見,例如:
45) 你莫問,不教把與你?。ā肚迤缴教迷挶尽ず喬蜕小罚?/p>
可以組成同義連文“把捉”、“把拿(把拏)”等,意思多泛化,例如:
46) 雖是必有焉而勿正,亦須且恁地把捉操持,不可便放下了。(《朱子語類輯略》卷四)
47) 不由我心中自警,百般的把拏不定。(元無名氏《朱砂擔(dān)》第一折[醉中天])
又有“把做/把作”一詞。張相(1953)“把做 把作”條云:“猶云當(dāng)做也?!崩纾?/p>
48) 有個人人,把做鏡兒猜。(宋辛棄疾《南歌子·新開池戲作》)
49) 記得太行山百萬,曾入宗爺駕馭。今把作握蛇騎虎。(宋劉克莊《賀新郎·送陳真州子華》)
可見“把”有“當(dāng)”義。“把做/把作”的最初意思應(yīng)該是“拿來作”,也就是“當(dāng)作”;因此“把似/把如”也就是“拿來像;當(dāng)作像”,“像”義淡化,就是“當(dāng)作;比作”,即上文歸納的第①義,也是它的初義。
由“①當(dāng)作;比作”引申出“②假如”——“假設(shè)”也是一種“當(dāng)作”;
再由“②假如”引申為“③即使;就算”——在承認(rèn)假設(shè)的前提下的一種讓步①《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即使(即便)”條第一個義項是:“表示假設(shè)兼讓步;就是?!保?89頁);
再由“③即使;就算”引申為“④與其”——讓步意味淡化,重在比較和選擇②《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與其”條:“表示在比較之后不選擇某事而選擇另一事?!保?37頁);
第⑤義“不如/何如”則非自然引申而來,在下面的引申序列中找不到它的位置。入矢義高(1954/1997:97-98)對此有過這樣的論述:
“然”用于“雖”意,似是從“雖……然”這樣原有的呼應(yīng)句法轉(zhuǎn)化而來的,這恰與詩詞中“把似……不如”的呼應(yīng)句法轉(zhuǎn)化到戲曲里,“把似”就被用于“不如”之意的情況,十分相似。與此更為相近的例子,是“亦”與“雖”同義的用法:時大師(五祖弘忍)復(fù)往觀之,舉顏微笑,亦.不贊賞,心自詮勝。(《祖堂集》卷二)亦.知如在夢,睡里實是鬧。(同前卷三)如果把這些語義變化的現(xiàn)象搞清楚了,“把似”條的訓(xùn)解就會更加確切。
入矢先生的這一看法深有見地,用如“不如/何如”的“把似/把如”確實都出現(xiàn)在戲曲作品中,而且正如上文所提及的那樣,“把似/把如”用作“不如”義,跟普通的“不如”并不完全一樣,總是帶有一種前有所承的意味,相當(dāng)于“(與其……還/倒)不如……”。因此,“⑤不如/何如”義來自句法轉(zhuǎn)化是目前看來最為合理的解釋③筆者曾推測是否因為在某些方言中“把”與“不”音近因而人們將“把似/把如”誤用作了“不似/不如”,但是目前找不到證據(jù)來證明這種猜測。。
綜上所述,“把似/把如”五個義項間的關(guān)系可以歸結(jié)如下:①當(dāng)作;比作→②假如→③即使;就算→④與其→(轉(zhuǎn)化)⑤不如;何如。
需要說明的是,②、③、④從假設(shè)到讓步再到選擇,三義之間差別很細(xì)微,因此有的例子看上去可以兩解,比如:
50) 出處男兒事。甚從前、說著淵明,放高頭地。點檢柴桑無剩粟,未肯低頭為米。算此事、非難非易。三十年間如昨日,秀才瞞、撰到專城貴。飽共暖,已不翅。 旁人問我歸耶未。數(shù)癡年、平頭六十,更須三歲。把似如今高一著,更好聞雞禁市。總不似、長伸腳睡。六月荷風(fēng)薌州路,北螺山、別是般滋味。今不去,視江水。(宋吳編修《賀新郎》)
此例解作“與其”或“即使,就算”似乎都通。廖珣英(2007:11)釋作“如果;假如”,則未確,因為這里是讓步,而非假設(shè)。
51) 〔劊做摩生頸介〕老爺頸子嫩,不受苦?!采晨龋“阉颇阍嚨逗?,俺頸玉無瑕,云陽市好一抺凌煙畫。〔眾〕老爺也曾殺人來?〔生〕哎也,俺曾施軍令斬首如麻。(明湯顯祖《邯鄲記》第二十出[北刮地風(fēng)])
這是盧生在云陽市被處斬前的唱詞,“把似”解作“假如”和“就算”似乎均可。劊子手摩摩盧生的脖子說:“老爺您脖子嫩,(一刀下去就斬斷了,)不受苦。”盧生回答:“咳!假如/就算你試刀痕,我的脖子也是白玉無瑕。云陽市將有一幅好凌煙畫(指凌煙閣上的功臣畫像)?!?/p>
52) 怎生腿瘸?師父也,把似你與我個完全尸首,怕做什么呢?。ㄔ啦ā惰F拐李》第三折)
此例張相(1953:257)釋作“假如”,并無不可;但似乎解作“即使;就算”更準(zhǔn)確,因為在這里讓步語氣重于假設(shè)語氣。劇情是:呂洞賓勸說閻王讓岳壽借小李屠的尸首還魂,岳壽醒來后發(fā)現(xiàn)不是在自己家里,就借口要去城隍廟取回一魄魂靈,可是剛起身就跌倒了。李屠的父親告訴他:“你一條腿瘸,你走不動?!痹缐酆芷婀郑骸霸跎热常俊比缓缶蛯ぺぶ械膸煾竻味促e說:“師父啊,就算你給我一個完整的尸首又怕什么呢!”意思是抱怨呂洞賓讓他借尸還魂卻沒有借一個肢體完好的尸體,而是找了個一條腿瘸的李屠。
也許是因為有這種兩可的例子存在,王學(xué)奇、王靜竹(2002:24)干脆把這幾個意思合并在一起,認(rèn)為它們“皆用在開合呼應(yīng)句的上句,顯然均系擬設(shè)詞,有與其、假如、若是等義”。我認(rèn)為這樣處理并不可取,因為大部分例子還是可以清楚區(qū)分的,如上文第一部分所舉;不能因為少數(shù)例子可以兩解而混淆了②、③、④諸義的區(qū)別。漢語的有些連詞本來就可以兼表假設(shè)、讓步和選擇。
被入矢義高先生(1954)譽為“確為劃時代的杰作”的《詩詞曲語辭匯釋》,出版已經(jīng)整整五十年了,直到今天,不管是研讀唐詩、宋詞、元明戲曲以至白話小說,還是研究近代漢語的詞匯和語法,《匯釋》仍是一部必讀的參考書。張相草創(chuàng)不易,《匯釋》存在種種美中不足實屬難免①參看入矢義高(1954/1997)、張永言(1960/1999)、王锳《詩詞曲語辭例釋·前言》等。,作者曾在《敘言》中說:“假定之義,自知不愜,譬之草案,殊非定論。深冀天下學(xué)人,引繩落斧,或就所有之證,轉(zhuǎn)益多聞,重定確義。”“不揣棉力,篳路藍(lán)縷,姑就初步,大雅有作,分為糠秕。然揚棄之余,菁華斯見,他日名著益出,訓(xùn)詁益精,得于欣賞近古文學(xué),深有裨助,則不佞之所深望者也。”誠懇謙遜,期望殷殷,令人感佩?!秴R釋》一書出版以來,雖有一些補正、商榷的文章發(fā)表,也有王锳先生的續(xù)作——《詩詞曲語辭例釋》②中華書局1980年第一版,1986年增訂本,2005年第二次增訂本。,但是對它進(jìn)行全面研究和整理的工作迄今沒有見到,希望有人來從事這項很有必要和意義的工作③入矢義高先生(1954/1997)和張永言先生(1960/1999)早已提出了這一研究課題,而且有不少示例和一些具體的思路,為我們指點了門徑。。本文只是嘗試著在這方面做了一個小小的個案研究而已。
【附記】本文的寫作利用了“今訓(xùn)匯纂·宋元卷”課題組成員集體收集的資料,友生胡波博士協(xié)助查找材料,史文磊博士提供了很好的意見。文章曾在“元明漢語工作坊”(2013.9.1·浙江大學(xué)漢語史研究中心)宣讀,得到與會者的指教。在此統(tǒng)致謝忱。文中錯誤概由作者負(fù)責(zé)。
鄧廣銘 2007 《稼軒詞編年箋注》(定本),上海古籍出版社。
高文達(dá)主編 1992 《近代漢語詞典》,知識出版社。
顧學(xué)頡、王學(xué)奇 1983 《元曲釋詞》(一),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黃麗貞 1982 《金元北曲語匯之研究》(第三版),(臺灣)商務(wù)印書館。
黃麗貞 1997 《金元北曲詞語匯釋》,(臺灣)國家出版社。
藍(lán)立蓂 1993 《關(guān)漢卿戲曲詞典》,四川人民出版社。
藍(lán)立蓂 2006 《匯校詳注關(guān)漢卿集》,中華書局。
李崇興、黃樹先、邵則遂 1998 《元語言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廖珣英 2007 《〈全宋詞〉語言詞典》,中華書局。
凌景埏校注 1962 《董解元西廂記》,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凌景埏、謝伯陽 1988 《諸宮調(diào)兩種》,齊魯書社。
龍潛庵 1985 《宋元語言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劉宗彬、康泰、黃桃紅箋注 1998 [南宋]劉辰翁《須溪詞》,江西高校出版社。
陸澹安 1981 《戲曲詞語匯釋》,上海古籍出版社。
呂叔湘主編 1999 《現(xiàn)代漢語八百詞》(增訂本),商務(wù)印書館。
錢仲聯(lián)箋注 1980 《后村詞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日]入矢義高 1954/1997 評張相《詩詞曲語辭匯釋》,京都大學(xué)《中國文學(xué)報》第一號。中譯本載《俗語言研究》第四期(1997年),蔡毅譯。
唐圭璋箋注 1979 《宋詞三百首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汪維輝 2011 再說“舉似”,《古漢語研究》第2期。
王季思校注、張人和集評 1987 《集評校注西廂記》,上海古籍出版社。
王學(xué)奇、吳振清、王靜竹校注 1988 《關(guān)漢卿全集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學(xué)奇、王靜竹 2002 《宋金元明清曲辭通釋》,語文出版社。
王學(xué)奇校注 1994 《元曲選校注》,河北教育出版社。
魏耕原 2005 稼軒長短句俗語詞鄧注疑議,《唐都學(xué)刊》第4期。
魏耕原 2006 《唐宋詩詞語詞考釋》,商務(wù)印書館。
吳企明校注 1998 [宋]劉辰翁《須溪詞》,上海古籍出版社。
席嘉 2010 《近代漢語連詞》,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
辛更儒箋校 2011 《劉克莊集箋?!罚腥A書局。
徐朔方校注 1983 [清]洪升《長生殿》,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
許少峰 2008 《近代漢語大詞典》,中華書局。
袁賓、段曉華、徐時儀、曹澂明 1997 《宋語言詞典》,上海教育出版社。
張相 1953 《詩詞曲語辭匯釋》,中華書局。
張永言 1960/1999 古典詩歌“語辭”研究的一些問題,《中國語文》第4期/《語文學(xué)論集》(增補本),語文出版社。
鐘兆華 1990 《元刊全相平話五種校注》,巴蜀書社。
仲穎(葉圣陶) 1953 介紹《詩詞曲語辭匯釋》,《中國語文》11月號。
朱居易 1956 《元劇俗語方言例釋》,商務(wù)印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