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懋
不記得從什么時候開始我們總是會羨慕別人那跌宕起伏撲朔迷離的人生,甚至會羞于提及自己平淡安逸的生活。無論是一個人騎車去西藏,還是一個人背包環(huán)游世界,這些勇敢都抵不上安于平淡的勇氣。歸根結(jié)底的是,這個時代的我們太多人沒有勇氣安于平淡,不敢承認自己的生活平凡,我們穿和別人不一樣的衣服,看和別人不同的書,喜歡和別人不同的事物,去別人沒去過的地方,我們努力讓自己的人生和別人不一樣,每當我們談起未來時,描繪出的是一個比一個精彩的藍圖,每一個人的未來看起來都是那么的高潮迭起。
而廖偉,卻將自己的未來交予平淡。這些平平淡淡的設計,來源于廖偉的原創(chuàng)生活設計品牌“吃茶去”。
幾款圖案簡單的T恤,幾個簡單的購物布袋,幾種顏色單純的圍巾,幾件簡單的生活小器,這些看似沒有任何設計的普普通通的單品便是“吃茶去”所表達的簡單日常生活方式。與現(xiàn)今消費社會中的過度浮夸完全不同?!俺圆枞ァ保钱斀裣M日常的反叛者,而作為品牌創(chuàng)立者和經(jīng)營者的廖偉,則是“吃茶”的堅定守護者,新消費話語的積極建構(gòu)者?!俺圆枞ァ痹臼嵌U宗里一重要的哲學命題,它通過“吃茶”一事,告訴禪修的人如何參悟的道理;“禪”,便是在“吃茶”的日常生活中。而在當今社會“過度消費”的語境下,廖偉的“吃茶去”,正是消費方式的積極轉(zhuǎn)向。
廖偉與“吃茶去”的開始
廖偉最初是一位平面設計師,在一個挺不錯的廣告公司,做到創(chuàng)意總監(jiān)的職位,拿著不錯的薪水。曾經(jīng)的他,有過自己的職業(yè)執(zhí)念,有過為平面設計奮斗不止的理想。只是,現(xiàn)實的浮夸讓他重新對理想有了審視與反思,身處的這個日益“消費社會”的消費社會中,人們腳步變得越來越匆忙,越來越追溯,越來越盲目,越來越失去自我。在這種情境下,廖偉覺得人們應該學會適時慢下來理性地思考。
他想要一種全新的表達出口,因此,他選擇“抽離”。T恤成為他最好的突破口——簡單、易上手。而他最初的想法只是想做一些有感覺的T恤。他設計一些不同圖案的T恤,自己一些文化理念慢慢在其中沉淀。廖偉喜歡一些禪宗故事,欣賞禪宗中的智慧。“吃茶去”首先出現(xiàn)在他的一款T恤中,當初僅僅是一款T恤而已,充滿調(diào)侃。而正是出現(xiàn)在這款T恤中的三個字,讓他深有感觸,他堅定了內(nèi)心的一些文化情緒。當時,他的T恤還沒有形成品牌,“吃茶去”這種禪宗心態(tài)——他覺得這正是他想要表達的東西,以“吃茶去”命名品牌,可以很好地解釋自己的品牌文化。于是,便有了“吃茶去”。
“吃茶去”其實是廖偉當時內(nèi)心一種真實的寫照。可以想象,在廣告公司圍繞客戶做的東西,應該滿是無厘頭與無奈,那種狀態(tài)應該蠻讓人失落與厭倦。鮑德里亞所預見的西方消費社會的窘態(tài),已經(jīng)非常符合當今中國的現(xiàn)狀。人們生活的急促而又失重,不再去思考、去醒悟,東方文化的自然之氣漸漸消失殆盡。此時,古老的禪宗智慧鳴醒著廖偉,吃茶去,慢慢生活與參悟,平平淡淡才是真。
“吃茶去”代表一種內(nèi)心渴望
“吃茶去”實際表達了一種內(nèi)心的渴望,一種對舊生活的救贖。將自己從混世中掙脫出來,從一則禪修哲理到一個品牌的建立,它提供了一種消費的可能,一種解放內(nèi)心的選擇。正如廖偉自己所說,“吃茶去”關(guān)注的是內(nèi)心,而非外相;它是一種智慧、快活的生活態(tài)度,它推崇自然可持續(xù)的生活方式。
廖偉借用“吃茶去”表達一部分人想與現(xiàn)代消費社會的虛妄訣別的渴望,他們厭倦了繁冗的過度消費的商業(yè)品牌,試圖找回一種閑適,回歸生命最自然的本質(zhì)狀態(tài)中。因此,簡單的T恤,寥寥幾個字,樸素的色彩,都會喚起他們的情感共鳴。“吃茶去”,它回應的是這樣一部分人群,在物化、焦慮、失衡的極大豐裕的物質(zhì)世界中,“吃茶去”為人們提供另外一種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它可以回歸內(nèi)心,一種淡然、愉悅、質(zhì)樸生活的可能性。
許多人渴望這種狀態(tài),尋找另外一種生活的可能,他們厭倦過度消費下的生活模式與慣常,“吃茶去”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出口,正如“吃茶去”為廖偉打開一扇門,廖偉的“吃茶去”也為那些內(nèi)心滿是渴望的人打開了一扇窗??矗O計是可以談理想的,“吃茶去”代表了一種全新的設計價值理念,與以往的市場價值觀不同。
“吃茶去”作為一種符號的商品
與很多排斥市場的設計師不同,廖偉并不否認市場的檢驗,他恰恰認為只有通過“賣”——這一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才能實現(xiàn)產(chǎn)品與受眾的溝通。廖偉的產(chǎn)品市場從創(chuàng)意市集開始。作為一個富有獨立文化精神的原創(chuàng)生活品牌,創(chuàng)意市集是最為集中的產(chǎn)品試驗場。廖偉與“吃茶去”在這里實現(xiàn)了與自己消費受眾的最直接溝通,這種消費文化認同,堅定了“吃茶去”的品牌理想。
“吃茶去”至此可以被標記為一種符號的商品,提及“吃茶去”,人們自然而然地會想到它簡潔洗練的色彩與“小情緒”——一種生活本質(zhì)的渴望,喜歡它的人自豪于本土終于有了一個很“MUJI”的品牌。對于廖偉而言,無印良品確實為設計師們提供了一種有力的設計價值觀,但是,對于他的“吃茶去”而言,他希望“吃茶去”更能夠游離于無印良品,畢竟,“吃茶去”有著更“老莊”的價值理想,有著更精神層面的游歷,同樣,又是非常接地氣的。
“吃茶去”個性鮮明,它其實有著極高的辨識度,符號性極強,這是“吃茶去”作為一個品牌非常成功的一點。在這種狀況下,“吃茶去”作為新消費話語的建構(gòu)者,有著積極的意義。它傳播一種合理的消費心態(tài),像一位智者,告訴人們?nèi)绾芜x擇生活。這便是積極消費價值觀的引導,在物化的社會中,有這樣一種聲音,很難得。
“吃茶去”與日常生活
作為本土消費文化的積極建構(gòu)者,“吃茶去”只是將生活的本質(zhì)從被湮沒的廢墟中挖掘出來,將它們清洗晾干,呈現(xiàn)給觀眾。觀眾需要一個怎樣的生活,他們一目了然?!俺圆枞ァ北闶侨藗兩畹拈_悟者。盡管,廖偉本身并沒有沒想做一個哲人,但是他以“吃茶去”向公眾傳達了日常即哲學的道理。廖偉最新的T恤系列——“空氣、泥土與水”,與“涼風”、“吃茶去”一樣,仍然是簡單的字與詞,卻是一種對生活方式的最直白的透析與反思,這便是關(guān)于日常生活的哲學?!俺圆枞ァ背蔀橐环N“批判”,它批判消費社會的虛妄與不理智,它以自身的姿態(tài)告訴人們,在這個現(xiàn)代化業(yè)已高度發(fā)達的社會中,不要仍然緊緊盯著如何用物質(zhì)豐富身處的“生活”——是機械的、沒有靈魂的生活,而應該將眼光轉(zhuǎn)移到對“生活方式”的關(guān)注上。
“吃茶去”從2010年開始,剛剛走進第四個年頭。無印良品在日本從1980年代開始倡導一種積極的消費與生活方式,直至今天;未來,希望“吃茶去”也能夠一直基于生活方式的思考、研究與設計,為民眾提供一種更好生活方式的可能。這該是廖偉與“吃茶去”堅守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