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永衛(wèi) 楊俏蘭 高 鵬 張剛慶
肝癌是臨床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幾年來,肝癌在青中年人群中的發(fā)病率呈持續(xù)上升趨勢。上世紀80年代左右,乙型肝炎在我國流行較為廣泛,其中部分人群在幼年或者剛出生時即感染上乙型肝炎。這些患者的共同特點是肝炎持續(xù)存在,并容易轉變?yōu)槁愿窝缀透斡不?,最終發(fā)展成肝癌[1]。由于該類人群的年齡特點,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及變化不僅影響著該病的治療效果,而且也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家庭以及社會的穩(wěn)定。積極的心理活動促進疾病的康復,而消極的心理活動則會對病情產生負面影響[2]。護理工作者應把對患者采取的心理護理措施和患者的心理變化過程聯(lián)系起來考慮,才能起到良好的護理作用[3]。現(xiàn)將我院2011年1月~2013年4月37例低齡肝癌患者的心理護理工作經驗報道如下。
2011年1月~2013年4月我院共收治低齡肝癌患者37例,其中男30例,女7例,年齡18~35歲。
年齡14~35歲;均經檢驗學、影像學或病理學檢查確認,符合肝癌診斷標準。
①原發(fā)性肝癌后病情嚴重或伴有意識障礙不能配合者;②嚴重認知功能障礙;③合并除抑郁焦慮之外其他嚴重精神疾病者;④合并嚴重心功能衰竭、肺功能衰竭、肺癌或其他嚴重軀體疾病不能配合者;⑤有精神障礙個人或家族史陽性者。⑥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腫瘤、活動性肝病及繼發(fā)性肝癌等。⑦年齡<14歲或者≥36歲的肝癌及非肝癌患者。
組成心理護理小組,統(tǒng)一培訓考核合格后,分時段深入病房與患者交流,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消除患者抵觸情緒及取得患者信任的前提下,通過與患者、家屬以及知情人心理交流,以及通過平時在治療、護理以及日常接觸中觀察患者的言行舉止,了解患者的性格、心理反應和心理需求。根據(jù)患者的心理情況及演變過程采取相應的護理對措。最后總結低齡肝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應采取的心理護理措施。
低齡肝癌患者與高齡肝癌患者不同,他們大多處于事業(yè)的起始或上升階段,突如其來的噩耗對患者的心理打擊較大,從而產生恐懼、悲觀、焦慮、幻想、憤怒、暴躁、自私等心理和情緒[4],自認為自己患的是不治之癥,到頭來也是人財兩空,常常產生異常行為。護理工作者應隨時掌握患者的心理變化,觀察患者的異常行為,及時采取措施進行干預,防止發(fā)生不良后果。
低齡肝癌患者的心理反應與自身性格、心理特征、以及對癌癥的認知程度有關。低齡肝癌患者的主要心理反應過程同其他癌癥患者大致相同,基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階段:休克期、否認期、恐懼期、幻想期、絕望期、平靜期。
休克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臨床綜合征,它是指由于各種致病因素引起的急性有效循環(huán)血量不足導致的以神經-體液因子失調與急性循環(huán)障礙為主要臨床特征的綜合征。當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了肝癌,霎時間方寸大亂,天塌地陷,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覺得自己命不久矣,導致患者精神上麻木不仁,甚至出現(xiàn)暈厥,這種當機體突然受到某種精神刺激而出現(xiàn)的震驚狀況稱之為“診斷性休克”。造成此期主要是因為患者了解肝癌或者其家人、朋友曾經患有肝癌,非常了解患有該病的嚴重不良后果。此期短暫,可數(shù)時或數(shù)日。此期的的主要護理目標是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同經治醫(yī)師一道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向患者表達情感上的安慰和關心。護士此時應密切同患者家屬溝通,動員患者家屬、朋友輪流陪在患者身邊,隨時給予患者心理安慰,使患者盡量擺脫恐懼,讓他體會到大家都在與他一起同舟共濟,共度難關,而不是讓其獨自承受不幸[5]。
患者不相信檢驗、檢查結果,對診斷結論極力否認,情緒極度不穩(wěn)定,多次找經治醫(yī)師或者上級醫(yī)師咨詢,甚至獨自去其他醫(yī)院看病或者假充患者家屬找其他醫(yī)院醫(yī)生咨詢?;颊叩倪@種否認態(tài)度屬于人類的本能反應,它其實是一種對應激狀態(tài)的心理保護性反應。因此醫(yī)護工作者不能簡單地將其定性為負性心理狀況。事實上,這種拒絕接受事實的心理反應可降低患者的恐懼程度,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患者的痛苦,有利于其逐漸適應目前的疾病狀態(tài)。護理工作者無需讓患者急于接受現(xiàn)實,應盡可能多地給患者適應現(xiàn)實的時間,使其免受過大的精神打擊。同時,護理工作者應根據(jù)實際情況,結合患者的知識層次結構以及性格特征,根據(jù)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原則,采取適當?shù)牟呗?。如果患者知識水平較低,可連同經治醫(yī)師仔細向其介紹該病的基本知識,并努力告知其該病并非無藥可救;如果患者知識層次較高,既往對該病有一定的了解或者通過書籍、互聯(lián)網查詢有了一定的了解,可仔細對照診斷標準,讓患者盡快承認病情,以便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應當注意的時,護理工作者在同患者溝通病情過程中,應當始終讓患者感到自己是主體,自己的尊嚴得到了醫(yī)護工作者的尊重,從而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達到盡快讓患者適應病人角色的目的[6]。
當患者做出各種努力仍然不能改變自己的診斷結論時,就會逐漸放棄否認態(tài)度,而逐漸產生恐懼心理。由于自己正值青春年少,有太多的事情未做,太多美好的愿望尚未達成,或者自己事業(yè)初步啟程,剛剛有了自己的家庭,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況,難免產生對死亡的恐懼,害怕自己英年早逝,過早失去現(xiàn)有美好的一切,害怕自己的妻小、自己的父母無人照管。這些心理恐懼可表現(xiàn)為哭泣、慌張、警惕、挑釁、易激惹等。精神方面的障礙也可以導致一系列生理功能方面的改變,如心悸、血壓升高、皮膚蒼白、出汗等??謶滞瑯邮且环N機體的適應性反應,它可以提高機體對于危險因素的注意力和警惕性。此時,心理護理工作者應及時同患者進行心理溝通,讓患者將自己的恐懼緣由講述出來,通過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及擔心,告知其癌癥并不直接等同于死亡,可向其講述類似病友通過積極有效的治療達到長期生存的故事,增加其對治療的信心,減輕恐懼情緒??謶蛛m然屬于人類正常的心理防衛(wèi),但如果恐懼心理長期存在,嚴重時可導致不可逆的精神疾病,甚至影響到軀體疾病的治療效果。
當患者在明確了自己患病的事實,通過咨詢、查詢等方法,對該病的預后也漸漸有所了解,當看到周圍類似病友的病情加重或者病故時,他們就幻想著奇跡能在自己身上發(fā)生,自己的病能夠不治而愈;并且希望能夠發(fā)明一種神丹妙藥來根治自己的疾病;或者幻想著更大的醫(yī)院或者國外的醫(yī)院能有更好的療效,期望家人朋友能迅速帶自己到更好的醫(yī)院接受治療。幻想也是人體的本能反應,雖然它是一種違背客觀規(guī)律的、不可能實現(xiàn)的、荒謬的想法或希望,但是肝癌患者一定程度的幻想并不一定是不利因素,有時反而可以增加患者與疾病抗爭的信心,改善恐懼、焦慮的程度,對疾病的治療產生有利影響。在臨床護理工作中,我們常??梢钥吹竭@樣的例子,存有某些幻想的肝癌患者更容易接受別人的勸慰,有良好的遵醫(yī)行為,一旦幻想破滅,就容易失去治療信心,產生絕食、拒絕配合治療等行為,甚至出現(xiàn)極端行為。但是,持續(xù)的幻想以及可能對治療產生負面影響的幻想行為要及時給予心理疏導,加以制止。目前,針對肝癌,我們已經有許多措施可以采取,如手術、化療、介入、分子靶向藥物、中醫(yī)藥甚至器官移植。因此,心理護理應連同經治醫(yī)師向患者詳細講解各種治療措施,讓患者對治療恢復信心。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極治療后,當患者發(fā)現(xiàn)治療效果不好,病情進一步進展時,甚至出現(xiàn)嚴重的并發(fā)癥時,如瘤體繼續(xù)增大、腹痛癥狀持續(xù)加重、腹水持續(xù)不減、新發(fā)上消化道出血等等,患者開始產生絕望心理,對治療喪失信心,聽不進醫(yī)護人員、家人和朋友的安慰勸說,產生孤僻、易怒、對立情緒、不遵醫(yī)囑等不良心理、行為,甚至產生自殺念頭。此時護理工作者應可能多的給予患者心理撫慰,允許患者適當發(fā)泄心中的憤怒;同時讓患者最親密的家人、朋友陪伴身邊,了解患者的心聲,傾聽患者的痛苦,另外也可時時注意患者的心理動向,以免發(fā)生過激或不理智行為。
此期,患者已經經歷了漫長的治療過程,對該病發(fā)展過程及預后的理解也更加充分,已能夠坦然接受事實,心態(tài)逐漸平靜,對待死亡的結局已不再十分恐懼。此時,有些患者能夠正視目前所處的狀態(tài),積極的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對待此類患者,醫(yī)護人員應積極給予配合,尊重其想法及行動。但是有些患者態(tài)度相反,知道自己已處于疾病晚期,已無可救藥,認為自己目前已無生存意義,就完全處于孤僻、自閉的狀態(tài),對待任何事情都采取消極態(tài)度,無動于衷,與世隔絕。對此類患者,心理護理工作者應連同患者家屬共同引導患者由心理自閉轉向開放,向其提供充滿生活美好希望的信息,與患者一道共同制定生存計劃,鼓勵患者盡可能走出病房,完成自己既往所想又沒有完成的愿望。
37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出現(xiàn)了較為嚴重的“診斷性休克”、12例患者出現(xiàn)了絕望情緒、3例患者曾出現(xiàn)自殺傾向,但經過醫(yī)務工作者的個性化的心理護理指導,他們均順利正視了現(xiàn)實、擺脫了負面情緒的影響,也都逐漸遵從醫(yī)囑進行規(guī)范化治療。
①孫某,男,30歲,自主創(chuàng)業(yè)經營一家服裝廠,因“腹痛、腹脹1周”入院,入院后經血液生化、CT影像學檢查,臨床診斷為肝右葉巨塊型肝癌。當經治醫(yī)師告知其目前所考慮的診斷后,患者突然出現(xiàn)臉色煞白、不能言語,繼而出現(xiàn)精神狂躁、言語異常,最后出現(xiàn)行為呆滯、拒絕與人交流、拒絕任何檢查治療等心理障礙表現(xiàn)。由于該患者平時性格開朗、堅強,我們考慮此時患者出現(xiàn)了“診斷性休克”癥狀,按照休克期的護理方法,我們采取了幾種措施對其進行心理支持:努力與患者建立信任關系,逐漸增多言語交流;動員患者最親近的家人定期探望、陪伴;安排一位性格開朗、講話風趣的肝癌術后復查患者與其共住一間,間接地影響該患者。經過約1周的努力,該患者與人交流開始增多,心情也開始逐漸轉好,也開始遵從醫(y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
②姜某,男,34歲,因“右肝癌術后復查”入院,入院后行增強CT提示:左肝見多處大小不等的結節(jié),考慮肝癌細胞肝內轉移。當患者被告知左肝轉移后,患者情緒激動、拒絕交流,并拒絕進食,當晚患者試圖爬上窗戶準備跳樓自殺,被家人攔下。按照心理護理分期,我們認定其目前處于絕望期,結合該期患者心理特點及該期護理要點,我們采取了以下幾點措施對該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支持:在環(huán)境安全的情況下,給予患者獨立的空間,讓其發(fā)泄心中的不良情緒;讓患者最親密的家人陪伴身邊,了解、傾聽患者的心聲;同患者加強心理交流,告知其是家庭的支柱,還要承擔起支撐家庭的責任,心理一定要堅強;經治醫(yī)師告知其針對他的病情,我們還可以采取很多治療措施,如化療、介入、分子靶向藥物等等,詳細講解各種治療措施,讓患者對治療恢復信心。通過以上幾點,患者心情逐漸平靜,也開始面對現(xiàn)實,積極配合治療。
生理狀態(tài)會影響心理活動,反過來,心理活動也可以反作用于生理狀態(tài),負面的心理問題不僅可以降低機體的免疫力,而且也會影響本身所患疾病的轉歸和預后。加強低齡肝癌患者的心理護理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的復雜心理,而且還可以使患者達到促進生理功能的部分代償,從而可以減少病痛,減輕疾病對生活質量的損害[7]。值得注意的是,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在心理變化分期方面存在很大差異,各期持續(xù)時間也不盡相同,出現(xiàn)順序也有所不同,在護理中要因人而異,注意個體化差異,如文化差異、社會背景差異、性格特征差異[8]。有些患者內心焦慮、絕望,有沉重的心理負擔,但并沒有明顯的外在表現(xiàn),實際上這類患者發(fā)生自我傷害的危險性更高。其實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一些微小的變化及患者的異常行為,關鍵是護理工作者要對這些微小異常給予足夠的重視,及早采取措施,這樣才能防范于未然,避免不幸的發(fā)生。
[1]孫 燕.內科腫瘤學[M].1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5:1-3.
[2]王喜英,凌殿芬.肝癌患者負性心態(tài)原因分析及心理護理[J].中華臨床醫(yī)學研究雜志,2007,13(3):345.
[3]吳海華.創(chuàng)建優(yōu)質護理示范病房的初步實踐[J].現(xiàn)代醫(yī)院,2011,11(2):113 -114.
[4]王怕思,枕亞麗.腫瘤患者心理狀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Western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2012,25(9):22-23.
[5]沈秀英,葉莉華,陳丹丹.晚期腫瘤的臨終關懷護理[J].現(xiàn)代醫(yī)院,2012,12(8):13 -15.
[6]周宏珍,汪道萱.護理倫理與護士敬業(yè)[J].現(xiàn)代醫(yī)院,2011,11(4):9-11.
[7]韋利珍,唐月璐.肝癌患者的心理護理[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09,6(10):813 -814.
[8]鄒曉春,牛立志,王玉娥,等.建立適應不同國籍腫瘤患者差異化需求的護理服務模式[J].現(xiàn)代醫(yī)院,2011,11(12):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