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仕荷 陳庭翀 郝明金 何富春 李婉玉
黑木耳袋料栽培新技術
田仕荷 陳庭翀 郝明金 何富春 李婉玉
黑木耳是一種質地鮮脆、滑嫩爽口、營養(yǎng)豐富的食用菌,以前以段木栽培為主,生產(chǎn)周期長,產(chǎn)量低,經(jīng)濟效益不高。近年來通過參照袋料香菇栽培技術,結合秦嶺山區(qū)的氣候特點進行春耳秋栽,獲得成功。
選用優(yōu)良菌株是袋料栽培獲得速生高產(chǎn)優(yōu)質的關鍵,通過栽培試驗對比,選擇出黑木耳916、黑木耳9211兩個品種,其菌絲生產(chǎn)溫度在5~32℃,以23~27℃為最佳,子實體在10~27℃下均能生長,但以15~20℃為宜。其出耳早,開片快,朵形好,色黑肉厚有光澤,抗逆力強,質量好,產(chǎn)量高而穩(wěn)定,是目前推廣的當家品種。
黑木耳屬中低溫恒溫型真菌,耐寒怕熱,菌絲在0℃以下較長時間不會死亡,在37℃時停止生長,菌絲在培養(yǎng)階段最佳溫度為23~27℃,子實體生長溫度為10~27℃,以15~20℃為宜。秋季栽培8—9月制袋生產(chǎn),經(jīng)60天左右正常溫度培養(yǎng),10—11月出耳,來年5月結束,共收3批。每袋裝干料1.5 kg,成本約2.5元,可收干品150 g左右。
木屑50 kg,麥皮10 kg,石膏1 kg,碳酸鈣0.5 kg,水50~55 kg。
菌袋規(guī)格15 cm×40 cm,厚度0.05 cm(可用聚乙烯塑料袋)。把配好的培養(yǎng)基及時裝袋,塑料袋以不漏氣為準,培養(yǎng)基配制后進行裝袋,裝袋時培養(yǎng)基要松緊適中,上下均勻,不留空隙,裝袋時菌袋口要留5 cm扎口,用棉線扎緊、扎牢,雙復扎,防止滅菌后松懈。將培養(yǎng)袋裝進灶內進行常壓滅菌,注意火力要“攻頭、保尾、控中間”,攻頭就是用旺火猛燒,在5小時內菌袋內部溫度要上升到100℃,控中間是將100℃保持28~30小時,同時密切觀察鍋內水位,防止燒干。滅菌結束,?;鸷髴獝炘?4小時,待其自然降溫至50℃左右,套上棉紗手套,取出菌袋,同時仔細檢查菌袋,如發(fā)現(xiàn)菌袋有殘破小孔,要立即用膠布封貼,以防雜菌侵入造成感染。菌袋要及時搬到已消毒好的接菌室疊好,讓其自然冷卻。
待培養(yǎng)袋溫度降到28℃以下時進行接種箱接菌。栽培種要求菌絲粗壯潔白,菌種適齡。接菌要注意以下4點:①傳袋人發(fā)現(xiàn)袋面有雜物時要用干布擦凈;②打筒人左手拿75%酒精棉球消毒袋面,接著右手拿制穴工具;③接菌速度要快,菌種要高于袋面2 mm,以防空氣進入,然后再用17 cm×50 cm規(guī)格塑料袋套栽培袋;④菌袋疊成“井”形,疊放整齊,留有間隔(疊得太緊太高不利于通氣)。
接菌后頭3天,由于袋內受水分影響,袋溫比室溫低1~2℃,應使培養(yǎng)室溫度保持在25~27℃,不得超過30℃,5天后溫度控制在23~25℃,每天早晚通風,每次各50分鐘。1周后才能檢查菌袋是否受雜菌污染,若有雜菌要及時隔離培養(yǎng)。發(fā)菌室要求相對濕度保持在55%~68%,10~15天后翻堆時將外袋取出,以增加氧氣,促進菌絲生長。黑木耳菌絲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線,一般門和窗上懸掛黑布遮光,以防止菌絲在生理成熟前出現(xiàn)耳芽,菌絲生長50天左右,生理成熟,應移入野外濕房,干濕交替管理。
應選擇通風條件好、地面干燥、地勢平坦、環(huán)境衛(wèi)生、交通方便的場地建設耳棚。四周圍上籬笆,籬笆與耳棚間60 cm用作人行道和通風透氣。四周應開好排水溝。耳架采用立體架式搭蓋。耳棚用竹木等作材料,菌筒立式懸掛,每筒間距4~5 cm。耳房寬360 cm,高200 cm左右,兩邊擺架,中間人行道寬60 cm,頂部用竹條扎成拱形,上蓋薄膜。耳架寬90 cm,高150 cm,耳架上面再搭遮陰棚。架層距70 cm,底層距地面80 cm。
當菌袋已布滿潔白的菌絲達生理成熟時,即可開孔。選擇晴天,用刀片割“V”形口,邊長2 cm。一般每袋割12~15個刀口,割口間呈梅花狀錯開。
割口后的菌袋在耳棚內保溫保濕培養(yǎng)3~5天,割口處形成潔白菌絲時,再過3~4天后瘤狀的黑色原基就能封住割口,這段時間是整個出耳期的主要管理環(huán)節(jié),要加強水分管理,使室內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0%左右(初期),要經(jīng)常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但又不能通風量太大,以防耳芽出現(xiàn)干枯現(xiàn)象。噴水時不宜直接向菌袋出耳處噴射,以防水分過大造成爛耳。出耳旺盛期相對濕度要求85%~90%。如果天氣干燥,耳棚相對溫度降低,可以在耳棚內加大濕度。噴水要在早晚進行,做到“二看一注意”,即一看天氣,陰雨天少噴,睛燥天多噴;二看耳形,耳片已膨脹,濕潤、新鮮,為水分適宜,如耳片積水,說明耳片吸水能力減弱,水分過大??偟脑瓌t是:看天噴水,看耳定量。出耳期間要注意中午不噴水,以防流耳現(xiàn)象。經(jīng)常通風換氣,以防二氧化碳濃度過高影響出耳。一般以早晚通風為宜,遇低溫可在中午通風。低溫時以保溫為主,通風時間不宜過長。
當子實體長到八成熟時,耳片充分展開。應及時采收,采耳時一手拿袋一手將耳順袋采下,注意不要將耳根留在袋內,防止耳基受雜菌感染影響出耳。采下的耳要剪去帶培養(yǎng)基的耳根,大朵撕開分類,成為單片耳,質優(yōu)價高。
田仕荷,陳庭翀,郝明金,李婉玉,陜西省寧陜縣農(nóng)業(yè)技術推廣中心,郵編711699。
2014-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