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呼志西 尉俊生
陜西省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檢驗科,陜西延安 716000
血清腫瘤標志物與惡性腫瘤相關因子聯(lián)合檢測在胃腸道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李 靜 呼志西 尉俊生
陜西省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檢驗科,陜西延安 716000
目的 分析血清腫瘤標志物與惡性腫瘤相關因子聯(lián)合檢測在胃腸道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在該院進行治療的胃腸道良性病以及胃腸道惡性腫瘤的患者134例,其中惡性腫瘤組(78例)和良性病組(56例),對惡性腫瘤組和良性病組的CEA、CA153、CA125、TSGF進行檢測以及觀察聯(lián)合檢測和單項檢測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結果 惡性腫瘤中的胃癌、結直腸癌、十二指腸癌的患者腫瘤標志物CEA、CA153、CA125均顯著高于良性病組;惡性腫瘤中的胃癌、結直腸癌、十二指腸癌的患者惡性腫瘤因子TSGF均顯著高于良性病組(P<0.05);聯(lián)合檢測中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均顯著高于腫瘤標志物或惡性腫瘤因子的單項檢測中,但特異性略低(P<0.05),CEA、CA125、CA153以及TSGF的單項檢測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均顯著低于聯(lián)合檢測(P<0.05)。結論 血清腫瘤標志物以及惡性腫瘤相關因子聯(lián)合檢測可以提高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診斷率以及敏感性。
胃腸道惡性腫瘤;腫瘤標志物;惡性腫瘤因子;臨床檢驗
早期腫瘤診斷一直是臨床腫瘤防治中最為關鍵的環(huán)節(jié),隨著醫(yī)學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臨床檢驗在早期腫瘤診斷中的作用得到人們的重視,其中包括腫瘤因子的檢測和腫瘤標志物的檢測,一種檢測手段在早期腫瘤的診斷中價值效果不佳[1]。研究顯示,多種檢測手段的聯(lián)合使用可以有效提高早期腫瘤的診斷陽性率,并且相關檢測手段還可以應用到藥物對于腫瘤的效果和腫瘤是否復發(fā)的評估當中[2]。因此,該研究選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份在該院進行治療的胃腸道良性病以及胃腸道惡性腫瘤的患者134例,用以分析血清腫瘤標志物與惡性腫瘤相關因子聯(lián)合檢測在胃腸道腫瘤診斷中的應用價值。
該文所選用的臨床研究資料為在該院進行治療的胃腸道良性病以及胃腸道惡性腫瘤的患者134例,其中胃腸道惡性腫瘤的患者78例,入組的78例惡性腫瘤患者均進行手術,病理結果均顯示胃腸道惡性腫瘤。其中男性41例,女性37例,平均年齡為(51.39±6.28)歲,入組的78例患者,胃癌患者有 39例,結直腸癌患者25例,十二指腸癌患者14例;與此同時,選取同時期在該院住院治療的胃腸道良性患者56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27例,平均年齡為(53.14±5.16)歲,經(jīng)過相關統(tǒng)計學分析,惡性腫瘤組(78例)和良性病組(56例)在年齡、性別方面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惡性腫瘤組和良性病組具有可比性。
對惡性腫瘤組和良性病組的患者進行血清腫瘤標志物和惡性腫瘤因子的檢測。檢測的儀器(全自動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由Stratec Biomedical Systems AG公司提供,型號為ZX6 Lumino。
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3 mL,置于離心機內,離心后,分離取出血清,放在-20℃中保存。將患者的血清置于化學發(fā)光免疫分析儀當中,檢測患者的血清腫瘤標志物(CEA、CA125以及CA153),而惡性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TSGF)的檢測則采用生化比色法。
對惡性腫瘤組和良性病組的 CEA、CA153、CA125、TSGF進行檢測以及觀察聯(lián)合檢測和單項檢測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
該研究所采用的統(tǒng)計學分析軟件為SPSS 13.0,數(shù)據(jù)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的是 t檢驗,計數(shù)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的是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該組研究顯示,惡性腫瘤中的胃癌CEA高于良性病組(t=6.42,P<0.05)、結直腸癌 CEA 高于良性病組(t=5.11,P<0.05)、十二指腸癌的患者腫瘤標志物CEA (t=5.62,P<0.05)顯著高于良性病組;惡性腫瘤中的胃癌CA153顯著高于良性病組 (t=4.23,P<0.05);惡性腫瘤中的結直腸癌CA153顯著高于良性病組 (t=3.17,P<0.05);惡性腫瘤中的十二指腸癌CA153顯著高于良性病組(t=3.19,P<0.05)、惡性腫瘤中的胃癌CA125顯著高于良性病組(t=4.42,P<0.05);惡性腫瘤中的結直腸癌CA125顯著高于良性病組(t=3.21,P<0.05);惡性腫瘤中的十二指腸癌CA125顯著高于良性病組(t=3.13,P<0.05);惡性腫瘤中的胃癌惡性腫瘤因子TSGF顯著高于良性組(t=3.09,P<0.05)、惡性腫瘤中的結直腸癌惡性腫瘤因子TSGF顯著高于良性組(t=2.20,P<0.05)、惡性腫瘤中的十二指腸癌惡性腫瘤因子TSGF顯著高于良性組(t=2.12,P<0.05),見表 1。
表1 惡性腫瘤組和良性病組的腫瘤標志物與相關惡性腫瘤因子的檢測結果比較
該組研究顯示,胃腸道惡性腫瘤中,聯(lián)合檢測中的敏感性和準確性均顯著高于腫瘤標志物或惡性腫瘤因子的單項檢測中,但特異性略低(P<0.05);CEA(χ2=4.15,P<0.05)的單項單項檢測的敏感性均顯著低于聯(lián)合檢測、CA125(χ2=3.86,P<0.05)單項檢測的敏感性均顯著低于聯(lián)合檢測、CA153(χ2=5.13,P<0.05)單項檢測的敏感性均顯著低于聯(lián)合檢測以及TSGF(χ2=3.91,P<0.05)單項檢測的敏感性均顯著低于聯(lián)合檢測;CEA(χ2=3.92,P<0.05)單項檢測的準確性均顯著低于聯(lián)合檢測、CA125(χ2=4.03,P<0.05)單項檢測的準確性均顯著低于聯(lián)合檢測、CA153(χ2=3.95,P<0.05)單項檢測的準確性均顯著低于聯(lián)合檢測以及TSGF(χ2=3.97,P<0.05)單項檢測的準確性均顯著低于聯(lián)合檢測,見表2。
惡性腫瘤目前是威脅人類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我國的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呈現(xiàn)顯著上升趨勢[3],我國在惡性腫瘤治療領域已經(jīng)取得長足進步,但是惡性腫瘤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這是因為惡性腫瘤的早期診斷率不高,多數(shù)患者在確診時已經(jīng)處于疾病進展期,而失去了手術根治的機會[4]。目前臨床應用于早期惡性腫瘤的診斷措施包括臨床檢驗和臨床影像學診斷,腫瘤標志物應用于臨床檢驗具有劃時代的意義[5],在惡性腫瘤的診治中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諸如早期惡性腫瘤的診斷與篩查、腫瘤治療藥物對于腫瘤的敏感度、治療效果的評估、惡性腫瘤在手術后是否復發(fā)以及腫瘤在治療之后的相關隨訪評價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早期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由于臨床癥狀不明顯,患者難以察覺,早期診斷需要多種篩查和診斷手段的應用,消化道內鏡是較為準確的診斷手段,但是由于患者的恐懼、費用等因素限制了其在惡性腫瘤篩查中的應用,常用的手段是腫瘤標志物的檢測,目前較為常用的指標包括CEA、CA199、AFP以及CA153等等。
表2 腫瘤標志物和惡性腫瘤因子單項檢測和聯(lián)合檢測的敏感性、特異性和準確性的比較
目前的臨床檢驗發(fā)展方向趨向于多種惡性腫瘤指標的聯(lián)合檢測,諸如肝癌、胰腺癌以及乳腺癌,標志物的單項檢測并不能滿足臨床需要,往往敏感性和準確性不能令人滿意,這種缺陷并不是認為造成,這種誤差取決于腫瘤標志物自身的局限性,首先,腫瘤標志物并不是通常人們認為的特異性腫瘤抗原,僅僅是腫瘤的相關抗原,其主要組成部分是腫瘤相關的物質;其次,一種腫瘤標志物可以同時出現(xiàn)在兩種或者兩種以上的腫瘤當中,而同一種腫瘤也可以表達多種腫瘤標志物,有研究顯示,單種腫瘤標志物可以應用于胃癌的檢測當中,如CA72-4可以作為胃癌的獨立預測預后因子,而CA199被認為與胃癌的預后相關,但是各腫瘤標志物獨立應用診斷陽性率只在20%~30%之間,仍然不高[6]。另有研究顯示,將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應用于胰腺癌的檢測中可以提高診斷陽性率,陽性率在50%~70%之間[7]。惡性腫瘤特異性因子是一種惡性腫瘤在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起到促進腫瘤周圍血管增殖的特異性因子,研究顯示,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可以顯著提高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診斷陽性率[8]。但是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惡性腫瘤因子應用于消化道惡性腫瘤檢測中的報道仍然較少,該組研究顯示,采用CEA、CA125、CA153以及TSGF的單項檢測出了特異性略高于聯(lián)合檢測以外,其敏感性和準確性均顯著低于聯(lián)合檢測手段,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單種腫瘤的檢測中,如結直腸癌,其CEA的水平顯著高于其他腫瘤[8],此種腫瘤的臨床診斷可以首先考慮單項檢測,從而快速、準確的確診,但是不可忽略的是本組研究的樣本量仍然較少,日后需要擁有大樣本資料的臨床試驗驗證。
綜上所述,血清腫瘤標志物以及惡性腫瘤相關因子聯(lián)合檢測可以提高胃腸道惡性腫瘤的診斷率以及敏感性,在早期消化道惡性腫瘤的臨床檢驗和診斷中可以發(fā)揮重要作用。
[1]徐風亮,吳鵬,徐日.血清腫瘤標記物與卵巢良惡性腫瘤的相關性分析[J].中華臨床醫(yī)師雜志:電子版,2013,7(6):2407-2410.
[2]賀燕麗,王民憲,李忠廉.聯(lián)合檢測血清癌胚抗原和糖鏈抗原19-9對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的診斷意義[J].中華消化雜志,2010,30(8):560-561.
[3]代敏,任建松,李霓,等.中國2008年腫瘤發(fā)病和死亡隋況估計及預測[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12,33(1):57-61.
[4]儲大同.惡性腫瘤個體化治療靶向藥物的臨床表現(xiàn)[J].中華腫瘤雜志,2010,32(10):721-724.
[5]中華醫(yī)學會檢驗分會.腫瘤標志物的臨床應用建議[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5(2):103-116.
[6]朱昱冰,葛少華,張連海,等.腫瘤標志物在胃癌患者中的診斷及預后價值[J].中華胃腸外科雜志,2012,15(2):161-164.
[7]賈志凌,張宏艷,劉暢,等.血清腫瘤標志物聯(lián)合檢測在胰腺癌診斷中應用[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1,25(2):130-131.
[8]翟力平,安賀娟.腫瘤特異性生長因子檢測對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診斷的臨床意義[J].中華老年多器官疾病雜志,2013,12(8):632.
R735
A
1674-0742(2014)11(a)-0173-03
李靜(1978.1-),男,陜西延安人,本科,主管檢驗師,研究方向:檢驗。
2014-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