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云芬
大理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科,云南大理671000
小兒病毒性腸炎的療效觀察
那云芬
大理學院附屬醫(yī)院兒科,云南大理671000
目的探析小兒病毒性腸炎的治療方法及效果。方法選擇該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82例小兒病毒性腸炎患者進行研究,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使用利巴韋林以及消旋卡多曲顆粒進行治療。觀察組患兒使用嬰兒素媽咪愛、消旋卡多曲顆粒、蒙脫石散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兒止瀉所用時間、退熱所用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治療有效率。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止瀉所用時間、退熱所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1.31±0.20)d、(2.01±0.30)d以及(4.94±1.32)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并且治療總有效率為92.6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17%,比較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小兒病毒性腸炎早期進行補液可以有效緩解電解質(zhì)紊亂狀況,減輕對患兒的腸道造成的刺激,提高治療有效率的同時也縮短患兒止瀉所用時間、退熱所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防止重度脫水問題的出現(xiàn),縮短病程,應用效果顯著,減輕了家長經(jīng)濟負擔,具有較大的臨床價值與應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廣。
病毒性腸炎;水電解質(zhì)平衡;微循環(huán);腸道;刺激
病毒性腸炎是一種急性傳染病,主要由病毒引起,包括輪狀病毒、腸道病毒、嵌杯狀或星狀病毒、諾沃克病毒以及冠狀病毒等都是該病的常見致病病毒。病毒性腸炎在半歲到2歲年齡段的小兒中比較多發(fā),臨床癥狀包括腹瀉、嘔吐、發(fā)熱、蛋花樣便或者黃色水樣便,嚴重時甚至會并發(fā)酸中毒與脫水問題,影響到小兒的生長發(fā)育[1-2]。該病目前還沒有非常高效的治療方法,該次選擇該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82例小兒病毒性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探析小兒病毒性腸炎的治療方法及效果,詳細情況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該組選擇該院收治的82例小兒病毒性腸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研究,入選患者均符合《實用兒科學》[3]中所制定的病毒性腸炎診斷標準[3]。采用單雙號平均分配的方法將納入研究的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1例。觀察組中男23例,女18例,年齡在5個月~20個月之間,平均年齡為(14.8±2.4)個月。病程在1~4 d之間,平均為(2.1±0.4)d。對照組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在7個月~18個月之間,平均年齡為(12.6±2.1)個月。病程在1~5 d之間,平均為(2.2±0.7)d。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構成以及病程等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兒入院后首先根據(jù)實際情況給予靜脈補液治療,糾正患兒的酸堿失衡以及電解質(zhì)紊亂情況。
對照組在此基礎上使用利巴韋林(國藥準字:H61023576)進行靜脈滴注治療,每天的用藥劑量在10~15 mg/kg之間。另外口服消旋卡多曲顆粒(國藥準字:H20050411),單次服用量為1.5 mg/kg,溫水送服,3次/d。治療時間為1周。
觀察組患兒使用嬰兒素媽咪愛、消旋卡多曲顆粒、蒙脫石散進行治療,首先口服嬰兒素(國藥準字:Z22020373)以及媽咪愛(國藥準字:S20020037),均為1袋/d,分3次服用。30 min后口服消旋卡多曲顆粒,用法用量與對照組同,1 h后口服蒙脫石散(國藥準字:H20074198),1袋/d,分3次服用,治療時間與對照組相同。
兩組患兒藥物治療期間使用丁桂兒臍貼進行輔助治療,還需在停止嘔吐后喂食腹瀉奶粉并口服補液鹽,注意口服補液鹽的配比,腹瀉奶粉每天用匙緩慢喂食20~30 mL,以促進食物的吸收并避免腸道的高滲狀態(tài)。
1.3觀察指標與療效判定
比較兩組患兒止瀉所用時間、退熱所用時間、住院時間以及治療有效率。其中治療有效率的判定標準參照《腹瀉病療效判斷標準的補充建議》中的相關標準[4]:患兒72 h內(nèi)的大便次數(shù)不超過2次,大便的形狀以及外觀恢復正常,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為顯效;患兒72 h內(nèi)的大便次數(shù)明顯減少,大便的形狀以及外觀等得到明顯改善,全身癥狀有所好轉(zhuǎn),為有效;患兒72 h內(nèi)的大便次數(shù)、大便的形狀與外觀以及全身癥狀等都沒有好轉(zhuǎn),為無效。
1.4統(tǒng)計方法
匯總研究數(shù)據(jù)后使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9.0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進行檢驗。
2.1兩組患者止瀉所用時間、退熱所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的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止瀉所用時間、退熱所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1.31±0.20)d、(2.01±0.30)d以及(4.94±1.32)d,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信息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止瀉時間、退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的比較[(±s),d]
表1 兩組患者止瀉時間、退熱時間以及住院時間的比較[(±s),d]
組別止瀉所用時間退熱所用時間住院時間觀察組對照組tP 1.31±0.20 3.92±0.41 9.984<0.05 2.01±0.30 5.47±0.19 9.105<0.05 4.94±1.32 7.58±1.81 8.520<0.05
2.2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的結(jié)果
觀察組患者中21例(51.22%)為顯效,17例(41.46%)為有效,3例(7.32%)無效,治療總有效率為92.6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17%,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細信息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有效率的比較[n(%)]
該次研究中的觀察組采用嬰兒素媽咪愛、消旋卡多曲顆粒、蒙脫石散進行治療,患兒的止瀉所用時間、退熱所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分別為(1.31±0.20)d、(2.01±0.30)d以及(4.94±1.32)d,患兒大便2 d后變成軟便,3 d或4 d后腹瀉癥狀已經(jīng)完全消失。與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相比明顯縮短,提示藥物的聯(lián)用有效改善了患兒的微循環(huán)與臨床癥狀,藥效在相互作用下得到加強,因此患者的腹瀉情況得到更加有效以及迅速的改善。此外該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達到92.68%,明顯高于常規(guī)治療的73.17%,與相關研究報道結(jié)果一致[3]。提示在小兒病毒性腸炎的治療中,采用嬰兒素媽咪愛、消旋卡多曲顆粒聯(lián)合蒙脫石散進行治療可有效抑制病毒的侵襲,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強化治療效果。由此可知,中成藥的使用可以幫助促進患兒消化,后期配合使用雙歧桿菌及參苓白術健脾胃顆??善鸬接行У恼{(diào)整作用。
當前臨床上小兒病毒性腸炎的治療主要采取抗病毒藥物治療,以廣譜抗病毒藥物利巴韋林為代表,但有部分研究報道證實,其治療效果尚不穩(wěn)定,且長期服用可導致骨髓抑制及膽紅素升高等不良反應的產(chǎn)生。同時有觀點認為消旋卡因曲為高效的阻瀉藥物,且作用效果比較快[4],安全性較高,是較為理想的止瀉藥物類型,與本次研究研究結(jié)果一致。病毒性腸炎的發(fā)病機制為患兒的小腸黏膜受到病毒的侵害,致使黏膜上皮細胞滋生大量內(nèi)毒素,其屬于非結(jié)構蛋白,可導致患兒腸道中的鈣離子聚集并激活氯離子通道。這樣患兒腸道中氯離子的濃度就會隨之升高,黏膜上皮細胞的微絨毛就會受到刺激并遭到損傷甚至可能發(fā)生病變,患兒正常的腸液吸收以及電解質(zhì)平衡被破壞,進而引發(fā)一系列的分泌障礙,最終導致滲透性腹瀉的出現(xiàn)[5]。該病全年均可發(fā)生,并且發(fā)病率正在逐漸升高,早期癥狀主要以嘔吐為主,1 d后開始腹瀉并且呼吸困難,該病的治療早期需要予以靜脈補液。
因此,對小兒病毒性腸炎的治療主要遵循快速止瀉的原則,通過改善患者的腹瀉癥狀來減輕機體所遭受的損傷。嬰兒素媽咪愛具有抗病毒和清熱解毒的作用,并且對患兒腸道的刺激更小,也可以有效提高患兒機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有臨床研究證實,嬰兒素媽咪愛可以通過降低病菌活性的方式來阻斷病毒DNA復制的作用,因此可有效控制患兒的炎癥反應,改善微循環(huán)[6]。消旋卡多曲顆粒屬于腦啡肽酶類抑制劑,其主要功能是抑制內(nèi)源性腦啡肽的降解,激活患兒腸道中的阿片受體。也有文獻認為其是通過減少患兒體內(nèi)水電解質(zhì)的分泌量來改善腹瀉癥狀,但一致認為其是一種用藥安全性高、起效快、治療指數(shù)較高的止瀉藥物[7]。蒙脫石散具有層紋狀結(jié)構,電荷分步不均勻,可以有效固定并抑制病菌、病毒等所產(chǎn)生的氣體或者毒素,讓其失去作用。此外,其還可以保護消化道黏膜,增強黏膜屏障的防御作用,發(fā)揮鎮(zhèn)痛效果。
綜上所述,小兒病毒性腸炎早期進行補液可以有效緩解電解質(zhì)紊亂狀況,減輕對患兒的腸道造成的刺激,提高治療有效率的同時也縮短患兒止瀉所用時間、退熱所用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防止重度脫水問題的出現(xiàn),縮短病程,應用效果顯著,減輕了家長經(jīng)濟負擔,具有較大的臨床價值與應用前景,值得大力推廣。
[1]程霞.熱毒寧注射液聯(lián)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的療效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22(2):57-58.
[2]王永.喜炎平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的臨床療效[J].中國藥物經(jīng)濟學,2012,6(10):157-158.
[3]雷曉紅.喜炎平聯(lián)合消旋卡多曲顆粒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的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2(1):517-518.
[4]黃慶峰,許安平,柳梅.口服補液和靜脈補液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的療效對比[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8(5):270-271.
[5]秦欣,覃軍,胡荊江.熱毒寧注射液聯(lián)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療效分析[J].長江大學學報:自科版,2013,36(3):31-32.
[6]藺增榕.喜炎平聯(lián)合消旋卡多曲顆粒治療小兒病毒性腸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4,2(4):48-50.
[7]張建剛.靜脈點滴10%葡萄糖酸鈣佐治小兒病毒性腸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10,34(8):166,171.
R725.1
A
1672-5654(2014)11(c)-0153-02
2014-08-27)
那云芬(1965-),女,大理人,主治醫(yī)師,本科,主要從事兒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