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紅麗
(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000)
在山東省各地區(qū)中選取山東德州新星體育舞蹈培訓學校、濱州印象舞蹈培訓班、泰安市關莉拉丁舞培訓中心、淄博雙杰體育舞蹈培訓中心、濰坊舞林體育舞蹈學校等20處培訓機構為調查對象,對參加體育舞蹈培訓的學員、老師進行問卷調查,詳細了解山東省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的教學現(xiàn)狀。
本論文采用文獻資料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邏輯分析法、問卷調查法等研究方法進行研究。問卷發(fā)放采取當面發(fā)放和郵寄兩種形式,對回收的問卷進行信度、效度檢驗。問卷回收狀況如表1。
2.1.1 學員年齡特征
調查結果顯示青年人群是目前山東省體育舞蹈參與人群的主要組成部分,比例占到50%,在山東省各個體育舞蹈俱樂部或者培訓學校都開設了中、高考輔導班,其次是少年人群,比例占34%,中年人群和老年人群所占比例較小,分別為6%和10%。(如圖1)
2.1.2 學員性別比例
從圖2中可以看出,山東省體育舞蹈培訓機構中男女比例失調嚴重,少兒班男女比例為1∶3;成年班較為嚴重,比例達到了1∶4;老年班男女比例1∶2;以至于出現(xiàn)了女學員學習男步,2個女學員搭配的情況,這不僅給教學和訓練帶來一定的困難,而且也阻礙了技術水平的提高。
2.1.3 學員學習動機
學員參與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的學習動機是多樣的,從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中可看出,學員進行體育舞蹈訓練目的大多是為了考學需要,其比例達到43.41%。其次是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的大部分學員以審美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身體,渴望自己擁有體型勻稱的身形,給人留下健康和美的感覺,持此學習動機的學員占到了34.25%,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出于本身興趣愛好的學員只占到10.76%,希望成為專業(yè)的體育舞蹈運動員的只占4.74%,還有部分學員希望通過體育舞蹈的訓練來陶冶自己的藝術修養(yǎng)。(見表2)
2.2.1 教師年齡結構
教師年齡結構是教師群體內部不同年齡層次的比例和相互關系的組合形式。[4]調查顯示,各個俱樂部和體育舞蹈培訓學校教練年齡集中于20~40歲之間,占到73.2%,表明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的教師年齡趨于年輕化,他們精力充沛、善于接受社會上的新鮮事物,但教學經(jīng)歷較少,指導經(jīng)驗較欠缺。41~50歲的教師占22.4%,雖然這部分教師年齡稍大,體力和經(jīng)歷有所下降,但教師教齡較長,有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見表3)
2.2.2 教師科研能力
調查結果顯示:體育舞蹈培訓機構的教師一共發(fā)表論文48篇,每人平均1.2篇,體育核心類期刊共4篇,占總發(fā)表的8%,發(fā)表在體育類二級刊物的占60%,發(fā)表在學術論文發(fā)表在省部級教育類刊物和各級學報上的占32%;依表可知這當中研究生學歷的教師發(fā)表24篇,每人平均2篇,本科學歷的教師發(fā)表24篇,每人平均1篇,??茖W歷的教師沒有發(fā)表文章,由此可見在一定程度上科研水平和學歷水平密切相關。(見表4)
(1)教師的隊伍建設不夠完善。通過調查說明體育舞蹈培訓機構教師的年齡結構分布較合理,但是教師科研能力不高,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較少,這些都會對以后的教學效果產生影響。
表1 問卷發(fā)放和回收情況統(tǒng)計表
表2 學員學習體育舞蹈動機調查表
表3 體育舞蹈培訓機構教師年齡結構調查表
圖1 學員年齡特征
表4 體育舞蹈培訓機構教師科研情況調查表
圖2 學員性別比例
(2)目前各培訓班主要的訓練內容為比賽套路,基本動作練習和自編的動作組合,而對體育舞蹈具有重要作用的芭蕾形體卻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邀請一些高水平教練員講學或者讓一些年輕的教練學外出進修或培訓,提高其基本理論、基本技術水平,加強教學、訓練方法等方面的研究,進而不斷提高教師業(yè)務和科研學術能力。
(2)完善教學大綱,豐富教學內容。各類培訓中心或學校應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科學的、規(guī)范的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材和大綱,以滿足基礎學員的實際需要。此外在加強少兒動作技能學習的同時把培養(yǎng)少兒的思想品德、氣質、禮儀與體育舞蹈基本知識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
(3)教師應根據(jù)不同教學對象、教學內容,運用多媒體設備進行直觀教學,同時學生看錄像時,教師要適當?shù)倪M行講解,要啟發(fā)學生帶問題觀看視頻,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1]李鳳梅.體育舞蹈在西安市發(fā)展現(xiàn)狀與對策的探究[J].內江科技,2011(3):162.
[2]張永龍.安徽省競技后備人才培養(yǎng)現(xiàn)狀分析與對策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6.
[3]張廣君.論教學系統(tǒng)運轉機制[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1990.
[4]曾凡輝,王路德,邢文化.運動員科學選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2,88.
[5]鐘衛(wèi)紅.福建省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模式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6,11:5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