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良旭 趙芬 葉丹 馬旭 趙辰硯
(1.營口市水上運動學校 遼寧營口 115003; 2.遼寧省體育科學研究所 遼寧沈陽 110179)
皮劃艇運動是用無支點槳按照一定規(guī)則推動船艇前進的一種體育項目,包括皮艇和劃艇兩種,根據(jù)比賽水域不同可分為靜水項目和激流回旋項目,根據(jù)運動員的人數(shù)分為單人、雙人和四人。2012年倫敦奧運會的靜水皮劃艇比賽按距離分為200m、1000m和5000m。
皮劃艇項目在奧運會上向來是歐洲選手的“自留地”,我國1974年才加入世界劃聯(lián),經(jīng)過幾屆奧運會的考驗和努力,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中,在女子500m四人皮艇項目上獲得了第四名,但之后又出現(xiàn)了停滯和滑坡,甚至無緣2000年奧運會。經(jīng)過幾年的艱苦努力,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孟關良、楊文軍斬獲了男子雙人500m項目的金牌。在皮劃艇歷史上,中國運動員在500m項目上一度占有優(yōu)勢,但該項目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上被取消,這就意味著,中國運動員需要轉向其他幾個長度的項目發(fā)起沖擊。
基層皮劃艇教練員是全運會、奧運會冠軍身后的幕后英雄,他們的主要任務是選材、基礎體能訓練和技術定型,而這幾項工作完成的質量和水平,決定了一名皮劃艇運動員能在職業(yè)道路上走得多遠、登得多高。
在國際范圍內,皮劃艇在科學訓練和技能測試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信息和資料一直都十分匱乏,不太系統(tǒng),而中國皮劃艇項目雖然起步晚,但是進步迅速,特別是2000年我國皮劃艇項目遭遇了無一名選手進入奧運會的滑鐵盧之后,國家體育總局911工程啟動,更加速了該項目科學訓練的腳步。
根據(jù)多年的理論與實戰(zhàn)相結合的研究表明,皮劃艇運動是體能主導類周期耐力性項目,是體能類次最大強度條件下高乳酸的無氧糖酵解加有氧供能的運動項目[1]。目前奧運會的靜水比賽距離為200m、1000m和5000m。這三個距離從代謝角度來講,是各有特點的,特別是新增的200m靜水項目,與其他兩項更是有很大的區(qū)別。根據(jù)2001年國際劃聯(lián)內部資料顯示,各距離皮劃艇的供能比例見表1。
表1 不同距離皮劃艇比賽的氧氣需求和有氧代謝供能比例
從表1中我們可以看出,250m距離的靜水比賽是以無氧代謝為主的,隨著距離的增加,有氧代謝的比例越來越大,到了5000m時有氧代謝比例已經(jīng)達到了90%。
但是,即使是250m的短距離項目,也不意味著訓練中要以無氧訓練為主,因為人體的有氧供能是無氧能力的基礎,高度的無氧能力是建立在高度發(fā)展的有氧能力的基礎上的。高度的有氧能力不僅有助于提高有氧供能速率,而且也有助于加快乳酸的消除,還可以提高技術的穩(wěn)定性,培養(yǎng)“技術感覺”與專項知覺[3]。因此,對于教練員,特別是為少年運動員打基礎的基層皮劃艇教練員來說,有氧訓練的意義更是巨大。
基層皮劃艇訓練有其不同于專業(yè)隊之處,基層訓練單位沒有條件建立起有效的復合型的訓練團隊。在科學訓練發(fā)展到今天,訓練控制、營養(yǎng)、恢復、心理都已經(jīng)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專業(yè)隊有條件配備一套完整的團隊對訓練進行全方位的控制,而基層單位目前還做不到,而且基層單位的教練員與其他高水平教練的交流機會也比較少,學歷層次也會略低,這些都為訓練水平埋下了隱患,這就要求基層皮劃艇教練員正在從經(jīng)驗型向知識型轉變,從專業(yè)型向復合型轉變[1]。另外,現(xiàn)在青少年由于社會、家庭等因素,管理方法上跟以前相比,要做出很大改變,這要求基層教練員與時俱進,不斷改變方式、方法,不但給運動員在運動中打好各項基礎,還要教會運動員為人處世,培養(yǎng)完善的人格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一,針對青少年運動員的生理特點,我們要強調重技術訓練輕力量訓練。從奧運會等高水平的比賽觀察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運動員在動作流暢性上普遍弱于歐洲選手,不全面、流暢和放松是目前國家皮劃艇隊存在的主要技術問題。不全面,即指運動員的技術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差,劃船技術往往受風力和風向的影響;不流暢,即指運動員完成劃船動作時,表現(xiàn)為劃得緊、動作僵、不連貫,給人感覺好像總是斷斷續(xù)續(xù),流暢性不夠,時效性差;不放松,即動作缺乏柔性,劃得重,經(jīng)濟性差[1]。而這些問題的核心都是青少年時期技術訓練水平不高,而后在技術不完善的情況下,盲目的上大力量、要求提早出成績導致的。因此,對于剛入隊的少年兒童,我們首先要進行水性的篩選和培養(yǎng),讓其擁有良好的水感,槳入水即有直覺的感知,這無論是對靜水還是激流回旋的運動員都是極為重要的。其次通過各種天氣條件下的訓練,培養(yǎng)運動員對風向的感知和適應能力,這種感覺對于皮劃艇這種對抗大自然阻力的項目來說,直接決定了運動員未來的運動成績。最后就要進行合理的技術訓練,不盲目的要求力量和速度,而是訓練運動員掌握流暢、輕盈的技術要領,只有打好這樣的基礎,才能在未來進行力量訓練后,成績突飛猛進。
第二,在青少年皮劃艇運動員的力量訓練中,加重核心力量訓練的比例。皮劃艇項目需要運動員通過腰—骨盆—髖關節(jié)周邊的核心肌群的作用將力量傳遞到四肢,使全身協(xié)調用力,靠髖關節(jié)的轉動帶動腰部發(fā)力作用于槳上,在船艇不平衡的狀態(tài)下,劃到既讓船艇平穩(wěn)又能讓艇加速前進[4]。因此,核心力量的訓練顯得尤為重要。由于各項圍度測量顯示,優(yōu)秀運動員的四肢粗壯度要明顯高于普通運動員,而核心力量的訓練無法通過圍度測量來體現(xiàn),因此,傳統(tǒng)的力量訓練往往忽視了核心肌群的訓練,導致很多運動員四肢力量足夠,但是下水后,很多力量散失于艇身和運動員自身的不平衡搖晃中,無法將力量集中于一線,無法保持發(fā)力的一致性。青少年運動員雖然不能盲目的提前進行大強度的力量訓練,但是進行一定強度的核心訓練,不但有助于其技術的理解和完善,還會對成年后的訓練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三,青少年體能基礎訓練要以有氧為主,穿插少量無氧運動。因為青少年運動員的主攻項目未定,雖然也要參加一些比賽,但是訓練中還是要以有氧代謝為主。有氧代謝是無氧代謝的基礎,有氧代謝增強了,不但能夠提高長距離比賽項目的水平,還可以迅速的代謝掉無氧代謝產(chǎn)生的乳酸等產(chǎn)物,從而提高短距離項目水平。另外,從青少年身體發(fā)育角度來看,提早進行有氧訓練有助于給青少年的代謝方式打下良好而堅實的基礎。
第四,提高個體能力,減少配對比賽壓力。青少年運動員的訓練應主要以單人訓練和個體能力訓練為主,不要因為比賽成績的壓力就盲目進行長期配對訓練,這樣對青少年肢體力量的均衡發(fā)展不利。
由于社會和家庭原因,現(xiàn)在的青少年運動員生活質量普遍提高,對電子設備依賴、貪玩、拖拉、愛攀比、責任心不強、自理能力差。但是又早熟聰明,很小就會察言觀色,不好管理。這就要求我們基層教練員改變傳統(tǒng)的單一的強制性的管理方法,從理解他們的想法,走入運動員內心入手,通過各種心理調節(jié)手段,不但要慢慢使他們脫離電子產(chǎn)品的控制,還要逐漸激發(fā)出運動員自身的競爭心理和責任心。這是一個慢功夫,這要求我們基層教練員改變思維、增加耐心,與運動員家長一起,才能培養(yǎng)出心理合格的優(yōu)秀運動員苗子。
另外,通過管理和激勵手段,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熱愛皮劃艇項目和天生具有強烈好勝心和團隊意識的,有優(yōu)秀皮劃艇運動潛質的運動員,并在日常生活中,循序漸進、潤物無聲的培養(yǎng)其良好的作風和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鶎咏叹殕T的工作,不但要發(fā)掘和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有潛質的運動員,更是要為社會培養(yǎng)積極向上充滿正能量的公民。
[1]崔大林.皮劃艇項目訓練科學化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12).
[2]吳昊,周琦年.皮劃艇運動員身體機能特點與評定研究進展[J].浙江體育科學,2003(4).
[3]劉愛杰,袁守龍,曹景偉,等.我國皮劃艇科學訓練的探索[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2(6).
[4]邵玉萍,徐尊華.皮劃艇運動員體能訓練的新視角——核心穩(wěn)定性訓練[J].四川體育科學,2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