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沒有剩女這個詞,也沒有這個概念。
有一次,我曾經(jīng)問一位快40歲的美國女人,為什么到了這把年紀(jì)還不嫁人?她特別典雅地回答我:“急什么,我還沒選中陪睡的呢。”
的確,在美國,任何人都可以活到老、愛到老。在他們的印象里,30到50歲是女人最好的年華,就算到了60歲還被叫做年輕人呢!90歲的老太太拉著60歲的小伙子結(jié)婚登記,這事兒擱美國一點也不新鮮。
相比之下,在我們偉大祖國,女人一旦過了30歲就會被打上“剩女”的標(biāo)簽。許多人就會自然而然地覺得條件好的男人不應(yīng)該從這堆里選了—不管男人多大年齡,他們總是喜歡20多歲的年輕姑娘。就這一點,我覺得咱們中國男人偶爾相當(dāng)孫子(包括崔哥我),這種想法特沒勁。
我在美國生活了20多年,感覺美國男人并不認為女人越年輕就越有魅力,他們覺得每個階段的女人都有不同的美。許多美國男人甚至鄙視處女,認為那是沒有“工作經(jīng)驗”的表現(xiàn)。
有一次,我的三兒子邀請一大堆高中同學(xué)來家里參加派對。他小聲跟我八卦,說哪個女孩有男朋友,哪個沒有。
我看了一圈,指著其中一個東方女孩,小聲對他說:“那個女孩多好呀,你怎么不去追她?”我兒子一聽,差點跟我急了,他用英文飛快地跟我說:“爸,她可是virgin (處女),誰追她呀,一個loser (失敗者)?!?/p>
我的兒子雖然是中國人,卻有了美國思維。在許多美國人看來,如果一個女孩在20歲左右還沒有捕獵過一個男人,那的確應(yīng)該算是失敗的。
但是反觀國內(nèi),許多男人有著不同程度的“處女情結(jié)”,有的男人甚至非處女不娶。對此,崔哥我無比憤慨地說:天底下沒有一個國家像我們中國這么看重處女。
美國女孩在16歲時,如果有異性朋友,家長會允許他們單獨出去吃晚餐、看電影。但前提是,到點必須回家。與中國家長視“早戀”為洪水猛獸不同的是,美國家長鼓勵孩子與異性交往、相處,但同時,他們也會教育孩子要懂得如何保護自己。
所以,我們家的3個男孩都曾交往過異性朋友,當(dāng)時我還特別得意。過后我一琢磨,才發(fā)現(xiàn)其實美國女孩是在拿我們家兒子練手。她們從16歲開始就有計劃有預(yù)謀地拿男人練手,等到了22歲或25歲的時候,就成了久經(jīng)沙場的情場老將。有了這樣的歷練,很難成為剩女。
而我們中國家長,披著疼愛子女的外衣,禁止自家女孩和任何異性接觸,恨不得希望她們在30歲以前最好過著尼姑般的生活。等過了30歲一看,呦,自己女兒怎么沒人娶呀,然后我們的家長就開始從背后像瘟疫一樣把女兒往外推。
我的3個兒子在美國中學(xué)里都學(xué)過一門課,叫how to make friends(如何交友),這門課讓他們交到許多朋友,包括異性朋友,讓他們的中學(xué)時光不再孤單寂寞。但我認為他們學(xué)的最有價值的一門課,其實是 how to break up (如何分手)。
有一天,我的二兒子回來,興高采烈地說,爸,媽,原來被女孩甩了沒什么可怕的,老師說了,河里有的是魚—美國最有影響力的交友網(wǎng)站起名就叫Plenty of Fish (有的是魚) 。
男孩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就會覺得失戀怕什么—根本不是個事兒。對此,崔哥我強烈建議中國學(xué)校也開此課,那樣的話,國內(nèi)每年跳樓的少男少女就會減半。
國內(nèi)有句老掉牙的口號,叫“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向上就是往上爬,往社會、權(quán)力、財富、虛榮的頂峰爬。一個忙于爬天梯的民族很少有閑心觀賞周邊的美景,體味男女的溫情,享受精神和文化的品質(zhì)。這就造成了小孩過早成熟,少年一臉老成,中年滿目滄桑的“?!本?。
然而,“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上”這句話傷害最大的就是女孩子,因為社會和家庭的壓力讓她們只往上爬,等爬到頂端時,才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被“?!绷恕?/p>
所以,請大家記住北美崔哥的最新語錄:“好好學(xué)習(xí),天天向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