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紅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4)02-0120-01
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是現(xiàn)今語文教學的同行們都在積極探索的問題。作文教學中如何把學生所學到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寫作能力,寫出讓人嘆服的好文章,實在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如何使學生能自如地把學到的書本知識有效地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中去。"情境教學"是達到這一目的最好方法。怎樣才能更好地實施"情境教學"呢?我根據(jù)自己的實踐淺談幾點體會。
1.語文"情境教學"是實施"教為主導,學為主體"教學策略的有利法寶
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說過:"教師教學,主要不是把現(xiàn)成的知識交給學生,而是把學習方法交給學生"。從這里可更充分地看出"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的重要性。其內(nèi)在規(guī)律始終體現(xiàn)在教師和學生,學生與作文的活動之中。只有把"情境教學"自始至終運用到"教"與"學","學'與"作文"的過程中,才能有效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做到授學生以"漁",不斷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語文"情境教學"實踐中,我無論是對詞、句的講解,還是對篇、章結構的分析,都想方設法利用掛圖、投影儀、錄音機、簡筆畫和神態(tài)動作創(chuàng)設出符合教材要求,適合學生實際的"情境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身在此山中",全身心地去領悟知識的內(nèi)涵,陶冶其高尚的情操。
2.語文"情境教學"是寫好作文的根本途徑
所謂"情境教學"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根據(jù)教材的重點、難點,學生的各方面的特點,創(chuàng)設出能激發(fā)學生強烈求知欲的有利環(huán)境。俗話說:"見景生情。"學生身處美好有利的環(huán)境之中,情感的思潮奔涌起來,學生在寫作中就有了"水到渠成"的感覺,達到出口成章,下筆成文。例如:教小學語文第六冊《我愛故鄉(xiāng)的楊梅》一文。作者重點抓住了楊梅的形狀、顏色、味道三方面的特點來寫。同學們對課文的內(nèi)容和寫作方法掌握都很好,在寫《我喜愛家鄉(xiāng)的一種水果》作文時,大部分同學都會寫,但有少部分同學有畏難情緒。為了使會寫的同學寫得更好,不會寫的同學力求會寫,我根據(jù)家鄉(xiāng)是中外有名的水果之鄉(xiāng),水果品種繁多這一有利條件,引導大家對家鄉(xiāng)的水果品種進行評頭論足展開討論,找出自己最喜愛的一種水果,結合《我愛故鄉(xiāng)楊梅》一文的寫作方法進行寫作。討論中大家積極動腦、動口、動手。有的討論了長把梨,有的討論了桃子、杏子、李子,還有的討論了草莓。個個發(fā)言熱烈,爭先恐后。教師適時引導:在寫你喜愛的一種水果時要注意其生長的季節(jié)性。要寫出你為什么喜愛?重點是寫出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討論后讓學生擬寫提綱,然后班內(nèi)交流,再進行寫作。
"情境教學"作文的具體指導,打開了同學們發(fā)散思維的閘門,短時間內(nèi)從不同的方面寫出了《我喜愛家鄉(xiāng)一種水果》的好文章。如姜慧蕓同學寫《我喜愛家鄉(xiāng)的長把梨》是這樣寫的:"……剛謝花后的小長把梨渾身毛茸茸的,這兒一堆,那兒一簇,疏密適中地掛滿了枝頭,害羞似的整天躲在枝葉后面不敢露頭。半個月后,長把梨渾身的茸毛不見了,變成了清綠光亮,個個水靈靈的,個頭像綠色的乒乓球。有的掛在枝葉后面,有的吊在樹杈中,蓬勃向上,很討人喜歡。"
謝艷娟同學寫到:"……成熟后的長把梨,全身綠黃,個頭像個小葫蘆。果面光潔,斑點變細,手感滑麗細膩,壓彎了個個枝條。如果你摘一個放在手里會覺得沉甸甸的。當你咬一口長把梨會有甜酸的汁水溢滿舌頭口腔,味道讓你陶醉。白嫩細脆的果肉讓你越吃越想吃。"語文作文"情境教學"的初步嘗試使學生作文達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情境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是寫好作文的最佳契機。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沒有情感,道德就會變成枯燥無味的空話,只能培養(yǎng)偽君子。"可見情感是教師引導學生寫好作文的根本途徑。
3.語文作文"情境教學"是促使學生寫好作文的金鑰匙
"情境教學"絕不是單純的知識信息的傳遞,還包含著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的情感交流??梢娊處熢诮虒W生的作文過程中,不僅要曉之以理,以理育人,而且要動之以情,以情感人。寓理于情,情至理出,情理結合學生就能寫出使人叫好的文章。另一方面,情感本身不是學生學習的積極動力。學生在學習寫作過程中,要認識、消化、運用所學的知識時,必須對此產(chǎn)生好奇、探索、興趣、熱情等主觀上的體驗。達到傾心激情地進行寫作。正如列寧所說:"沒有人的情感,就從來沒有,也不可能有對于真理的追求。"
"情境教學"適用于作文實踐充分證實了,作文離不開"情境教學","情境教學"是寫好作文的金鑰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