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忠業(yè),劉寅童,胡敏彰,鄧 俊,李理光,2
(1.同濟大學汽車學院,上海 200092; 2.同濟大學中德學院,上海 200092)
與進氣道噴射(port fuel injection, PFI)相比,汽油缸內直噴(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 GDI)在燃油經濟性、瞬態(tài)響應特性、循環(huán)變動和各缸均勻性等方面具有明顯優(yōu)勢[1]。從缸內混合氣形成過程來看,缸內直噴時,燃油在氣缸內蒸發(fā),汽化潛熱主要來自新鮮充量,能夠有效降低進氣溫度、提高充氣效率[2]。進氣溫度的降低和GDI分層稀燃工作大大抑制了GDI發(fā)動機的爆燃傾向,使其能采用更高的壓縮比(可達12~14)來提升發(fā)動機的效率[3]。
研究表明,壓縮比提高后,較高的缸內壓力、溫度和強勁的缸內渦流與紊流,使油氣混合更加均勻,燃燒更加充分,發(fā)動機的動力性獲得增強,但也更容易發(fā)生爆燃[7]。因此,對于缸內直噴發(fā)動機來說,研究其在不同壓縮比,特別是高壓縮比下的燃燒特性,對充分發(fā)揮缸內直噴技術優(yōu)勢具有重大意義。
本文中通過對一臺EA888 2.0L TFSI發(fā)動機活塞結構的改造,增大其壓縮比,研究了汽油直噴發(fā)動機在高壓縮比下的缸內燃燒和離子電流特性,并分析了提高壓縮比所帶來發(fā)動機性能的變化。
采用的GDI發(fā)動機試驗臺架和離子電流檢測電路如圖1和圖2所示,試驗發(fā)動機參數如表1所示。以火花塞作為傳感器對離子電流信號進行檢測,并設置兩塊高壓硅堆分別隔離蓄能和點火干擾,試驗臺架基于16位MC9S12XS128單片機搭建了控制單元,基于LABVIEW編寫了上位機控制程序,采用CAN總線進行通信,該控制系統(tǒng)能夠靈活地對各缸點火和噴油等參數進行實時調節(jié)和監(jiān)控。
采用交流電力測功機對發(fā)動機進行測試。通過Kistler 6125B型缸壓傳感器,并配合Kistler 5007型電荷放大器對缸壓進行測量。采用LC-1寬域氧傳感器對發(fā)動機的空燃比進行監(jiān)控。發(fā)動機缸壓、曲軸、凸輪軸、光電編碼器、進氣壓力、瞬態(tài)排放和氧傳感器等信號均通過NIPCI-6250高速數據采集卡同步采集。
表1 發(fā)動機技術參數
為了對比研究高壓縮比直噴汽油機的離子電流及燃燒特性,完成原機壓縮比9.6下的試驗后,對活塞進行改造,將發(fā)動機壓縮比提高至11.5。采用SmartSCAN三維掃描儀對原機燃燒室和活塞進行掃描,建立三維模型,進而精確設計和計算活塞上墊塊的形狀和體積,確保兩者可靠連接和改造后發(fā)動機的壓縮比,活塞改造方案如圖3示。
試驗發(fā)動機冷卻水溫為90℃,進氣溫度為16℃,分別在轉速為1 300、1 500和1 800r/min時,對壓縮比為9.6和11.5下的缸內壓力和離子電流信號進行了對比和分析。
為了分析高壓縮比時直噴汽油機燃燒相位的變化,以CA10和CA50(燃燒10%和50%累積放熱量對應的曲軸轉角)來表征缸內燃燒的相位特性,以離子電流起始Ion10相位(10%離子電流積分值所對應的曲軸轉角)和離子電流差分谷值dIonvalley相位來表征離子電流的相位特性,研究了不同壓縮比發(fā)動機在各個轉速(1 300、1 500和1 800r/min)下,CA10、Ion10、CA50和dIonvalley等相位隨空燃比而變化的關系,結果如圖4和圖5所示。由圖可見:在不同的轉速和空燃比下,Ion10與CA10和dIonvalley與CA50的相位變化趨勢都很一致;Ion10和dIonvalley所反映的離子電流相位始終滯后于CA10和CA50所反映的燃燒相位,且在不同的轉速下相位差都基本保持在10°CA左右,表明離子電流信號能夠準確反映燃燒的相位信息。
對比不同壓縮比下的燃燒相位變化,壓縮比提高以后,CA10和CA50均顯著提前,Ion10和dIonvalley相位也相應提前,且在不同的轉速和空燃比下提前量基本保持在1.5°CA左右,再次證明了離子電流信號在反映缸內燃燒相位時的可靠性。
為了分析提高壓縮比對發(fā)動機指示平均有效壓力(IMEP)的影響,對其在不同轉速、空燃比下的IMEP進行了對比研究。考慮到離子電流能夠完整地反映整個缸內燃燒過程,以Ionint作為離子電流信號的累積量必然能夠反映發(fā)動機的循環(huán)做功能力,進而與發(fā)動機IMEP直接相關,本文中同時分析了提高壓縮比前后IMEP和Ionint在不同轉速下隨空燃比變化的關系,結果如圖6所示。由圖可見,不同工況下,Ionint都能很好地與IMEP相對應,具有明顯的相關性。
對比不同壓縮比下的IMEP變化,提高壓縮比使發(fā)動機IMEP顯著上升,不同工況下,IMEP均增加約0.02MPa,相應的Ionint獲得20V·°CA左右的增幅,這是由于,根據汽油機熱效率公式提高壓縮比可以提高循環(huán)的熱效率[13],節(jié)氣門開度、轉速和空燃比相同時,發(fā)動機噴油量相同,因此完全燃燒放出的總熱量相同,而熱效率的提高使循環(huán)做功增加,IMEP升高。根據發(fā)動機的指示熱效率公式[13],由于活塞改造前后工作容積不變,IMEP提高0.02MPa可使發(fā)動機指示熱效率上升2%~3%。
提高壓縮比導致發(fā)動機的爆燃傾向加劇,為了分析爆燃發(fā)生的劇烈程度,并探索高壓縮比直噴汽油機規(guī)避爆燃的途徑,對爆燃工況時的缸壓和離子電流信號進行了采集,并在所采集的67個循環(huán)中發(fā)現爆燃循環(huán)14個。針對每個爆燃循環(huán)的缸壓和離子電流,本文中采用頻譜分析和高通濾波等方法,對其特征值進行了提取。圖7(a)為同一爆燃循環(huán)的缸壓、離子電流和離子電流差分信號,根據爆燃信號一般所在頻率范圍6~8kHz[4],對缸壓和離子電流信號高通濾波,濾掉4kHz以下部分,得到高頻壓力和離子電流,見圖7(b)。以高頻壓力振蕩的最大幅值(圖7(b))作為該循環(huán)爆燃強度的評價指標(KIA,爆燃評價指標的一種[5]),同時提取相應曲軸相位時高頻離子電流振蕩的最大幅值fIonm(圖7(b))和離子電流差分峰值dIonpeak(圖7(a))作為參考,研究了爆燃強度指標KIA分別與fIonm和dIonpeak的線性相關性,結果如圖8所示。
發(fā)動機爆燃時,缸內壓力振蕩引發(fā)混合氣導電性變動,使爆燃特征較為完整地反映到離子電流信號中[6],從圖8中可以發(fā)現,隨著爆燃強度的增加,爆燃相位處,離子電流中高頻信號幅值的分布呈增大趨勢,且其與爆燃強度KIA有較為明顯的線性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79);本文中進一步研究了同出現于爆燃相位附近的dIonpeak值的變化,統(tǒng)計發(fā)現,隨著爆燃強度的增加,dIonpeak的分布亦呈增大趨勢,且其與爆燃強度KIA的線性相關性要稍優(yōu)于fIonm(相關系數為0.82),表明dIonpeak能有效地表示當前的爆燃劇烈程度,且在其特征值提取過程中無需濾波和頻譜分析,能夠有效縮短計算時間,適于作為反饋信號來控制缸內燃燒狀況,抑制爆燃的發(fā)生。
(1) 提高壓縮比使整體燃燒相位和離子電流相位提前,且在不同工況下,反映離子電流相位信息的Ion10相位和dIonvalley相位分別與燃燒始點CA10和燃燒中心CA50始終保持一致的對應關系,表明離子電流信號能夠準確反映燃燒相位的變化,非常適于作為反饋控制信號控制、優(yōu)化缸內燃燒特性。
(2) 壓縮比的提高,使發(fā)動機熱效率提高,有效功增加,IMEP上升;離子電流積分值Ionint與IMEP大小有很強的對應關系,可準確反映IMEP的變動。
(3) 高壓縮比增加了原發(fā)動機的爆燃傾向,限制了發(fā)動機工況向高負荷拓展,離子電流振蕩幅值fIonm和離子電流差分峰值dIonpeak均與爆燃強度評價指標KIA有較為明顯的線性關系,能夠較為準確地反映當前的爆燃劇烈程度。
(4) 通過改造活塞形狀來增加壓縮比的同時,使原有缸內流場受到一定影響,循環(huán)間變動有所加劇,試驗中不同工況下,循環(huán)變動系數均上升1.5%左右,在后續(xù)研究中,將配合三維模擬軟件對燃燒室流場進行模擬,指導改造活塞形狀,改善發(fā)動機在高壓縮比下的循環(huán)變動特性。
[1] Zhao F Q, Lai M C, Harrington D. Automotive Gasoline Direct-Injection Engines[M]. SAE Int.Ed,2002.
[2] 蔣堅,高希彥.汽油缸內直噴式技術的研究與應用[J].內燃機工程,2003,24(5):39-44.
[3] 夏淑敏,邱先文,趙新順,等.車用汽油機缸內直噴技術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農業(yè)機械學報,2003,34(5):168-171.
[4] Heywood J B.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s[M]. New York: Mcgraw-hill,1988.
[5] 武得鈺,顧笑映.火花點火發(fā)動機爆燃強度評價指標的研究[J].內燃機學報,1997,15(1):62-70.
[6] Nick Collings, Steve Dinsdale, Derek Eade. Knock Detection by Means of the Spark Plug[C]. SAE Paper 860635.
[7] 李東福,王振權.淺談發(fā)動機壓縮比[J].農機使用與維修,2004(1):32-32.
[8] Ayala F A, Gerty M D, Heywood J B. Effects of Combustion Phrasing, Relative Air-fuel Ratio, Compression Ratio, and Load on SI Engine Efficiency[C]. SAE Paper 2006-01-0229.
[9] 阮見明,董健,潘志翔,等.壓縮比對內燃機性能的影響研究[J].內燃機,2011,(3):13-15.
[10] 張運泰,伊學軍,王利,等.汽油機爆燃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內燃機配件,2004,(6):26-27.
[11] 張力,李玉華,朱長友,等.時域缸壓信號爆燃識別及強度評價的動態(tài)窗口域方法[J].內燃機工程,2009,30(6):88-92.
[12] Munoz R H, Han Zhiyu, et al. Effect of Compression Ratio on Stratified-charge Direct-Injection Gasoline Combustion[C]. SAE Paper 2005-01-0100.
[13] 周龍保,劉巽俊,高宗英.內燃機學[M].北京: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