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正林
東周列國末期,周考王于公元前425年(周考王15年)封其弟于河南地,建立周公國,是為西周(西周公國)桓公,以延續(xù)周公的官職。這是周朝最后一次分封,自從這次分封后,周王的土地全部分封完畢,連自己也寄居于此周公國,此時的周天子已無權無勢。
周赧王時,周桓公死,傳威公、惠公。周惠公封其小兒子于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東西周分立,西周都河南舊于王城,東周都鞏。
東周都城鞏約在今河南鞏義市孝義鎮(zhèn)西的康北村一帶?!妒酚洝で乇炯o》載,西周國的西周公和再次寄居于此的周赧王降秦以后,秦莊襄公元年(前249年),東周君欲趁秦連喪昭襄、孝文二王合縱伐秦,秦莊襄王以呂不韋為大將,起兵十萬,執(zhí)東周君而歸,盡收鞏城等七邑,東周國滅亡,周朝封國僅存東北遼邊最后一個諸侯國朝鮮(平壤朝鮮,公元前194年,西漢燕國與衛(wèi)滿朝鮮于平壤一帶滅周代最后一個諸侯國朝鮮,周朝至此徹底滅亡)。
東周滅亡以后,秦國又相繼滅了其他幾個國家。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滅韓、魏、趙、楚、燕、齊等六國,自以為統(tǒng)一了天下。之后,建立了一個統(tǒng)一的國家秦朝。當時南越慈廉有一個叫做李翁仲的人,身高一丈三尺。在秦朝時一丈等于十尺,一尺大概是23.1厘米。所以說,李翁仲大約有三米高,比姚明還高那么多。
李翁仲年輕的時候,曾經到鄉(xiāng)里打過工,當然是力工,人高馬大不干力工不是浪費嘛。但不知怎的,他挨了包工頭的鞭打。一氣之下便外逃了,逃到了秦國。
俗話說墻內開花墻外香,外來的和尚會念經。李翁仲到了秦國以后就當官了。官至司隸校尉。
司隸校尉是漢武帝的時候才有的官,這個記載可能是史官用他所生活的時代官職來描述的。司隸校尉大概相當于現(xiàn)在監(jiān)察部部長一級的官員一樣。
秦始皇統(tǒng)一了天下之后,讓他率兵鎮(zhèn)守臨兆,匈奴對其很是懼怕。翁仲死后,秦始皇為其鑄銅像,放在咸陽宮司馬門外,銅像內部大概能裝幾十個人,慢慢地搖一下就會晃動。鑄銅像的作用,就像在麥地里扎一個稻草人,來嚇唬麻雀一樣。
匈奴人來咸陽朝見的時候,遠遠見到李翁仲的銅像,還以為是真的他,不敢靠近。后來人們干脆就把立于宮闕廟堂和陵墓前的銅人或石人稱為“翁仲”。司馬貞的《索隱》云:“各重千石,坐高二丈,號曰翁仲?!?/p>
據(jù)說乾隆皇帝有一次帶著一群翰林學士郊游路過一古墓時,他指著墓前高大的石人問是什么,一翰林回答說:“這石人名叫仲翁?!鼻‰S后即寫下“打油詩”一首:“翁仲爾今稱仲翁,必是窗前少夫功;你今不得作林翰,罰到江南作判通。”乾隆故意把四句詩中每句最后兩個字都顛倒過來,以諷刺把“翁仲”錯為“仲翁”的翰林。
選自《科海故事博覽》2013.9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