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艷
朗讀是中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語文閱讀水平的主要手段。朗讀作為語文閱讀的重要形式,在語文學習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不重視語文課堂朗讀訓練;教師在教學中也忽視對學生朗讀的要求與指導。朗讀教學的不到位,導致學生的語文閱讀水平不高,閱讀能力低下。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質量已經成為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因此,重視朗讀,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是語文新課程實施的一個重要任務。
一、初中語文朗讀課堂教學缺失的表現(xiàn)
(一)課堂沉悶沒有生機
語文要讀,好的文章只有朗讀才能讀出情感,讀出色彩。語文不朗讀等于沒有學習。現(xiàn)在有些老師為了追求升學考試的成績,只重視字詞教學與閱讀理解,忽視了朗讀的過程,由于沒有朗讀,學生的語文學習變成了字詞練習,變成了文章的閱讀理解。沒有朗讀的過程,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也就沒有了語文的味道和生機。課堂上也就顯得格外的沉悶。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和愛好,影響了學生的整體語文成績。
(二)學生對朗讀認識不足
讀是為了理解,讀是為了明白文章含義,沒有朗讀就沒有語文的情感,語文教學失去了朗讀也就失去了語文的味道??啥嗌倌陙韺W生在某些程度上朗讀是為了考試,是為了升學。在他們看來,朗讀只是為了背出課文,是為讀而讀。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不樂意讀、不想讀和不動腦讀的現(xiàn)象比較常見。
(三)老師對語文朗讀課堂教學不重視
語文朗讀課堂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對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審美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和抑制以及學生認為語文朗讀課堂教學對孩子的未來沒有多大的用途,失去了自身的功能性,語文朗讀教學效率低下。
二、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朗讀教學質量的思考
(一)培養(yǎng)語感,提升品位
好的文章就象茶和酒,需要我們通過朗讀去品味,去理解。只有通過朗讀,才能體會到作者的情感和文章的意境,體會到文章的寓意,比如詩歌一定要朗讀才能體會到詩的寓意。在教學李賀的的《雁門太守行》這篇詩歌時,只有引導學生反復的朗讀,才能對詩中的詩中“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才能體會到平息藩鎮(zhèn)叛亂的戰(zhàn)爭的紛亂,體會到平叛軍冒寒襲敵情形。帶著情感去朗讀,才能深刻的感悟出古代戰(zhàn)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通過這樣反復的朗讀教學,才能讓學生感受身臨其境、情景交融之美,能更好的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二)在語文課教學中加強對朗讀的訓練
初中階段的語文課程任務多、時間緊,這就使得朗讀教學鍛煉的機會比較少,教材中朗讀練習的部分往往被省略。在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充分利用語文課教學提供的機會,來鍛煉學生的朗讀能力。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朗讀環(huán)境,加強對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這樣才能使朗讀教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初中階段的學生的朗讀時間有限,如果不能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朗讀時間,我們只有充分地利用自習課有效地進行朗讀教學,在有效的時間內得到朗讀教學的最佳效果。
比如在學習《行路難》這一文中,學習的過程中朗讀有些困難的,有些句子我們讀起來都很費勁。因此,老師要帶學生多讀幾次,再讓學生自己朗讀幾次,這樣才能慢慢地讓學生在朗讀中揣摩語感和句意,達到朗讀的最佳效果。
(三)把朗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
初中語文課本上的知識都是經過精挑細選的作品,這些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都是具有一定水平的作家創(chuàng)作的,所以在學生尋找朗讀素材時,應該首先掌握課本中的知識,在了解課本知識的基礎上,對朗讀的內容進行仔細體會,從中感受作者要表達思想感情,并在文章中找出作者所運用的寫作手法,從朗讀中吸取寫作經驗,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教科書的作用,從而使學生更加熱愛朗讀。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他們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教師應該及時幫助學生進行分析,挖掘語文朗讀的深層內涵,和學生一起品讀優(yōu)秀的語文作品。在初中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課文的內容和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拉近學生朗讀與文章寫作之間的距離,讓學生融入到閱讀文章所表達的意境中去。針對不同的語文作品內容,教師應該有針對性引導學生去閱讀和理解,這樣才能使學生體會到語文作品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對語文作品的閱讀和理解,學生就可以將文章的精華加以利用,為語文寫作積累充分的素材。對于作品中較好的語言和案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記憶,這樣才能豐富學生的素材和信息量,從而為以后的寫作提供一定的幫助。將寫作能力融入到語文朗讀教學中,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學生自身素質的提高。
如《真正的英雄》一文的教學中,對這篇現(xiàn)代文章,學生在閱讀中不會存在困難,但要學生深刻理解課文的含義,還要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英雄的情感和品德。在朗讀中激發(fā)向英雄學習的情感。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理解作者的情感。通過朗讀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與探索新知的興趣。
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的照顧學生的思維特點,對于比較抽象的、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比較強的語文知識,老師應該降低學習的難度,或者上課的節(jié)奏放慢一些,多和學生相互接觸,幫助他們領會和消化所學到的知識。老師要在學生學習中充分的做學生心目中的“知心人”,讓他們產生信任感,讓他們在心理上產生共鳴,處于積極、樂觀的學習態(tài)度之中。
★作者單位:江蘇徐州市豐縣宋樓初級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