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躍農
孟達尼在巴黎東南方,隸屬于法國中部的盧瓦雷省,位于巴黎南面百十公里左右的巴黎——里昂——馬賽鐵路線上,是一座被鮮花簇擁的美麗城市。孟達尼很小,居民不足兩萬人。鄧小平和鄭超麟在1922年2月相繼來到孟達尼的哈金森橡膠廠打工。孟達尼曾是中國留學生的聚集之地,先后有100多名勤工儉學的中國留學生來到此地,所以這里也成為旅歐中國學生中共產主義組織的發(fā)源地之一。當年,22歲的鄭超麟和18歲的鄧小平就是在這里先后走上革命道路的。鄧小平人生中最重要的選擇就是在孟達尼,鄧小平選擇了革命的思想,加入了革命的組織,完成了從進步青年到革命戰(zhàn)士的轉變。而鄧小平的早期革命思想的建立,與鄭超麟向少年共產黨組織的推薦有關。
鄭超麟是少共最早的發(fā)展對象
鄭超麟,1901年出生在福建省漳平縣,自幼接受中國的傳統(tǒng)教育。中學畢業(yè)后,他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去法國勤工儉學的資格,并于1919年離鄉(xiāng)赴法國勤工儉學。鄭超麟是半官費生,所以到法國后,他沒有參加過湖南人或四川人組織的任何勤工儉學的群眾運動,一直到1922年初,他都沒有進過工廠勞動。1922年2月,鄭超麟盤緾用盡,已經無法生活下去了,這才不得不去工廠做工,他去的就是孟達尼郊外的哈金森橡膠廠。
鄭超麟是在赴法國的船上知道中國有一個人叫陳獨秀的。在從香港去法國馬賽的法國郵船保羅列嘉號上,鄭超麟第一次看到了《新青年》雜志。在馬賽登岸時,鄭超麟的思想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他把陳獨秀作為自己的精神導師。1920年,鄭超麟被湖南的蔡和森和四川的趙世炎注意到了,他們都將鄭超麟納入到成立旅歐少年共產黨組織的考慮人選中。因為當時鄭超麟在日耳曼中學學法文,與同學相處較融洽,話語投機,還組織了一個學習性的小團體。一位和蔡和森、趙世炎關系都接近的同學特意拿一本法文版的《共產黨宣言》要鄭超麟看,這人就是尹寬。尹寬對鄭超麟說:“這本書,有學問的人看了,不見得欣賞,工人看了,則每句話都說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立刻就會接受的?!编嵆肟戳恕豆伯a黨宣言》后,又看了尹寬拿來的《空想社會和科學社會主義》等法文版小冊子,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有了基本了解。
盡管鄭超麟開始有意識地讀一些宣傳社會主義的書籍,但主要還是把各派社會主義當作學說,書上講的在現(xiàn)實世界實行的社會主義制度對鄭超麟來說都還太遙遠,但鄭超麟愿意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作為“探索真理”來嘗試,作為一種哲學來探索,當時他并沒有想到以此作為行動指南。
在法國,鄭超麟通過《人道報》、《光明》雜志以及國內出版的書刊去關心當前的革命斗爭和革命理論。他還試譯了法朗士的文章,投回國內《東方雜志》,居然被刊發(fā)了出來,還寄來了稿費。尹寬當時就是受蔡和森之命,注意吸納在成立少共時可以成為最早一批黨員的人選,尹寬記住了鄭超麟。由此,尹寬還介紹李立三與鄭超麟單獨接觸,李立三也感覺他是可以發(fā)展之人。
鄭超麟關注制鞋工鄧希賢
當年中國去法國留學的學生有四種類型:一種是官費生,屬國家派出,學費由政府承擔;一種是貸費生,由國家貸款給學生上學;一種是半官費生,如鄭超麟;還有一種就是自費生。鄧小平屬于第四種。所以鄧小平只能通過“勤工”來達到“儉學”的目的。
1920年10月19日鄧小平乘坐的“鴦特萊蓬”號郵輪在歷經39天的海上航行后抵達馬賽港。1920年10月末,鄧小平和他的叔父鄧紹圣等十多人,由巴黎輾轉至諾曼底的巴約鎮(zhèn),入巴約中學補習法語,鄧小平在這里只讀了5個月的書,1921年3月13日,鄧小平與一起去巴耶中學上學的22人中的19人同時離開了巴耶中學,從此不再上學,而是開始了在異國他鄉(xiāng)的勤工生涯。
勤工生活是極為艱苦的,因為語言關沒有過,又不懂技術,沒有知識,所以只能做苦力、打零工。1921年4月,鄧小平到到克魯梭的施奈德鋼鐵廠當軋鋼工。這是勞動強度大又危險的工作,每天工作都在10個小時之上,還不時要加班加點。那年鄧小平才16歲,還沒有成年,個頭又矮小。他的工作是拉紅鐵,干起來很吃力。那時,中國勞工的工資是每天14個法郎,而鄧小平因為未滿18歲,根據(jù)法國法律,只能拿10法郎以下的酬勞,即每天6.6個法郎,根本就無法維持日常生活開銷。鄧小平工作了一個月,連飯都吃不飽,還倒貼了100多法郎。鄧小平沒辦法干下去了,與叔叔鄧紹圣分手后,他再回巴黎闖蕩。1921年10月,鄧希賢受雇于巴黎香布朗工廠,扎做紙花??墒莾蓚€星期之后,他就失業(yè)了。在巴黎的幾個月,鄧小平一直是身無分文,只好排隊去領救濟金。1922年2月,鄧小平和叔叔轉到孟達尼市,進入哈金森橡膠廠做工。
盡管勞動很累,但小城是溫馨的,鄧小平一下子就喜歡上了小城孟達尼。平時休息時,他喜歡騎著自行車在城里轉。孟達尼有條街叫美人魚街,鄧小平在那里騎自行車,從坡上順坡而下,沒有紅綠燈,一直滑行到底,十分痛快。鄧小平工作的膠鞋車間有1200多人,車間主任是一位叫“Rosse”的夫人。Rosse女士對中國留學生十分關照,業(yè)余時間她還教鄧小平跳華爾茲。鄧小平學會跳舞后,經常與工友們到咖啡館去喝咖啡跳舞。鄧小平愛喝咖啡、愛吃羊角面包和愛看足球賽的習慣,就是在孟達尼養(yǎng)成的。
1922年10月17日,鄧小平與鄧紹圣辭去了哈金森橡膠廠的工作,來到塞納—夏狄戍中學求學,但學費還是不夠,只能作罷,轉輾一晃兩個月過去了,鄧小平只得再回哈金森做工。
鄭超麟幾乎與鄧小平同時到孟達尼哈金森橡膠廠做工。1922年2月,鄭超麟來到哈金森橡膠廠。他與鄧小平同在一個車間工作。
鄭超麟和鄧小平住宿的地方是在離工廠5分鐘路程的一個小樹林里,那里有個簡陋的工棚,內有40多個鋪位。這個木棚是工廠供給中國工人住宿的,不收任何費用,電燈自來水也是免費使用的。工棚里最大的是48歲的黃濟生,最小的則是18歲的鄧希賢。晚飯后至睡覺時有2至3個小時可以自己安排,這段時間是木棚里最熱鬧的時間,大家在一起閑談、開玩笑。在這里,鄧超麟發(fā)現(xiàn)了開朗活潑、樂觀善良的鄧小平。
當時工棚里有一些共產主義的啟蒙宣傳,這些宣傳對鄧小平有著極大影響。鄧小平回憶說,“每每聽到人與人相爭辯時,我總是站在社會主義這一邊的”,他說,“我從來沒有受過其它思想的浸入,一直就是相信共產主義的”。鄭超麟喜歡發(fā)發(fā)議論,但沒有參加任何風潮運動,也沒有當過什么運動領導人。
鄭超麟向少共組織推薦鄧小平
少年共產黨的成立,主要是兩個人在掛帥,周恩來和趙世炎。大會之前,鄭超麟、李慰農和尹寬到巴黎去,趙世炎到車站接他們。
1922年6月18日是少年共產黨的成立大會。孟達尼的三位黨代表是李慰農,尹寬和鄭超麟。18日一早,三人分頭去巴黎西郊布洛宜森林,快到開會地點時,鄭超麟看到前面走著一個穿黃色大衣的人,這人就是周恩來。這是鄭超麟第一次見到周恩來。
成立大會開得很民主,允許大家充分發(fā)表意見,爭執(zhí)不下就投票解決。大會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是確定黨名。大家要組織的是法國《人道報》常使用的一個法語,中文意為“共產主義青年聯(lián)盟”的組織。當時漢語少年與青年合用,與會者主張用“少年共產黨”。周恩來表示反對,他主張用“少年共產團”,理由是一個國家不能有兩個共產黨,中國已經有一個陳獨秀為總書記的中國共產黨了,不能再有一個“少年共產黨”了??墒桥c會的多數(shù)代表還是反對這個名字,他們認為“少年共產黨”已經足夠區(qū)別了,因為爭執(zhí)不下,只能投票表決,表決結果是大多數(shù)贊成起用“少年共產黨”之名。
鄭超麟當晚回到孟達尼,沒有出席第二天、第三天的會議。大會后,鄭超麟的任務就是在哈金森橡膠廠發(fā)展少年共產黨員。鄭超麟經常利用吃飯后去孟達尼城內看電影的機會,在來回路上與感覺發(fā)展條件成熟的人談話,發(fā)展他們加入“少共”?!吧俟病背闪⒅蟮陌肽辏延?0多人發(fā)展到了72人,其中旅法58人,旅德8人,旅比6人。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成立的事被上報給上海的中共總書記陳獨秀,陳獨秀發(fā)來指示,將“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更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作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一個下屬支部。緊接著,黨中央決定趙世炎、陳延年、陳喬年、王若飛、王凌漢、高風、陳九鼎、余立亞,袁慶云、鄭超麟、德國的熊雄、王圭12人到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
1923年2月17日至20日召開了少共臨時代表大會,大會在法國警察分局的一間會議室召開。會上,“少共”正式改名為“旅歐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并創(chuàng)刊《少年》。遺憾的是,鄭超麟直到少共臨時代表大會召開之時,也沒有發(fā)展鄧小平加入少共。主要原因是在這之前,鄧小平離開了哈金森橡膠廠。1922年10月17日,也就是少年共產黨成立4個月后,鄧小平與鄧紹圣辭去了哈金森橡膠廠的工作,來到塞納—夏狄戍中學求學。兩個月后,鄧小平再回哈金森做工,這時已經是1923年2月。在這段時間內恰是鄭超麟積極推進發(fā)展工作的時候,而鄧小平回到哈金森橡膠廠不久,鄭超麟又接到上級指示,要離開法國前往蘇聯(lián)學習。
1923年2月中下旬,從巴黎開完少共臨時代表大會回來,鄭超麟辦了哈金森橡膠廠的退職手續(xù)。當晚,平時合得來的幾個朋友一起到工廠旁邊的小酒館聚一下,為鄭超麟餞行。這時,鄧小平也來參加了。事后,鄭超麟對哈金森橡膠廠少年共產黨小組長李慰農說:“你要注意鄧希賢這個小孩子,他今晚也參加了我的餞行酒會,我走后,要注意做他的工作,發(fā)展他加入組織?!?/p>
鄧小平由少共轉為中共黨員
鄭超麟的提議很快就實現(xiàn)了。這年夏天,由肖樸生、汪澤楷介紹,鄧小平成為少共的一員。鄧小平自己說:“最初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雖略有感覺,然以生活浪漫之故,不能有個深刻的覺悟。其后,一方面接受了一點關于社會主義尤其是共產主義的知識,一方面又受了已覺悟分子的宣傳,同時加上切身已受的痛苦。”鄧小平后來回憶說:我在法國五年零兩個月期間,前后做工約四年左右(其余一年左右在黨團機關工作),從自己的勞動生活中,在先進國家的影響和幫助下,在法國工人運動的影響下,我的思想也開始變化,開始接觸一些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參加一些中國人和法國人宣傳共產主義的集會,有了參加革命組織的要求和愿望?!?/p>
1923年夏天,鄧小平進入旅歐社會主義青年團領導機關,擔任《赤光》雜志的編輯,直接接受周恩來的領導。鄧小平負責刊物的刻版油印工作,由于他工作認真負責,大家夸獎他是位“油印博士”。他經常是白天做工,下工后即趕到《赤光》編輯部。在狹小的房間里,周恩來將寫好或修改好的稿件交給他,鄧小平把它一筆一劃地刻在蠟紙上,然后用一臺簡陋的滾筒蠟紙印刷機印好,再裝訂起來。《赤光》每月出一期,每期12頁左右,鄧小平經常和周恩來一起干到深夜。年長鄧小平6歲的周恩來,對鄧小平起著積極的引領作用。
1924年7月13日至15日,鄧小平參加了旅歐共青團代表大會第五次代表大會,因黨中央調周恩來等干部回國工作,大會改選了執(zhí)行委員,鄧小平當選為執(zhí)委會委員,書記局成員,與周唯真、余增生三人組成書記局。按照當時黨的規(guī)定,擔任旅歐執(zhí)委會領導的,即轉為中共旅歐支部的正式黨員。所以鄧小平是1924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是時,他尚不滿20歲。
鄭超麟只比鄧小平早幾個月成為中共正式黨員,那是在1924年春,他在莫斯科由李大釗主持了他的入黨儀式。1924年7月,鄧小平成為中共正式黨員時,鄭超麟因國內革命急需工作人員,與陳延年等人被派回國工作,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編輯黨報,草擬共產黨內部教育與黨的宣傳文件,翻譯布哈林著的《共產主義ABC》,同時擔任黨校上海大學的教員。
1925年6月22日,法國政府命令警察搜捕旅法的中共黨員。幾天之內,中共旅歐領導人任卓宣、李大章等20多位中共黨員、共青團員相繼被捕入獄,隨后,又將掌握的47名留法勤工儉學生驅逐出境。6月24日,中共旅歐支部決定,今后革命活動均以中國國民黨駐法總支部名義進行。
鄭超麟在上海參加鄧小平和張錫瑗的喜宴
1925年下半年,張錫瑗由中共北方黨組織選派,與蔣經國同船抵達蘇聯(lián),進入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鄧小平和張錫瑗在中山大學求學期間只是同學、同志、戰(zhàn)友,他們之間的關系還沒有發(fā)展到戀人的程度。中山大學的學制是兩年,但鄧小平學習不到一年,就因革命工作的需要提前回國了。1927年7月初,鄧小平來到武漢,在中共中央任秘書工作,負責中央文件、交通、機要的記錄等。為適應工作的需要,他改名鄧小平?!鞍似摺睍h不久,鄧小平在武漢意外地遇見了張錫瑗。張錫瑗是1927年秋經蒙古回國的。回國后,她參加領導了保定的鐵路工人罷工運動,負責這次罷工的籌劃領導工作。此次罷工后,張錫瑗到了武漢,在武漢中央秘書處工作。老同學相遇,既驚且喜,又有了共同戰(zhàn)斗的這層關系,革命情感相融合就水到渠成了。
不久,中共中央遷往上海,鄧小平擔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張錫瑗也到了上海,而且就在鄧小平領導的秘書處工作。1928年剛過年不久,鄧小平和張錫瑗結婚,鄧小平不到24歲,張錫瑗不到22歲。為了慶祝這對年輕的革命者喜結良緣,中央的同志們特在上海廣西中路一個叫聚豐園的四川館子里辦了酒席。周恩來、鄧穎超、李維漢、王若飛等都參加了,共有30多人。正在上海大學教書的鄭超麟特意趕來,參加了喜宴。
是時,鄧小平已進入中共領導的核心層,鄭超麟則漸漸疏遠了黨中央,他追隨陳獨秀,成為陳獨秀托派組織的重要成員。二人所走的道路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