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文學特質的文學樣式。朱光潛說:“一切純文學都要有詩的特質。一部好小說或是一部好戲劇都要當作一首詩看。詩比別類文學較謹嚴,較純粹,較精致。如果對于詩沒有興趣,對于小說戲劇散文等等的佳妙處也終不免有些隔膜。”可見,詩歌對培養(yǎng)一個人的文學趣味和文學素養(yǎng)來講,占據(jù)著至關重要的地位。而詩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更是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中國是詩的國度,如何讓學生從詩歌學習中得益,學會些什么內容,無疑應該是我們的首要任務。曾公亮的詩說:“要看銀山拍天浪,開窗放入大江來?!笔欠衲谴蠼归_窗而入?范石湖的詩說:“藥爐湯鼎煮孤燈?!彪y道是把燈放在藥鍋里煎煮?張先的詞說:“沉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碧依钫娑眉迻|風?如果用一般的語法規(guī)則來解釋詩的語言,一定會大為吃驚,大感困惑。因為這是詩歌獨有的審美特征,即古典詩論中所說的“無理之妙”。詩人有悖情理、事理、物理的一般規(guī)律,將語言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組合,碰撞出不曾有過的新鮮感和趣味性。曾記否,紅杏枝頭春意鬧,“鬧”來多少春意爛漫;云破月來花弄影,又“弄”出多少風流姿態(tài)。沈雄說:“所謂無理而入妙,非深情者不辨?!币蚨姼杞虒W中,我們要引領學生去體悟和感受這些妙趣橫生之處,做一個擁有詩情畫意的深情者。
一.無理設導語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說:“互相排斥的東西結合在一起,不同的音調才能造成最美的和諧?!倍鳯·A·Muratori(繆約托里)則認為:“美感產生于新奇。詩人所描繪的事物之所以能引起愉快,或是由于它們本身新奇,或是經(jīng)過詩人點染而顯得新奇?!碧K軾對詩歌的想法是:“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笨梢娒朗蔷哂杏篮愕奶刭|的,詩歌創(chuàng)作大抵也是如此,即摒棄簡單的和表面化的語言架構,由詩人的巧妙安排,凸顯作品美感。在教學第一環(huán)節(jié)的導語設計中,我們要遵循詩歌本身的特殊規(guī)律,不能拘泥于純粹的理性分析,要更多的調動起學生各種感官,提高其審美感知能力。
如果記住就是忘卻,
我將不再回憶。
如果忘卻就是記住,
我多么接近于忘卻。
如果相思,是娛樂,
而哀悼,是喜悅,
那些手指何等歡快,
今天,采擷到了這些。
這是美國著名詩人艾米莉·狄金森的名作《如果記住就是忘卻》。雖然新奇卻很拗口,令人左沖右突而不得其徑。如此以來,教師該從何種角度切入,來解讀這首抒情詩呢?通讀全文,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把對立的兩者放在一起,既是記住又是忘卻,是哀悼還是喜悅。這分明違背了邏輯,是情感的沖突和碰撞,而這正是解題的關鍵。教師可以這樣寫導語:
每個人都喜歡笑而不喜歡哭。俗語有云:笑一笑,十年少。但是,還有一種情況是喜極而泣,在開心至極之時,我們往往會流下幸福的淚水。其實在生活中,我們的感情又何曾涇渭分明?就像我們即將學習的這篇詩文,記住是忘卻的鄰居,哀悼跟喜悅如影隨形。讓我們一起來進入詩人的心懷,印證生活中的詩意吧。
宋朝僧人惟茂有《住天臺山》一詩:“四面峰巒翠入云,一溪流水漱山根。老僧只恐山移去,日午先教掩寺門?!边@真是奇了。掩寺柴門竟然是怕山移去,豈有此理!這不是慧能大師“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的體悟,也不是東坡先生“橫看成嶺側成峰”的思辨,而是作者對天臺山山景的癡愛,一種瘋癲的不合邏輯的聯(lián)想,那么,這便是“詩眼”了。在寫導語時,就要抓住這一點。比如:
在猴子撈月亮的故事里,喜愛月亮的猴子們發(fā)現(xiàn)了水中明月的倒影,群體合作,撈而不得的結局給大家留下一個滑稽可笑的印象??墒切^之后,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些猴子們不正是在追求美、渴望擁有美嗎?這一點跟人類豈不是有著共同之處嗎?只不過我們有智慧,明白水中撈不了月,鏡中摘不了花而已。盡管如此,當我們遇到特別喜愛的事物時,還是會做出一些“水中撈月”般的事情來,個中滋味,讓我們在一起學過這篇《住天臺山》之后再做解答吧。
二.無理品詩意
詩歌之所以能給人一種審美愉悅,就因為其行文留妙理于言外,言有盡而意無窮。許多漫不相關的實物,經(jīng)過詩人的意匠經(jīng)營,就有了某種聯(lián)系。教師要引導、點撥學生發(fā)現(xiàn)詩中“無理”的妙處,激發(fā)他們學習詩歌的興趣,從而分享詩人帶來的詩情詩意。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的詩歌與散文系列“教學建議”指出:“本系列課程,應在一定閱讀量的基礎上,精選重點,鑒賞研讀?!薄兜麘倩ā肥潜匦匏牡钠浚顷淌鈱戦|思的名篇,以“閨思”為題材的詩歌,高一階段的學生接觸得并不多,所以在教學開始,可以先給他們補充兩首生動而有余味的詩歌,如,金昌緒的《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啼時驚妾夢,不得到遼西”,李益的《江南曲》“嫁得瞿塘賈,朝朝誤妾期。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讓他們找出此類型的詩歌在表達情感時有哪些超越常理、表現(xiàn)特殊的地方?而《蝶戀花》中有沒有出于世情常理的語句?在弄清前兩篇詩文情感的基礎上,來理解課文就事半功倍、輕而易舉了。因為文本的研讀,從來都不是孤立地進行探析,而要同例并舉,從歸納到演繹。
英國詩人華茲華斯說:“一朵微小的花對于我可以喚起不能用眼淚表達出來的那么深的思想?!痹~中首句“檻菊愁煙蘭泣露”,大多數(shù)學生會不約而同的認為,這運用了擬人手法。如果僅限于此,那么詩歌詠愁含情的厚重感將寡淡無味。因為這并非只是簡單地把事物人格化,而是女主人公試圖在外界中尋找情感寄托,完全把客觀事物當作現(xiàn)實中的“一個”。凝愁帶恨的菊和蘭是她推己及物、心靈意志外化的體現(xiàn)。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鼓勵學生調動其知識積累和生活體驗,有機會讓他們做到心領神會,觸類旁通。比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詩中借助某些不合常理的表現(xiàn)來傳達情感,打破了人與物的界限,從平凡中挖掘出深永的情趣,自有妙境?;氐奖疚模~中“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明月本是無情物,豈知離愁別恨苦,但女主人公偏偏埋怨它不解風情,整夜地斜照在珠簾床榻間。兩地相隔,共有一輪明月,這惹來了無邊無盡、如絲似絮的思念。這個不通情理的行為,正是動人之處,其中隱藏了女主人公怎樣的心靈感受呢?教師可以此為契機,引領學生進行深層次的體會?;蛟S剛開始,學生的感受是朦朧的、不清晰的,但從有限的情感經(jīng)驗中能夠自由伸張,超越現(xiàn)實束縛,這是讀詩的關鍵,也是教學的重點,更是欣賞藝術的真諦。
三.無理設板書
板書是課堂教學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好的板書把文本復雜、抽象、潛隱的內容簡單、清晰、直觀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促進其記憶、理解和鞏固教學內容,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板書設計的方法多種多樣,而借助“無理”這一藝術手法,能夠更好地把文脈提綱挈領地展示出來,使學生一目了然,印象深刻。
《蝶戀花》中女主人公所見之蘭、菊,所感之明月,絕不是毫無根據(jù)的想入非非,她表達了離別后的獨特感受,雖不合生活邏輯,卻是情深、情至的表現(xiàn)。因此后文獨上高樓、欲寄尺素是一脈相承、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板書設計就不妨把文本的重點、難點和特點聚焦一起,以“無理”為突破口,將詩人的行文思路和內容精髓融合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學生可以觀其大略,統(tǒng)攬全文。
唐溫如《題龍陽縣青草湖》:“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發(fā)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倍赐o知,豈能吹“老”,卷起千堆雪的波浪,宛如老者的滿頭白發(fā);星河在天,卻被“滿船清夢”壓住,而夢是縹緲無形的,可有體積重量?這些都是無理而生的奇思妙想。板書如下:
教師在設計板書時抓住整首詩的獨創(chuàng)性,以看似無理的奇思妙想來烘托洞庭浩淼煙波、亦真亦幻之美,可更好地引導學生領悟到詩心詩趣。
詩歌是一汪無邊的海洋,“無理之妙”就像浪花卷起的一枚貝殼。那些輕靈、沉郁、詭譎、清新、豪放、婉約等等,一一散落在這美麗的沙灘上。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撿拾起來的,不過滄海一粟,用心把玩之余,仿佛還殘存著濕氣與咸味,雖心存向往之意,但在浩瀚的波濤面前缺乏橫渡的舟楫。我們是詩民的后裔,希望以此拋磚引玉,在新時代能夠獲得我們舊有的輝煌。
王文平,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江陰。責任編校:洪 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