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萍 楊振茹 天津市西青區(qū)婦女兒童保健中心 300380
宮頸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fā)病率居女性惡性腫瘤的第二位,嚴重威脅婦女的健康。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是宮頸癌篩查的手段之一,它具有方法簡便、效果顯著的優(yōu)點,適用于宮頸癌的早期診斷和預防。目前,在基層醫(yī)院宮頸刮片仍是宮頸癌及癌前病變普查最有效的手段[1]。本文對29 019例已婚育齡婦女(30~65歲)的宮頸刮片脫落細胞學檢查結果分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2年具有天津市西青區(qū)戶籍的已婚育齡婦女(30~65歲)29 019例,均行臨床婦科檢查,其中行脫落細胞學檢查者28 830例(宮頸缺失189例未行脫落細胞學檢查)。
1.2 標本采集 由婦產科醫(yī)生取材。先用棉簽拭去宮頸上分泌物,再用特制刮板刮取宮頸鱗狀上皮移行區(qū)細胞,迅速涂抹在玻片上,立刻置于95%的酒精內固定(20~30min),進行巴氏染色。
1.3 細胞學診斷標準 采用TBS(The bethesda system)分級系統(tǒng)[2]。即未見上皮內病變或惡性病變(NILM)、不典型鱗狀上皮細胞(Ascus),不除外高度病變(Ascus-H)、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鱗狀上皮細胞癌(SCC)、不典型腺上皮細胞(AGC)和腺癌。結果為Ascus及其以上病變?yōu)殛栃栽\斷。
全區(qū)共有29 019例已婚育齡婦女參加普查,經臨床醫(yī)生檢查,診斷為宮頸光滑23 776例,宮頸輕糜2 385例,宮頸中糜484例,宮頸重糜46例,宮頸肥大720例,納囊664例,宮頸充血178例,宮頸息肉577例,宮頸缺失189例,發(fā)病率為17.41%。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中度炎癥259例,重度炎癥36例,線索細胞81例,挖空細胞8例,Ascus 158例,Ascus-H 3例,LSIL 3例,HSIL 1例。篩出脫落細胞異常者165例,篩出率為5.69/萬。按年齡分段分析,45~55歲這一組人群脫落細胞學檢查各項異常例數均高于其他年齡組。各結果分析見表1、表2。
表1 宮頸臨床診斷與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結果對照
表2 各年齡組宮頸脫落細胞學異常結果分布
3.1 天津市西青區(qū)已婚育齡婦女宮頸癌普查狀況 近幾年天津市政府加大了對婦幼保健工作的投入,對30~65歲已婚育齡婦女進行宮頸癌免費普查。本區(qū)符合檢查條件的人數為343 380例,參檢人數為29 019例,檢查率為8.45%。西青區(qū)經濟發(fā)展很快,本區(qū)的生活水平在全市居中,但婦女保健意識還需提高,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應加大宣傳力度,加強對廣大婦女尤其是農村婦女相關健康知識教育,普及防癌知識,提高防癌意識,使其自覺參加普查,及早發(fā)現高危人群,降低宮頸癌的發(fā)病率。
3.2 天津市西青區(qū)婦女宮頸疾病檢出情況 全區(qū)共29 019例參檢,其中宮頸光滑者為23 776例,而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發(fā)現中炎209例,重炎26例,線索細胞79例,挖空細胞8例,Ascus 125例,Ascus-H 3例,LSIL 3例,HSIL 1例。各項異常結果例數均高于其他宮頸病變的例數。由此分析,宮頸光滑者不一定表示宮頸鱗狀交界處沒有病變。對無癥狀健康婦女開展以細胞學檢查為主要手段的宮頸癌篩查,可使宮頸癌的診斷提前到臨床前癌[3]。這就要求臨床醫(yī)生取材時一定按操作規(guī)程操作,在鱗-柱交界處取樣,提高陽性檢出率,避免漏檢。按年齡段分析發(fā)現45~55歲這一年齡組脫落細胞學檢查各項異常的例數均高于其他年齡組,這與有關報道相符合,圍絕經期婦女陽性檢出率均高于非圍絕經期人群。
3.3 在普查工作中應注意的事項 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應用于臨床已有60多年歷史了,但由于傳統(tǒng)的巴氏涂片假陰性率高,近年來國內外婦產科醫(yī)生采用宮頸液基超薄技術(TCT)明顯提高了陽性檢出率。但其費用高,在健康體檢人群或低收入人群中推廣有一定困難,不適合應用于普查中。而且沒有文獻報道推薦該技術作為宮頸癌常規(guī)篩查方法,而是建議采用傳統(tǒng)宮頸刮片用TBS報告系統(tǒng)進行描述[4]。在閱片工作中,筆者也發(fā)現只要標本采集及處理規(guī)范,陽性檢出率仍然較高。遇查體者陰道分泌物較多時,應盡量將陰道、宮頸口周圍的分泌物擦拭干凈,避免影響取材。取材一定在宮頸移行區(qū)刮取細胞,涂片后立即固定,采用巴氏染色,這樣做出的涂片質量高,陽性檢出率自然也提高了。
3.4 婦保工作的追蹤管理 婦保醫(yī)生應重視Ascus及以上病變的細胞學異常查體者的追蹤。筆者在工作中發(fā)現,Ascus中很多人拒絕就診,影響Ascus與宮頸癌和炎癥的分析,影響了最終的結局分析。Ascus可能是極度的良性反應變化,也可能是有微小形態(tài)改變的早期LSIL,或是現有細胞形態(tài)學標準不能反映的HSIL。因此,對這一類人群應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追蹤管理,鼓勵這一人群進行更系統(tǒng)、更先進的檢查,做到早發(fā)現、早治療。宮頸癌是目前可以通過篩查而獲得早期治療的婦科腫瘤之一,采用傳統(tǒng)宮頸刮片脫落細胞涂片檢查無痛苦、無損傷、簡單易行、價格低廉,同時采用TBS分類法進行描述性診斷,更利于臨床醫(yī)生處理病情,故這項普查工作值得推廣。
[1] 羅巧明,林華歡.宮頸刮片在基層醫(yī)院宮頸病普查中的應用〔J〕.廣東醫(yī)學,2010,31(9):1148.
[2] 黃受方.新版《子宮頸細胞學Bethesda報告系統(tǒng)》讀后感〔J〕.診斷病理學雜志,2005,12(3):161-163.
[3] 康平,王貞,袁瑜.宮頸刮片脫落細胞學檢查在宮頸癌普查中的作用〔J〕.中國婦幼保健雜志,2008,23(6):840.
[4] 呂衛(wèi)國,謝幸.宮頸癌的篩查〔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6,22(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