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卓華 廣東省陽江市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529500
盆腔炎(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PID)是女性上生殖道炎癥引起的一組疾病,致病原主要有淋病納瑟菌、沙眼衣原體、支原體等,非淋菌性盆腔炎主要是由衣原體、支原體感染,疾病一般癥狀較輕或無癥狀,易導致誤診、失治,引起宮外孕、不孕等[1]。2011年7月-2013年1月,對本院收治的非淋菌性盆腔炎患者給予中西醫(yī)聯合治療,臨床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59例患者均為2011年7月-2013年1月間本院的門診患者,年齡19~48歲,平均年齡(31.2±6.8)歲,所有患者經婦科檢查、實驗室檢查結合臨床癥狀,均確診為非淋菌性盆腔炎,其中慢性非淋菌性盆腔炎52例,急性非淋菌性盆腔炎7例,病程1周~3年不等。59例患者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30例,年齡20~48歲,平均年齡(32.4±6.6)歲;對照組29例,年齡19~47歲,平均年齡(31.3±6.9)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年齡、病程、病情各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根據藥敏結果給予抗生素治療,或用0.2%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100ml與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靜脈滴注,2次/d,連用7d;或用0.5%阿奇霉素氯化鈉注射液100ml與等藥物0.5%甲硝唑注射液100ml靜脈滴注,1次/d,連用7d,病程長者連用10d。治療組在此基礎上配合中藥治療,以魚腥草、紅藤、白花蛇舌草、延胡索、沒藥、紫花地丁、丹參為基本方,加減敗醬草、三棱、丹皮、乳香、莪術等,水煎取藥液后進行保留灌腸,100ml/次,藥液灌腸后保留30min,避開月經期。
1.3 療效判定標準[2]兩組患者治療結束,停藥1周后,進行復查,以婦科檢查和培養(yǎng)結果結合臨床癥狀分治愈、有效、無效三級對療效進行判定,以治愈和有效計算有效率。治愈:臨床主要癥狀消失,培養(yǎng)結果轉陰,婦科檢查無壓痛;有效:下腹墜脹、疼痛等癥狀明顯減輕,培養(yǎng)結果轉陰,婦科檢查有壓痛;無效:癥狀無明顯減輕或無改善,婦科檢查壓痛無改善,培養(yǎng)結果未轉陰。以培養(yǎng)結果轉陰記為病原體清除。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SPS13.0對統(tǒng)計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時,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對兩組患者臨床療效進行統(tǒng)計分析,治療組總有效率90.00%,對照組總有效率86.21%,兩組療效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但治療組治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統(tǒng)計結果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2.2 病原體清除率 治療組病原體清除率90.00%,對照組病原體清除率86.21%,兩組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非淋菌性盆腔炎臨床主要表現為下腹墜脹、疼痛,白帶增多或有異味等,癥狀一般較輕,但病情遷延,疾病反復發(fā)作可引起輸卵管梗阻、盆腔粘連等,導致不孕、早產等,給患者帶來極大的困擾,嚴重影響著患者生活質量。非淋菌性盆腔炎西醫(yī)治療主要是采用抗生素治療,療效較為確切,但近年來,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耐菌株大量產生且耐藥性不斷增強[3],使得抗生素臨床療效下降,導致疾病無法根治,反復發(fā)作。
中醫(yī)對本病并無專門論述,但在對帶下、小腹痛等癥論述中可見一些本病癥狀,認為該病的病因主要為濕熱、淤阻,或因經行產后胞門未閉,濕熱之邪趁虛內侵,氣血阻滯,纏綿日久不愈;或因素體虛弱、外邪侵襲,血行不暢、淤血內結,日久而致正氣虧損,致氣滯血淤證;或因素有淤滯,濕熱之邪趁虛入侵,與胞宮內余血相接,致濕熱淤結。魚腥草有清熱解毒、利尿消腫功效;紅藤有活血制動、祛風除濕作用;白花蛇舌草有清熱解毒、利濕之功效;延胡索有活血散淤、理氣止痛作用,其余沒藥、丹參、乳香、敗醬草、三棱等或有活血化淤或有清熱祛濕或利尿通淋等功效,諸藥合用,有除濕解毒、行氣止痛、活血散淤之功效,保留灌腸可促使藥物直接吸收,更有利于藥效發(fā)揮,與抗生素治療結合,能更好地提高療效。本院采用中西醫(yī)聯合治療非淋菌性盆腔炎,治愈率明顯高于只采用單一抗生素治療的對照組(P<0.05),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4],表明中西醫(yī)聯合治療非淋菌盆腔炎療效確切,且中藥無毒副作用,有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1] 王桂榮,李敬顯.50例非淋菌性盆腔炎臨床診療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0,8(3):43.
[2] 錢琳.非淋菌性盆腔炎綜合治療改進的臨床觀察及護理〔J〕.健康必讀:下半月,2011,1(8):187.
[3] 趙玉英.非淋菌性盆腔炎綜合治療改進后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外婦兒健康:學術版,2011,19(5):259.
[4] 張曉穎.涼血化瘀湯保留灌腸治療非淋菌性盆腔炎50例臨床分析〔J〕.中國中醫(yī)藥咨訊,2011,3(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