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淑霞 河南省新安縣人民醫(yī)院 471800
重度顱腦損傷病情危急,致殘、致死率較高,并且醫(yī)藥治療費用較高,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負擔,如何預防顱腦損傷的發(fā)生和提高救治水平,降低致殘、致死率是一個嚴峻的問題,近年來筆者應用綜合方法治療重度顱腦損傷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從2009年4月-2012年10月收入院治療的重度顱腦損傷患者82例,分為普通病房住院的對照組和住ICU治療的治療組。對照組41例,其中男26例,女15例,年齡12~61歲,平均年齡(42.62±6.95)歲,損傷原因:車禍傷21例,高處墜落傷9例,打擊傷6例,擠壓傷5例;損傷類型均經顱腦CT證實:腦挫裂傷伴顱內血腫者13例,硬腦膜外血腫者11例,硬腦膜下血腫者8例,腦挫裂傷6例,腦干損傷3例;入院時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均<8分,其中3~5分者22例,5~8分者19例。治療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齡13~63歲,平均年齡(42.85±7.13)歲,損傷原因:車禍傷22例,高處墜落傷8例,打擊傷7例,擠壓傷4例;損傷類型:腦挫裂傷伴顱內血腫者12例,硬腦膜外血腫者10例,硬腦膜下血腫者9例,腦挫裂傷6例,腦干損傷4例;入院時GCS均<8分,其中3~5分者23例,5~8分者1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損傷原因、損傷類型及GCS評分等方面相比較,經統(tǒng)計學處理,P>0.05,無顯著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內科常規(guī)治療,包括給予營養(yǎng)支持、應用脫水降顱壓、止血、糖皮質激素、改善腦循環(huán)、營養(yǎng)腦神經、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合理應用抗生素等治療;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給予機械通氣、顱壓監(jiān)測、亞低溫治療及循環(huán)支持等治療,治療后觀察兩組的神經功能缺損評分及GCS評分療效比較。
2.1 療效評定標準 傷后6個月按GCS評分評定:5分為恢復良好,能正常生活,可有輕度神經系統(tǒng)功能障礙;4分為輕、中度病殘,能生活自理;3分為重度病殘,意識清楚,生活不能自理;2分為植物生存;1分為死亡[1]??傮w療效=(恢復良好+中度病殘)/總例數(shù)×100%。
2.2 療效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51.2%,治療組總有效率為75.6%,兩組總有效率比較,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
表1 治療后兩組GCS評分療效比較
重度顱腦損傷由于患者昏迷時間長、病情變化快、并發(fā)癥多,主要原因多見于交通事故、工地高空墜落傷、事故傷、打擊傷等,由于其病情復雜,治療較困難,死亡率較高,所以應及時診斷和搶救。進入ICU后應進行多系統(tǒng)監(jiān)護,搶救的關鍵是保證基本的生命支持,維持呼吸、循環(huán)穩(wěn)定,最短時間內去除致傷因素,恢復心、腦、肺、腎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應,最大限度的恢復這些臟器功能,為后期的處理創(chuàng)造機會[2]。應用機械通氣使患者保持呼吸道通暢,特別對于嘔吐頻繁或顱底骨折造成鼻腔出血較多者,更應該應用,以免發(fā)生血塊和分泌物阻塞氣道引起窒息。同時給予維持循環(huán)支持,保持患者心臟有效的泵血量,以達到對腦組織的供應,防止造成腦組織缺血缺氧,造成進一步的損傷。補充血容量,積極進行脫水降顱壓,通過提高血漿滲透壓的方法使產生利尿作用,從而使患者腦組織內的水分及腦脊液減少,起到降低顱壓的作用[3]。應用糖皮質激素有穩(wěn)定膜結構的作用,減少由于自由基引起的脂質過氧化反應,降低腦血管通透性增加損傷性血流量,使腦水腫得以改善[4]。亞低溫治療可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處于抑制狀態(tài),降低機體新陳代謝及組織器官氧耗,改善血管通透性,減輕腦水腫及肺水腫,提高血中氧含量,促進有氧代謝;可降低腦代謝,減少腦細胞對氧和葡萄糖的需求,保護血腦屏障,減輕腦組織的氧化應激反應,減輕腦水腫[5];保護腦組織;抑制自由基生成,急劇增加興奮性氨基酸,保護腦神經元[6]。本次臨床觀察顯示,在ICU對重度顱腦損傷患者進行治療,由于有良好的、齊全的設備和條件,所以不論在改善患者病死率還是改善患者預后方面均明顯好于對照組。所以重度顱腦損傷患者要爭分奪秒進行搶救,并給予機械通氣、顱壓監(jiān)測、亞低溫治療、循環(huán)支持、脫水降顱壓、止血、糖皮質激素、改善腦循環(huán)、營養(yǎng)腦神經、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等綜合治療才能達到良好療效。
[1] 黃云華,茍錫軍,張興德.顱腦損傷患者應用依達拉奉的臨床效果觀察〔J〕.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2011,8(4):125-126.
[2] 黃馨.28例重度顱腦損傷ICU治療臨床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0,10(上):83-84.
[3] 田君紅.重度顱腦損傷ICU治療效果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yī)學,2012,3(6):86.
[4] 李紅玲,郭飛,王馬奎,等.32例中重型顱腦損傷患者綜合康復療效觀察〔J〕.中華物理醫(yī)學與康復雜志,2002,24(4):226.
[5] 秦振宇.亞低溫治療特重型顱腦損傷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1,14(8):41-42.
[6] 張呈祥.亞低溫治療重型顱腦損傷76例臨床分析〔J〕.重慶醫(yī)學,2012,41(30):3028-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