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靜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從省力原則視角探析新聞英語的用詞策略
付靜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省力原則在語言使用中存在兩種競爭力量:單一化力量或者叫做說話人經(jīng)濟原則;多樣化力量或者叫做聽話人經(jīng)濟原則,這就是由Zipf提出的著名的省力原則。英文新聞擅長使用小詞。這就是人們?yōu)榱诉_到最佳的省力效果,而體現(xiàn)出的詞匯特色。因此對于英語愛好者來說,根據(jù)省力原則掌握新聞英語的用詞策略等對快速領會新聞的要旨是十分必要的。
新聞英語 省力原則 詞匯特征
美國哈佛大學的學者George Kingsley Zipf是第一位明確提到省力原則的人。他認為,用詞經(jīng)濟可以從兩個角度來討論:說話人的角度和聽話人的角度。從說話人的角度看,用一個詞表達所有的意義是最經(jīng)濟的。這樣,說話人不需要花費氣力去掌握更多的詞匯,也不需要考慮如何從一堆詞匯中選擇一個合適的詞。但是,從聽話人角度看,這種“單一詞詞匯量”是最費力的。他要決定這個詞在某個特定場合到底是什么意思,而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對聽話人來說,最省力的是每個詞都只有一個意義,詞匯的形式和意義之間完全一一對應。這兩種經(jīng)濟原則是互相沖突的。把它們叫做一條言語流中的兩股對立的力量:單一化力量”和“多樣化力量”。他認為,這兩股力量只有達成妥協(xié),達成一種平衡,才能實現(xiàn)真正的省力。[1]89
(一)短小詞的頻繁使用
短小詞雖小但簡明扼要,并可以清楚地表達許多含義。他們是新聞英語中獨一無二的特色,從而得到了中西方新聞作者的青睞。小詞的使用不僅能使新聞報道短而有效,而且還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這種小詞在新聞英語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如:air=to make known(TV airs“facts”on arms delivery);back= to support,bar=not to allow (Clubs face shutdown for barring women)。由于這些單詞air,back等本身都有許多意思,人們不再使用一些比較冗長費力的單詞,而且這些單音節(jié)詞,比那些復雜的單詞更加生動靈活,更容易為人所理解與記憶。這也就是說話人和聽話人兩者達成妥協(xié)的結果,使得兩者都相對比較省力。
(二)新聞中的新詞
1.語義變化
在新聞英語中,詞性的轉變是司空見慣的。一個名詞可以變成動詞,形容詞或副詞可以是動詞或者動詞可以作為名詞等。這種轉移可能不僅產生新的意義,而且也使句子簡單、新穎和生動。例如名詞“mothball”是指一個彈子大小的球,原意為香樟(存放衣服驅趕飛蛾)。然而,現(xiàn)在它可以是一個動詞或形容詞,意為“退出現(xiàn)役或者放入保護存儲”。[2]43
2.新詞的創(chuàng)造
(1)派生詞
派生詞是一個基本的構詞法,指添加前綴或后綴創(chuàng)建一個新詞代表新的含義。活躍的前綴有:anti-, auto-,electro-,inter-,dis-and non-等;后綴有-ment,-tion and-ologist等。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也創(chuàng)造了許多新詞。如不能在1990年出版的字典中找到“internet”,然而它卻在當時的新聞媒體上非常流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前綴 “cyber-”的運用非常廣泛,如cybercash,cyberculture和cybershopping。這類詞匯也比較省力,方便記憶。
(2)復合詞
復合詞指那些由兩個或以上的詞素構成的詞,如icecream,sunrise等。有時兩個舊詞復合在一起成為新聞英語中的一個新詞。大多數(shù)復合詞都是名詞和形容詞,這使得新聞更有趣。如:worldwide:world+wide; yearlong:year+long;snapshot:snap+shot.
(3)混成詞和杜撰詞
這兩類詞都不如派生詞和復合詞受歡迎。因此只作簡要的介紹?;斐稍~如:motel=motor+hotel;smog= smoke+fog;杜撰詞如:green food;talk show;Space Age。
3.縮寫詞
(1)縮略語
這種縮寫詞由一組單詞的首字母組成,如公司、機構的名稱等。如:WASP是 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VIP是Very Important Person??s寫詞也可以是一系列的單詞的首字母或部分相結合。在中西方國家,縮略語都在被廣泛地使用。
(2)截斷詞
截斷詞一般都由新聞英語的作者創(chuàng)造。有三種截斷法:截掉后邊的一部分,如advertisement—ad;刪去開頭的一部分,如aeroplane—plane;刪去開頭和結尾相應的部分,如influenza—flu。
4.借詞的運用
新聞英語的另一個鮮明的詞匯特征是借詞的廣泛使用,如體育、軍事、商業(yè)、科技、文學和娛樂等。其目的是反映現(xiàn)代新聞語言和現(xiàn)實生活的協(xié)調性,適應讀者多元化的需求。示例如下:
Reviewing China’s performance in the world arena during the past 30 years,we find this nation has had a stable and strategic U.S.policy.
在這則新聞中,有兩個借詞?!案偧紙觥痹嘎短靹龌蝮w育場的中心的水平面積。在這里,它的引申義是“舞臺”,指世界就是一個地方的活動和比賽,每個國家可以表現(xiàn)并與其他國家競爭。這里的“戰(zhàn)略”原指“計劃的組成部分”,經(jīng)常用來描述一些軍事計劃。在這里,它是指精心種植,強調美國的政策在中國的重要性。因此,借詞使得新聞英語更加豐富多彩。
(三)俚語的運用
在當今美國社會,俚語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得到廣泛的使用,傳統(tǒng)的對俚語的各種成見正在迅速改變。英語新聞也已經(jīng)采用了大量的俚語以迎合讀者。俚語的使用,可以使新聞英語的語言更自然、幽默和生動。如:buck指dollar;buddy指mate;go banana是go crazy;fender bender指small traffic accident等。也有許多非常著名的政治俚語,如:Boll Weevils and Gypsy Moths。前者指的是南方的保守黨,而后者是指北方溫和的共和黨。
借助于Zipf的省力原則來分析新聞英語的用詞是一種很科學的方法。不僅能夠從新聞發(fā)布者的角度出發(fā),使新聞具備準確、簡潔和公正等特征;而且能夠從新聞接收者的角度出發(fā),使新聞同時具備時髦性、有用性等特征。而且省力原則是語言使用的基本原則之一,對諸多的語言現(xiàn)象都有較強的解釋力。相信這些分析能夠幫助英語學習者通過英文報紙了解世界。同時,英語愛好者應當學會聯(lián)想記憶,通過聯(lián)想記憶達到省力的效果而形成長久記憶,這對掌握一門外語是必不可少的。
[1]姜望琪.Zipf和省力原則[J].同濟大學學報,2005,16(1):89-90.
[2]Foster,Brian.The Changing English Language[M].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65.
[3]徐靈.新聞英語詞匯特點淺析[J].江漢石油學院學報,2002 (3):1.
[4]Hu,Zhuanglin.A Course Book of Linguistics[M].Beijing:Peking University Press,1987.
[5]呂志英.新聞英語詞匯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2 (5):22.
[6]李明曄.報刊英語語言特色探究[J].語文學刊,2011(11):15.
表四 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語言的詞匯密度
經(jīng)統(tǒng)計,綜藝節(jié)目的平均詞匯密度與口語語體的詞匯密度幾乎持平,與李小鳳(2010)得出的“電視語言的詞匯密度為75.3%”的數(shù)據(jù)有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綜藝節(jié)目氣氛活潑,在節(jié)目進程中,主持人自由發(fā)揮的余地較大,尤其是《快樂大本營》節(jié)目,游戲環(huán)節(jié)較多,在游戲過程中,場內氣氛熱烈,主持人們往往身臨其境,這時他們語言較為隨意,與日??谡Z無異。另外,綜藝節(jié)目常選用群體主持模式,主持人相互配合的過程中,會有一些較為隨意的交流,這也提高了虛詞的頻率。
在所選三檔節(jié)目中,只有《快樂大本營》一檔節(jié)目的詞匯密度低于口語語體的詞匯密度。其余兩檔節(jié)目均略高于口語語體的詞匯密度,這與節(jié)目的特點、主旨有關。如《天天向上》節(jié)目雖也是氣氛輕松的綜藝節(jié)目,然而節(jié)目旨在傳播中國的禮儀文化,主持人需要傳遞大量的相關信息,因此,實詞的使用頻率相對較高。綜藝節(jié)目主持人的語體呈現(xiàn)出靈動、活潑的特點,發(fā)音較為夸張,語音修辭使用頻繁,在一期節(jié)目中主持人的語氣、語調隨著節(jié)目環(huán)節(jié)、場景而不斷切換。在詞語的使用上更加寬泛、網(wǎng)絡詞匯、外來詞、外語詞都可成為構建句子的語料。句子多以短句形式出現(xiàn),語序較為自由,由于節(jié)目具有娛樂性,各種修辭方式都可以使用。
以上選取了三類節(jié)目——訪談節(jié)目、服務節(jié)目、綜藝節(jié)目,根據(jù)詞匯密度分析主持人語言的語體特征。最終得出結論:三者的詞匯密度依次降低,均介于口語語體與文藝語體之間,訪談節(jié)目與服務節(jié)目的主持人語言與文藝語體更為接近,而綜藝節(jié)目的主持人語言呈現(xiàn)出口語語體的特點。
參考文獻
[1]桂詩春.基于語料庫的英語語言學語體分析[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10.
[2]宋婧婧.留學生漢語口語交際策略調查研究[D].廈門大學,2006.
[3]蔡瑋.新聞類語篇研究的語體學意義[D].復旦大學,2004.
[4]李小鳳.從詞匯密度看電視語體的階列[J].現(xiàn)代傳播,2010 (12):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