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在應試教育的大背景下,我國中小學生學習壓力大,升學競爭激烈,心理狀況不容樂觀。孩子長期壓抑負面情緒,會給身心健康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傷害。本期,我們邀請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李輝先生,與家長朋友們一起探討如何發(fā)現(xiàn)、如何疏導孩子的負面情緒。
情緒力量大,宣泄靠說話
尚學勤(11歲女孩的媽媽):以前我沒拿孩子鬧情緒當回事,認為不過是心情問題,無影無蹤的東西,過一陣就煙消云散了,但前不久我領教了情緒的厲害。我和丈夫都是壯族人,所以有兩個孩子,女兒11歲,上小學五年級,兒子剛剛4歲,還在上幼兒園。去年暑假中,我發(fā)現(xiàn)女兒悶悶不樂,吃飯沒有胃口,兩三口就飽,后來索性不肯吃飯了。我以為她在減肥,就說了她幾句。開學后,我看她飯量越來越小,人越來越瘦,就想,孩子該不是得了厭食癥吧?帶她到醫(yī)院檢查,腸胃功能明顯減弱。醫(yī)生說,腸胃功能減弱不是厭食的原因,而是厭食的結果。后來,經(jīng)過心理醫(yī)生診斷,孩子被確診為心因性厭食癥。孩子厭食,是因為心里長期壓抑著負面情緒,于是茶飯不思。什么負面情緒呢?原來是嫉妒弟弟奪走了父母對她的愛。孩子的想法真幼稚,但幼稚的想法的的確確造成了嚴重的疾病,真是不可小覷。
主持人:情緒的力量往往轉化成了真實的癥狀才被人重視。其實,人的行為無時無刻不受情緒的影響。馬加爵、藥家鑫都是大學生,平時都不是兇神惡煞般的人,但他們心中的負面情緒一直在積累、發(fā)酵,遇到突發(fā)事件,犯罪動機便一觸即發(fā)。大家觀看體育比賽也能發(fā)現(xiàn)情緒的力量。比如射擊比賽,選手的水平其實都差不多,比的就是控制情緒的能力;再比如中國男足總是敗于韓國男足,不是水平有差距,而是心中的“恐韓癥”作祟。我們常說“化悲痛為力量”,悲痛就是一種情緒,它可以轉化為奮斗的推動力。
柳春雨(12歲男孩的媽媽):這么說來,孩子的負面情緒還真是不少。平時學習壓力大、考試前失眠、考試怯場、成績不理想時沮喪、被老師批評后不愿去上學……負面情緒簡直無處不在。請問,孩子的負面情緒一定會有生理反應嗎?負面情緒能夠消除嗎?
李輝(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大家都有過這樣的感受:當感覺到緊張或精神壓力大時,就會有食欲缺乏、失眠、頭痛等生理反應。這是情緒力量的正常表現(xiàn)形式,說明負面情緒沒有得到及時宣泄和轉化。負面情緒是否產(chǎn)生生理反應,以及生理反應是強還是弱,要看負面情緒的強烈程度、壓抑的時間長短以及人的心理素質狀況。負面情緒不會自行消失,但它可以通過宣泄和轉化來消除。成年人多半掌握了一些這方面的技巧,比如休息、轉移注意力、找人傾訴等,但孩子不具備這種能力,他們只能把負面情緒壓抑在心里。家長們要知道,負面情緒壓抑在孩子心里是很危險的,因為它會發(fā)酵、變質,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可以這樣說,孩子行為上的問題,比如厭學、狂躁、網(wǎng)癮、早戀、打架斗毆等,都是負面情緒積累的結果。
尚學勤:那您快說說,負面情緒如何宣泄和轉化?
李輝:幫助孩子宣泄和轉化負面情緒主要有5種基本方法,下面分別說明。
第一種方法是“說出來”。通過口頭表達是最直接、最方便的宣泄情緒方式。家長要注意3個要點:首先,要給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環(huán)境,眾目睽睽之下孩子肯定是不愿意傾訴的;其次,要讓孩子認為父母是可靠的,如果父母不能給孩子安全的感覺,那就找別人,爺爺、奶奶、叔叔、姑姑等,否則孩子不會輕易開口;最后,孩子表達完自己的情緒后,父母可以不認同,但一定要接納,讓孩子感受到他是被理解的,否則孩子的表達就是失敗的,更不會有下一次。
寫字能療傷,畫畫助自省
韓小京(15歲男孩的爸爸):我兒子是個悶葫蘆,一天說上三句話都稀罕,他根本不可能向誰傾訴,這可怎么辦?
主持人:別急。人都是有表達愿望和表達能力的,只是方法不同。
李輝:第二種方法是“寫出來”。對不善言辭、與人交往比較靦腆的孩子,可能通過書寫的方式,比如寫作文、記日記、發(fā)手機短信、刷微博、寫QQ說說等,照樣可以起到宣泄負面情緒的作用。其實,與口頭傾訴相比,寫出來更有優(yōu)勢。書寫不僅是記錄負面情緒的過程,也是整理負面情緒的過程,當潛意識中的思緒碎片得到修補,提升到意識的高度,孩子就像一個旁觀者那樣,完成了對自己負面情緒的審視,會對自己的處境、狀態(tài)有更清醒的認識,起到較好的療傷作用。
主持人:也就是說,書寫的方式是一種更充分的反省,有助于孩子思想成熟。所以,家長應該鼓勵孩子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對宣泄和轉化負面情緒大有好處。如果孩子寫博客、微博或QQ說說,家長也應該支持,畢竟,那是年輕人喜歡的書寫方式。
馬連初(14歲男孩的爸爸):我兒子不喜歡與人交流,也不喜歡寫日記,更討厭在網(wǎng)上寫日志,但他的負面情緒好像不少。請問還有別的辦法嗎?
李輝:第三種方法是“畫出來”。這種方法效果同樣好,不妨讓孩子試試。每個孩子生來就有自己獨特的天賦,有的擅長書寫,有的擅長口頭表達,有的則喜歡畫畫。情緒的表達和宣泄也是如此,如果您的孩子不喜歡說出來,也不喜歡寫出來,那就讓他畫畫吧。對孩子來說,畫畫有隨意性,可以不要技巧地涂鴉,所以孩子們格外喜歡。大家一定見過拿著顏料到處亂畫的孩子,在雪白的墻上畫小人讓他們感覺特別刺激——注意,孩子這時正是在宣泄情緒。當孩子情緒不好時,給他幾張紙,讓他隨意畫,無論他畫什么,都是自己當時心境的呈現(xiàn)。畫畫的過程和書寫的過程是一樣的,都是通過另一種形式,從另一個視角洞察自己的情緒,平復自己激動的情緒。許多心理治療師用讓病人畫畫的方式診斷,甚至用這種方式治療,效果不錯。
運動好處多,唱歌戒粗口
羅沛沛(9歲男孩的媽媽):我兒子才上小學三年級,個子已經(jīng)長到1.70米了,五大三粗的,性格特別暴躁,動不動就打人、摔東西,感覺他心里有許多負面情緒。他從來不跟我聊天,更不喜歡寫字、畫畫,我該怎么幫助他宣泄負面情緒呢?他喜歡跆拳道,請問這個方法可行嗎?
李輝:第四種方法是“動起來”。如果您的兒子喜歡運動,那再好不過,跆拳道適合他這種類型的孩子。孩子性格暴躁,動不動就攻擊別人、破壞東西,通常是內在負面情緒產(chǎn)生的額外動能使然,孩子小,找不到方式宣泄和轉化,只能用這種本能的方式讓自己心里舒服一點。運動,比如跑步、爬山、球類運動,總比破壞東西強,尤其是武術類運動,粗看與打架類似,很吸引男孩子,但學進去就發(fā)現(xiàn),搏擊是有門道的,同樣需要尊重人,講究正義感。這是武德,也是做人的品德。這樣,既宣泄了情緒,又鍛煉了身體,還能培養(yǎng)孩子的綜合素質,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呢?但要注意,學跆拳道要找正規(guī)的道場,只教技術不教武德的老師容易把孩子引上邪路。
郭采薇(10歲男孩的媽媽):我兒子也很粗野,但他身體瘦弱,不打人,但張嘴就罵人,跟他聊天,他也是滿口粗話,非常難聽。我打過他,罵過他,都不管用。我想不明白,孩子小小年齡,怎么會滿口粗話呢?請問,孩子說粗話屬不屬于負面情緒的外在表現(xiàn)?
主持人:孩子說粗話、罵人,可以理解為口氣強烈的表達,根本原因當然是內心有負面情緒,而且,內心負面情緒越多越強烈,口氣就越粗野越惡毒。
李輝:如果說打人、破壞東西是負面情緒產(chǎn)生的額外“動能”的外在表現(xiàn),那么罵人、說粗話便是負面情緒產(chǎn)生的額外“聲能”的外在表現(xiàn)。有些孩子身體不強壯,或者因為別的,使他無法用更直接的方式表達,本能地選擇用說粗話、罵人來表達憤怒、抑郁等負面情緒。
郭采薇:那么,對這樣的孩子該怎么幫助呢?只要讓孩子文明起來,不再說粗話,用什么方法都可以?。?/p>
李輝:第五種方法是“唱出來”。這種方法是借力打力,對幫助孩子戒粗話非常有效。試想,說粗話、罵人屬于“聲能”過剩,那么用過剩的“聲能”來唱歌,不是正合適嗎?實踐證明,唱歌也是宣泄和轉化孩子內在負面情緒的有效方法。如果您的孩子有說粗話、罵人的毛病,建議您嘗試著教他唱歌,如果孩子有興趣,可以報一個聲樂興趣班,用美妙的聲音代替粗俗的聲音。說不定,您的孩子會在唱歌方面有特長呢,因為他說粗話、罵人已經(jīng)表現(xiàn)出了過人的聲音能量。
主持人:這不是開玩笑,無論孩子有哪方面的特長,都應該善加引導,使之走上正軌,走向光明。
李輝:以上5種方法,既可以幫助孩子宣泄和轉化情緒,也可以引導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使孩子做自己情緒的主人。最后要提醒的是,家長朋友們要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因為情緒是可以“傳染”的,家長的負面情緒越多,孩子越抑郁,相反,家長正面情緒越多,孩子越陽光。希望家長們多向孩子傳達正能量,幫助孩子健康成長。
【編輯:陳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