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春華
姜蔥粥
原料與用法:取干姜30克,高良姜30克,蔥白50克,粳米100克。將干姜、高良姜裝入紗袋內(nèi),與蔥白及淘洗凈的粳米同煮做粥,粥熟后去藥袋。每日1劑,分兩次服食。
功效:散寒溫經(jīng),回陽(yáng)通脈,祛痰消痛。此方適用于心胸痛如絞,遇寒易發(fā)作,形寒肢冷、胸悶心悸,甚則喘息不得臥者。
三仁粥
原料與用法:取桃仁、棗仁、柏子仁各10克,粳米60克,白糖15克。將桃仁、棗仁、柏子仁碾碎,加水適量,大火煎30~40分鐘后濾渣取汁。將粳米淘洗凈與藥汁同煮做粥,粥熟調(diào)入白糖攪勻即成。每日1劑,早晚分食。
功效:活血化瘀,養(yǎng)心安神,潤(rùn)腸通便。此方適用于胸部憋悶,時(shí)伴有絞痛,心失所養(yǎng)之心悸氣短、失眠,陰津虧損之大便干燥者。
麥冬苡仁粥
原料與用法:取麥冬30克,薏苡仁50克,生地黃30克,生姜10克,粳米100克。將生姜切片與麥冬、薏苡仁、生地黃一同水煎,去渣取汁,再入淘洗凈的粳米煮成粥。每日1劑,分兩次服食。
功效:清心除煩,益氣養(yǎng)陰,化瘀通絡(luò)。此方適用于心胸隱痛、心悸盜汗、心煩、腰酸膝軟及耳鳴頭暈、氣短乏力者。
人參肉蓯蓉粥
原料與用法:取人參5克,肉蓯蓉15克,蔥白2根,粳米100克。將人參、肉蓯蓉水煎,去渣取汁,與蔥白及淘洗凈的粳米同煮做粥。每日1劑,分兩次服食。
功效:益氣生津,養(yǎng)心寧神,回陽(yáng)通脈。此方適用于胸悶氣短、遇寒則痛、心痛徹背、手足不溫、動(dòng)則氣喘、心悸汗出、不能平臥及腰酸乏力、面浮足腫者。
山楂荷葉飲
原料與用法:取山楂60克,荷葉30克,薏苡仁50克,蔥白30克,水煎取汁。每日1劑,分兩次服食。
功效:活血化瘀,健胃消食,降血脂,降血壓。此方適用于心胸憋悶或如物壓、氣短喘促、肢體沉重、痰多口黏者。
毛冬青煲豬蹄
原料與用法:取毛冬青100克,豬蹄1只。將毛冬青與洗凈的豬蹄加水煮至熟透。每日1劑,分兩次服食。
功效:活血通脈,益氣養(yǎng)陰,清熱祛痰。此方適用于心胸陣痛如剌如絞,入夜為甚,疼痛部位固定不移,并伴有胸悶心悸、面色晦暗者。
玉竹煲豬心
原料與用法:取玉竹50克,豬心1只及姜、蔥、鹽、糖、花椒、香油等調(diào)料適量。將玉竹洗凈切成段,用水煎熬2次,收取藥液1000克。將豬心剖開(kāi),洗凈血水與藥液及姜、蔥、花椒同置鍋內(nèi),文火煮至熟透。鍋內(nèi)放入鹵汁適量,加入鹽、糖及香油,加熱成濃汁,將豬心均勻浸透即成。每日1劑,早晚佐餐食用。
功效:安神寧心,養(yǎng)陰生津,健肺益氣,滌痰逐瘀。此方適用于冠心病之胸悶氣短、心律不齊以及熱病傷陰引起的干咳、煩渴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