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海嘯
漢朝有個人的名字很怪,叫“第五倫”(大概是姓“第五”,名“倫”),以說話坦率著稱。當有人問他是否也有私心時,第五倫爽快地回答:“過去曾有人贈送我千里馬,我雖然沒有接受,但每逢選拔高官時,我心里總忘不了他。再者,我哥哥的兒子生病時,我一夜去探視十次,但是回家后睡得很安穩(wěn);而自己的兒子生病時,我雖然沒去探視,但晚上卻失眠了。這也許就是私心吧?!?/p>
但僅有這種坦率顯然是不夠的。陶淵明當縣令時,曾給兒子請到一名長工,附信說:“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焙m年輕時讀《陶淵明集》,將這句話深印腦中——“三十年不敢輕用一句暴戾的辭氣對待幫我做事的人”?!按艘嗳俗右病?,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他”和“你”“都是爹媽養(yǎng)的”。
從第五倫到陶淵明,這是巨大的進步。人都有私心,都有護犢的本能,但我們必須將這種私心和本能加以升華,不然就會越來越像禽獸。
梅里美的小說《馬鐵奧·法爾哥尼》說了這樣一個故事:馬鐵奧·法爾哥尼是科西嘉島上聞名遐邇的神槍手,豪俠仗義。他中年得子,對兒子非常疼愛,寄予厚望。一次他出門去了,兒子獨自在家。來了一個逃犯,兒子福爾圖納托接受了逃犯的錢,答應把他藏起來躲避官兵追捕。他在威逼恐嚇之下毫不畏懼,卻為隊長拿出的獎賞——金光閃閃的掛表所誘惑,將強盜出賣給官府。馬鐵奧·法爾哥尼回家知道此事后,做出痛苦的選擇——槍殺了獨子。
李某某的母親夢鴿在回應媒體質(zhì)疑她護短時說:“為兒子做什么都不為過。”我們但求有些父母不是只把自己的孩子當寶,而把別人的孩子當草,而已矣。